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重庆教育系统在行动适度适当!“停课不停学”教育部门和中小学这样干!
2月10日,我市中小学开始“停课不停学”网上教学工作。连日来,各区县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明确停课不停学网上教学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等最新文件精神,坚持把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正确应对疫情放在第一位,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校一策、适度适当的原则,科学理性安排“停课不停学”网上教学各项工作,切实做到居家学习和疫情防控“两不误”。市教育技装中心以“教育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全力保障中小学线上教学
涪陵区教委制定专门方案下发通知要求各校围绕学生复习、预习,以线下完成作业为主,线上网络学习为辅的要求,重点从注重育人实效、发挥网络优势、科学布置作业、做好学习指导、重视毕业年级学习活动等方面强化工作落实。全区所有学校制定了“一校一策”延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方案。各校通过自主建设的涪陵教育云平台,开展在线同步教学、在线作业、在线测试、课堂回顾等线上教学活动。并以学校自有网络资源和推荐的13个免费网络学习平台为补充,落实“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如,涪陵十四中、实验中学等利用“小蚂蚁”“智空课”等网络学习平台丰富了教育教学形式。渝中区教委全力做好保障,全面服务教学
大渡口区教委指导各校提早谋划制定延期开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方案,要求各校组织安排学生学习任务适量,以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为首,切忌给学生增加过重学习负担。并向全区教职员工发出倡议,号召全区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延期开学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研制,通过线上教学,按时向家长推送网络教学视频和教材,开展学生精准教学辅导,真正做到停课不离岗、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研。如,区实验小学研发了“全学科+防疫主题项目学习”近200课时的“抗疫启慧空中课堂”,并策划了“我是疫情防控小卫士”课程。以接收公租房子女为主的公民小学,打造了以“老家”文化为主的教科书,以生活实践为主的“泥课堂”,引导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共成长。江北区教委加强领导强监督,精准施策促落实
南岸区教委把防疫特殊时期学生身心健康作为确保“停课不停学”的第一要务,鼓励学校在尊重“1+3”教学指导意见前提下,按照“一校一策”的思路,合理降低教学要求,减缓教学进度,发挥教师主导能力,有效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开设“个性化”课程,更加注重爱国主义和防疫知识教育。同时,积极协调3大运营商免费为13所农村学校2000余名上网困难学生提供手机流量包,确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组织十一中、珊瑚初级中学、珊瑚实验小学、天台岗雅居乐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代表,在家中通过手机录制的方式,制作以防疫宣传、心理健康、学习动员、身边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空中课堂·开学第一课”并在2月10日播出,近10万学子在线同唱国歌,向全社会发出了防疫倡议。巴南区教委注重生命教育,防疫知识纳入学习内容
江津区教委抓好策略制定:重点对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组织保障、内容设定、过程实施、情况反馈进行指导,特别针对初、高中毕业年级课程设置等进行细化。抓好数字资源:组建区级、学区、学校三级资源库,帮助各科教师便捷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抓好工作机制:组建班级教学群730余个,1万余名专任教师通过线上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家务劳动、体育锻炼和思想教育。抓好家校合力:主动加强家校联系,分班级指定专人及时向家长介绍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教学安排,引导家长积极配合,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网络学习任务。抓好技术保障:区技装中心联合各校网管及时为教师线上教学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各类技术问题。綦江区教委建立“1+2+3+N”机制,确保“停课不停学”不漏一个学生
綦江区教委成立“停课不停学”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建立“1+2+3+N”(一个固定地点,两种学习方式,三方协同配合,N种学习资源平台与全学科齐头并进)教学管理机制,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完善三级教研网络,重新优化调整区级学科中心组,并组建了学科组+教研员+网络技术人员的网上教研指导团队。目前全区高完中学校已对5300余名高三学生线上复课;对7万余名具备网路条件的学生进行了视频资源学习和线上教学辅导,对1万余名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学生开展任务驱动居家线下自学和观看教师推荐的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大足区教委多途径全覆盖确保“停课不停学”
大足区教委提供“智慧云课堂”等四类网络学习资源平台,通过录制网络直播课、微课、微视频等方式,在线讲课、互动辅导,实行“一对一”“一对多”在线指导学生在家学习。与大足广电网络通力合作,在大足本地开通“大足广电智慧教育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两个专属教育频道,学生和家长可免费观看从幼教到高中的教学教育资源。对于无网络学生家庭,大足广电集团免费提供机顶盒;对于家庭无电脑、移动终端的贫困学生和偏远地区的学生家庭,中国教育电视台采取远程指导等方式,有效解决贫困学生群体的远程学习问题。城口县教委建立远程教学督导机制
两江新区教育局充分发挥“教育+互联网”优势,通过“四个课堂”教学形式,即用好教育部开发的国家网络云课堂,安排自主研修时段点播教学;链接名校资源选修课堂,整合已开放的名校数字资源,组织教师协同备课、学生选修学习;建立区域教学开放课堂,将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开发的区域共享资源供全区师生使用;创设校本拓展课堂,鼓励各学校开发校本特色课程,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精准推送;并通过建立教学管理研讨圈、教学资源研发圈、家校合作圈“三圈共进”,深入推进在线教学。如,博雅小学开设云课堂,通过“直播+录播+论坛”多种方式研发准备微课。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旭学校自主开发“小附娃大智慧”“运动抗疫”“心灵抗疫”“附娃看世界”“寻美之旅”五大课程类别,每天推出一门特色课程。万盛经开区教育局加强线上指导,保证学生健康生活快乐学习
万盛经开区教育局坚持适度适当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分类制定课程计划,制定各学段学习内容建议方案,确保小学每天线上学习不超过3学时,初中、高中每天线上学习不超过4学时。构建钉钉班级圈617个,线上开展钉钉班级圈操作培训30场次,点对点个别指导800余次,保证钉钉班级圈有效运行。用好国家网络云课堂、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平台、万盛智慧教育平台,上传优课、微课等资源7万余条,免费为师生提供丰富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实施网格化管理,成立5个责任小组包片包校,各校校级干部包级包班,加强督促指导,掌握学习情况。严肃查处利用校外培训机构取代教师教学、教师与商家联营形成营利性教育教学等违规行为,保障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