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累计开展线上科普知识“微课程”20节,讲座范围涉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
1.《疫情期间心理调适课—高一年级版》
课程由珠海市北师大附中心理学老师、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佳楠老师主讲。针对高一年级同学的定制版,包含心理疏导篇和学习指导篇两个部分。
2.《停课不停学,足不出户在线学编程》
课程由梅华中学老师兼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人工智能与STEM教育、3D打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伟忠老师带领的团队负责教学,利用“互联网+教育”形式,免费向7至14岁青少年开放珠海市梅华中学“编程喵未来教室”,以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中小学生通过有趣的图形化编程模块学习复杂的程序语言逻辑,融合多种编程创作工具,为学生提供趣味十足的学习天地。
“编程+生活可迁移”的思维方式,以趣味横生的不插电游戏、生活化案例,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生活场景中训练他们的计算思维。课程设计涵盖生活素质教育、编程能力训练和编程融合思维发展三大模块,体现编程背后可迁移的思维方式。
3.《疫情期间心理调适课—高二年级版》
课程由珠海市北师大附中心理学老师、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佳楠老师主讲,是针对高二年级同学的专享版,包含心理疏导篇和学习指导篇两个部分。
4.《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大讲堂——台风篇(中、小学版)》
课程在气象专业委员龚志鹏及其带领的团队指导下共同推出的台风科普知识大讲堂。视频课程的主讲人是来自珠海市气象局珠海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气象工程师李鸿皓和何晓云。
5.《科普大讲堂在线课程VR-AR技术》(第一、第二讲)
课程由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兼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VR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金钊教授主讲。
讲座主要分为两大主题:VR虚拟现实技术和AR增强现实技术。课程介绍了VR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6.《风动船科普知识大讲堂》
课程由珠海市第九中学、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兼航空模型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张一帆老师为我们进行风动船模型的科普知识线上课程。
7.《疫情期间心理调适课——高三年级版》
课程由北师大珠海附中心理学老师、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佳楠老师针对高三年级同学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解答。
假期期间想学学不进去怎么办?假期里日夜颠倒,作息紊乱,自己却无法控制怎么办?最近经常失眠该怎么办?在家居家隔离期间,感到很焦虑,很抑郁该怎么办?如果身为高三年级你也正出现了这些心理问题,产生了压力、焦躁的心理情绪,那不妨看看单老师的建议。
8.《疫情期间心理调适课——普适版》
课程由北师大珠海附中心理学老师、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佳楠老师为广大市民进行疫情期间心理调适的科普知识演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长期不能出门以及累计确诊病例逐日增加,我们在担心自己会不会受感染、工作会不会受影响、学生的学业会不会因此耽误时都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的心理。但有心理不适的症状也不要过度焦虑,应积极寻求解决方法。课程主要是面向广大市民朋友开展的,旨在缓解疫情期间大家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强对抗疫情的信心。
9.《四轴飞行器科普知识讲座》
课程由珠海市第九中学、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兼航空模型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张一帆老师为我们进行四轴飞行器的科普知识线上课程主讲
你了解无人机吗?你看过无人机在空中表演吗?你想制作简易版的“无人机”吗?本次课程都能为你解答,课程主要以四轴飞行器展开,无人机是四轴飞行器的一种表现形式。
10.《3D创意打印科普知识讲座》
课程由珠海市第五中学、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梁贵媛老师主讲。
随着网络和科技的发展,大家对“3D技术”已不陌生,它也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今天的课程将以“3D创意设计书架的设计与制作”这一案例展开,通过STEAM教育的方式为大家讲解3D打印技术。
11.《手工剪纸》(第一、二课)
课程由珠海市香洲区第二小学、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会员庞世晖老师为我们主讲。
剪纸艺术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那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许多方面,剪纸制作简便,造型单纯,由于其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是中国农村众多民间美术形式的浓缩与夸张。课程中,庞老师给我们展示了牡丹与蝴蝶的剪纸过程。
12.《居家学习的你也出现“问题”了吗?》
课程由北师大珠海附中心理学老师、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佳楠老师对大家居家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答疑解惑并提出建议。
13.《心理微课堂——面对批评怎么办》
课程由珠海高新区唐家小学心理老师、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会员翟倩主讲。
14.《人工智能科普知识讲座》
课程由来自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梁贵媛老师团队的珠海市和风中学樊秋平老师主讲。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向往的生活》这个综艺节目呢?而这个节目里出镜率极高的“会说话的机器”又是否曾引起过你的注意?这个“会说话的机器”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下的一种产物。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成熟,可以说当今的人类生活已离不开人工智能。这节课将向大家介绍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15.《“人工造雪”实验小课堂》
课程由珠海市第十中学、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索芳老师主讲。
16.《让星光点亮想象空间》
课程由珠海市香洲区湾仔小学副校长、珠海市科普讲师团成员、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会员陈旭主讲。
天空中的日月星辰皆是天体,属于天文学的研究范畴。要认识星星,
我们首先要有空间想象力,且敢于打破思维惯性。那么,就让点点星光点亮我们的想象空间吧。本节课程将会带领大家了解星座与星空。
17.《科普讲堂之动漫衍生产品第一课》
课程由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兼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VR专业委员会主任张金钊教授主讲。
动漫是我们常听的一个概念,那你是否听过动漫衍生产品这个概念呢?其实,动漫衍生产品并不像名字一样听起来这么神秘,它以不同的类型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都或多或少的见过它并使用过它。本节课程通过有趣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动漫衍生产品,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18.《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篇》
课程由珠海市第十中学兼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社会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立国老师主讲。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席卷全球,在这一危难时刻里,我们见到了很多不畏困难险阻、舍己为人、挺身而出的人,他们以自身行动向我们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为了更好的宣扬社会正能量,引导青少年更加深刻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陆续推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学习短视频,在本节课程里重点讲解什么是爱国。
19.《强科技,慧战疫》
课程由来自梁贵媛老师团队的暨南大学的,同时是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会员方科博士主讲。
我国疫情防控能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防疫措施。本节课程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又分为三个部分:新冠病毒及疫情简介、科技助力疫情阻断、科技助力新药研制,下篇内容为科技助力复工复产。
在疫情结束前,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将会持续在线上以“微课堂”的形式开展科普知识大讲堂,为青少年及其他市民朋友进行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科学知识的科普,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