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锋:我国消费金融的风险处在哪个阶段?戴志锋消费金融消金新浪财经

消费金融行业有明显的周期性,风险的起因往往是金融危机之后的刺激政策。从亚洲的几个案例来看,发展路径基本一致,97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出台政策刺激消费,放松消费金融的监管,消费金融行业的参与机构增加,过度竞争,信用卡滥发,监管滞后,最后导致坏账率的爆发。

核心观点

前车之鉴:消费金融行业有明显的周期性,风险的起因往往是金融危机之后的刺激政策。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均发生过信用卡风险的爆发,发展路径基本一致。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出台政策刺激消费,放松消费金融的监管,消费金融行业的参与机构增加,过度竞争,信用卡滥发,监管滞后,最后导致坏账率的爆发。

我国目前不具备不良贷款大面积爆发的条件:1、金融监管环境:金融处于监管周期,而非创新周期。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处于下降通道。2、信贷业务数据:未出现连续的发卡和贷款余额的高增速,且信贷余额增加的速度慢于发卡的速度,没有普遍的过度消费的情况。3、消费金融的渗透率: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的人均持卡量为0.46张,居民杠杆率水平也相对较低。

目前存在的问题:共债率。无法掌握借款人全面的负债情况是消费金融业务层面面临的主要难题。改善措施包括:(1)加快征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开展借贷业务的公司进行牌照管理,再将其征信数据纳入统一的体系。(2)建立合理有效的消费金融业务监管框架,对于贷款利率、贷款额度进行适度指导,对于催收行为进行明确的要求,对失信人建立惩罚机制。在大框架下为消费金融行业创造市场化的发展环境。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征信数据整合不及预期,居民杠杆率持续上升

前言

消费金融的分类:(1)按经营主体来分,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电商平台、P2P平台、小贷公司等。(2)按产品来分,主要包括短期消费贷、信用卡、购物分期、现金贷等。(3)从业务模式来分,线下主要是金额较大、贷款周期较长的消费贷款,线上以小额、短期借贷为主。

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短期消费类贷款规模有限

金融机构个人贷款余额较快增长,增速有所回落。截止2018年7月,金额机构境内人民币个人贷款余额为44.76万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在21%左右,2017年以来月同比增速持续缓慢回落。从结构来看,中长期消费贷款(以房产按揭贷款为主)占比最高,达到60.9%,其次是短期消费贷(包括信用卡及消费金融),占比17.4%。因此银行的个人短期消费类贷款的规模在7.8万亿。

个人短期贷款增长提速。从整体来看,中长期贷款的增速持续高于短期贷款增速。从2016年末开始,个人短期贷款余额开始加速增长,个人中长期贷款增速回落,目前两者增速趋同。总体来看,短期贷款的占比低于30%;消费贷款占比持续提升,已接近80%。

信用卡:发卡量猛增,贷款余额增速平稳,质量稳定

2017年信用卡发卡数量明显增加,2018年上半年有所回落。截止2018年6月,信用卡在用发卡数量达到6.38亿张,人均持卡数量为0.46张。2016年新增在用信用卡为3300万张,而2017年达到12300万张,发卡有明显提速。原因包括:(1)银行的零售业务转型,加大了零售业务发展力度,信用卡业务成为重要抓手;(2)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兴起,在长尾市场积累了消费金融客户及征信数据,银行调整了信用卡业务的策略,扩大互联网渠道的获客,将大数据征信融入风控模型,对培养起来的优质消费信贷客户进行收割。2018年上半年发卡速度有所回落,新发卡5000万张,去年同期的发卡量为5500万张。

信用卡额度增长及贷款余额增长较为平稳。截止2018年6月,信用卡额度合计13.98万亿元,已使用额度为6.26万亿元,额度使用率为44.78%。2013年以来,信用卡总额度及贷款余额增速接近且稳定,基本保持在30%左右;授信使用率从2013年初的37%增长到45%,近两年来,额度使用率基本维持在43%-44%左右。

各类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分布

农商行、城商行的个人消费及经营贷占比高。从贷款余额占比来看,从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到农商行依次递增。主要原因在于中小银行和区域性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比例较高,其短期零售贷款中包含了小微金融业务。

