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种子的外形、颜色、结构及如何变成芽

⒉培养学生观察与记录的能力

⒊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如何变成芽

难点:让学生了解种子变成芽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蚕豆、毛豆、玉米、稻谷、麦的种子、放大镜、镊子;蚕豆、毛豆、玉米、稻谷、凤仙花四种种子的发芽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观察种子⒈观察种子⒉推测种子发芽时的样子二、了解中变成芽的过程⒈出示四种种子的发芽过程⒉设计观察方案⒊选择方案⒋实施观察并记录⒌每组比较种子发芽过程中的不同⒍三、猜测发芽后的发展投影仪出示种子、出示表格出示几种方案投影举例发芽表格出示种子的发芽导入:这些是什么植物的种子?如果放入土中有什么变化?(入题)问: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并巡视引导问:你想象种子是怎样发芽的?猜猜这是什么种子的发芽我们应该如何对这些种子发芽过程的观察呢?我们比较一下哪种较好让学生观察问:种子在发芽过程中有哪些变化你想象以后会怎牙膏内变化分辨、识认用放大镜观察用语言、手比划、身体动作、画画都可以每组一种种子分组讨论、制定表格发表看法、自主评选学生观察、记录从颜色、大小、长短等方面学生想象或回忆思绪集中到种子让学生熟悉种子的结构,为种子发芽铺垫激发学生对种子发芽的情趣主要是让学生了芽与种子的关系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记录的科学研究习惯从整体上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让学生对种子变成芽后有继续探究的欲望。为下一课的研究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⒈了解芽长成苗的过程及其各部分呈现的特点

⒉培养自主探究芽长成苗过程中变化特点的本领

⒊培养探究自然奥秘的情趣及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凤仙花苗一周内的高度变化是整个种植活动的观察记录

难点:了解凤仙花芽长成苗的整个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四种种子由芽长成苗的系列变化过程、尺、放大镜、镊子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交流凤仙花苗三周里的生长变化⒈观察种苗一周期的样子⒉观察苗二周期的样子⒊⒊观察苗三周期的样子⒋找出不同⒌二、了解凤仙花苗的成长过程三、猜测以后几周的变化出示凤仙花苗投影凤仙花的成长过程图问:与赏赐的猜测一样吗?入题每组一个系列苗请同学们观察记录他们的特点请同学们观察记录他们的特点同上他们有什么不同问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你觉得凤仙花苗以后还会有什么变化回顾想象是否与猜测一样学生观察,用尺量、用放大镜看、用笔画同上同上小结观察记录学生观察记录学生猜测发展与芽联系起来,承上启下让学生了解苗的幼时特点使学生养成对科学结果有汇总的习惯。自主探究发挥想象能力

开花了,结果了

教学目标

⒈及时反馈学生对凤仙花的观察记录,⒉并鼓励他们持续地、多方面地进行课外观察;

⒊指⒋导学生解剖花的方法及对凤仙花花的结构的认识;

⒌初步认识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⒍成;

⒎指⒏导学生认识果实的形状及颜色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凤仙花花的结构的观察和认识。

难点:学生对花与果实关系的认识。

材料准备

长有花朵和果实的凤仙花植株、科学文件夹中的记录卡和长有花芽的凤仙花图画、镊子、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一起种植的凤仙花⒈今天老师站在这鲜花盛开的教室里,⒉心情感到无比的舒畅,⒊你知道为什么吗?⒋大家说地真好!因为老师看到你们亲手栽种的凤仙花终于开花了,⒌真为你们感到自豪。⒍那么,⒎大家有没有对凤仙花进行认真的观察记录?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我们的观察记录,⒏好吗?⒈学生猜测老师高兴的原因。⒊学生回答。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肯定。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凤仙花的种植⒊和观察记录。

三、观察凤仙花学生花盆里的花、实物投影仪、放大镜⒈你知道凤仙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⒉现在请大家从花盆里采一朵花,⒊接下去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花的结构好吗?⒋先说说你准备⒌怎样观察花?⒍我们可以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各个部分,⒎粘贴到学生活动手册上后,⒏认识花的结构。分组活动。⒐谁来说说凤仙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⒑哪些部分和结果有直接关系,⒈请各小组讨论以下?⒉讨论好了吗?哪个小组先来回答?⒊凤仙花的果实长在哪里?⒋我们用手轻轻挑开干枯了的花瓣,⒌就看到果实了。⒈学生回答。⒉学生采下凤仙花。⒊学生回答。⒋学生解剖花,⒌认识花的结构。⒍学生通过实物投影讲解。⒎小组讨论。⒏学生汇报讨论结果。⒐学生回答。⒑学生动手观察。⒈教会学生花的解剖方法。⒉通过小组讨论、实物观察,⒊突破重点雌蕊发育成了果实。

果实和种子

⒈指⒉导学生认识一粒种子长出了多粒种子,⒊从中理解植⒋物生命周期的涵义;

⒌整理记录资料,⒍形成新的认识。知道凤仙花的生长过程、生长周期、植⒎株高度变化特点以及凤仙花身体的部分;

⒏通过“阅读与扩展”,⒐引领学生认识凤仙花种植⒑的真正意义。

重点:指导学生能运用观察、测量、记录数据,整理、分析凤仙花的生长情况。

难点:引导学生用观察凤仙花的经验,观察周围的各种植物。

教学准备

科学文件夹、各生长阶段的凤仙花植物图、长着果实的凤仙花植株

二、估算种子,理解“繁殖”意义长着果实的凤仙花植株⒈轻轻捏一棵已经成熟的凤仙花果实,⒉有什么现象发生?⒊大家都来试一下。⒋数一数一个果实里有多少粒种子?⒌那么,⒍一棵凤仙花上一共有多少粒种子呢?⒎数一数一棵凤仙花上共有多少个果实?(包括已经开裂的果实,⒏接近成熟的果实,⒐将要长成的果实)⒑请大家计算一下你们小组的凤仙花大约长出了多少粒种子。⒈请各组汇报你们的估算结果。⒉我们亲手种下一粒种子,⒊尽然长出了那么多的种子,⒋真了不⒌起!如果我们再把它们种下去,⒍那么将来就会产生更多的种子,⒎这个过程就是植⒏物的繁殖。⒈学生回答。⒉学生动手实验。⒊学生数出一个果实里的种子。⒋学生猜测。⒌学生数出果实个数。⒍学生进行估算。⒎学生汇报。学生经历了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又通过自己对种子的估算,将会更好的理解植物“繁殖”的意义。

