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第一波大促后,不少消费者已陆续收到快递,并在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到手的“战绩”。
不过,一个个包裹到家后,“双11”购物之旅就这样愉快地结束了吗?事实上,新的烦恼接踵而至。记者走访发现,商品过度包装、隐私泄露被骚扰和垃圾难回收这三个问题十分困扰消费者。
包裹到家后消费者便频繁收到营销短信。
过度包装小唇膏用上8英寸大礼盒
“嘶……”用剪刀划开快递盒胶带,小雷拆开了今年“双11”第一个快递。“我只买了管眼霜,怎么这么大个盒子!”看着眼前接近鞋盒大小的礼盒包装,小雷纳了闷。她打开礼盒后,却发现盒子里只放了一管15毫升的眼霜、5管3毫升的眼霜小样以及两片洗护发试用装,其余部分均用白色碎纸填充。
只买了一管唇膏的莹莹则遇到了更夸张的包装:仅3.5克的唇膏却用上了20厘米×20厘米的硬质礼盒。此外,有市民告诉记者,自己分别下单了一品牌的眼霜、口红和面霜,谁知道竟然收到了三个一模一样的礼盒。“买口红和买面霜给了一样大的礼盒,这显然太浪费,摞起来也占地方。”
“套娃式”的包装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垃圾处理的烦恼。“一天下楼扔垃圾就得跑好几趟。”小雷不满地表示,现在化妆品旗舰店动不动就说提供“高定礼盒”,但实际上收到这些印满花纹的硬质盒子后,自己和闺蜜们都感觉很鸡肋。“盒子装不了什么东西,全扔了似乎又有点浪费。最无语的是一个盒子里半盒都是碎纸,基本打开就得倒进垃圾桶。”
“如果没有送礼需求的话,商家能不能提供跟专柜一样稍微精简的包装呢?想要礼盒的可以下单时特别备注,买来自用的消费者也根本不需要这些大礼盒。”小雷建议。
隐私泄露营销短信轮番来“轰炸”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无论是小红还是胡阿姨,她们收到的短信大多来自曾经买过东西的电商店铺。“你看这一条,我刚买完他家的玫瑰水,就给我发营销短信!商家就这么使用我的地址信息吗?”小红抱怨道。
更令人无奈的是,多名消费者向记者反映,就算自己按照这些短信末尾的退订提示回复信息,这些短信依旧会发送到手机中。“一条条回复过去就是石沉大海,毫无效果,还浪费了不少短信费。”
垃圾回收快递盒缠满胶带难处理
“老陈,你家的这些快递纸盒子又堆满了,赶紧清一清!”东城某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胡先生一边敲门,一边提醒道。“没办法,一到这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一堆快递垃圾,自觉一点的还能送到小区垃圾桶边上,不自觉的就这么堆着,过道里有时都没法走人。”
记者走访发现,临近“双11”,不少小区和写字楼附近,快递纸箱及包裹有关废品随处可见。
根据垃圾分类规定,纸箱和胶带需要分开处理。尽管北京已实施新版垃圾分类条例一年多,但记者翻开多个小区及写字楼的垃圾桶发现,将胶带、面单撕下后再将纸箱压扁处理的市民少之又少,大部分仍选择将大量快递纸箱一扔了之,并没有二次分类。
尽管2018年“双11”起,菜鸟等平台便开始推行“绿色回箱计划”,但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快递包装在消费端的推广应用仍面临多重困境。胶带加普通纸箱这一模式仍被大规模使用。
“大件的纸盒子除了封口外四周肯定要缠胶带,不然压坏了就是我们赔。”菜鸟裹裹的快递员表示,拉链式无胶带纸箱的成本远高于普通纸箱,普通商家很少选择。
记者观察
后续问题敲响绿色警钟
今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新修订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了限制食品和化妆品过度包装的要求、检测和判定规则。“新国标”设置了两年的过渡期,将于2023年9月起实施。
据悉,“新国标”详细规定了食品、化妆品等包装的要求:当内装物单件净含量均大于5ml或者5g,且小于等于15ml或者15g,其包装空隙率不应超过60%。当内装物单件净含量大于50ml或者50g,食品和化妆品包装空隙率应小于等于30%。包装层数方面,“新国标”要求粮食及其加工品不应超过3层,其他商品不应超过4层。
记者注意到,根据“新国标”发布的包装空隙率的计算公式,一款3.5g的口红,最大包装应为108平方厘米。抛开快递纸盒,多达400平方厘米的礼盒包装显然超标。在“新国标”的具体执行上,不少大牌化妆品旗舰店还有很大的提升改善空间。
至于快递包装污染浪费这一“老大难”,2020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8部门就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力争到2022年,中国全面建立严格有约束力的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支撑快递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取得显著成效。
但在走访中,不止一位快递小哥表示,目前回收纸箱的收益明显抵不上该工作对寄、派件速度造成影响后的损失。仅靠废品回收人员或小区物业等社会力量慢慢收集纸箱,显然势单力薄。想要将快递绿色包装真正落地,除了提高消费者参与回收纸箱的意愿,电商物流单向派送却没有逆向回收的模式也亟待改变。本报记者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