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某次采访活动上,一位提问者把他的烦恼告诉库克:“我妈妈看不到我用iMessage发的视频。”
库克的建议是,给他的妈妈买台iPhone。
不错,回答得很有精神,iPhone和Android之间旷日持久的短信恩怨,弥漫在现场略为尴尬的气氛里。
但在最近,苹果作出了一项“违背祖宗的决定”,这位提问者可能不用花钱换手机了。
苹果对“短信”大升级,最高兴的是Google
苹果原生的即时通讯服务iMessage,虽然顶着“短信”的名头,但被不少苹果用户当作社交软件,无非是图它安全又好用。
各种有趣的互动功能,以及仅双方可见的端到端加密,更是iMessage的特色。
iMessage的动态效果.
然而,这只限于苹果设备之间,iPhone和Android设备互发的信息,会被转换为SMS(短信)和MMS(彩信),被Google称为“00年代的过时技术”。
从iMessage回到SMS、MMS,仿佛从精装搬到了毛坯。
图片和视频被压缩、丢失表情符号、错过群聊消息、没有已读回执、对话无法加密......
天差地别的体验,长着两张不同的脸。iPhone之间的聊天气泡是蓝色的,但iPhone和Android之间的聊天气泡是绿色的。
颜色本无高低,直到它变成了某种机型的标志。“蓝绿气泡”导致了青少年的社交危机,有些美国学生不得不把Android手机换成iPhone以避免霸凌。
开发Android的Google认为,责任全在于苹果,iOS应该尽快支持RCS(富媒体通信服务)。
RCS是一种新的全球通信协议,由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发起,目的是取代SMS和MMS。
RCS和iMessage的区别在于,iMessage为苹果专有,RCS不受限于平台和设备,像更加开放的iMessage。
但RCS实现起来也更难,当参与聊天的所有设备都支持RCS时,系统才会启用RCS消息功能,否则将回到SMS或MMS。
AT&T之类的运营商、生产手机的终端厂商、Google等操作系统开发者,都得达成共识。
Google是RCS目前最大的支持者,它很想拉苹果入伙,甚至在去年8月推出了一场营销活动“GettheMessage”,高调向苹果喊话。
图片来自:SamsungUS
苹果之前对RCS不感兴趣,毕竟它有自己的iMessage,功能类似RCS甚至更多,特殊的蓝色气泡还能暗暗让大家多买iPhone。
不过,改变说来就来。11月16日,苹果宣布采用RCS标准,软件更新将在2024年晚些时候推出。
苹果表示,RCS将取代SMS和MMS,提供“更好的互操作体验”,不过SMS和MMS在必要时也可以作为备选。
与此同时,iMessage依然可用,被苹果称为“最好、最安全的消息体验”,且RCS还是显示为绿色气泡,蓝色为iMessage独有。
除了Google和三星的施压,苹果的改变更可能是因为欧盟的《数字市场法案》。该法案要求提高不同消息服务的互操作性,或将逼迫苹果在其27个成员国开放iMessage。
苹果的选择是,既不让RCS取代iMessage,也不向非苹果设备开放iMessage,而是走了第三条路——支持RCS,又不是完全支持。
因为RCS,跨设备的聊天体验更好了,iMessage有代餐了,欧盟的目的达到了,但蓝绿之争继续存在,该买iPhone的还是买。
如此一来,RCS的家庭地位就较为尴尬,比SMS和MMS好,但不如iMessage。
不过,看见苹果让了一步,Google还是很高兴的:
人们不该担心正在向哪种手机发送短信,所有人都应该更好地使用短信。
收短信不奇怪,但谁还在发短信
“为什么大多数美国人更喜欢使用iMessage而不是WhatsApp”,甚至成了美版知乎Quora和美版贴吧Reddit的问题。
综合来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美国的大多数运营商提供无限短信套餐,SMS几乎免费;另一方面,美国有大量iPhone用户,他们习惯了原生、免费、且还能在Mac和iPad等多设备互通有无的iMessage。
根据研究机构CIRP的一项调查,在美国消费者中40%使用iPhone,其中18至24岁的消费者超过70%是iPhone用户。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同颜色的聊天气泡,都能引起同辈压力。
所以,问题客观存在,在苹果宣布支持RCS之前,怎么让跨设备的聊天体验更好,成了有利可图的蛋糕。
图片来自:Nothing
最近,手机品牌Nothing和初创公司Sunbird合作,推出了一款app“NothingChats”,将iMessage引入Android,并让绿色气泡变成蓝色。
原理说起来不难,Sunbird在云端设置了Mac虚拟机,用户只需提供AppleID。然而,这款app的测试版没发布24小时就从GooglePlay下架,外界猜测是因为安全问题。
TechCrunch报道,多位安全研究人员指出,使用Sunbird系统发送的消息都是公开的,并未端到端加密,Sunbird可以访问每条消息。
类似“NothingChats”的方案也不是没有,但或多或少有隐私和安全的担忧。如此看来,改善跨设备的聊天体验,还是让苹果和Google自己动手。
决定支持RCS的苹果,未来也打算为RCS做些贡献,特别在安全和加密方面。目前,支持RCS的Google官方短信应用Messages可以端到端加密,但加密本身不是RCS标准的一部分,所以仍待苹果和Google的推进。
GoogleRCS的端到端加密.