三、整理记录资料形成新的认识⒈生长过程各生长阶段的凤仙花植物图⒈大家都把记录资料带来了吧,⒉请把不同⒊时期凤仙花的图片拿到老师这儿来,⒋根据凤仙花的生长情况,⒌给它们排列一下。⒍谁能根据排列图描述它的生长过程?⒎大家的本领真大,⒏一个比一个讲地好。凤仙花从种子变成芽、芽长成出现花蕾的苗这一过程是凤仙花在长身体。从花到种子成熟这一过程凤仙花是在繁殖后代。⒈学生在投影仪上进行排列。⒉学生分别进行描述。学生以观察记录为基础,通过排列不同时期的凤仙花,认识了凤仙花的生长过程。

第1课时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1.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到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通过测量、观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明白体积的含义,及体积单位的大小关系。

3.通过学习体积单位,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提升学习质量。

教学重点:理解物体的体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名称及大小。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盒,3根1

m长的木条,水杯,水。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课件展示乌鸦喝水的故事情节。“一只乌鸦口渴了……”)

师:你们认为这只乌鸦是只什么样的鸟?它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

生:这只乌鸦很机智,是只聪明的鸟,它往瓶子里扔石头,水往上升,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这只乌鸦很聪明,这位同学也很棒。那么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1)师生一起做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第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第二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检查,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3)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补充、完善:因为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4)课件展示洗衣机、影碟机、手机,哪个所占空间更大?

师:不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是不同的。

(5)揭示体积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体积单位的认识。出示两个长方体。

(1)怎样比较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比较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测量。

(2)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有哪些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

(3)认识体积单位。①认识立方厘米。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它到底有多大呢?伸出手,看一看,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

cm3。②认识立方分米。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它有多大?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大小的物体?出示:粉笔盒的体积接近1

dm3。③认识立方米。棱长是1

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它有多大?用3根1

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比一比,看一看。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1题。(同桌互相说一说,再集体汇报)

2.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2题。(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

下面的长方体都是用体积为1

cm3的小正方体拼成的,有一部分被布遮住了,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哪些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七第1~7题。

用故事引入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板书设计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利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数学课上做实验,又一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小。学生积极参与,一起探究,更加直观地理解“体积”的含义,将“体积”和“体积单位”在操作过程中形成具体表象,能够更深刻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关键词:Tickingtime自我评价;现象;反思;“四化”策略

译林版新版三年级英语每个单元分为Storytime,Funtime,Cartoontime,Letter//Soundtime,Song/Rhymetime,Checkouttime&Tickingtime.其中Tickingtime是自我评价板块,要求学生在相应的格子里打“√”。如,

通过自我评价,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本单元所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体验进步与成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然而,本人在对Tickingtime板块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观察到在常态化的课堂上Tickingtime的教学令人担忧。

现象――流于形式,一“√”了之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内容:三年级下册Unit4Where’sthebird?(Cartoontime,Checkouttime&Tickingtime)

教学流程:

Step1Warmup

Playagame:Hide-and-seek

Step2Cartoontime

1.Watchthecartoon

Question:Where’sBobby?

2.Readandsay

a.Readafterthetape

b.Readaftertheteacher

c.Readinroles

3.Actthedialogue

Step3Checkouttime&Tickingtime

1.Listenanddraw

2.Askandanswer

a.Look,findandsay

b.Playamemorygame

3.Selfassessment

T:Wehavethreetargetsinthisunit.Pleasecheckyourselfandtickinthetable.(停顿几秒)Today’shomework...

以上案例涉及Tickingtime教学的地方特别显示了一下,可以看出Tickingtime在教学中的比重很轻,教师仅在一堂课快结束时简单提了一下,没有采取任何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学生在接受指令后,很快打了三个“√”,便完成了自我评价的任务。这样的呈现方式流于形式化,无法真正达到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且不排除有部分学生因为害怕出错受到同学的嘲笑而没有真实地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

反思――深究自我评价无效的原因

原因一:认识偏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告诉我们:评价是英语课程实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部分教师对这些认识不足,教学中即便有评价,也是以教师的评价为主。归根结底,还是“主导作用”在作怪。

原因二:钻研不足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评价目标的多维化。

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钻研,而部分教师怕吃苦,弃钻研,只能草率了之。

探寻――有效自我评价的“四化”策略

1.明确化

通常每堂课都有教学目标,但都写在教案里,学生并不明确。本人觉得每堂课应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其带着目标去学习,对要掌握的内容会更加明确,学完后评价有无实现目标,以便及时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也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

2.过程化

(1)主动反思,调控学习策略

受教材的启发,我把“Tickingtime”也常常用在平时的新授课中,以便学生及时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同时及时发现和分析学习中的具体问题,主动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不断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2)开展活动,细节处理目标

(3)整体再检测目标的达成度

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3.主体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和主动的合作者。在“Tickingtime”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的确定,评价方式也要让学生自主选择,不能让教师占主导,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和可行的评价工具。

4.多样化

(1)以画促“话”

画画是三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他们都爱用五颜六色的笔描绘心中的所思所想。那么,教师就要投其所好,将画就画,然后引导他们利用图画说英语,来自我评价所学内容。

(2)利用思维导图

此方法最适合回顾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也适合期末检测对整册教学内容的掌握。具体做法是:把单元话题作为中心,然后对该话题的各个层面逐个回顾、检查,最后上台展示。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知道学生“在哪里”

有人笑谈:语文教师上课时是知道要“去哪里”的,只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学生现在“在哪里”。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非但不是“零起点”,而且是起点各异。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犹如处于阅读之旅的始发站,教师很有必要对出行的人员及装备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1.学生的知识起点

谁也不能否认学生是带着一定的知识储备进课堂的,虽然每位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差异,但是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基本一致的。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一句,抓住关键词“智慧”开展教学,再布置课堂作业:联系文本说说“智慧”的体现,用“智慧”一词造句。笔者看着“熟悉”的作业,不由想起之前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赵州桥》中“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时,关于“智慧”一词的教学也设计了类似的课堂作业:题1,正确书写“智慧”,至少说出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题2,用“智慧”造句。题1的设计主要考量的是“智慧”一词是该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题2的设计与四年级的“撞衫”了。两个年级课堂作业雷同的现象,说明四年级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零起点”,显然是不科学的。

