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情况(精选5篇)

10.16603/j.issn1002-1027.2015.06.003

1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

1.1发展历程

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始于2003年的国家精品课程,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建设方式,经历了精品课程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三个发展阶段。

(1)精品课程建设阶段。

2003年,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z2003{1号),正式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通知》将精品课程定位为“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并提出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等7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z2007{1号),“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全面带动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启动精品课程集成系统项目,以便集中展示和应用国家精品课程。截至2010年,共建设3910门国家精品课程,其中,本科课程2515门,高职高专课程1043门,网络教育课程209门,军队(含武警)院校课程143门(详见表1)。

(2)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阶段。

2011年7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z2011{6号),正式启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该项目旨在建设“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该项目的建设内容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知识文化传承创新作用,组织高校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广泛传播国内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展示我国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对已经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更新完善课程内容,建设一批资源共享课。完善和优化课程共享系统,大幅度提高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即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1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5000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爱课程”网)。其中,2012年、2013年入选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在原有国家精品课程的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建设的,体现了政策的延续性和发展性。

2011年8月25日,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1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z2011{12号),批准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实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建设1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7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并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共享平台。

2012年和2013年教育部分别发文,批准2012年建设35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1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建设15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0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继续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共享平台,推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顺利开展。

(3)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阶段。

2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现状

2.1总体成就

(1)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成果丰硕。

陆续上线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含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2011年11月9日,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爱课程”网正式开通,由清华、北大等名校名师倾力打造的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首批20门上线。同时,通过镜像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同步向公众免费开放。截至2015年4月30日,视频公开课已立项1011门课程,上线810门课程,总讲数为5794集。

2013年6月26日,教育部召开首批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上线会,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通过改版后的“爱课程”网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截至2015年4月30日,资源共享课已立项2911门课程,上线2630门课程,资源总条数超过72万条。

(2)MOOC及平台发展喜人。2014年5月8日,“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开通,首批16所高水平大学的56门课程上线。5月20日,首批10门MOOC正式开课。中国大学MOOC平台由“爱课程”网与网易公司联合建设,以“爱课程”网为主导。“爱课程”网负责平台的整体设计,与高校签署合作协议,为开课老师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审核课程内容,全程跟踪开课进度,制作证书、发放证书等;网易负责平台开发和技术支持,并利用多年在互联网运营的丰富经验和优势对外宣传推广等;中国大学MOOC平台同时为学习者提供两个官方人口:“爱课程”网和网易云课堂。在强强联合的促进下,中国大学MOOC发展迅速。2014年9月17日,中国大学MOOC用户人数突破100万,成为中文MOOC第一大平台。2014年12月2日,中国大学MOOC选课人次突破100万。截至2015年6月底,“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已与国内的40余所“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合作,推出MOOC265门次,SPOC204门次,总访问量高达1.16亿人次,选课人次接近220万。以参与建设高校及课程团队数量、课程及教学资源数量、选课人数等稳居国内MOOC平台之首,而成为中文MOOC第一大平台。

除“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之外,其他较成规模的MOOC平台还有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2015年5月23日于青岛举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教育部选取了“爱课程”网、学堂在线和好大学在线作为MOOC平台代表,参加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高等教育应用”板块进行展示。

2.2“爱课程”网的集成优势

“爱课程”网在承担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完成平台功能和服务,助力优质课程资源的广泛传播和共享,自2011年11月9日开通以来,相继推出三项标志性成果――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和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网坚持立足国情,自主建设,以公益性为本,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具有较大的集成优势,主要表现为:(1)集聚与融通全国高校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MOOC和SPOC等多类在线开放课程。(2)参与建设的高校、课程团队最多。(3)课程及教学资源数量、选课人数全国第一。(4)首家发放学习认证证书,提供SPOC服务。(5)独家全程提供全学科编辑服务。(6)完备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7)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教、学服务。(8)首家构建中心站、省节点、校园课程平台三级应用服务体系。

