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起至2013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先后为国家培养了8万余名高质量的涉外人才。仅以外交部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就有400多人,出任参赞的1000余人,“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就有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友的身影”,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
校训
201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启用新校训:“兼容并蓄博学笃行”。此前,北外校训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校歌
北外校歌为《永远为人民服务》,由校友方堃创作:
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
我们有马列主义武器,毛泽东思想指导。
我们勇敢地走向岗位,永远为人民服务。
活动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08年,北京奥组委前期从北京16所高校招募的3745名贵宾陪同及语言服务志愿者中,有1558名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占42%;其中国际奥委会委员、各国际单项赛事委员会主席(秘书长)等贵宾的陪同翻译有588名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占总数的81%。
北外校园十大歌星赛至2011年已举办24届,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规模最大的品牌学生活动,每年吸引上千人报名。各系初赛场场爆满,在北外千人礼堂举办的全校复赛和决赛座无虚席。
以2011年为例,北外共举办英语主持人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翻译大赛、口译大赛等专业技能类活动,摄影大赛、校园十大歌星赛、棋类比赛等兴趣特长类活动,中外留学生文艺晚会、新年师生文艺晚会、中国外交官走进北外交流演出等文化娱乐类活动,第六届“外研社”杯运动会、“北外杯”篮球赛、“冬季三项”等体育竞技类活动等。各院系举行了第十届英语文化节、俄罗斯文化节、第十一届日本文化节、首届北京高校法语文化日、科威特文化周等活动。其中,第十届英语文化节中“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大赛”以及“DramaNight短剧之夜”等活动还吸引全国各高校大学生参加比赛,已成为英语文化节的品牌活动,在全国高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学生社团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培养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名,驻外大使400余名,参赞1000余名,部长、副部长近百位。新华社国际部三分之二的主任记者及驻外首席记者、从中国大陆赴联合国的绝大多数高级译员均是北外培养的高级外语人才。
政治家
吴红波,联合国副秘书长
陈健,原联合国副秘书长、现任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
金永健,原联合国副秘书长
李贵鲜,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宋健,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姜恩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韩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查培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阎明复,原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
杜起文,中共中央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裘援平,中共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赵洪祝,浙江省委书记
陶驷驹,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部长、现中国禁毒基金会理事长
刘结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宦国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艾平,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李成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蔡方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赵少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李干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张保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
金立群,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副部长、亚洲银行副行长,现中国投资公司监事长
马毓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马振岗,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夏道生,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张昌平,福建省常务副省长
孙永波,黑龙江省副省长
李金柱,陕西省副省长
宋北杉,山西省副省长
阮孟琴,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副总理
刘仲容,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薛捍勤,国际法院法官
吴建民,国际展览局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张德广,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
夏堃堡,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主任、现中华环保联合会理事
陈昊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
凌青,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梅兆荣,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
冯佐库,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
章含之,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部主任,乔冠华之妻
鄂洁,国际击剑联合会竞赛总监,前中国女子花剑队长
军事家
刘玉堤,中将,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
周伯荣,少将,解放军海军原副参谋长
尹卓,少将,海军装备论证研究院原综合所所长
外交家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友外交部部长、副部长及部长助理名录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友大使不完全名录
国家
任期
姓名
文学家
高行健高行健,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谌容,《人到中年》作者
顾子欣,作家、翻译家
翻译家
黄志良,翻译家,原中国驻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大使
刘习良,中国翻译协会会长
何其莘,《新概念英语》作者
李笠,瑞典语翻译家,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作品译者
施燕华,外交部英文专家,原外交部翻译室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
马爱农,《哈利·波特》译者
马爱新,《哈利·波特》译者
王建斌,德语口译专家
董纯,法语翻译家
邓蜀平,俄语翻译家
教育家
许国璋,《许国璋英语》作者
王佐良,诗人、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
陈乃芳,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安永玉,外交学院党委书记
赵进军,外交学院校长、原中国驻法国大使
吴建民,外交学院校长、原中国驻法国大使
傅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