值得一提的是,Google对RCS的疯狂应援,是在Hangouts、Allo等聊天应用折戟后。
Google开发聊天应用屡战屡败,没能找到自己的亮点,更何况Android用户不像美国的iPhone用户情有独钟,他们对WhatsApp等第三方即时通讯软件接受良好。
自己的失败固然揪心,但对手的成功更让人难过。
Google转而扶持通用标准RCS,和几十家运营商周旋,其实是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道路,直接重塑行业的游戏规则,改善Android的默认短信体验,然后曲线救国,和WhatsApp、iMessage等产品分庭抗礼。
如今,风水轮流转,Google终于能在苹果面前扬眉吐气一次。
苹果不再无视RCS,也可能因为RCS的影响力确实越来越大。Google在今年5月的I/O大会上宣布,目前超过8亿人在使用RCS,预计到年底将达到10亿。
下一代“短信”,怎么总是火不起来
ChatGPT月活破1亿只用了2个月,RCS破8亿用户却花了16年。RCS的概念于2007年首次提出,最初由GSMA推动,但发展速度缓慢,基本靠Google为它续命。
但这也不能否认,RCS一直不温不火的事实。
国外发展RCS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种就是由Google主导,各运营商与Google合作,利用Jibe云平台推出RCS服务,并将其预置在Android系统。
另一种是由运营商主导,比如在2018年,日本的Docomo、KDDI和软银,共同推出RCS业务“+Message”,与即时通讯软件Line竞争。2022年,日本的RCS用户超过3000万,是全世界最流行RCS的市场之一。
“+Message”,功能包括聊天、群聊、视频、GIF、文件和位置共享等.
国内的情况更像是第二种,当RCS来到国内,它的名字变成了增强短信、5G消息、融合通信等,被三大运营商以及华为、三星、OPPO、小米等手机品牌支持。
2018年7月,中国移动与华为合作推出RCS“增强短信”。当时,中国移动还提供了每月10GB的“增强信息专属流量”。毕竟,除了短彩信,流量也是运营商的一大业务。
2020年4月,RCS又在国内摇身一变,被称作“5G信息”。在这个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联合发布了《5G消息白皮书》。
目前,三大运营商的5G消息都已商用或试商用,在收费方面大同小异。
中国移动5G消息.
以中国移动为例,个人点对点消息免收短信费和流量费,但向携号转网用户发消息,每条0.1元,如果对方不支持5G消息,就以传统的短信形式发送,也每条0.1元。
中国联通则推出了每月免费300条的5G消息体验包,超出部分每条0.1元。
时至今日,5G消息的用户仍然不多。《通信产业报》指出,5G消息落地三年以来,每年发送量超过100亿条。乍看数量很多,其实平均下来,每个用户的月均发送量只有个位数。
如果拿“前辈”SMS来比,2022年前5月,移动短信业务量达7323亿条,5G消息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C端吃不开,退而求其次,RCS对商业服务和政府服务有更大的价值。
如果把思路打开,对于类似的低频服务,与其开发安装成本高、留存率低的app,不如直接由RCS提供服务,避免了吃力不讨好的情况,也算是功德一件。
不仅是国内的运营商,Google和GSMA也很看重RCS的B2C(企业对消费者)服务。
但翻遍了全网,几乎找不到什么新鲜例子,2018年,赛百味通过RCS推销三明治和优惠券,因为转化率比SMS更高,被Google当作模范。
这个对比就有些欺负前辈了,比起SMS,内容和形式更丰富的RCS自然是更好。企业可以通过它向用户推送图文消息,用卡片的形式提供类似“小程序”的交互界面。
从几年前开始,想在RCS做营销的,还得了解Chatbot(聊天机器人),即用自然语言与用户交互的自动化程序,可以随时解答问题、完成交易、提供个性化推荐等。
图片来自:YouTube@Tatango
大人时代变了,现在已经是2023年了,不是2013年,ChatGPT让与AI聊天这件事变得习以为常,所以RCS提供的功能,听起来并不新鲜,反而让人觉得是在原地打转。
其实,RCS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在原生的短信应用基础上升级,只要有智能手机的,都可以说是短信用户,群众基础非常可观。
同时,这也是它的弱势所在,移动运营商、设备生产商、操作系统开发商,任何一方不兼容、不支持,都可能影响到它的使用。
全球范围内,因为运营商、硬件设备、即时通讯软件等方面的差异,对RCS的推广和使用程度其实都不同步。这不,苹果才刚刚打算加入,但iMessage明显才是亲儿子,RCS更像是权宜之计。
但在不久的未来,对于爱发短信的大洋彼岸,iPhone和Android终于可以愉快地发视频了,怎么不算是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