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邀请您参加在线会议。”顺着对方发来的链接点进会议室,打开摄像头和麦克风,对着屏幕里的参会人员,随时随地开启一场远隔千里的在线会议,已成为不少打工人的日常。
近日,“腾讯会议部分功能开始收费”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要付费开会了?”“降低了领导们一言不合就开线上会议的习惯,也给了员工们拒绝开会的理由。”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议。有声音认为,会议软件收费是合理行为,企业运营也需要成本支出,但也有人表示要转战其他免费会议软件。
据时代财经了解,腾讯会议本次调整为收费项目的功能包括自动会议纪要、字幕、1080p高清画质、实时转写等附加会议功能,个人用户会员收费标准为30元/月,12个月售价为288元,为组织或公司提供的商业版会员收费标准为4788/年,企业版则另行收费。
“用腾讯会议开会很方便,我日常和客户都用这个软件开会。”在上海工作的辛迪(化名)是腾讯会议的重度用户,多的时候每天要开七八个线上会议。
最近,她发现自己常用的自动会议纪要功能只能限免使用10分钟,这意味着她不能将整场会议对话一键转录成文字查看,给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这个本来就是付费产品,只不过之前疫情我们免费开放了部分功能。”腾讯会议客服人员对时代财经解释。
根据腾讯会议发布的通知,9月15日起,联席主持人、自动会议纪要和字幕功能已经结束限免。如果用户想要继续使用上述功能,需要以每月30元的价格开通腾讯会议会员。此外,会员版还可以享受1080p高清画质、20G的云录制空间等增值服务。而在此之前,这些服务均以免费形式供用户使用。
每月30元会员费、不可以按使用次数付费的模式,在“打工人”看来并不划算。
“功能是以前可以免费使用的功能,相当于没有新的惊喜和服务升级,却要付费了。”北京白领温然(化名)在听说了这一消息后也很无奈,“如果说能提供更多样和定制化的内容,才让人觉得这个会员物有所值,不然就有种被收割的感觉。”
对温然来说,目前基础服务已经可以满足日常开会、活动的需求,上述付费功能并不是必选项。“比如语音转写的话,就有很多第三方软件可以使用。如果说腾讯会议因为会员服务增多了限制,减少了更多功能,可能就会选择换软件。”
辛迪也这样认为。“打工人是不可能为工作买单的,公司没有统一采购的话,干嘛要自己花冤枉钱。”在腾讯会议收费之后,她果断选择了其他平台作为替代。“虽然麻烦一点,但也可以接受。”
“定价机制并不合理。”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向时代财经表示,会议功能对于部分用户是低频使用的功能,所以应该要提供按次收费的选择,消费者也有收费模式的选择权。
引发大规模讨论的背后,是腾讯会议庞大的用户基数。
早在2020年9月,腾讯会议上线245天之时,就公开宣布用户数已超过1亿。根据财报数据,腾讯会议注册用户数已达3亿,月活用户数突破1亿。
江瀚表示:“大家需要更多的服务,需要腾讯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算力,自然而然也就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做法,所以,腾讯会议收费也是很正常的。”
“腾讯会议开启收费,是因为其需要变现渠道。”盘和林认同这一观点。
面对日益常态化的线上办公需求,如何探索可持续的商业化变现之路同样是各家公司思考的问题。
今年3月,钉钉提出全面商业化。9月,钉钉再次谈起了商业化路径,明确表示中小企业潜力有限,要走大客户路线。同时也公布了其大客户数据:三分之一以上的活跃用户来自于2000人以上的中大型企业客户、超过600家10万人以上的组织和企业、超过30家100万人以上的组织和企业、80%“财富”中国500强企业在使用钉钉。
官网显示,钉钉目前主要针对B端用户进行收费。共有标准版、专业版、专属版、专有版共四个版本可以选择,目前标准版为免费使用,专业版定价9800/年,主要面向企业客户,其他版本则需要预约咨询。
时代财经注意到,在钉钉的音视频会议&直播功能中,除专有版支持302方接入外,其他三个版本会议人数上限均为25人,疫情期间免费开放为302方接入。无论是免费,还是付费版本,均支持不限时长的会议功能,以及完整录制会议,语音转文字等功能。
飞书方面则提供了标准版、企业版和旗舰版可以选择,自2022年5月25日开始,100人以下团队可以免费使用标准版飞书,企业版和旗舰版需要单独咨询购买。而在具体会议功能上,如实时字幕、会议视频录制转写等功能暂无收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