2.学生的思维起点

3.学生的经验起点

我们经常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看到这样的作业:这篇课文写了几方面的内容?完成这份作业,需要对文本的主要信息进行提取,梳理要点并进行表述,具有一定的难度,并非适合所有年级的阅读教学。

比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师在新课伊始便出示课堂作业:课文围绕荷花写了

、、等三方面的内容。期待学生以“闻花香、看花美、联想花”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这必然导致课堂上出现少数学生应答而多数学生当“看官”的现象。假如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各自然段主要写作者在做什么?那么学生很容易读懂第一段写作者闻到荷花的清香,第二、三段写作者看到美丽的荷花,第四段写的是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在此基础上,借助课堂作业:“课文先写,接着写,最后写。”让学生梳理课文的脉络。经由读懂一段话,再把段意联结起来整体把握课文的学习过程,是中年段学生语言训练和经验积累的重要经历。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重视学生的经验起点来展开教学进程。

二、定位学生的学习终点,明确学生“去哪里”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目标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制约和规定学习的进程[1]。其实,相对“在哪里”的茫然,关于“去哪里”――学习终点的问题,教师还是比较清楚的。毕竟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教师总会从字词学习、文本把握、词句理解、表达赏析等方面列出几条要求,并付诸实践。

1.明确学段的阅读目标

2.明确课时的训练目标

学段目标是基于学段的基本要求,相对宏观一些,课时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引领教学和检测学生是否到达终点的评判标准。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猫》一课的教学,教师在教学目标中提出:了解作者笔下猫的性格,并用关联词说说它的特点,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课堂作业设计如下:课文第一自然段从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写出了猫的性格______。主要体现在它既______又______;既______又______。虽然______但是______;虽然______但是______。表达作者______的情感。

学生当堂答题,教师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反观自己的教学,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帮助所有学生最终到达终点。

3.保证必要的弹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还应体现在能否促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比如新课中的生字,有的学生课前已熟识,有的学生连字音都不能正确拼读。基于学生起点的教学,教师应把听写排进课堂作业,用时2~3分钟进行6~8个生字的听写,随后同桌用1~2分钟迅速批阅。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教师重点展开易错、难懂字词的教学,然后让听写有误的学生订正誊抄;达到正确书写和理解的学生,自由选择用其中的词语口头编故事或写句子。学生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教师考虑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目标允许弹性存在,以期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那么所有的学生都能到达终点,教师还会欣喜地发现有不少学生还取得了“破纪录”的高水平发挥。

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师在课结束前出示课堂作业:题1,抓住词眼“醉”,说说文中谁醉了,为什么醉了?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题2,思考谁没醉?为什么?通过查阅资料说说对作者的了解。选择题1的学生再次回看全文,抓住词眼“醉”字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词的表达之妙:“小儿醉”因为周围景美,因为卧着剥,自由惬意而醉;“翁媪醉”,因为满足于孩子们自然成长已能分忧,老夫妻自在逗乐喝酒而醉;“大儿子醉”因为暗喜自己能种田,想象明年好收成,欣喜劳动能换来美食而醉。教师从学生的反馈判断是否达到学习的终点。选择题2的学生则要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跳出文本,了解作者的生平与抱负,感怀作者的豪情与无奈。学至于此,学生显然超越了学习的终点,奔向了另一个起点。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目标引领自主探究实践操作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

1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以目标引领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指挥棒。目标明确清晰,过程才能环环相扣,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才能指向明确。教师在撰写教案时,三维目标要清楚分明:(1)知识目标:这堂课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2)能力目标:学生要学会什么技能;(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思想上要达到什么要求。三维目标清楚了才能很好的引领课堂教学,教师也能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达成目标。如果目标定得不好,教学过程也会缺乏秩序,自然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2充分发挥学科趣味性,拓展学习研究的空间,拒绝“本本主义”

教学中教师若只是以教材为准,就会把许多科学现象或自然规律框死,把简单问题抽象化,概念化,压制了学生的好奇心,这会把学生的奇思妙想也一并被禁锢,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不利。这也是我们当前在教学中常犯的错误。科学不是老师学生知道了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也不是这是对的那是不对的这么肤浅的层面,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身边的科学现象提出问题,提出猜想。比如,水的蒸发、雪糕会“冒烟”,冰冻矿泉水“冒汗”、小鸡产卵,牛妈妈直接生小牛,蚕的一生中身体形态发生哪些变化等就是孩子们身边的事情,可以让孩子们大胆地提问猜想。小学生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强,发现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开端,有疑问证明孩子对这个现象感兴趣。因此科学老师在教学会中要拒绝“本本主义”,要重视利用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帮助学生从小开始养成善于观察周围世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和呵护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要多给学生思考与动手操作的机会。作为科学教师,在自主探究教学中,老师自然不能占着课堂,但是做一个讲解员,而学生缺乏交流探究,甚至游离课堂之外,收获寥寥。老师要去设计课堂,要激发和呵护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4老师注重演示实验的作用,重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小学生对于做实验非常有兴趣,哪怕只是看着老师做演示实验。但是,由于学校实验条件的限制和某些实验本身有一定的危险性,以及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局限性等原因,科学课中的有些实验要由老师做演示,不能由学生独自动手操作。这时老师的演示实验就非常重要。教师在演示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能让学生只图“看热闹”而不观察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逐渐培养的,教师要把握时机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教师要着力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益终生。

5巧妙设计课堂小游戏,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训练动手能力

游戏能增添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教学中可结合内容设计游戏,调节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小游戏中蕴藏科学原理。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空气占据空间吗》,在课堂上老师表演一个魔术,把之放进一个透明杯子底部,再把杯子倒扣入盛满水的水槽里,让学生猜测杯子里的纸会不会被打湿。学生就会产生疑惑,去猜想,老师让他们说出各自的理由。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然后老师请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他们发现杯子里的纸没有打湿。师生一起探究其中的原因。最后,学生明白了空气要占据空间这个科学道理。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设计两个小游戏:(1)用塑料梳子反复梳头后慢慢接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发生;(2)用圆珠笔或钢笔在衣服上反复摩擦,再把笔靠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他们积极地去做,非常兴奋自豪地相互交流现象。就这样孩子们明白了“摩擦生电”的原理,“静电”现象。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老师对教材进行整合,设计成游戏形式,学生积极动手实践,玩小魔术“磁悬浮”、“隔空发力”、制作磁力玩具,如指南鱼、指南针等。学生兴趣高,在游戏中对磁铁的性质有了直观而形象的认识,而且在脑海中留下了历久弥新的印象。