伊莎白·柯鲁克,加拿大人,新中国英语教学园地的拓荒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丁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马细谱,中国世界民族研究会理事
陈慧瑛,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德语教育家
张建华,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纳忠,阿拉伯历史学家、阿拉伯语教育家
董燕生,西班牙语教育家、《现代西班牙语》主编、《堂吉诃德》译者
杨立民,英语教育家、《现代大学英语》总主编
吴冰,英语教育家、原北京外国语学院副校长
陈琳,翻译家、大学英语教材编者
卢永建,英语教育家、英汉词典编撰者
张中载,英语教育家
梅仁毅,英语教育家
穆大英,法语教育家
王福祥,俄语教育家
郭聿楷,俄语教育家
蔡毅,俄语教育家
赵士钰,西班牙语教育家
余章荣,阿拉伯语教育家
郅溥浩,阿拉伯文学研究专家
岑容林,泰语教育家
张铁英,缅甸语教育家
李梅,捷克—斯洛伐克语教育家
刘飞,斯洛伐克语教育家
易丽君,波兰语教育家
王军,意大利语教育家
吴守贤,天文学家
张贵田,中国工程院院士、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
吴青,吴文藻、冰心之女,英语教育家
傅敏,傅雷之子,特级英语教师
徐烈均,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总裁
俞渝,当当网总裁
李青原,中国证券市场创始元老
董忠心,中粮集团副总裁
刘二飞,美林中国区主席和亚太区投资银行部主席
高志凯,香港电讯盈科中国地区执行董事
媒体人
周南,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
朱灵,中国日报社总编辑
胡锡进,《环球时报》总编辑
齐平景,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国图公司总经理
杨澜,阳光卫视主持人
许戈辉,凤凰卫视主持人
何炅,湖南卫视主持人
邵文光,凤凰卫视欧洲台台长
梁洪,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主持人
韩乔生,中央电视台体育播音员
石凉,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演员
刘洪悦,北京电视台主持人
马晓霖,博联社创办者,原新华社国际部国际观察编辑室主任
邵云环,新华社记者,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轰炸时以身殉职
许杏虎,《光明日报》记者,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轰炸时以身殉职
演员
吴宏厚,演员
刘婧荦,配音演员
歌手
谭晶,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刘美含,影视演员、歌手
校内有学生食堂2个,东西院各一,使用校园一卡通“北外通”和现金。东院设有大食堂一个,共4层。东院国交楼一层有国交餐厅。东院另有教工食堂和面积较小的清真食堂。7号楼下有快餐窗口,地下超市也有多个餐饮店。留学生公寓内有酒吧。北外宾馆一楼有粤菜馆。学校体育馆北侧由北外学生自主运营的“当绿”咖啡店。此外,校园东门外“后街”和魏公村路“酒吧一条街”有众多餐厅、酒吧,便于同学外出就餐和消遣。
党委书记:韩震
校长:彭龙
党委副书记:赵旻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姜绪范
副校长:闫国华
副校长:贾德忠
副校长:贾文键
副校长:孙有中
职位
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2012年中国大学高考招生50强名单(节选)
理科排名
学校
得分
文科排名
截至2013年,学校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308人,来自45个国家的外籍教师147人。专任教师576人,包括博士生导师41人、硕士生导师221人,教授113人、副教授177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2名,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28名。
国家级重点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培育)。
北京市重点学科
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欧洲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一级:外国语言文学
二级(12个):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翻译学
一级:法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级: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国际法学、外交学
同等学力硕士: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国际商务管理与国际金融管理
专业硕士:英汉翻译(含英、俄、法、德四个语种的口、笔译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在职研究生:国际商务管理方向、国际金融管理方向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与世界文化研究基地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日本学研究中心
外国语言研究所
外国文学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
世界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
北京外国语大学为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需要,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这是国家社科基金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单列项目,也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唯一提到的一个单项项目。
《北外国际化人才战略培养计划》开始在全校外语专业全面实施,英、俄、法、日、西、阿、亚非7个外语院系共选拔出53名学生入选《北外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计划》(2011年度),在课程建设以及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预期结果。
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122.3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48.2万余册,中外文报刊1177种,中外文数据库52个,形成了以语言、文学、文化为主要资料的馆藏特色。
学校有全国最大的外语类书籍、音像和电子产品出版基地:成立于1979年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其每年出版5000多种出版物,其中新书1200多种,有200多种获国际和国内的优秀图书奖。
(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前身是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创建。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为毛泽东,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抗大的学生开始主要是中国工农红军中高
级干部,后来也招收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爱国青年。1941年3月,为了加强与苏联的交流合作,在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成立俄文队;不久,发展为俄文大队(下属一、二、三队)。1941年12月,俄文大队转为延安军事学院俄文科,院长是徐向前,后为陈伯钧。1942年6月,军事学院俄文科调整为军委俄文学校。1944年6月,学校增设了英文系,因此改名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学校在极其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坚持办学,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军事翻译人才和外语人才,也为新中国储备了一批外事干部。
(二)延安外国语学校
(三)华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
