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趋势下,消费者对于线上借贷行为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加深,网络借贷迎来了有利的发展条件,信贷规模不断提升。
在互联网借贷规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部分行业性问题也随之而来。以短信轰炸、言语威胁、曝光个人信息、联系无关人士等为主的暴力催收手段被当下广大消费者所诟病。在法规明令禁止下,这一乱象仍然频频发生。
案例1
逾期被催收通讯录遭“打爆”
不得骚扰“第三人”如何界定?
2019年,李某(化名)通过捷信消费金融进行了一笔贷款,金额为30000元,分成45期。如果算上利息,李某最后需要支付的本息一共达到了54675元左右。自从贷款审批下来后,李某一直在归还该笔借款,直到2023年,由于工作上的不顺利,个人资金链出现断裂,这一笔来自捷信消费金融的贷款出现了逾期。彼时,李某已经完成了41期贷款归还,离贷款的全部结清只剩下最后的4期。
在逾期发生后,李某就收到了来自捷信方面的催收。令李某不解的是,捷信方面不仅向自己、紧急联系人催收,还向之外的其他人催收。李某并没有提供“第三人”的联系方式,但是自己通讯录还是被“催爆了”,这是李某所不能理解、并表示不满的地方。
对“第三人”的催收一直是广大消金逾期客户面临的主要催收手段。事实上,《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五十六条规定“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
中邮消费金融还表示,公司当前主要委托催收机构开展催收业务,但严禁服务商对第三人进行逾期提醒和骚扰。如确实需要联系第三人,中邮方面还制定了多项沟通原则,如服务商联系第三人应仅以转告联系、了解背景为目的,且不得违反其主观意愿;第三人明确要求不得联系/外访时,应停止联系/外访;面对孕妇、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时注意沟通方式等。
案例2
达成还款延期后为何仍遭催收?
关于达成还款延期后仍对客户进行催收是否合适的问题,朱逸聪律师向南都·湾财社表示,签署延期协议,代表消费者与机构已经达成延期还款的合意,各方均应当遵守协议内容,债权未到期前,不应向消费者再次进行催收。
案例3
小区门口贴大字报
非法催收手段如何禁止?
与李某、陈某所面临的催收情况相比,来自湖北消费金融的消费者林某(化名)正遭受着一场更为极端的催收。
由于进行了一笔贷款却暂时无力还款,林某面临着来自湖北消费金融的催收。林某表示,平台不仅委托催收机构进行上门暴力催收,甚至在小区内粘贴大字报,导致个人情况被整个小区的居民知道,家庭也为此出现了矛盾。对于湖北消费金融的这种催收手段,林某并不认可。对于粘贴大字报的催收手段,朱逸聪律师表示,丑化欠款人形象、随意传播丑化后的个人信息;在公共场合贴大字报、拉横幅等方式侮辱欠款人等均是实务中较为常见的暴力催收方式,这些暴力催收手段是非法手段。
行业乱象
消金公司催收投诉量高
有机构从不解决投诉问题
消费金融公司的催收问题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为了解直观的现状,南都·湾财社在黑猫投诉平台进行了数据梳理。黑猫平台是当下广大消费者维权的重要平台,当前31家持牌消金公司中有27家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均有对应的消费者投诉。以“公司”作为投诉对象,目前有4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并没有出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他们分别是平安消费金融、建信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除去上述4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外,南都·湾财社以近30天投诉量、累计投诉量、投诉回应完成率作为观察点对剩余27家持牌消金公司进行了数据整理。就近30天投诉量来看,海尔消费金融高居第一,达到了325条,平均每天有超过10条投诉。投诉量位居2-5位的分别为中邮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这4家消金公司的近30天投诉量分别为200条、139条、129条、123条,均超过100条。
位列6-10名的分别为捷信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这5家消金公司的投诉量分别为99条、89条、87条、68条、54条,均超过50条。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者的投诉中,催收是重要问题之一。海尔消费金融与中邮消费金融在近30天的投诉量上分列第1位、第2位,两者的投诉均集中于“催收”,比例甚至超过了90%。其他消费金融公司的众多投诉中,催收问题的投诉量同样占比颇高。
如果从累计投诉量的角度观察,捷信消费金融以78499条投诉量断档式领先。马上消费金融和招联消费金融位于第二梯队,累计投诉量均超过2万条;中邮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位于第三梯队,分别为12002条、8972条、7589条。其余的消费金融公司累计投诉量在3000条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各家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的投诉数量并不相同,其对于投诉者的回应程度也不一样。有的消金公司投诉量虽然大,但仍通过黑猫平台给予回应,有的消金公司却从不在黑猫平台上回应消费者投诉。在黑猫平台上,不仅有各家消费金融公司的累计投诉数量,还有截至当前已经给予回复的完成数量,如果以两者的比例计算完成率,不同消费金融公司的回应效率则出现明显的异同。
27家统计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有10家完成率在90%以上,7家完成率在80%以上,8家完成率在70%以上。剩余的2家分别为尚诚消费金融、锦城消费金融。
尚诚消费金融的完成率为10.13%,306条累计投诉中仅有31条完成;锦城消费金融的完成率为0%,805条投诉并未有完成的情况。从投诉情况来看,催收问题是当下消费金融公司消费者的主要投诉点之一,而各家消费金融公司的投诉量情况不同、对于投诉的回应也不尽相同。
监管动作
多款法规严禁暴力催收
警方侦破催收公司已有先例
暴力催收在法律上是明确禁止的,违法违规将自食恶果。
在法规之外,司法机关也正在加大对于暴力催收的打击。2023年5月,国内著名的“催收巨头”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官宣停业。从湖南永雄发布的《告全体员工书》来看,该公司共179名员工被警方采取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刑事拘留、逮捕等刑事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