自2011年以来,“爱课程”网坚持公益性为本,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免费提供近4000门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受到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2014年1月4日,“爱课程”网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15年1月9日,“爱课程”网荣获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法兰克福书展、法兰克福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创意工业创新奖“新产品金奖”。“爱课程”网已成为我国有影响力的集聚优质课程和资源、开展在线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3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趋势

《意见》是政府层面的用以规范的MOOC为代表的新型在线开放课程的第一份指导性文件。根据《意见》的指示和部署,我国在线开放课程正朝着建设与应用同步、开放与专业兼顾、公益与市场结合、引进与输出并重等方向发展。

3.1建设与应用同步

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最终是为了用。不管是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还是MOOC和SPOC,应用于教学是关键。应用正是MOOC与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相比的优势所在。《意见》强调,要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着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已经为高校提供了7种建用并重的方式:(1)学生免费自主学习MOOC,学校认定学分。(2)学校组织学生免费学习MOOC,并认定学分。(3)本校老师自建MOOC,并在MOOC基础上为本校学生建SPOC,兼顾大规模的优势和个性化的需求。(4)基于他校MOOC建立本校同步或异步SPOC(不配老师),常见于文化素质教育类的通识课。(5)基于他校MOOC建立本校同步或异步SPOC(配老师),老师在SPOC中为本校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视频、作业、测验等资源和应用MOOC的策略。(6)基于在线课程中心建立本校独立的SPOC,用于本校教学,相当于不对外公开的“小MOOC”。(7)基于在线课程中心建立本校独立SPOC,用于本校教学,并与特定的高校共享,常见于校际共建共享的情况。

3.2开放与专有多元

MOOC和SPOC都必须基于平台,因此,平台的选择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不可回避的问题。建设平台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建设周期也较长,并不适合每个学校去建设。“校校建平台”生长出一批难成气候的“小土豆”,既不利于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与共享,也是一批教育专家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的普遍担扰。教育部高教司张大良司长在接受访谈时强调:“高校搭建慕课平台要从实际出发,我们并不主张高校都搭建难以形成规模的小平台,可依托公共服务平台采用云服务等方式搭建专属的慕课应用中心,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此,教育部将在国内已运行的具备良好公益性、开放性的平台中择优遴选几家作为公共服务平台,并鼓励高校使用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2015年5月,“爱课程”网推出在线课程中心云服务,已经为40余所高校建立适合高校个性化需求的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平台,支持高校MOOC和SPOC建设与教学应用,并提供方便高效的管理功能,受到高校的欢迎。

3.3公益与市场结合

《意见》指出,坚持公益为基础,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在保障公益性的同时,积极探索课程拓展资源与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市场化运营方式。这一公益与市场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对于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可持续发展,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奠定了制度基础。以“爱课程”网为代表的平台在保证基本学习免费的前提下,已在认证证书收费、云服务平台建设与维护费、课程租赁等方面进行了市场化的有益探索,初步形成可持续运营的方向。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在“爱课程”中心负责人吴博看来,“除了学分认定之外,还有管理与应用,学校、机构、平台方要形成一个良性的科学化机制,整合技术和应用资源,促进社会参与,促进课程得到最大效率的应用,这是一个生态,要建立起在线开放课程的生态化体系,才有发展前景。”

3.4引进与输出并重

4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成就斐然

图书馆学一直以来注重课程建设,与其他学科相比,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成就毫不逊色。在精品课程建设阶段,图书馆学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不俗成绩,截至2010年,图书馆学、档案学类共有1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其中,有9门是以图书馆学核心课程申报的。这为其后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阶段,图书情报类共人选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成就斐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MOOC兴起后不久,马费成教授的“信息管理学基础”和黄如花教授的“信息检索”两门课程在改造为资源共享课后,又于2014年9月率先转型为MOOC,这为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阶段的课程建设工作开了一个好头,并树立了可供借鉴的典范(见表2)。