资产质量较稳定,业务增速灵活调整。从整体来看,2017年新增贷款中信用卡的占比明显提升,2018年上半年,股份行的新增贷款中信用卡占比回落明显。

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分化明显,稳健经营致胜

行业经历阵痛期。经历了2016年至2017年消费金融的爆发式增长,行业风险逐渐显现,随着监管部门对消费金融行业加强监管以及对现金贷业务的整治,大量中小平台被自然淘汰,其他平台也不同程度受到波及,逾期率和不良率有所上升,贷款增速放缓。在大量P2P平台和小贷公司退出消费金融市场之后,行业集中度提升,恶性竞争减少,稳健经营的消费金融公司有望在长跑中胜出。

场景优势凸显。无论是分期业务还是现金贷业务,从场景获取客户是消费金融的核心能力,一方面可有效获取目标客户,降低欺诈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信贷产品的结构设计和定价,降低信用风险。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除了资金成本优势之外,银行股东可提供风控模型和网点客户资源支持,产业股东提供丰富的线上及线下消费场景,在此基础上加强自身运营能力及风控能力建设,消费金融业务的持续发展可期。

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洗牌,剩者为王

受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影响最大。非持牌机构开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主要包括电商平台、P2P平台等模式,服务对象侧重于次优人群,服务内容与金融机构形成互补。从整体来看,这部分消费金融业务的风险偏好较高,资产质量相对来说低于银行表内资产,且易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近一年以来,现金贷监管政策出台、P2P爆雷和银行信用收缩都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产生较大影响,短期内逾期率大幅上升;相比前两年,今年各家平台的批贷通过率都明显下降,导致业务规模增速回落。从近期行业调研情况来看,目前逾期情况基本不再恶化,行业发展有望从低谷缓慢回升。

前车之鉴

台湾:2005年卡债危机

发展历程:台湾的消费金融业务从2000年进入快速发展期,2005年达到峰值,行业风险爆发,逾期率快速上升,根据“金管会”2006年2月的数据统计,52万人成为“卡奴”,平均每人逾期金额达30万新台币。直到2010年信用卡发行才恢复正增长,2011年其他个人消费类贷款余额开始回升,2016年信用卡贷款余额企稳。

风险爆发。(1)流通卡数量的峰值出现在2005年10月,达到4.57千万张,人均持卡数量超过2张。2005年10月成为一个分水岭,之后每个月信用卡的停卡数大于发卡数,并持续了26个月,直到2007年12月出现了一次发卡数大于停卡数,之后又是28个月的卡数负增长,2010年5月之后信用卡发行才真正恢复。(2)信用卡和其他个人消费型贷款余额也在2005年10月达到最大值,信用卡贷款余额持续下降至今,从4671亿新台币下降到1000多亿新台币的规模;其他个人消费类贷款余额从1万多亿新台币下降到6千多亿新台币,从2011年开始缓慢回升。(3)三个月以上的逾期率在2006年突破3%,银行核销了大量信用卡坏账,大部分信用卡发卡银行2016年核销的信用卡坏账金额超过了信用卡收入的30%。银行经历从大幅盈利到大幅亏损,需要多年才能恢复元气。

原因分析:(1)宏观环境: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希望通过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2)银行业:企业外迁,对公业务难做;大量民营银行开业,行业竞争加剧。(3)业务层面:降低了信用卡办卡门槛,提升了信贷额度,降低了最低还款额。大肆宣传误导过度消费,通过各种优惠活动吸引中低收入、年轻人群办理信用卡并超前消费。

韩国:2002-2004年信用卡危机

信用卡危机爆发的原因:(1)政策过度放松导致信用卡借贷过度。具体政策包括降低办卡门槛、提升借贷额度、减税政策、促销及抽奖活动等。政策鼓励信用卡业务导致发卡机构间不正当竞争,致使消费者过度消费,负债率迅速上升。(2)征信体系不完善。当时韩国尚未建立起完整、及时、共享的个人征信数据库,导致发卡机构在借款人风险评估上出现漏洞,共债率攀升,风险加剧。

