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武墨(公众号ID:jiangwumo)
大家好,我是江武墨。你的目标加速器。
/01/
第一,《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
书中提到,大脑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效果容易变低,因为在克服困难时会耗费大量的意志力,所以,如果困难太大,我们就没有动力继续走下去。为了让大脑高效处理复杂的问题,就需要一个“思考支架”,这个支架就是笔记。
写作的困难在于,我们的大脑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系统,但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笔记方法,很难帮助大脑进行复杂的思考和写作。
传统的笔记是一本一本的笔记本接着用;而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采用了卡片笔记法,是把记录的卡片(或活页纸)放在一个卡片盒子里。它可以节省大脑资源,帮助大脑进行自下而上的思考。
我们所有的努力、收获与思维升级,都会跟着卡片的积累而不断碰撞、迭代与生长。
看完这本书,虽然我在电子书中收藏了它,但实际上并没有去使用卢曼的卡片笔记法。
第二,flomoAPP(中文叫浮墨)。
12月1日,我在朋友圈中偶然看到一张图,上面显示了好多绿色的小方块,能看到他坚持写了多少天的笔记,多少条,而且笔记上方还有带#的蓝色标签。(现在回朋友圈也找不到那张图了,所以我用自己的卡片笔记演示一下,如下图)
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个软件的名字,但是我看到颜色深浅不一的方块格时,我就决定一定要使用这款软件。关键原因,就是它将数据统计可视化了。
第二,点亮小方格。让小方格从灰色变得绿色,是每日打卡的证据,也是一个人每天坚持的理由。
当时,我在网上搜索,发现这款软件叫flomo(浮墨),下载了苹果系统客户端之后,花了半小时左右研究它,简单而好用。立即就将尼古拉斯·卢曼的卡片笔记法与flomo进行结合,开始了碎片化笔记与写作的旅程。
/02/
什么是碎片化笔记与写作?
2、什么是碎片化笔记与写作?
什么是碎片化笔记?
什么是碎片化写作?
下面列举两种碎片化笔记与写作的方式。
方式一:
卡片1:标题和带有3个子观点的大纲
卡片2:开头的引入(比如可以用SCQA,背景、情境、问题、回答的方法写4句话)
卡片3:子观点1的具体描述与案例
卡片4:子观点2的具体描述与案例
卡片5:子观点3的具体描述与案例
卡片6:对核心观点的总结与升华,或者写一个金句金段
方式二:
卡片2:为什么-比如第三部分,“为什么要用flomo进行碎片化笔记与写作”,还可以将里面的3个子观点再拆成3张卡片。
卡片3:怎么做-比如第四部分,“如何利用flomo进行碎片化笔记与写作”,也可以将里面的4个子观点再拆成4张卡片。
卡片4:标题,可以根据写完的卡片,整合思考后,想一个更好的标题。
/03/
为什么要用flomo进行碎片化笔记与写作?
为什么要用flomo进行碎片化笔记与写作,因为它提高了笔记效率和写作效率。
使用flomo一个月后,我有三个强烈的感受,方便实用让我更愿意使用它;功能单一让我在使用时更专注;可视化数据图表带来即时反馈,让我持续坚持使用它。
1、方便实用
《卡片笔记写作法》的作者认为,碎片化输入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我们的母语都是依靠碎片化的输入慢慢习得,而不是依靠系统学习语法。因此,问题点不在于碎片化输入,而是我们缺乏管理和整合碎片化信息的手段。
尼古拉斯·卢曼本人利用卡片笔记法,出版了58本学术著作,数百篇论文,积累了9万张卡片,但他平均到每天写的卡片数量只不过是6张,这就是复利效应的威力。
我把尼古拉斯·卢曼的卡片笔记法叫做传统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因为写纸质的卡片,需要管理卡片、编号、写关键词和管理卡片盒子。
虽然能产生很多洞见,但是管理起来是一个难题。比如编号21的卡片与编号100的卡片要发生关联,就需要手动查找并加上关键词或关联编号。
新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则是借助flomoAPP工具来完成。
2、功能单一
它的功能很单一,就是记卡片笔记,帮助我们更好的思考,并实现高效的输出。
3、可视化数据
第一,数据可视化。上面是累计数据统计,下面是以周为单位按顺序排列的小方格,一个小方格代表一天,当天写一个卡片笔记,小方格就会变成浅绿色,方格中的绿色颜色越深表明当天的卡片数量越多。
第二,即时反馈。这种可视化的数据图表,本身就是一种即时反馈,能起到每日打卡和自我监督的作用。自从我12月1日开始使用flomo时,就算我再忙也想坚持点亮每天的灰色小方格,所以这种即时反馈,能让自己坚持每天写卡片笔记,哪怕一天只写一个。事实上,从下面图片中可以看出,有时候我一天会写几个,甚至是10几个卡片笔记。
在遇到flomo之前,我曾经用过印象笔记,用了几次就放弃了,因为建文档、分类、存笔记都太麻烦了;也用过有道云笔记,但因为我一直用它来写日程安排,所以最后也放弃用它来写笔记;还用过石墨,但每次打卡石墨,就会收到几十条协作通知,注意被吸引过去了,就忘记自己要写笔记了。
/04/
如何利用flomo进行碎片化笔记与写作?