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是无可争议的新常态。MOOC与图书馆具有共同的内在逻辑起点,主要表现为:(1)均为重要的教育平台。(2)均有广泛的公益性。(3)均以用户为中心。(4)均注重应用。因此,无论是作为个体的图书馆,还是图书馆的联盟或学术组织,如中国图书馆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阶段线均大有可为。

4.1图书馆及其联盟或学术组织

(1)推进终身学习的新工具。

以MOOC为代表的新型在线开放课程拓展了教学时空,激发了社会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为推进终身学习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区及所辖区域内的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在利用MOOC优质视频、测验作业系统和互动交流机制为读者服务时更为得心应手,图书馆只需要解决MOOC与读者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开辟专区,提供学习的终端设备,解决网络流量费用,为老年和特殊读者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等。杭州市图书馆自2014年下半年起组织老年人集中学习MOOC,前两期的课程是由“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提供的浙江大学段治文教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武汉大学潘迎春教授的“简明世界史(一)”,深受老年读者欢迎。

(2)高校学科馆员服务的新形式。

学科馆员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服务之一。MOOC是一个新生事物,教师们接受起来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人文社科类教师和年长的教师尤其如此。学科馆员在提供服务时,可有意识地介绍和推介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的资源(如“爱课程”网免费提供近4000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近300门MOOC等),加快教师适应的步伐,帮助教师们抓住时机,更快地将新的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馆员还可作为课程的团队成员或助教参与MOOC建设,这不仅有利于创新与深化服务的形式,而且还有助于馆员的职业成长。

(3)馆员继续教育的新样式。

馆员继续教育是馆员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MOOC的兴起既为馆员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免费优质的课程资源,其游戏化的任务设计使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碎片化的短视频更为馆员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便利。MOOC本身的考评机制也减轻了管理的成本。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的“信息检索”MOOC于2014年9月1日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上线以来,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广西图书馆学会及多家图书馆均组织馆员学习并凭成绩或证书认定继续教育的学分。据统计,第一学期结课时共有1.5万人参与学习,1218人获得证书,其中在152名申请认证证书者中,有41人来自图书馆,占27%。

(4)阅读推广的新模式。

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媒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宽。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在多屏时代成长的新生代读者眼中,阅读的媒体与符号的区隔更趋淡化,纸书、电子书,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均成为阅读的对象,“大阅读”的时代将会到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终身学习重要方式的MOOC,也将成为广义阅读的一部分。图书馆推广MOOC的应用与服务,也就成为阅读推广的新模式。

(5)公益性的合理使用。

4.2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作为半官方的图书馆学专业的学术组织,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不仅在推动MOOC建设方面负有宏观指导作用,而且还应为MOOC的应用与推广提供支撑,通过MOOC推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并最终为学科与专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落实“国标”的重要抓手。

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是《本科图书馆学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制定的终极目标与意义所在。人才培养是以课程教学为单元进行的,而MOOC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因此,落实“国标”,作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产物的MOOC是当下重要的突破口。教育部要求必须在“国标”中有所反映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也强调,“各地区、各高校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可见,从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人手,可获一举两得之效。

(2)协调推荐的应有之义。

从整个学科与专业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协调和推荐优质课程是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题中应有之义。所谓协调,即对不同学校同一课程建设MOOC的轻重缓急的合理调配。所谓推荐,即为集体决议的MOOC课程提供专业推荐意见或教学指导委员会集体推荐意见。根据“管办评分离”教育综合改革的精神,学科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更多承担遴选评估的职能是大势所趋。因此,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其被动接受指令,还不如提前规划,主动将协调、推荐MOOC建设与专业发展结合起来。

根据《意见》精神,图书馆学MOOC课程的选题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通识课或公共课,如信息检索、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名著导读等;二是专业核心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版)列有图书馆学基础、文献目录学、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专业)、信息服务、信息分析、图书馆管理、数字图书馆等。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可根据各校优势予以调配。同时,应充分发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优势与带头作用,积极推进北京大学“信息素养”MOOC建设,鼓励武汉大学在已建的两门MOOC的基础上扩充图书馆专业系列MOOC或SPOC。

