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是学生们向往的“天堂”,不会有堆积如山的试卷和习题,也不会再起早贪黑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在大学里面自由自在的生活。
进入大学之后,学生们远离了父母,也不会有老师全天催促着学习,对于学习自然也是没有高中那样看重了。
每个学生的选择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但也有的学生没有个明确的目标,只是在大学里面混日子罢了。
大学里“华而不实”的证书,毕业后用处不大
大学里面的专业众多,能够报考的证书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每本证书的“含金量”都是不同的,有的证书就业的时候用处很大,但是有的证书只是放在角落里面积灰尘罢了。
第一个:大学英语A/B级证书
可能对于很多本科学生来说都没有听过,大学不都是英语四级或是六级吗,怎么还有A/B级?其实,只有专科学生才会接触到这类证书。
专科学生只有考了英语A/B级证书,才能够报考英语四级,但是不考的话也不影响毕业,毕业后根本用不上,典型的“华而不实”,所以学生报考需谨慎。
第二个:计算机一级证书
一级证书门槛并不高,几乎报考的学生都能够顺利通过,含金量较低,所以学生不如报考更高级别的证书,才能够占据一些优势。
第三个:普通话等级证书
若是学生毕业后不从事教育行业的话,也没有当主持人的打算,那这个证书用处不大。证书属于很好考的那一类,基本上学生们都能够达到二级乙等,但是其余专业的学生没太大必要报考。
第四个:导游资格证书
若是学生专业对口,并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那必须要拥有导游资格证。但若是学生只是想旅游“免费”的话,用处并不大。
第五个:心理咨询师证书
特别注意的是,该证书早在2017年便被取消了,虽然市场上依然有这类证书的报考信息,但大多都是些不良机构。
证书虽然被取消了,但是依然能够从事该行业,只不过对于学生自身的要求更为严格了一些,这样也是为了更好地规范行业的管理,提高行业的“含金量”,所以学生报考需谨慎,一定要擦亮双眼谨防被骗。
学生们进入大学之后,报考证书应该报考那些“含金量”较高的证书,比如教师资格证、驾照、英语四六级以及国家竞赛荣誉证书等等,都能够为学生的未来获得助力。
大学生活除了报考证书之外,还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1.锻炼自身的能力,至少有一次演讲的机会
大学四年的生活很重要,学生们能够在这里面不断地提升能力,比如语言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等。
大学学历相当于学生的“敲门砖”,而个人能力则是学生最大的“靠山”,即使学历再高但能力不够的话,也会面临着淘汰。
2.利用好自身专业,多积累工作经验
大学毕业之后学生们就要面临着就业的问题,而不论是什么工作,几乎都标注着“有经验者优先录取”这类的条件。
学生在大学里面也要充分地利用好自身的专业,多多积累工作的经验,在获得生活费的同时,不断地让自身变得更加优秀。
3.常和父母多练习沟通,不要忘记对他们的关心
古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进入大学后的学生们,也不要忘记对父母的关系,多多和父母沟通交流,都说大学之后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小编寄语:俗话说“技多不压身”,但是学生在报考证书的时候,尽量报考“含金量”高的证书,那样对于未来也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