6注重实践,重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一方面,人们从书本上学到的是间接,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另一方面,科学课上学生对一些现象的原因进行推测猜想之后,还必须用实验去验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实践。学习不是以占有知识为目的,而是用知识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老师可以发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创办“科技手抄报”。老师可以先确定本期报纸的主题,也可以学生自主确定,具体内容由学生自主确定与搜集,拟定栏目。内容可包含:科学家的故事、科技信息、人类取得的科学成果、技术小论文或者科学小实验。老师要对学生的手抄报在学校里进成果展示。还可以在教室及校园设立科学天地,这些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可以开展科学周、科学活动月、科技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置身在广阔的科技空间和浓厚的科技氛围中;在学生中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种植、小饲养等活动,不断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可见,“预学”这一环节如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良好的预学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预学能力呢?笔者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一课的阅读教学为例,来谈谈基于“预学”的全面把握,着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一些做法。

一、课前巧设“预学单”,重在全面了解学情

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及身心特点,以及文本内容的实际,我们备课组特对《惊弓之鸟》一课的“预学目标”作出以下设计:

(1)运用已有经验自主识记12个生字,梳理字形结构的规律并能自主运用在书写中。(2)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手、大吃一惊、惊弓之鸟”等词的意思,初步感受用词的准确,并学会运用。(3)通过魏王与更羸之间的对话,读通课文;能初步读出魏王的心情来。

根据这一“预学目标”,我们预设了以下几方面的“预学内容”:

(一)基础达标

我读了()遍课文;我能给课文后面的生字()、()等注音。这些词语,我能努力读正确:打猎拉弦射箭魏王大吃一惊作痛裂开悲惨大雁边飞边鸣。容易写错的,我也来写一写:____________我理解了的词语:_________我不懂的词语有:____________

(二)自我提升

读了几遍课文后,我知道“惊弓之鸟”中的“鸟”指的是(),“惊”的意思,可以用文中()这个词语来理解。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请用波浪线画出来,再读一读。

(三)学贵有疑

读了课文,我最想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课前有了这一“预学单”,学生对要学的内容已获得了初步体验,我们也明白了学生最感兴趣的点,知晓了学生的困惑与思考。因此,在上课前,我们根据学生的“预学单”反馈的“学情”,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课堂。这样,真正地让“教案”变成了“学案”,根据学生的“预学”来设计“教学”,从而落实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的理念,也更好地促进“课堂最优化”的高效教学。

二、课中调整“预学单”,重在充分把握学情

根据学情设计好的“学案”,在课堂上是否可以按照“学案”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到“以学定教”,必须努力做到因势利导,审时度势,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的资源,随时观察和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顺应学生的发展。

读了几遍课文后,我知道“惊弓之鸟”中的“鸟”指的是(),“惊”的意思,可以用文中()这个词语来理解。

“‘惊’的意思,可以用文中()这个词语来理解”这道填空题,很多学生都填了“大吃一惊”一词。因为,文本中就有这个词语,是讲魏王看到更羸果真不用箭,那只大雁就掉下来,而感到“大吃一惊”。很显然,大多数学生对“惊弓之鸟”与“大吃一惊”这两个成语中含“惊”字的意思,不能加以区别,容易混淆。根据学生这样“预学”后的反馈,我在课堂中适时调整了教学策略:

师:成语故事往往用一句话来表达成语字面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字面意思的这句话来,再读一读。

生读: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师:联系这句话,“惊”字的意思可以用哪一个词概括?

生:害怕。

师:那“弓”字的意思呢?

生:是指弓弦发出的响声。

师:这里的“惊”,与“大吃一惊”的“惊”字,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惊弓之鸟”的“惊”,表示那只大雁受到惊吓,心里很害怕,而“大吃一惊”的“惊”字,是指魏王看了之后,很惊讶,很震惊!

师:你说得很好。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了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明白了它们的区别。

可见,这一设计的巧妙调整,把教学重、难点转化为学生的内需,始终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学成语故事的兴趣,并重视发挥激励、肯定的作用。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童心自由绽放。而这正是教师践行遵循“预学”(学情)、“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体现。由于教师及时把握“预学单”,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从而真正实现了“以学习为本”的高效教学。

三、课后审视“预学单”,重在认真反思学情

而这,正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追求的且“预”且“学”,基于“预学”的高效教学的美好境界。

关键词:新课程目标数学实验课的目的数学实践课的运用数学实践课的成效

现行的实验教材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即三维目标,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布置新的作业。数学课要求做到:1、获得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必要的应用技能。2、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推理能力。3、学会与人合作,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②从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稳步求实的良好学风。而我们的数学实践课恰是实现新课标的重要基地,体现数学学科特点,密切其它学科的实验田。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精心筹划,仔细导演,就会上演一幕幕耳目一新的话剧,课堂上迸射出耀眼夺目的思想光芒,智慧的火花,艺术光环。呈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将是群情振奋,星光灿烂。数学实践课是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是学会知识,内化知识升华情感的沃土,是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良田,是培养具有道德知识,健康的新一代的圣地。

一、践行数学实践课的目的,确定生活实践中可行方案

数学实践课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形成对数学价值的初步认识,与此同时也就提高了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能力。③数学实践课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强化了人主宰生活的理念,有建设世界、改造世界的责任。在集体合作中有团队精神。

准备好上数学实践课的材料、资源,调整好课堂环节,设计好程序,预设课堂成效,就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成效,在数学实践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现象,用数学的思维解释生活的问题,处理问题。同时也要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其它学科的知识来理解、解释、处理生活现象。在课堂活动中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从中选择最佳方案,切实可行的方法。例如在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促销方案有这样一个题目:华艺商场现有某种商品100个,这种商品的单价为100元,该商场决定对这种商品开展促销活动,准备从全部销售额10000元拿出1000元让利给顾客。请你为华艺商场设计一个促销方案,再与同学交流。我是这样设计教案。