应看到,图书馆学在多数学校仍属弱势学科,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应发挥集体力量有计划地遴选并加大推荐力度,加大课程在所属学校中的分量,增加图书馆学优质课程面世的机会。

(3)专业课程群的建设重点。

(4)校际共享的突破口。

(5)培训交流的生力军。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MOOC建设已经为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开了一个好头,但还需要更多的教师加入。根据教师的现实需求和技术发展,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可牵头组织,开展MOOC或SPOC课程建设与应用培训,进一步推进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事实上,图书馆学已有一批MOOC建设的负责人(如马费成教授、黄如花教授)、教务组织者和研究的先行者,也不乏感兴趣的馆员和教师,完全能够组织起理论与实践结合、角度多样的培训与交流活动,整体提升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水平。

5图书馆学人的作为

5.1学MOOC

无论是图书馆员,还是图书馆学教师,要想在MOOC背景下有所作为,首先要以“学生”身份去注册并虚心学几门MOOC,最好能拿一门MOOC的证书。只有与众多学习者一起看视频、做作业、参加讨论,才能完整体验到MOOC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到底是怎么回事,才能更深理解MOOC老师是如何设计和组织知识点、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也才能体会MOOC学习者的真实感受,还会对MOOC平台的功能有感性认识,为自己参与或主持建设MOOC打下基础。

此外,学MOOC、拿一门MOOC证书,还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最好方式。据悉,天津市教委要求高校给学完MOOC的老师提供若干奖励,以鼓励老师在建设MOOC之前先学几门MOOC,加深认识。河南大学校领导则规定:教务处每个同志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要先学一门MOOC,申请纸质证书的费用由学校支付。

5.2用MOOC

对于教师而言,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还有一个很大的功能是教学示范。教师可以从观摩其他老师的MOOC中借鉴教法,改进教学。例如,许多从事文检课教学的馆员和教师在学习黄如花教授的“信息检索”MOOC后,把黄老师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等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

此外,有条件的老师和馆员还可以在其他老师建的MOOC的基础上建立本校的SPOC,用于翻转课堂或混合式教学。而学习过MOOC、了解MOOC的馆员,能够更好地解答读者的咨询,向读者推荐适合他们的免费的“潮课”或学习资源;或为教师们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学科服务等。

5.3建MOOC/SPOC

条件成熟的教师或馆员,可以尝试自己建设一门MOOC或独立SPOC,或参与建设一门MOOC,成为某门MOOC的团队成员或助教。通过建设MOOC或独立SPOC,完成一个教学周期,能够增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际教学融合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上一个台阶。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MOOC的特征与内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健美操教学的模式进行论述,以想象训练理论、表象训练理论为理论基础,对MOOC平台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健美操教学的启示进行研究。

关键词MOOC翻转课堂健美操教学

一、MOOC平台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健美操教学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社会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将知识的传递发生在课外,知识内化发生在课堂上。“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老师在课上传递新知识,学生在课下内化知识”的教学模式。传统教育中,知识的内化过程放在教室外,学生碰到疑问时,由于没有老师和学生的帮助,很容易因无人协助而产生挫折,丧失学习动机和成就感,但如果把这两个颠倒过来,学习成效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翻转课堂可以迅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将讲解视频上传到网络,学生在线上学习了新知识后,可以带着问题到线下的实际课堂中去解决问题。借助MOOC平台,学生可以在MOOC平台上提出自己在观看视频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提问题中反映的情况安排教学活动,在实际课堂上解决问题。若是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健美操等术科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线上学习新动作,反复观看视频,带着在线上学习遇到的问题在实际课堂中解决。

(三)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是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力保证

2003年,教育部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力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第一期(2003―2007年)和第二期(2007―2010年)精品课程建设,我国已建立了各门类、专业的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提升了高校教学质量。2011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启动了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2015年,教育部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力图使MOOC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目的在于切实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

二、结论与建议

(一)对健美操教学线上内容的构建

由精品课程授课教师负责制作的部分和学习者参与构建部分组成的。前者主内容可以用“非常6+1”来概括。“1”是指以录制“微课”视频为核心资源;“6”指与教学主题或知识点相配套的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等辅教与学的内容。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作业题的设计要围绕微课的内容来开展,启发学生思考,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做准备。

(二)对健美操教学线下交流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3]1号.

