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度体验子弹短信后,我们发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而且,和陌陌、探探、钉钉这类产品不同,子弹短信直接切入的是现在最不可能有机会成功的通用社交领域,也就是说,它想吸收的不是单独的学生、儿童、老人、年轻人、女性等等,而是以上所有这些用户。
仅凭这一点就很难让人对它产生信心。不过真是“钱能通神”,此后它继续在AppStore“霸榜”还真可以说跟它宣布的天价融资有一定关系。
不给录音权限,照样能用
有些软件从启动的第一秒开始就要在后台偷偷录音,或者时不时抬起小眼睛瞅你一眼,以至于VivoNEX由于摄像头能升降,让一些软件偷偷启动摄像头的行为暴露,成了隐私保护的“照妖镜”。
如果你害怕它偷偷录音,不打算用语音功能,只想老老实实的打字,你是否还可以继续用子弹短信?
子弹短信在启动的时候,会向你寻求三种不同方面的权限,一是你的麦克风、摄像头以及读取文件的权限,一是读取和写入通讯录的权限,一是读取你手机的型号、IMSI串号等的权限。
很显然,寻求录音和拍照的权限,是为了按住说话和扫一扫功能。寻求文件读写的权限是为了让你选择头像。要想做通讯录匹配则必须要通讯录读写权限。至于为什么要手机串号,还不太清楚。
重点来了:以上的种种权限,就算你一一拒绝掉,你依然可以使用子弹短信!
只不过,在按住说话的时候,录音界面1秒钟就会消失,并提示你因为没有权限而录音失败。
迄今为止,我还没有在登上iOS或安卓应用商店排行榜的国产软件当中,看到过这么有良心的设计。我已经做好了如果不点击“是”就只能“我再想想”的心理准备,可子弹短信没给我这个机会。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子弹短信即使不授予任何权限,依然能正常使用,实在是我国软件行业的一股清流,同时深刻的体现了罗永浩怎样将他自己的“洁癖”体现在产品设计中。
反过来想想,如果在“情怀”产品中插入跟主流互联网产品类似的“霸王条款”,相信这种一点也不符合锤子的风格的做法,会被很多人拿出来笑话。
然而这种高风亮节要想继续坚持,前提是子弹短信能保持独立性。
在锤子和阿里YunOS合作的一些手机型号上,虽然搭载了YunOS内核,但是采用了锤子的标志性九宫格交互界面。在这样“杂交”的机器上,许可协议等等都还是跟阿里官方的一致,也就没有太多“情怀”含量了。
可以想见,一旦子弹短信被收购,现在在个人隐私方面所拥有的这些比较优势也会荡然无存。
用讯飞自己的输入法,效果更好
子弹短信的交互创新,核心在于将“按住说话”这种类似对讲机的功能,强化了在交互中的主导地位,同时简化了操作步骤。
不过,子弹短信默认的语音交互能走多远,识别效果才是根本决定因素。讯飞提供的标准化解决方案,似乎让锤子不必太操心这一点。
但如果你装了讯飞自己的输入法,我还是建议你用讯飞输入法,取代子弹短信的语音识别。不仅因为这样你就能放心关闭子弹短信的权限,还因为效果真的会稍微好一点。
理论上,只要用了讯飞的API,结果就应该是一样的,实际不然,讯飞输入法在你允许的情况下,会根据你的长期使用,来优化只针对你自己语音的识别结果。此外,词库差异也是很明显的。
单机版讯飞输入法允许导入手机通讯录的姓名补充词库。如果子弹短信也能预处理一下姓名,那么在念出姓名的时候,应该是不会出现像这样的笑话的——
“我叫付婷婷,师傅的父。”
正确的名字应该是“傅婷婷”,识别结果没一个字是写对的。我看到这个句子的时候,真的笑出了腹肌。
“长文本”功能可以让你不管停顿多久,哪怕需要思考几十秒钟都没关系,直到全部说完,按下界面上的“说完了”按钮才停止录音。
不管怎样,通过子弹短信的又一波推广,讯飞语音识别所带来的输入便利,由此也被推到了更多以前不知道有这东西的人身边。