改善措施:(1)加强对信用卡业务的监管,引导信用卡公司稳健经营,对办卡门槛要求、贷款额度设置、费率设置、逾期债务解决措施、催收及不良资产处置制定标准。(2)完善社会征信基础设施。对于拥有多家金融机构账户的个人,要求通过银行联合会及征信机构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共享内容包括其持有的银行卡信息、收入情况及欠款记录等。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进行评分和分级,除了金融机构,还接入了通讯公司、电力公司、医疗保险等系统数据。

发展进入成熟期:2005年信用卡风险出清之后,信用卡交易又恢复了持续增长。在2011年,信用卡发卡量出现了明显增加,但这一次并未出现不良率大规模爆发的情况,不良率虽然有所上升,但幅度有限,并且很快下降。监管部门已经积累了经验,推出的政策更加及时和细化。

日本:消费金融的兴衰史

发展历程。日本的消费金融发展一开始就与商业流通行业紧密结合,目标客群具有真实的消费需求,金融服务与商品销售相辅相成,在风控模式上具备优势。监管逐步放开之后,消费金融公司逐渐向次级人群贷款,导致不良率上升,暴力催收问题严重。最后强监管使行业洗牌,大量消费金融公司退出市场。

强监管带来行业洗牌,大量消费金融公司停业破产。(1)利率限制。利率上限从29.2%下降到20%,其中利息包括手续费、礼金等除本金外所有费用。贷款额10万日元以下年利率上限为20%,100万日元以下年利率上限为18%,超过100万日元的年利率上限是15%。(2)借款人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年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否则新的借款将被禁止。(3)允许借款人向消费金融公司索要此前贷款中利息超过20%部分。正是这一政策导致了大量消费金融公司破产。

结论:短期内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不大

过往消费金融行业风险爆发的原因分析

宽松的货币环境:金融危机过后,政府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创造宽货币的外部环境,金融机构的借贷资金充裕。消费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动力,通过居民加杠杆刺激消费。

激进的刺激政策:监管部门放松了对信用卡业务的限制,首先是增加了可开展信用卡业务的经营主体,包括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业务权限,其次是强制零售行业接受信用卡支付方式,扩大信用卡使用范围,对信用卡交易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此外,对信用卡的利率水平、计息方式的设定给予自主权。

不具备不良贷款大面积爆发的条件

金融监管环境:金融处于监管周期,而非创新周期。去杠杆、打破刚兑的大方向比较确定,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处于下降通道。虽然消费金融受到政策鼓励,但并未出台过激的政策。

信贷业务数据:未出现连续的发卡和贷款余额的高增速,且信贷余额增加的速度慢于发卡的速度,没有普遍的过度消费的情况,不良率上升主要由现金贷监管导致,目前影响已逐渐消除,不良率水平较低。

消费金融的渗透率:信用卡危机爆发的国家或地区,人均信用卡持卡数量往往超过两张,借贷过度的持卡人占比高。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的人均信用卡持卡量为0.46张,居民杠杆率水平也相对较低。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改善措施:(1)加快征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开展借贷业务的公司进行牌照管理,再将其征信数据纳入统一的体系。目前共债率的判断主要通过间接的方式获取,包括调用第三方数据或者通过通话记录进行推测,而第三方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可行度低,借贷机构往往需要调用多个数据源进行交叉验证,导致征信成本提升,而效果依然无法保证。(2)建立合理有效的消费金融业务监管框架,对于贷款利率、贷款额度进行适度指导,对于催收行为进行明确的要求,对失信人建立惩罚机制。在大框架下为消费金融行业创造市场化的发展环境。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征信数据整合不及预期,居民杠杆率持续上升

(本文作者介绍:中泰证券银行业首席,金融组组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约研究员。)