[2]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Z].教高厅[2012]2号.

[3]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高[2011]8号.

[4]MOOC对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13(12):44-49.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Z].教高厅[2003]3号.

关键词MOOC开放课程启示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1当前MOOC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教学资源的无序化管理和重复性建设

尽管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CELTSC)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十几项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教育资源建设环境还不完善,致使标准规范难以有效推广,各类教育信息系统的资源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和共享,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工作,许多资源成为离散的、独立的“信息孤岛”,多数闲置浪费。

1.2封闭式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

目前网络课程建设,大体分为两种模式,一是教师课题组模式,二是商业公司制作模式。两种开发模式多数不支持《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难以实现分布式协作开发和资源共

享,特别是商业公司,更难于跨越利益分割的障碍。因此基本上是处于独立的、各自为战的状态。这种封闭的开发模式不打破,重复建设的现象就不可避免。

1.3离线的网络课程开发方式

无论哪种开发模式,都需要有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作为支撑。但大多数教学平台不支持在线课程开发,课程是在制作者自己的电脑上制作完成后再上传到服务器。因安全性问题和资源的一致性问题不可能给每个开发人员都分配FTP权限,因此,每一次的更新都颇费一番周折。在任务分工过程中,还要考虑目录结构、修改权限、版本记录、数据备份等诸多问题。

1.4网络课程与素材资源脱节

《规范》虽然明确规定了网络课程与素材资源之间的关系,但现实情况是网络课程建设与素材资源建设严重脱节、互不关联。网络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形式,更直接服务于教育对象,因而也就更受到重视。有些人甚至错误地认为教育资源建设就是网络课程建设,也就忽略了网络课程建设与素材资源建设之间的关系。素材资源的滞后发展反过来阻碍网络课程发展的脚步,使开发周期延长,质量不高。

2基于资源共享的MOOC开发模式创新

2.1架设资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事实上网络课程开发大量的工作是素材资源的收集和制作,而这些缺乏有效管理的教育资源又很难收集和共享。如果我们能将分散、无序的资源整合起来,使用户能方便、高效的将其利用于网络课程建设之中,将极大地缩短网络课程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因而,国家在鼓励教育资源建设的同时,应该着手解决好资源的管理和共享问题,即构建以服务为目的、开放的教育资源网络。有关教育资源网的规划,很多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许多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如以区域划分的资源服务中心,以学科划分的学科群资源网站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领域的协调健康发展都离不开标准规范的支持。标准的推广不一定非要采取强制手段,关键要有推广的环境条件,要具有可操作性。实际上,《规范》更多的是规范管理体系和指导平台建设。对于网络课程和素材资源开发者来讲,技术规范的具体意义大多是通过平台反映出来的。也就是说平台符合技术规范,同时也自然约束网络课程和素材资源开发者遵循技术规范。比如说,《规范》要求了具体的图片大小和格式,当制作不符合要求时,平台若能自动给出提示并拒绝接受,《规范》自然会得到贯彻执行。

2.3整合网络教学和资源管理平台

实现基于资源的网络课程开发,必须要解决好开发环境问题。针对目前网络教学和资源管理平台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互不兼容的现状,国家教育机构应该组织力量进行整合,在平台的问题上不应该也没有必要百花齐放。把那些优秀平台比较成功的设计思想和成熟的技术吸收进来,比如北京师范大学4A远程教学平台的整体架构和教学设计思想、清华大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的教育资源库、南京大学精品课程教学支撑平台的网络课程在线开发系统和流媒体课件制作系统,参照《规范》推荐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体系结构进行设计,由国家出资建设通用的资源管理系统和教学平台向全国免费推广。