我一直坚持一个原则:一个工具只使用它的一个核心功能。
比如,下面5个工具,我分别用于不同的功能。
1)有道云笔记:日程安排
2)xmind:创意思考或拆解的思维导图
3)石墨:共享或协作文档
4)讯飞语记:语音转文字
5)flomo:碎片化笔记与写作
flomo的操作像发微博,只是不公开,没有互动;可以只有纯文字,也可以适当配图。
1、工具端口多样化
1)网页版及电脑客户端
网页版直接在百度搜flomo即可,或者登陆网址:
flomo电脑客户端软件下载分为苹果电脑系统和windows电脑系统,下载链接如下:
下面这张图就是苹果系统下flomo客户端界面。
2)APP
flomoAPP在苹果手机系统和安卓系统均可下载。(因为这一个月我并没有下载flomoAPP,在此不做过多的说明)
3)公众号
比如我听到一个金句,就把它写下来发到了服务号上;我凌晨4点多做了一个梦,就拿起手机马上写下梦境的内容。因为我经常做一些奇怪的梦,感觉可以用于一些创意写作,如果不及时记录第二天起床后肯定就会忘记。
工具端口的多样化,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笔记,或写作灵感。
无论是在公交车上,还是躲在沙发上,或坐在马桶上,有相当就马上记录下来。如果是复制过来的内容,可能只需要几秒钟。
比如,我在做个人品牌1对1咨询时,经常是上午8点、9点、10点各一个咨询,有时候8点50分第一场咨询结束了,我就会利用5分钟休息,另外5分钟用于整理刚刚咨询中的案例,写成一个卡片。
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打开石墨会受到干扰,使用其它工具也没有归类的功能,怕自己写完也不会回看,还不如不写。只能等到全部咨询结束后,手写到一个专门的咨询学员档案本上。这样一来,flomo也提高了我的咨询效率。
3、标签层级化
刚开始还在担心,如果我标了几百上千个标签会不会特别的乱,后来,我在看flomo的使用说明时,里面对标签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讲解。
最让我受益的就是标签的层级化。比如,我做了写作灵感、逻辑表达、个人品牌、规划调整等多个一级标签,只需要在写作灵感后面加一个斜杠就可以自动生成二级标签,并且在标签的目录栏点开就可以看到。
示例:#写作灵感/安全感/心理安全
上面示例中,#写作灵感是一级标签,#安全感是二级标签,#心理案例是三级标签。
这样一来,只要点开标签目录栏中的关键词,同一个标签(关键词)下面的内容,就都能集中在列表中显示出来,就等于卡片自动分类。
同一个卡片里面,可以同时写多个标签。因为有的故事或案例可以用于不同的观点,这时候,根据故事的性质,可以列出多个标签。
下图中的案例,我就标了2个标签,分别是#个人品牌/关系模式,和#写作灵感/陪伴。也就是说这个案例,既涉及到【关系模式】的内容,又涉及到【陪伴】的点。无论我点【关系模式】,还是点【陪伴】的标签,它都会显示在那个标签下面的内容中。
另外,在标签前面加上数字,标签就可以按数字的顺序排列;在标签目录中可以点击标签进行修改,不需要一个一个卡片进行标签修改,可以做到批量修改标签。
标签层级化,一方面让卡片笔记更具有逻辑性,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延伸的思考或记笔记;另一方面,提高了素材积累、素材分类、和素材提取的效率,也增加了卡片笔记的使用频次。
4、写作方向创新化
我用flomo主要是两大功能,碎片化记录笔记、碎片化写作。也看到官方推荐中,有人利用它来写复盘、写书、写情绪日记等。对于“一个工具只使用它的一个核心功能”,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的喜好和习惯来安排。
除了记录笔记和写作之外,我也用flomo记录一些频次比较低的内容,比如情绪复盘、规划调整、身体数据、梦境和创新想法等。
回归到一点,无论是复制案例,还是记录原创思考。使用flomo只专注它的一个核心功能,就是碎片化笔记和写作。
生活总是充满了惊喜,当我们努力寻求一样东西的时候,它总会突然出现在面前给自己一个惊喜。flomo就是这样一个惊喜,在这里要感谢flomo的创始人@少楠,也要感谢flomo的产品团队能做出这么好的产品,让写作人能利用这个工具更好的创作。
既然有了flomo这么方便实用、功能单一、又能可视化数据的工具,那就要好好利用它来碎片化笔记与写作。哪怕每天记录一个卡片,一年也能记录365个,十年就是365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