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提出:就业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
目前我国招聘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正值春招季,网络招聘因低成本的优势成为求职者求职的首选方式。智联招聘作为传统的网招平台,受到求职者和企业的青睐。
去年,智联招聘率先推出了直播招聘服务。据智妍咨询统计,智联招聘2021年前五个月的月活用户量达到行业第一的水平。
在月活用户量保持较高水平的同时,也有部分用户投诉智联招聘平台上有企业涉虚假招聘问题。这些用户一不小心就落入了刷单和培训贷的陷阱。
记者就用户投诉问题和直播招聘审核问题致电智联招聘。对方回应称,智联招聘已对投诉问题逐一进行跟进处理并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虚假招聘涉刷单、培训贷陷阱
网招平台为求职者提供了便利就业的服务。然而平台上的虚假招聘问题频发,致使求职者的合法权益受损。
其中,智联招聘因虚假招聘问题屡遭投诉。截至3月16日,智联招聘在黑猫投诉上共收到439条投诉。其中近30天内平台收到24条投诉。
最近一条关于智联虚假招聘的投诉显示,该求职者因平台上的虚假招聘信息而被骗超24万元。据该求职者描述,企业联系其进行招聘事宜,却通过刷单教学一步步诱导求职者转账。该求职者发现被骗后已做报警处理,且在此期间举报了平台上的涉事企业。目前,该企业的岗位已被下架。
企业以招聘为名,却行刷单教学之事。针对此类问题,智联招聘回应记者称,平台上不允许发布刷单类职位,但智联招聘仅能够监控企业在平台上的行为,无法监控企业在平台外的行为。
而对智联招聘来说,其除了因虚假招聘问题被投诉外,还因服务与承诺不符等问题引发部分用户不满。
有用户投诉,在智联招聘平台上开通年度会员后,无法获得销售人员承诺的相应服务。且在申请退款时,客服以“平台提供的服务实际是招聘的可能性”的理由未应允退款。
据了解,网络招聘平台提供的信息匹配服务,目的是提高求职者求职效率和企业的招聘效率。但部分用户在使用后却并未获得优质的服务,对智联招聘的服务质量产生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投诉者提供的聊天记录,平台的客服人员在中途发生了变化。而平台在售后处理过程中出现多个客服与同一用户对接的情况不是个别现象。
此外,还有用户反映,注册账号后,销售客服会推送充值服务。而充值后不久,账号会因违规操作被封禁。但之前充值的金额却不予退还。而客服向用户给出的回应是,钱款因同时封禁在账号中故不予返还。
记者调查发现,当求职者想要看某家招聘企业的评价时,智联招聘平台显示,需要先匿名发表评价,才可浏览其他评价。那么对于初次使用智联的新用户,平台又该如何保证评价的真实性?
对此,智联招聘回应记者称,新用户只需发布一条其工作过的公司的评价,就能查看其他人贡献的评价。同时,平台上的评价内容都会经过人工审核。用户如果对某条评价产生异议,可以对该评价进行举报。
智联招聘针对此情况回复记者称,“企业评价中的阅读数据是根据不同用户浏览、刷新操作加权计算的阅读热度。实际上,正在审核中的内容,其他求职者无法浏览。此时作者的页面刷新操作会影响阅读热度的计算。但实际上该条内容不会展示或分发推送给其他求职者。”
首创直播招聘方式,智联招聘能否保持优势
随着我国就业人数和需求的增加,招聘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CIC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招聘市场总体规模达到1710亿元。
由于线上招聘的人均招聘成本较低,约为线下招聘成本的1/5,更多的求职者和企业逐渐转向了线上招聘平台进行招聘活动。线上招聘占招聘市场比例将从2020年的约32%增加至2025年的约50%。
当前正值“金三银四”招聘时期,各大线上招聘平台为了吸引求职者和招聘企业推出多主题直播招聘活动。
而在实际招聘中,直播间中的企业发放的offer卡实为求职者获得线下沟通的“敲门砖”。但获得offer卡的具体条件因企业要求而有所不同。
而作为首个推出直播招聘功能的平台,智联招聘在2021年前五个月的月活用户量达到行业第一的水平。据智妍咨询统计,截至2021年5月,智联招聘月活用户为1021.5万。
各大网招平台紧随其后纷纷推出直播招聘服务。截至同期,前程无忧、BOSS直聘及猎聘的月活用户量分别是835.9万、762.9万、540.1万。
未来的线上招聘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根据CIC数据显示,预测2025年中国线上招聘市场的收入规模将达到223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