2.4确保网络课程建设与素材资源建设协调一致

从《规范》推荐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体系结构中,可以明确看出网络课程与素材资源之间互相依托的关系。网络课程和素材资源建设在平台中是统一的行为,不应人为界定彼此和先后。在技术上保证这种关联不可分割和同步协调。举例说明,一个图片素材不可以不经过素材库的管理直接链接到网络课程中来。网络课程中对素材的引用一定要指向素材库,尽量避免多重副本共存。开发网络课程的同时,素材资源库也自然在补充,素材库的更新也保证了网络课程的同步更新。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开发模式才是基于资源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的真谛所在。

关键词:网络课程MOOC课程建设课程改革

一、我国课程建设网络平台

二、关于MOOC建设

(一)以学校为主体,量力而行

MOOC不搞任务,没有考核指标,但作为新生事物,可以让高校大胆试验先行。以学校为主体,课程条件成熟一个建设一个,量力而行。注重学习的实际效果,不与教师的待遇、职称等挂钩,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学生是市场消费的主力军当然,我们不能提倡将所有课程都建设成为MOOC,盲目建设只会适得其反。

(二)以自主开发为主,引进与改造相结合

国外的MOOC系统庞大,结构复杂,完全照搬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应该借鉴MOOC的基本理念、教学艺术和教学技术,让教师和学生成为制作学习MOOC的主力,改造学校原有的网络课程,丰富提高学校网上教学资源与利用,全面提升MOOC应用效果。

(三)注重特色,兼顾通用

我们要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开发应用MOOC,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盘活优化原有的课程资源,突出特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坚持通用性原则,适应教学改革新需要,通过课程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

三、结语

[1]唐建,石靖,吕滨.MOOC对军队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的启示[J].继续教育,2014(8).

[2]王鹏,边琦,肖凤艳,恩和门德,张丽桃.MOOC背景下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

[3]王海荣,张伟.国外大规模开放教育资源设计理念及启示―基于Coursera平台MOOC课程的体验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3(3).

作者简介:

(一)以专业特色为导向打造实践教学优势

(二)按精品要求进行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创新

(三)以开放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标准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成效

教师队伍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施的主体力量,要提升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需要善于借助各类资源来提升教学队伍建设成效。一是成立由学界知名教授、业界知名人士、专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并指导课题项目研究。二是实行名师优课工程。强化专职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培养,鼓励学历提升和考取行业资格证书;利用课题项目配套等经费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进修;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交流与合作。三是加强兼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实践教学基地的业务主管、骨干开展任课、讲座、实习指导、多媒体实践教学资源制作等教学活动;工作条件具备的学习者可申请岗位主管等成为随岗实践的指导教师。

(四)构建共享型实践教学环境

二、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1.推进远程开放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群发展

该模式为其他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实践教学参照模式,许多课程资源可以共享,促进艺术设计教师群体发展,激发教学点开办艺术设计专业。

2.有效提高学习满意度

随着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教学基本建设的不断加强,模式实施效果明显。学生的注册率、课程及格率、毕业率、本科续读率不断提升,设计竞赛积极性较高。如近五年广州电大校本部的注册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本科续读率在45%以上。毕业生职业岗位得到拓展,自主创业信心增强。

3.实践教学的开放性优势形成

一是内容开放。“双需导向”型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需求基础上,充分考虑学习者能力培养及课程教学内容需求,并提供集中面授辅导、小组辅导、个性化辅导的优质服务。二是形式开放。学习者和社会资源自然融入实践教学。三是过程开放。如在实践教学环境和反馈评价方面,办学系统中的实践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教学效果评价者包括了学生、教师、教学协作者,极大促进教学效果和模式完善。

