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秦岭,褪去斑斓色彩,更显沉稳与静谧。高山密林间的松树,格外苍翠、挺拔。连日来,位于秦岭腹地的山城凤县,虽然寒意渐浓,却处处涌动着求知、求富、求美的学习热潮:村落院坝里面听理论、学政策,田间地头问专家、长本领,线上线下看榜样、传新风……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农民学习会,正在凤县66个村如火如荼地开展。
要鼓钱袋,先富脑袋。近年来,凤县把“农民学习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依托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贴近基层、服务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明法理、守纪律的新型农民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定制“学习套餐”,通过集中学习、专家讲解、上门助学等方式,宣讲理论政策、实用技术、文明新风,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更多群众提升技能、拓宽致富渠道,使文明新风不断深入人心,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截至目前,凤县共开展各类农民学习活动620场次,受益群众16000余人次。农民学习会已成为全县农村群众的“理论宣传站”“技能加油站”“知识储备站”“议事工作站”“矛盾调解站”和“群众联络站”,受到广泛好评。
宣讲接地气冒热气
农民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现在对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家装厨卫这些以旧换新都有补贴,具体每一项是这么补的……”“今年医保缴费金额确实有调整,但是保障范围也相应扩大了不少,报销比例也水涨船高……”李伟将书面字变成大白话,把普通话换成家乡话,耐心答疑解惑。干部讲得通俗易懂,村民听得聚精会神,时而互动交流,时而低头讨论,场面温馨、气氛热烈。兴隆场村4组村民尤元才说:“这种方式好,讲的都是‘干货’,我们爱听,也能听懂,聊着天就能学到很多新政策。”
当天,留凤关镇留凤关村也举办了“关上说事”农民学习会,把孝老爱亲、抵制高价彩礼、森林防火、电信反诈等内容,精心编排成小品、三句半等文艺节目,由镇村干部上台“演”给群众看,中间还穿插有奖问答互动。前来观看演出的群众紧紧围在临时舞台周围,看得津津有味,还争先恐后地回答。“节目看了,知识学了,还领到了小奖品,下次学习会还来!”村民高兴地说。
农民学习会,就要投农民所好,要让农民想学、爱学、能学。那么,讲什么、谁来讲、怎样讲,是最关键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凤县有“高招”——
在宣讲内容上,围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平安建设、普法教育、惠农政策等,以及县域新闻和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宣讲。
在宣讲形式上,堂屋炕头说政策、院坝里面讲故事、田间地头传技艺、唱支山歌倡新风、板凳会上议家风……群众在哪里,学习会就开在哪里。通过一场场丰富多样的农民学习会,将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和新型农业技术及时送到群众心坎上。
清单化“精准配餐”
让农民富了脑袋鼓起钱袋
群众“点单”、镇村“派单”,只有根据群众需求精准定制“知识套餐”,农民学习会才有吸引力,群众参与热情才能更高。
“我们采取清单化学习,群众缺什么,农民学习会就补什么,群众想了解什么,农民学习会就送什么。”据凤县农业农村和林业水利局局长梁军介绍,每次举办农民学习会前后,镇村干部通过群体座谈、上门入户、个别倾听等方式,精心设计菜单项目,实现活动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像这样的果树,怎么修剪枝条更有利于丰产?”“新品种与老品种果树施肥有啥区别?”12月3日,唐藏镇庞家河村苹果产业示范园里一派热闹景象,该村农民学习会在这里举办。“苹果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占村民收入的80%。近年来,村上进行老旧果园改造、品种改良升级,部分村民对新的栽种技术还不太了解,心里总感觉不踏实。”庞家河村村干部告诉记者,根据群众建议,他们将本月农民学习会放在了果园里。
现场,凤县凤羌红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0余名技术人员,采取理论传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讲解了“秦脆”“瑞雪”等新优品种的日常管护及冬季修剪、增施有机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以前都是凭经验种苹果,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非常实用,让我对通过果园改造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村民庞久春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凤州镇把产业发展与农民学习会相结合,聘请当地致富能手、电商带头人和文明实践志愿者等加入宣讲队伍,建立起素质优良的农民学习会师资库。“‘宝鸡十大高素质农民’张诚、‘土专家’刘天昊、剪纸传承人孙双莉……越来越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土人才,陆续加入了我们的师资库。”凤州镇副镇长徐飞说,通过农民学习会,这些“名师”将果树管理及传统技能培训等“干货”带进课堂、送到田间,为村民致富支妙招、献良策,不仅帮助村民富了脑袋鼓起钱袋,也让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河口夜话”是河口镇打造的农民学习会品牌。据了解,在宣讲理论知识之余,该镇结合特色产业和发展实际,多次邀请农技专家走进药材种植基地、林麝养殖圈舍、花椒地、苹果园等地,面对面、手把手为群众传授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产值。今年以来,该镇举办“河口夜话”90多场次,受益群众3000余人次。
“精耕细作”筑品牌
理论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学习了就有奖励!我们把农民学习会与积分兑现挂钩,采取‘参与、学习、积分’的运行模式,学习获得的积分可以作为“爱心超市”兑换商品、评优树模、参与集体经济收益分红的依据。”采访中,凤县平木镇人大主席庞龙向记者介绍了农民学习会的积分管理制度。他说,这也是很多村民主动参加学习会的动力之一。
好的制度是推动工作的有力保障。为确保农民学习会有力有序、常态开展,除了积分管理制,凤县还建立健全了考核奖惩制、需求清单制、承诺践诺制、双线联动制等多项制度,通过双向激励,让群众从“听众”成为“主角”,变“被动听”为“主动学”,宣讲成效节节攀升。与此同时,农民学习会之“南岐讲堂”“平事说理”“关上说事”“古槐兴韵”“小红花宣讲”“蒲公英讲堂”等一批特色理论宣讲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传播党的声音、提升农民素养、助力乡村振兴的“活力引擎”。
与此同时,凤县各村依托农民学习会,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先后涌现出好媳妇和好婆婆924人、凤县“感动人物”96人、“中国好人”11人、省市道德模范36人,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文明新风在全县蔚然成风。
通过农民集中培训教育活动,群众对镇村两级更加信任,与乡亲沟通交流更密切,面对偶尔的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农民学习会,让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科技文化和新风正气入脑入心、落地见效;解农民难、帮农民富、带农民乐,因为学习,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好上加好。在这里,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