也许讯飞真的是一家非常朴实刚健的公司,自己的产品都摆在那里,也很少去做PR,可能除了近些日子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主题演讲。其中讲到了高德地图的林志玲、郭德纲、高晓松语音等等都是由讯飞后期合成的。
但是不知为什么,这个消息还是被梨视频等大众媒体剪辑成“震惊体”的片段,然后在科技圈以外广为流传。显然广大群众对于这家早已来到我们身边的公司的技术实力,依然是没什么认知的。
虽然我从两三年前就开始使用讯飞输入法,并且极大的提升了我的写作效率,但时至今日,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尽管可能已经不知不觉的用上了讯飞的技术。
讯飞真的应该考虑给锤子一笔市场推广费用什么的。就算两家公司之间还没有肉眼可见的持股关系,但是在过去几次锤子发布会之后,讯飞的股价都有应声而涨。
之前我曾经在盘点智能汽车语音助手的现状时写道:
“一些维持自主开发的OS,目前不被某一家的生态圈绑定,还能够跟百度和阿里同时合作。即使如此,它也需要一个语音识别技术提供商,而科大讯飞就是任何不愿意这么早‘站队’的厂商的好朋友。”
可能在“合纵”之外的“连横”就是讯飞的策略吧。在中国互联网业界,像这种安心做技术提供商,而不自己去推很多很多产品的公司,实在是非常少见。
没有限制的外链,再给内容创业一次做梦的机会
子弹短信把“资讯流”提到软件界面的主要位置。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设计。说实话,在发布会上罗永浩刻意提到怎么在看新闻的时候随手转发,这一点他是当成一项功能来夸耀的,然而台上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似乎不是很热情。
不过在子弹短信短期火爆之后,腾讯要求他们将“腾讯新闻”撤下,这被很多人解读为“终于动了巨头的奶酪”之类的。但这也完全可能是合同执行等方面的原因,还是不要着急下结论。
有一些网站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不能通过腾讯安全管家的认证,总会被提示有风险或是禁止访问。在当前的子弹短信当中,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
与此相对,我们就能看出子弹短信放行所有链接这点的弥足珍贵。一个能给开源互联网协议坚持捐款的人,应该也特别不擅长主动给产品加上审核过滤功能,除非是此后被要求加上。
锤子现在依靠的是今日头条提供资讯流部分的服务,但外包其实挺影响用户体验的。它们有多大可能自己做一个“子弹号”呢?我想,以锤子现在这种火烧眉毛的状态,自己维持一个内容运营团队太难为他们了。
目前看来,子弹短信也是toVC的
还有什么亮点?差不多没了。除了聊天对话框中准备了一些特殊的表情。
但是,它提供给我们的一些惊喜和想象,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我还是只能把子弹短信的现状,定位成为那种生下来就是为了获得投资,卖给巨头的产品。换句话说就是toVC——“面向融资编程”。
在应用市场登顶几天之后,子弹短信接下来几天的下载量和活跃度一定会随之有很明显的下降。但是我想资本能够有很踊跃的反应,还是看中了这是老罗的带货能力,和没有老罗对产品太多干预的一个结合体。
至少有这样一个人,能够帮你减去一些宣传推广的费用,有一定的用户基础,那如果资本认为这就是竞争力的组成部分的话,他们当然也有他们的道理吧。
至于阿里及支付宝跟子弹短信之间有可能达成的某种交易,虽然没有什么影子,但想想也是很自然的。钉钉给阿里造成的死板、不懂社交的形象,也是时候需要改变一下了。
假设阿里能拥有一个自己的通用社交产品,那么比如说,嵌入大鱼号起到的效果当然要好很多,最起码会有更强大的粘性。再说,子弹短信做得再差,能比得上“来往”那么差吗?所以也自然是“输得起”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