1946年6月,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的外语干部训练班师生转入华北联合大学,与华北联大的外语系一起成立外国语学院。1946年12月,因战争学校转移至冀中束鹿县路过村。1948年5月,学校迁至河北省正定县。1948年6月,以华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师生为基础成立外事学校,校址在冀中获鹿县南海山村。1948年8月,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合并,改名华北大学。联大的外国语学院与北方大学的外文班合并为华大二部外语系。1949年1月北平解放后,华北大学二部于2月进城。6月,华北大学二部外语系与外事学校合并,学校改名为外国语学校。
(四)北京俄语学院
1949年10月,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成立,附属于中共中央编译局,由中央编译局的正副局长师哲、张锡俦兼任正副校长。
实行局校领导一元化,学校党的关系隶属于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当时由党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任书记)。1951年2月,外国语学校俄文部并入北京俄文专修学校。1952年3月,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内成立留苏预备部。1955年6月,经高教部呈请国务院批准,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改为北京俄语学院。1955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俄文系并入北京俄语学院。1956年8月,北京大学波兰语、捷克语班调整到北京俄语学院,成立波捷语系。1959年2月,北京俄语学院并入北京外国语学院。
建校初期,俄专校址设在北京西城区南宽街13号,后迁至鲍家街21号原太平湖醇亲王府(即清光绪帝出生地)旧址,1955年迁入西郊魏公村苏州街新校园。俄专建校初期有三个班,共70名学生。到1950年年初扩展为六个班。1951年,俄专加入二部与三部。建校之初,毛主席为俄文专修学校改定并题写校名。
(五)北京外国语学院
解放战争胜利以后,外事学校与华北大学二部进驻北京,合并为外国语学校,1954年8月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这一时期,北京外国语学院与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北京俄语学院并行发展。1953年2月,外国语学校成立西班牙文组,与德法文组合为德西法文系。1954年8月,外国语学校经高教部呈请国务院批准,改称北京外国语学院。在教学方面学习苏联,进行实践、创新,逐步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
1953年夏天,学校第一次参加“全国统一招生”,学制由三年改为四年。第一届四年制新生主要从京、津、沪、宁等大城市招收高中毕业生,共招新生94人。学生实行助学金制。1957年6月起,遵照高教部决定,北外不再采取选送和推荐的方法录取新生,改为提前考试的办法。
1956年9月,根据中罗文化协定,北京外国语学院增设罗马尼亚语专业。1959年2月,根据中央决定,北京外国语学院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设有六个系八个专业和一个留苏预备部。1959年9月,成立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1960年9月,留苏预备部撤消,成立外国留学生办公室。1962年8月,亚非语系正式成立。不久,德语系与东欧语系合并。1964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发展为中国语种最多的高等外语专业学院,设有六个系二十七个语种。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1977年7月,恢复经过考试的统一招生。1977年10月,经过考试招收的第一批新生256人入学。1978年,学院恢复了研究生教育,开始招收研究生。北外成为中国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
(六)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1年6月,北外“非通用语本科教材建设工程”被正式列入“985”平台学科建设项目;同月,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
学校建校始隶属于中共中央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年后直属于教育部,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学校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周恩来、朱德、陈毅、叶剑英、杨尚昆、廖承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对学校的发展极为关心并加以具体指导。1980年前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80年后归教育部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建校以来,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发展需要,形成“外、特、精”的办学理念和“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成为培养外交、翻译、经贸、新闻、金融等涉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培养了9万余名高质量的涉外人才。仅以外交部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就有400多人,出任参赞的1000多人,学校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
在规定学制内修满学分,完成计划者将获得北京外国语颁发的国家承认、教育部电子注册并注明“网络教育”字样的毕业证书,符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还可授予学士学位证书
英语
学院是北外历史最悠久、最传统、最有优势的学院,现开设了英语系、外交系、新闻系、法律系四个系别。其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还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英院的知名度还来自:我国著名的英语教育家许国璋、《新概念英语》(新版)的合著者何其莘、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原外经贸部部长孙振宇,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许戈辉等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社会知名人士。
国际商学院
堪称北外课程最多的学院,因为学生在这里除了要上和英院一样的各种英语课程外,还要学习相应的经济管理学专业知识,相当于学了双学位,使国商培养出的复合型人才,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更具有优势!
高级翻译
学院正如其名字一样,就是为培养高级翻译人才而设立的,它还是联合国翻译员培训部,为联合国培养了大量的同声传译和笔译人才。
其它特色系
为推动区域初中校课程建设,探索课程的综合性、自主性、选择性,落实北京市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以课程引领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发展,近日,区教委在大峪中学初中...
2014年7月1日新发地小学举行了2014届“感恩母校扬帆远航”毕业典礼。学校领导、教师与117名学生齐聚一堂。追忆往昔、难忘时光。师生们一起观看《在...
为倡导低碳环保的理念,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习惯和自觉性,2014年4月,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小学部陆续开展了一系列低碳环保主题教育活动。运用国旗下讲话、主...
6月26日上午,由2014届毕业生自主设计的毕业典礼,在右安门一小东区多功能厅举行,张悦峰校长、家委会代表及全体毕业生共同参加此次活动。毕业典礼上,大...
近日,黑山小学少先队大队部开展了“卫生在我心中”小报展示活动。让同学们充分利用手中的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小报得到队员们的热烈响应。各中队的队员们积极参...
9月18日,芳草地国际学校万和城实验小学德育处组织了本校全体少先队员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活动。三至六年级各位班主任在本班开展了学习活动,大队...
和平街第一中学自2013年被评为朝阳区首批金帆书画院基地校以来,四位美术教师和摄影教师,加上综合制作教师就形成了美术教育团队。团队定期开展美术社团活动,...
(本网讯通讯员齐政珂)12月31日上午,北京市石景山区幼儿园举办了迎新年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孩子和家长在热闹、欢快的亲子活动中喜迎新年。幼儿园半日开放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