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宿迁市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平台”操作步骤
1、下载江苏政务服务APP
打开“江苏政务服务”官网,点击页面右侧移动APP站点,下载“江苏政务服务”APP;也可以扫描二维码下载。
2、江苏政务服务APP实名注册
下载安装后,打开“江苏政务服务”APP,点击“立即注册”,按照填报要求完善信息后完成注册。
4、进入招生系统
在“江苏政务服务”APP首页左上角城市中选择宿迁市,在“江苏政务服务.宿迁”“我的服务”板块,选择“阳光招生”,点击“进入应用”即可。
注:已经下载江苏政务服务APP并注册的用户,直接进入第三步。
2021年宿迁义务教育学校招生问题权威解答
01、我市今年义务教育学校什么时候开始招生?
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由市级统筹,各县区、市各功能区、市直学校具体组织实施。根据有关规定,中心城区(包括宿豫区、宿城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湖滨新区、苏宿工业园区、市洋河新区、市直)初中学段,家长可在6月28日报名;小学学段7月2日报名。
02、今年义务教育网上报名是在什么平台上?
今年,义务教育网上招生平台纳入了市智慧城市项目进行了新的设计开发,确保在报名前正式上线。为更好地服务家长便捷报名,今年报名端通过智能手机操作。目前报名通道是通过江苏政务服务APP,后期将进一步丰富报名通道,并适时推出。
具体是:下载江苏政务服务APP,实名注册后,在“江苏政务服务.宿迁”站点中选择“阳光招生”,进入平台报名。
(1)下载江苏政务服务APP。打开“江苏政务服务”官网,点击页面右侧移动APP站点,下载“江苏政务服务”APP;也可以扫描二维码下载。
(2)江苏政务服务APP实名注册。下载安装后,打开“江苏政务服务”APP,点击“立即注册”,按照填报要求完善信息后完成注册。
(4)进入招生系统。在“江苏政务服务”APP首页左上角城市中选择宿迁市,在“江苏政务服务.宿迁”“我的服务”板块,选择“阳光招生”,点击“进入应用”即可。
其中,已经下载江苏政务服务APP并注册的用户,直接进入第三步。
通过信息化平台报名,主要由家长自主完成的,准确填报能够明显提升网上办结效率,任何一个环节信息填报有误或操作不当,都可能影响报名审核进度,特别是报名分类必须选择准确,也提醒家长分类报名时应提前准备的材料,为此请您认真研读《报名须知》;
为此,请广大家长认真阅读上述材料,自主作出报名入学决定,并对自身行为负责。
05、报名系统有五种类型,应该如何确认自己是哪一类,该提前准备什么?
(1)以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房产报名类型。
该类型是指报名入学孩子的父/母城区有房产证(不动产登记证)或已购置房产,证件正在办理中,报名时要以产证上所有权人进行实名注册;本地乡镇农村户口的家庭,在“其它”栏农村房产信息中填报,并在证件附件中上传宅基证、土地证、房屋照片等即可,视作乡镇农村房产,可以选择居住地所在的乡镇学校就读。
(2)以适龄儿童少年祖父母(外祖父母)房产报名类型。
考虑到有的报名入学孩子一直跟着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且父母无房产的,那么这些孩子可以凭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房产,并以房产所有人进行实名注册、报名入学。这类报名入学的孩子户口必须在祖父母或外祖父的名下,否则不能报名。
(3)城区户籍无房产人员子女报名类型。
该类型是指在适龄儿童少年及法定监护人户籍在本地城区,但无房产的情况,本地农村户籍的不能选报。这一类型主要是服务城区小产权房、拆迁户以及其它不符合施教区房产认定的家庭孩子报名入学。
(4)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报名类型。
该类型主要指招生区域之外户籍,到招生区域属地内工作、务工、经商人员子女有入学需求的,这一类型以报名孩子的父母流入地的居住证为主要依据,且在居住证所属的招生区域无房产(且尚未购置),应选择这一类型进行报名。
(5)非本地户籍有房产人员子女报名类型。
该类型是指外来人员在流入地无户籍,但有房产的家庭报名类别。
06、报名类型准确,填报信息准确,是不是就能被录取?
该平台只是采集家长和孩子的报名信息,并将报名信息与我市大数据中心归集的信息进行比对验证,在平台的审核端,系统将向招生学校展现比对结果,不作出是否可以入学的判定;招生学校依据其招生简章、施教区认定条件等要求,作出报名孩子是否可以入学的结论。由于不同招生区域、不同学校的施教区认定条件存在差异,家长在填报学校时,务必对照招生区域和具体学校报名条件、施教区认定条件等要求,逐项完善材料和手续,保障在平台上报信息与所报学校入学要求相一致,提高一次性审核通过率。
如果确定已经办好房产证,没有自动带出信息,可能因网速等原因,一般要等5秒左右,也可以多刷新几次,如果仍未能带出,可以手动输入。
带出的同一套房产,有不动产证明、不动产权信息的,说明这套房产已办理了不动产权证,应选择“不动产权”项填报。只带出不动产证明信息的,表明已购置房产,但还没有办理好不动产证,选择不动产证明信息可作为招生学校的审核参考。
08、平台报名填报信息时,出生证明那一项,是不是必须要填?