指导制定促销方案

一店、假如全部商品全部出售,每件商品卖90元,即打九折销售。

二店、假如全部销售,分组销售,买“九件赠一件”。

三店、全部销售抽奖活动。

一等奖一个,赠价值若干元商品。

二等奖若干个,赠价值若干元某种商品若干件。

三等奖若干个,赠价值若干元某种商品若干件。

赠品共1000元。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看待三种方案呢?通过对比讨论让学生感悟到:经济不富裕的,可到一店去购买,受益均等,机率一样;二店有局限性,买九件才得一件赠品;经济富裕,想试个运气,图刺激可到三店购买。购买商品怎样合适,要动脑计算计算,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来选定,量力而行,不能盲目随从。

其实:促销方案还有很多,如采取混合方案:

①打折+赠品

②积分、购物

③打折+抽奖

促销辅助形式:播放音乐,开演唱会,品茶,赏花,赏书画等观赏娱乐。

二、让课堂走进生活,再由数学指导生活,生活科学合理

周一、怎样配成一荤一素呢?(如表1)

同学们很快配出方案:(如表2)

共有1×2=2(种)

蔬菜要多样,维生素才丰富,周三的菜谱做了调整:(如表3)

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怎样配成一荤一素搭配方法?(做到不遗余漏)。(如表4)

共有2×2=4(种)

为了使营养全面些,周五的菜谱又进行了新的调整。(如表5)

同学们找出了有序的搭配方法:(如表6)

共有2×3=6(种)

这样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的有序规律,用乘法的含义提示了组合问题蕴含的规律,培养了思维的条理化,建立了数学的对应思想,为学习组合问题打下了伏笔、奠定了基础。

数学实践课容易深入发掘数学资源,开发学生智力潜能。

教材内容不仅在主动探索环节上能够由浅入深地引入,在应用领域也是环环相扣。

如27页穿衣服问题:2件上衣,3条裤子,要搭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中不同的搭配方法?(如表7)

27页行走路线问题:

从学校经过少年宫到动物园有几条路可走?

这样的过渡是学生感到吃、穿、住、行都与数学有关,可见数学用处多么广泛,多么重要!学好数学,才能使日常生活合理、科学。

教学不拘泥教材中所呈现具体素材,还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掘身边数学资源,切实发挥教材作用。如在周一菜谱中加上一汤(西红柿)作为周二的菜谱,

这就渗透组合问题,做完一件事分几个步骤,每步有a1、a2、……a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a1×a2×、……an种方法,为以后学习组合问题奠定了基调,打下了基础。

对于教材采用合理的课堂设计,不但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上得到数学的滋润,学会了思维的有序性,增长了智慧,还会用数学知识导行了食、衣、行的问题,使日常生活安排得更科学,更合理,有情趣。它比单一的营养健康课更具有说明力,起到了防止食物、蔬菜单一,营养缺乏的目的。

数学实践课用数学知识美化生活空间。

教材呈现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发现其中组合和谐美、简约美、对称美、不对称美,特点美,能够发挥学生潜在创造力,领略图形世界的神奇。在二年级下册将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组合设计图案,就能设计树啦、房子啦、动物啦、人物等美丽图案。(如图1)

有一道设计花坛题:有一块直径为10米的圆形空地,现在在空地上设计一个花坛,使花坛的面积是空地的二分之一,应如何设计?(如图2)

三、思想品德教育的良田沃土

数学实践课不仅培养了学生具有数学意识,数学行为,还能显示数学学科的科学性,环保意识,人文关怀思想。它是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一体的沃土良田;它是进行高尚的思想道德渗透、理解、感悟、升华的摇篮圣地。就小学生而言,思想教育要言之有物,不能泛泛所指,才不显得空洞乏味,才能做到思想教育有的放矢,言之有物。

在“估测一片树叶面积”数学实践课中,我做这样的总结:这仅是一棵平常的白杨树,它在晴天里释放的氧气足够我们2―3个人呼吸用的,这样清新的氧气沁入我们的心肺,让我们神清气爽,醒脑益智啊!它来自何方?前人栽的树去啊,我们在感恩前人的同时,也要积极行动起来,种花种草种树,利己利民利国。保护建造好树木,就是保护地球的呼吸之肺――好让我们自由畅快呼吸,来大家一起来:种一棵绿树,共建生态中国。

在和同伴的合作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对比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先进带后进,后进学先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实践课堂上,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争论又有统一,既有竞争又有互助的和谐,融洽的气氛。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显示集体的力量。

在这块园地里。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精心绘制,一定会呈现百花齐放的桃李园;细心耕耘,一定会出现五谷丰登的高产田。数学实践课这块园地里,幼苗成长,蓓蕾绽放,为师者历尽辛苦不言苦,只争朝夕写春秋。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课程标准.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课程标准.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课程标准.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教学指导和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研服务水平,努力实现教研理念、教研作风和教研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促进我区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均衡发展和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各科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巩固我区课堂教学改革已取得的成果,努力打造我区有效课堂教学特色。

2.加强教学常规过程管理。通过调研、视导、督查、评估等方式,促进学校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为提高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3.立足课堂,开展问题研究。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加强新课程开发和实施,指导校本教研,为加快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4.扎实做好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努力推进“一校一品”工程的实施,打造学校个性品牌和特色。

5.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制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真正打造一支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教研队伍。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强化教学常规过程管理,力争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效性有新的突破。

1.进一步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促进小学教学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将《规范》贯穿到教学常规的每一个环节,用《规范》来要求教师的常规工作。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评估,促进教师树立教学中心意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深化教学常规随机抽检工作。从严从实抓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总结的要求;重点抓住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薄弱环节,加强指导和服务,提高过程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教学检查与视导力度,在视导中增加素质教育质量检测环节,落实中小学教学工作每月汇报和通报制度。

3.深化教学“学、查、纠”工作。各学校每学期要结合学校管理实际,制定教学管理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和措施,全面建设良好教风,培养勤学进取的学风,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要抓实教学过程的精细管理、质量检测的责任管理、教学工作的目标管理、教学质量的评价管理。

4.培育课程改革的典型。建立“专业引领,经验推广,典型示范”推进机制,树立落实教学常规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与做法,研究教学常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工作。全面建立各科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明确教研人员对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管理和服务责任,把培植典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建立区域性的典型学校,推广先进典型经验。

(二)立足课堂开展问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6.重视对文本的研究。根据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的需要,进一步组织各学科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新教材和教师用书,深入领会课标理念和要求,深刻理解编者意图,在此基础上从教法、学法等方面进行认真的研讨。

