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记者多方调查采访了解到,这些山寨App一般都会选择一些有高知名度的正规企业App进行仿冒,虽然在界面按钮、业务功能、logo图标与官方App相似度极高,难辨真伪,但仔细一看还是有不少区别。
例如在外观上,仿冒App一般会在正规App原有名称里加减字、换字或者变换大小写、替换同音字、简繁字体转换等,且仿冒App图标一般更为粗糙。
另外在下载方式上,这一类山寨App往往也与常规App不同,其不能在正规应用商店查询获取,且需要通过链接或识别二维码的方式,下载配置描述文件,并在设置中查看验证才可完成。
此外在宣传页面上,这一类非法理财或虚假贷款类的仿冒App,宣传内容也会较正规App更为夸张,一般会号称门槛低、到账快、周期短、收益率高,甚至宣传保本保息等话术,诱导消费者点击链接,下载虚假App申请贷款或投资。
多地网警提醒,广大市民不要扫描、下载陌生人(包括所谓客服)给的二维码、链接。若有下载需求,可在手机里的“应用商城”进行搜索验证,如果搜索发现并不存在此App,那么就要提高警惕。
缘何屡禁不止
尽管多次通报提醒,但仿冒投资、虚假贷款类App诈骗事件屡屡发生。除了前述公布的涉诈类App外,今年7月,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也发文称,监测发现诈骗分子仿冒马上金融、360借条等平台,推出大量“李鬼”式App,以相似标志和产品介绍以假乱真,以“小额返利”等诱导网民进行访问下载,进而实施诈骗。
部分诈骗平台甚至宣称具有“国企背景”,以“国字头”名义吸引用户,以“拉人头”模式发展下线,给一些网民造成巨大财产损失。
严打之下仍在冒头,离不开背后的利益链。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这些仿冒App利润点主要包括窃取用户隐私、贩卖用户数据、假冒知名平台联系客户索要手续费、担保费等。此外,这些App背后也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支撑,除了虚假贷款App诈骗者外,还有一些专门打造这类App的开发者,以及伪造网贷系统的卖家,对方根据开发难易度对山寨系统明码标价,价格区间在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由此来看,较低的违法成本,也驱使着涉诈App在明知违法的情况下仍然参与其中。
全民合力打击
事实上,针对这一类非法涉诈类仿冒App,监管也在严加打击。
金天同样称,作为消费用户,应首先牢记不贪小便宜,不要被中奖、刷单、放款等虚构利益点刺激和诱惑,其次一旦发现可疑App应及时举报。
(原标题:官方通报!一大波涉诈高风险App来袭,都是仿冒银行、虚假贷款平台,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