平台采集出生证明信息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少数家庭,入学孩子与其父母不在同一户口本上,难以界定父母与入学孩子的关系,为此父母与报名孩子在同一户口本上的家庭,不需要上传入学孩子的出生证明信息。
这里也提醒,家长在为孩子报名时,一定要问清楚报名的公办学校施教区认定条件,如果所报名的公办学校要求房产与户籍一致,孩子户籍与父母(房产所有人)不在一起,与房产所在地不一致的,即便通过出生证明可以确定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也不符合该公办学校施教区认定条件,无法通过审核。
09、我是乡镇(农村)户口,在城里也没有房产,可不可以选择城区户籍无房产人员子女报名类型或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报名类型?
平台会根据你实名身份注册信息自动显示户籍地址,不符合分类要求的,审核端会将你的报名信息驳回。
10、外来人员是如何界定的,必须办理居住证吗?
根据国家和省关于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有关政策规定,要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办法。为此,界定外来人员的主要依据是居住证,同时务工人员参考社保缴纳材料、经商人员参考工商营业执照,以及实际居住地等。请各地城区外来人员尽快、尽可能在正式报名前办理好居住证,居住证办理有关要求和流程请咨询属地乡镇、街道的公安部门。
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划分为四个区域,即中心城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外来人员界定,指各招生区域外来人员。如中心城区外来人员包括宿迁市外户籍人员到中心城区工作、经商的,也包括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三县户籍人员到中心城区务工经商人员。
11、适龄儿童少年网上报名时,怎样按照“1+1”要求选择报名学校?
12、民办学校招生区域范围是什么,什么样情况下需要摇号,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招生政策是什么?
根据政策规定,三县民办学校面向本县招生,中心城区民办学校面向中心城区招生。
民办学校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数的,一次性全部录取;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所有报名人员全部通过电脑随机派位录取。
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升初优先满足本校六年级毕业生,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直升需求生源数小于初一计划数的,直升初一年级,但任何民办学校不得以任何方式违背学生和家长意愿进行录取。
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招生在保证小学直升需求后仍有余额的,面向招生区域招生,多余名额大于报名数的,直接录取;多余名额小于报名人数的,多余名额也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
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毕业生直升意愿数超过初一招生计划的,只面向校内直升计划意愿的学生电脑派位录取。
13、民办学校电脑派位是如何操作的?
2020年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含小学和初中)民办学校电脑随机派位工作由学校所属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由公证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时须有公证、纪检等部门人员参加,全程接受社会监督,派位结果实时向社会公开。其中,中心城区民办学校电脑派位工作由市教育局、市公证处牵头,会同各区、市各功能区集中组织实施。2021年继续沿用这一组织方式。
14、有的民办学校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先按照他们的要求登记报名,提前预约学位、保证录取,这可行吗?
15、有的学校告知家长,学校将举办创新班、重点班等,对部分学生许诺,只要报名就录取在创新班、重点班,有这种招生方式吗?
16、公办学校报名人数过多,会不会通过电脑派位方式录取?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是法定责任,公办学校按施教区招生,满足公办学校施教区认定条件的要应收尽收。在此基础上,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区域内公办学校学位供给情况,进行统筹调剂安排,不采用电脑随机派位的方式录取。
17、如果不会手机报名操作或家里不具备网上报名条件的如何进行报名?
18、如果分辨不清自己按照哪一类型进行报名,怎么办?
19、外来人员在中心城区报名的,平台分为市直、宿豫区、宿城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湖滨新区、苏宿工业园区、市洋河新区,民办学校均可任意选一所,还可以选择“统筹”,统筹是什么意思?
中心城区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可任意选择区域内一所民办学校作为志愿。考虑到可能有的学生未被民办学校录取的情况,家长在报名时应提前确定在哪个区域统筹(宿豫区、宿城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湖滨新区、市洋河新区、苏宿工业园区)、确定报名板块。原则上,外来人员按照居住证地址,确定报名的区域板块,未被任何学校录取的,由所在区或功能区按照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有关政策统筹安排入学。
20、平台报名后,最终未被任何学校录取,怎么保障学位?
在平台上最终未被任何学校录取的,由属地、居住证地址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综合区域内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情况,进行统筹安排。
21、我家孩子因特殊原因,到现在还没有户口,请问该如何报名?
您这种属于极为特殊的情况,建议您尽快到公安部门办理户籍,同时也提醒:凡是五种报名类型都不适用的,提醒家长及时到户籍(房产)所在地教育部门登记,符合条件的,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切实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2、整个招生期间,不少媒体发布招生入学信息,很难辨别真伪,给报名入学带来很多困扰,究竟哪些信息渠道是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