7.加强有效教学研究。各学科组织的区级主题教研活动,要将解决的问题作为活动主题,引导教师更新理念,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校本教研活动,应以“课例”或“教学片段”为载体,剖析典型课的教学过程,分析、研究教与学的得失,寻求解决低效、无效课堂教学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8.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突破。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采取课题拉动、定点试验和跟进指导等措施,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9.大力推进片区教研模式。建立片区教研活动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把联片教研活动的实施及成果与学校考核、教师考核结合起来,促使学校和教师都能有效地投入到联片教研之中,提高工作效率。

(三)大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10.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网络教研、学科培训等多种形式,搞好学科知识建构活动。通过学科知识建构活动,增强教师准确把握教材、提高课堂效益的能力。学科

11.继续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深化青年教师青蓝工程。继续推进实施全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带徒计划,开展青年教师拜师活动,为每个参加工作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找上师傅,接上对子,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实施专项评价,定期开展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让他们尽快成为全区教学的中坚力量。

12.实施教师“以考促学”的专业提升模式。“以考促学”的实施以乡镇(街道办)和区直学校为单位进行,区教研室在考试主题、内容、方式上给予指导;考查内容以教材、课程标准、教育教学理论为主,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查形式;考试成绩的使用与教师的竞聘上岗、评优树先、年度考核、教学实绩考核有机结合;逐步形成面向教师的各种业务评定和评优,实行业务考核缺项一票否决制。

13.建立全区学科名师团队。以全区各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为主体,吸收骨干教师,组建学科名师团队,定期开展活动,带动全体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名师论坛、课堂示范、科研沙龙等形式,辐射带动全区教师健康成长。

(四)大力实施书香校园建设工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4.大力实施书香校园建设工程。各校要注重营造浓厚的学校文化气息和读书氛围,继续搞好“周、月、季”读书计划的落实和读书节系列活动。各校在日常阅读活动中要抓好阅读学分制星级评价的落实,把“周、月、季”读书计划的落实纳入常规月查项目,切忌流于形式,区教研室将在教学视导中对该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评估。

15.各校要扎实开展好古典诗文诵读活动,注重现代文、科普文、通俗英文等各种类型的大阅读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要通过大阅读活动,形成学校个性鲜明的特色文化。教研室将增大对该项工作的指导力度,发现、培植典型,总结推广经验,促进全区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16.培植一批书香校园建设特色项目。研究制定《书香学校、书香班级、书香家

庭、教师读书人物、学生读书好少年评选办法》,各学校要围绕“诵国学经典,养浩然之气”这一主题精心设计读书节系列活动,搞好“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教师读书人物、学生读书好少年”系列评选。

(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大力开展网络教研

17.进一步强化广大师生的网络意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实现网络教研的常规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实施网络教研的活动规划和评价方案,将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评价之中。

18.发挥全区各学科网络教研中心组作用,搞好学科网络日常教研管理、辅导、答疑、网上互动等研究任务,提高学科教研的即时性和有效性。

20.开展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途径。发挥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研究的优势,提升经验面向全区推广。

(六)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打造高效和谐教研团队。

21.进一步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教研员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树立研究、指导、服务意识;要提升四种能力,即课堂教学的评价能力、有效教研活动的组织能力、命题及评价能力、课题研究能力。

22.实行学科教研的项目团队管理,打造在省市有影响的学科教研团队。鼓励学科教研员干事立业,勤于奉献,敢于创新;建设一批以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姓名命名的工作室。

上的论文或报告。

24.加强学科教研的项目评价。落实教研员每月工作计划报告制和月工作汇报制。对于有发展潜力、前景的学科教研项目,教研室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优先立项,大力支持。

25.优化教研指导服务的方式。要将跟进式指导、跟踪视导、针对帮扶、推门听课、专项指导、调研指导、巡回讲学、送课下乡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视导反馈意见的落实、存档、跟踪制度。紧紧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常规管理、构建高效课堂和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26、改进教研方式,充分发挥教研员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研员要改变过去单纯以讲座告诉教师你该怎样做的形式,代之以典型的课例为载体,让教师真切地感受高效的课堂教学,以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教育理念的真正提升。组织开展好送课下乡进校活动,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2012年9月

1.组织参加市全市新课标小学语文、数学新教材培训;

2.全区小学教师三项基本功决赛;

3.筹备全区2012年教育教学工作会议;

4.举行全区小学语文、数学、科学优质课选拔赛;

5.迎接省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十一五规划课题结题;

6.公布学科带头人、星级教师考核结果;

7.区级“教学示范化学校”评选。

2012年10月

1.全区英语科新教师听课调研,加强新教师教学常规指导;

2.组织参加凤凰语文研究所实验课题申报与结题工作;

3.组织参加全市小学语文、数学优质课评比和观摩;

4.组织参加全省小学数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和观摩;

5.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评选。

2012年11月

1.全区小学阶段性综合素质调研测试;

2.观摩指导片区教研工作;

3.第一次名优教师送课下乡(校);

4.近三年上岗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

5.组织全区小学常识科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师科学知识竞赛)。

1

.课堂教学听课调研;

2.举行英语六年级听写比赛;

3.语文实践活动成果展评;

4.举行全区中小学美术公开课暨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研讨活;

5.小学数学“每月专题论坛”优秀论文评比。

2011年1月

1.指导全区小学期末学生综合素质调研命题和测试;

2.全区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3.全区星级教师专业化发展调研。

1.组织参加全市新课标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材培训;

2.组织参加全市新课标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培训。

2011年3月

1.组织小学科学教师基本功(实验操作)培训;

2.语、数、英优质课评比。

2011年4月

1.全区小学阶段性综合素质调研;

2.全区教学教研常规督导评估;

3.中小学师生硬、软笔书法展。

2011年5月

1.举行小学师生古诗文诵读大赛;

2.第二次名优教师送课下乡(校);

3.举行小学四年级师生同堂英语书写比赛;

4.组织小学生科学、品德与社会综合知识竞赛;

5.举行“爱我家园·我们一起成长”——庆六.一西湖现场绘画比赛。

2011年6月

1.指导全区小学期末综合素质调研测试命题;

2.苏教版语文实验阶段性总结;

3.全区小学教师简笔画、教案设计与编写基本功比赛。

2011年7月——8月

1.全区学年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关键词:“儿童在中央”;小学品德课堂;视角重构

“钟山壮,长江长,我们的学校在中央……”一首经典校歌在我校传唱了近百年,歌词闪烁着教育之光,蕴含着无穷能量,折射出百年附小的核心文化与精神世界。现代汉语对于“中央”的定义为“中心的地方”,“我们的学校在中央”所传递的正是这种“身在中心”的教育力量。百年校歌引发了我们对当今教育及课堂现状的思考,当下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该坚持和追求谁在中央的教育立场?