THE END
1.信用卡贷是什么催收公司?其他贷款知识问答信用卡贷是一家外包的催收公司,该公司主要催收信用卡逾期,信用卡催收是通过电话,邮件,上门等方式,90天后不还的,直接以信用诈骗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信用卡透支只要额度在1万元以上不还的,可直接立案,冻结房产,银行存款等,法院审判的也很快。 信用卡贷这样的催收公司主要为一些地方银行工作,因为地方银行因为资金不足无https://www.51credit.com/wenda/918865.html
2.信用卡贷是催收平台吗总之,信用卡贷本身并不是催收平台,而是金融机构提供的一种信贷产品。催收平台则是专门从事债务催收的第三方机构,它们可能在信用卡逾期还款的情况下介入,帮助银行追讨欠款。 免责声明: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https://m.cngold.org/credit/zs9416117.html
3.信用卡贷,是哪家催收平台?是信用卡的吗?今天收到1069开头说信用卡54 外包公司 加他微信问他是哪家的,又不说,说自己是银行的催收,负责催收我所有信用卡逾期的 来自https://www.51kanong.com/xyk-3104418-1.htm
4.信用卡贷款催收指采取短信信函电话上门委外法务等方式信用卡贷款催收指采取短信、信函、电话、上门、委外、法务等方式,提醒和督促信用卡贷款债务人及贷款担保人按时还清贷款本金、利息及相关费用的行为。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贷款担保贷款本金信用卡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8a5185d41b8b4f8e90e7a3b54ccbda65.html
5.信用卡催收佣金遭爆光!高的惊人新闻行业资讯贷后学习网< ="">近日,< ="">中原银行< ="">通过招标网站发布了< ="">《年度信用卡贷款委外催收项目入围结果公告》< ="">,该公告< ="">详细公布了家成功入围的委外催收公司< ="">的名单,并详细公示了各入围的委外催收公司佣金收入比例。< ="">其中< ="">家为智能催收< ="">公司,而其余< ="">家为人http://www.daihouxuexiwang.com/csxw/5847.html
6.我这有信用卡贷发来催收短信是真的假的?欠款催收 1.53万人问过 平台特邀律师已解答 获取解答 > 1068开头的催还款的短信是冻结银行卡的,是真的吗? 债务追讨 1.62万人问过 广东蓝沃律所律师已解答 获取解答 > 还有疑问?直接咨询律师 > 我这有信用卡贷发来催收短信是真的假的? 3456 位律师在线解答中相关https://wap.findlaw.cn/wenda/q_45342927.html
7.银行管理创新助贷业务提升获客能力数据分析通达未来银行外部场景平台合作策略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公开资料 三是借助外部资源,打造更为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 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各家银行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塑造,聚焦市场热点领域,将合作方的内容转化成为自身的场景内容,吸引用户眼球,增强客户黏性。例如招商银行在信用卡发卡 15 周年之际,品牌传播强势发声,其中留学信用卡的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192522.html
8.96820是哪个平台的催收电话?96820是京东金融旗下的催收电话。京东金融是京东集团旗下的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包括信用卡、贷款、理财等在内的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96820是京东金融的催收专线,用于催收京东金融旗下的各类金融产品的逾期欠款。 如果您接到96820的电话,首先要确认对方是否是京东金融的工作人员。您可以要求对方提供京东金融的员工证件,或者https://www.rrlicai.com/daikuan/58215.html
9.今天接到电话说是第三方催收平台说我去年这个时候借钱了让我今天接到电话说是第三方催收平台 说我去年这个时候借钱了 让我还款 还说我的名字我的身份证号码还知道哪个行放款 但是我没有逾期也没在他说的平台借过钱啊 是不是被骗了https://mip.66law.cn/case/19610367.aspx
10.有个叫信用卡贷的发短信说要起诉我怎么办?是什么平台的逾期催收?“信用卡贷”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平台名称,而是泛指与信用卡相关的贷款或债务催收行为。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金融机构、银行或第三方催收公司都可能使用类似的名称来进行逾期债务的催收工作。 这些催收机构通常会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与欠款人联系,提醒他们尽快还清欠款。有些催收机构还可能会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如上门https://www.fadingding.com/you-ge-jiao.html
11.信用卡单选我行信用卡交易动户通知服务为收费服务。每月人民币3元/账户,按( )收取。 A.月B.季度C.半年D.全年 客户不能通过以下( )方式开通信用卡自动转账还款服务 A.登录网上银行自助开通B.登录手机银行自助开通C.联系办理信用卡业务人员申请开通D.电话银行自助开通https://www.wjx.cn/xz/24731199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