(二)反思

1.模式应用的调适性

不同远程开放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能力目标、内容体系、学习需求等有差异,方式方法也不断创新,这要求对模式应用需要适当调整。

THE END
1.爱课程“爱课程”网是教育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承担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应用与管理工作。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公益性为本https://www.icourse163.org/university/icourse/
2.爱课程app下载爱课程,一般又称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 集中展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和“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网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大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个性化教学资源服务。 开发者: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12020869号-35A 爱课程下载安装失败或使用异常,请 -> 一键举报猜https://m.liqucn.com/rj/1043321.wml
3.爱慕课以MOOC课程为中心进行教学互动,教学团队高效率地创建和维护课程,学生自由学习课程、进行练习测试、作业互评、讨论互动 在线直播 通过创建大规模直播课堂,让教育机构的老师可以直接开展直播教学,和海量学生进行在线互动,最多同时支持百万人在线,手机移动终端全支持 http://www.imoocs.org/
4.爱课程MOOC课程教学平台爱课程MOOC课程教学平台 https://www.icourse163.org/https://d.lingnan.edu.cn/tszx/info/1078/1157.htm
5.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是中国大学mooc,提供“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和“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 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的简介 爱课程,通常被广大用户熟知为“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是一个致力于提供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和个性化教学资源服务的在线教育平台。该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中国大学https://localsite.baidu.com/site/wjzsorv8/8cd47d9a-7797-42f3-9306-b902ded71161?qaId=2218615&categoryLv1=%E6%95%99%E8%82%B2%E5%9F%B9%E8%AE%AD&efs=1&ch=54&srcid=10014&source=natural&category=%E6%9C%AC%E7%A7%91&eduFrom=136&botSourceType=46
6.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简介:中国大学MOOC是由网易与高等教育出版社携手推出的在线教育平台,承接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向大众提供中国知名高校的MOOC课程。在这里,每一个有意愿提升自己的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更优质的高等教育。来自39所985高校的优质课程,更好更全的大学课程,与名师零距离。当你完成课程学习后,可以获得讲师签名证书。这些https://www.pep.com.cn/tsg/zydh/kfzy/gkk/201705/t20170516_1893195.html
7.爱课程中国大学慕课mooc(爱课程中国大学慕课能满足你吗)哎哟,各位小伙伴们,今天来聊聊这个最近超火的“爱课程中国大学慕课”是啥玩意儿。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挺高大上的,是不是在好奇这玩意儿能不能满足这种既想学习又不想太累的“懒癌晚期”患者呢?我也是满肚子疑问,于是乎,我就亲自去体验了一番,看看这“爱课程”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好! https://www.cqrzr.com/post/123469.html
8.爱课程中国教师教育MOOC这个暑假,因为“翻转课堂教学法”MOOC的学习,一种久违的成长的愉悦重又涌上心头,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学习正飞快进行着变革。翻转课堂教学法有如魔力一般吸引着我,整个学习之旅,有惊喜有鼓励有感动有牵挂有分享有疲惫有遗憾有挑战,有执着和坚持,更有着幸运和成长!甚至,有种甜甜的味道……再次感谢北大课程团队!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516/07/54978_559490863.shtml
9.河海大学“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在线课程中心教学平台服务采购项目名称和内容:“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在线课程中心教学平台服务 预算金额:40.5万元 单一来源理由: 南京智慧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在线课程中心教学平台,即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校平台,满足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学校在线学习平台的各项需求,技术指标具有可行性。该平台是唯一可以无缝对接省课程中心的平台,依托该平台建https://www.chinabidding.com/bidDetail/252022212.html
10.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网)学校云空间及课程资源租赁服务1中国大学爱课程网学校云空间及课程资源租赁服务135070120240014采购资审公告422016023715202481119921301001929412190中国大学爱课程网学校云空间及课程资源租赁服务4中标公告44采购合同44更正http://www.zfcgw.com/content/1714086065878723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