一、课程理念的视角重构——“课程中心”到“儿童中心”的必然转身

谁知,课堂上却出现了笔者没有预设到的状况:

生1:我爸爸妈妈不允许我看电视,所以我从来不看电视。

生2:我也从来不看电视,我每天晚上做完作业还要读课外书呢!

生3:我也是,我只有周末才看电视。

二、教师角色的视角重构——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当然选择

“儿童在中央”的教育立场下,“教育为了儿童”是目的,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儿童的发展。鱼是脊椎动物的一种,是一种静态的生物,而渔是捕鱼,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仅仅授之以“鱼”,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需求,而想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则需要学生具备“渔”的本领,“渔”是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所习得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建构的情感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教者必须转变观念。教育为了儿童就必须尊重儿童,依靠儿童,发展儿童。

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3]授之以“鱼”可以让学生记住一节课的知识,而授之以“渔”方能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立场中,教师角色发生了质的转变,颠覆了传统师者的角色定义,赋予教师角色全新的内涵。

三、学生立场的视角重构——从“被学”到“让学”的应然质变

例如《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绿色小卫士》课堂学习中,教师先提前三天带领孩子共同做一个垃圾分解的小实验,将苹果核、剩菜叶、塑料袋、电池、玻璃等埋入花盆中的土壤内。三天后的课堂上,老师先带领学生共同揭开实验的谜底,让大家仔细观察哪些废弃物分解了,哪些还没有分解,接着发放课堂导学单(如下表),由四人小组长带领组员共同研究并填写,并向全班同学推荐有哪些环保小妙招。学生经历了小实验的过程,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有充分的见解表达,这样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被学”向“让学”的转变体现了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学习的过程为途径。

综上,“儿童在中央”鲜明地表明了“儿童立场”,成尚荣先生在《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一文中提出,“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价值的定位,儿童立场应是现代教育的立场”[6]。“儿童在中央”是基本的教育态度,坚定的教育立场,深刻的教育命题。“儿童在中央”诠释了教育从儿童出发、教育是为了儿童、教育必须依靠儿童的内涵,同时是对课程理念、教师角色以及学生立场视角转变的诠释。教育者应坚定“儿童在中央”的立场,从儿童出发,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让儿童绽放鲜活的课堂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杜威教育名篇[M].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7.

[2][法]让·雅克·卢梭.爱弥儿[M].彭正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44.

[4]吴玲.从“被学”到“让学”究竟有多远[J].江苏教育,2013(3).

【关键词】课改;科学课;有效教学

策略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潜能

课改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有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课堂不应该只是教师的课堂,而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课堂。因此,这就要求在备课环节,不能仅仅是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备学情。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的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冷与热》中的《温度和温度计》时,我采用演示实验教育学生怎样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读取温度的温度数。在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中《蚕的生命周期》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作用,图文并貌、形象直观的演示了蚕宝宝的一生,了解了生物生命体的周期。再例如教学《土壤与植物》一课时,课前就要让学生搜集有关土壤与植物的图片、文字资料;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准备好本课的实验材料――三株长势大致相同的同一种植物、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确保本次探究的顺利进行,我还准备了实验记录、研究结果、资料卡等。通过活动准备,学生明确了本课学习内容(土壤与植物),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搜集查阅信息)和情感态度(赞美土壤)。

在准备材料时特别强调注意:①实验材料能保证正常使用。要认真检查了解器材的不确定因素(灵敏度、气密性、注意事项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可操作,避免“关键时刻掉链子”。②搜集材料要丰富多彩。不能让材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制约课堂教学的广度、深度、宽度,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交流的余地。③实验材料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材料就在文具盒里,就在裤兜里……

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发掘了学生的潜能。是本课上的生动活泼,达到了预期目的。

策略二:拓展分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策略三:实施学案教学,拓展课堂效率

“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小学科学课堂中引入“学案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施学案教学,教师需要课前准备好学案,针对自己的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学案,虽然看上去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增加了,但是课前准备更加充分了,而且从应用效果来看,的确有效提高了课堂上全班同学的学习效率,这样一比较,还是很值得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不是一节可能完成的”,“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的后续活动”。然而许多科学教师把拓展活动当作是下课的“标志”,拓展活动流于形式,走走过场。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组织、监督和评价。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策略四:及时反馈,反思、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教训和有效经验

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和学的活动。而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要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反思。

(2)反馈方式要多样、灵活,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反馈可以是口头表扬,可以是作为优秀练习或优秀作品当场展示给全班同学,也可以通过书面方式反馈。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选取适当的方式将学习的过程及结果适时反馈给学生。

策略五:不断学习,提升科学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小学课程的不断改进,高校课堂的需求,对科学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掌握科学这门学科,我们科学教师就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有广博的社会知识,结合自己的学生特点,才能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切实有效发展。教师就要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与其他教师合作共事,善于观察生活并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会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分析问题,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应变能力等。

总之,搞好科学这门学科绝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其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更加合理。

THE END
1.垃圾分类这一战我在前线媒体报道垃圾分类涉及到千家万户,北京市每天的垃圾清运量约为2.3万吨,清理这么多垃圾是一场持久战。垃圾分类进校园、进社区等,从细微之处入手宣传垃圾分类,引导孩子、居民源头减量,践行绿色低碳新时尚。https://csglw.beijing.gov.cn/zwxx/zwdtxx/mtbd/202412/t20241213_3965273.html
2.垃圾分类从小做起白鹤洞街道垃圾分类行动进校园厨余环保意识12月12日,为了进一步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小学生的环保意识,白鹤洞街道在培真小学(平西校区)举办了一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活动当天,培真小学(平西校区)的操场上热闹非凡,各年级的学生们齐聚一堂,认真聆听来自垃圾分类志愿者老师的精彩讲解。志愿者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互动,向学生们传授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K0PE2R05388GRY.html
3.郑州千磨超硬树脂磨具主题班会之二:四氧化三铁的叛变氧化镁同学:“就那一点点还值当去!” 四氧化三铁同学:“是少了点,但总比没有强啊。你氧化镁同学在我们班用的多吗?不就那几个点吗,有的时候还没有我在隔壁班用的多呢!” 氧化镁同学:“你这家伙!专点人痛处,怪不得没朋友!” 氧化锌同学:“四氧化三铁同学,不要窝里横,至少我们都是金属氧化物。”https://www.bilibili.com/opus/980548713125511177
4.www.ycylyy.com/nodenews27059351.htm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动漫 两个人免费观看日本2018 啊嗯不要色色 876.78MB 53好评 星娱主管 麻7IIII2扣信任 能哪在线免费黄色视频 美日韩无码视频 25.18MB 099好评 天堂免费强奸破处视频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添学长 动漫美女无衣 84.13MB 5255好评 进入英语课代表腿中间作文 善良的翁熄日本在线http://www.ycylyy.com/nodenews27059351.htm
5.垃圾分类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范文(精选10篇)2、x月x日下午,x年级xx课暂停一次。如果下雨,原定在报告厅上课的情xx请任课老师安排好地点。xx老师的xx课暂停一次,学生留在自己班级上课,涉及到的学生请各班主任关注好。 3、假期里,学生们已完成了各项关于“垃圾分类”的`社会实践作业。一二年级绘制宣传画,三四年级设计宣传标语,五六年级出刊宣传小报。学校德育https://yjbys.com/cehuashu/zhutibanhui/2304634.html
6.垃圾分类教育活动方案(通用17篇)为了确保活动有序地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什么样的活动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垃圾分类教育活动方案(通用17篇),欢迎大家分享。 垃圾分类教育活动方案 1 https://mip.ruiwen.com/gongwen/fangan/633094.html
7.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吹泡泡》(精选15篇)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吹泡泡》,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吹泡泡》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愉快地感知、理解诗歌的有趣内容,并能初步跟念诗歌。 https://www.oh100.com/kaoshi/jiaoan/452158.html
8.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范文(通用20篇)2、学科教学互相渗透,注意课堂教育。健康课、美术课上交相关的教案。 3、积极参与活动,把活动的资料整理收集,在每学期期末上交。 4,所有材料按时上传ftp,照片一律使用复制、粘贴word文档,并附简短文字说明的形式。 本次活动通过提升同学关注并力行垃圾分类这一侧面来提升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保护https://www.unjs.com/fanwenku/309837.html
9.幼儿园大班的日常生活教案(通用19篇)四、刚才我们发现叶子不可以吹出泡泡,那如何才能让叶子吹出泡泡呢吗?出示毛根条如何让它也能吹呢,我们可以猜一猜试一试。(教师同上方法猜测统计记录)那如果吹泡器的洞洞形状是其他形状的,吹出的泡泡又会是什么形状呢,我们可以再去试试。 幼儿园大班的日常生活教案 篇3 https://www.yuwenmi.com/jiaoan/youeryuan/3088098.html
10.八上语文期末复习重点(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109/12/7607720_259125899.shtml
11.2024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18篇范文观后感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七) 北京冬奥会真的来了。第24届冬奥会于20_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回顾往昔,20_年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13年之后,我们又将迎来一届“精彩、卓越、非凡”的冬季奥运会。北京,成为当之无愧的“双奥之城”。 https://www.dddot.com/zuowen/c12/80296a99195f99e8935fad5e08e5d9f1.html
12.中国教育电视台同上一堂课直播入口在哪我们可以在电视,电脑以及手机上观看中国教育电视台同上一堂课直播。具体怎么操作呢,简单聊聊中国教育电视台同上一堂课直播入口在哪。工具/原料 电脑 手机 在电脑上观看 1 打开电脑,进入中国教育电视台官网。2 在首页点击CETV4选项。3 这样就可以去观看直播。在手机上观看 1 点击打开长安书院应用。2 在首页上方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dca1fa6f99b92bb0a540527e.html
13.中国教育电视台《同上一堂课》:寒假规划直播课等你来寒假即将来临,为了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同上一堂课》再度开启。本次直播时间定在 2024 年 1 月 23 日晚 18 点至 21 点,整整三个小时的精彩内容,将为同学们的寒假生活拉开精彩的序幕。 观看《同上一堂课》直播的频道主要有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作为专业的教育媒体平台,一直http://www.91tun.com/wenzhang/29c41ee0-baae-11ef-83a7-7dd03100e7d3
14.2022年同上一堂网络安全课视频在哪看2022年同上一堂网络安全课视频在哪看 师生可登入中国大学生在线官网或微信扫码视频号、快手、B站观看,活动结束,课程可回看。 嘉宾: 国家反诈中心民警 刘明竹 哈尔滨师范大学辅导员 2021年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 刘国权 直播内容:邀请公安干警、辅导员代表从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树立及个人信息保护和防范电信诈骗等维度共同打造一https://m.wx.bendibao.com/xiuxian/67963.shtm
15.www.lzbus.net/xxxr15743237.htm丁香五月俺也去 78.77MB 135好评 天天日天天靠 后入白浆 丝袜灬啊灬快灬高潮了视频 46.85MB 53好评 老头尻女人的逼逼 亚洲无码AAA 久久成年人影视 146.12MB 5849好评 色逼美女快乐派精品视频 老人玩小雌女HD另类 中国少妇一级黄色大片免费 53.37MB 347好评 3—12呦 ?女视频入口 韩国http://www.lzbus.net/xxxr15743237.htm
16.2021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直播在哪看?附嘉宾阵容+直播入口扫码关注吃瓜惠玩,输入框回复【思政大课】,即可获得2021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直播入口、主题及活动,等资讯。 回复【孙秀梅】,即可获得2021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直播入口、完整视频回放。 回复【全运会】,即可获得2021全运会乒乓球资格赛直播入口、志愿者报名、赛程安排,赛事详情。 https://m.dahepiao.com/news/20210925221780.html
17.www.scmc走势上,新的一轮七年上行周期可能就此开启!干吧!!说不定一不小心就干到万亿了! 试问,两市科技股之中,还有谁更有比中兴更有潜力呢?纯粹炒垃圾的,就别回答了。中兴是真正有潜力进一步长大的公司!近些年,投入了1000多亿用于研发,这就是中兴未来的根本!http://www.scmc-xa.com/xxxr37346556/491901.html
18.sh.yosne.com/xxxr/798513.htm《风景名胜区条例》提出,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景物、设施上刻划、涂污或者在风景名胜区内乱扔垃圾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处50元的罚款;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_——。 https://sh.yosne.com/xxxr/798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