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差评手机就被莫名“轰炸”5元钱能买300条“轰炸短信”新闻频道

陆丽丽的遭遇,不是个案。消费者滕飞明也在此前遭遇了“呼死你”轰炸。滕飞明在某平台购买了一条裤子,因为感觉产品存在色差,联系商家客服,客服却认为其产品并无色差问题。在一番交涉后,滕飞明给了店家差评。而后,他同样突然遭到了骚扰轰炸。“被店家在网上购买了轰炸软件,不停地对我进行骚扰轰炸。影响到了我个人生活。”滕飞明表示,店铺产品存在质量和色差问题,打差评后却被轰炸骚扰,自己内心很是郁闷。“我的目的就是要求商家道歉、赔偿。”

黑产

套餐多随便选价格低至几分

记者拍下5元钱测试“短信版”。不到一分钟,商家回复“开始”。随后很快,记者手机上果然出现一条条带验证码的短信。而这些短信的抬头机构五花八门、各行各业都有。短短几分钟,有数十条短信“轰炸”了进来。“一般订单提交后短信就会到(对方手机),除非猜到是你,要不然不会知道是你。”商家表示,即使对方猜到是谁购买的“短信服务”,“不承认即可。”

有数据显示,短信轰炸黑产目前危害涉及超2000个网站的3500多个验证码接口和2400个短信接口,每天全网发生的轰炸短信多达160万次以上。

链条

挂羊头卖狗肉“苦心”躲避监管

记者调查发现,提供此类服务的商家,往往会挂羊头卖狗肉,通过各种方法、方式来躲避监管。

记者发现,在电商平台上,涉嫌提供“呼死你”轰炸的商家,往往以“短信代发”“短信软件”“短信服务”等字眼出现。甚至,会打出“突破障碍”“可包月,可体验”“强悍”等词汇。而在具体咨询沟通中,商家也不会主动提及“轰炸”或“呼死你”字眼,甚至对商品不会过多描述,只是表示下单后再联系。

“违法、违规、敏感词都不要提,如果你问我有没有×××,我只会回复您:没有。”一名商家在自动回复中如此表示。而在咨询商品详情时,其同样对自己所提供的服务模糊答复,只表示“拍下后联系我,自己注册和充值后即可使用。”“效果超级棒。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全看你心情。”而对于其他问题,其“概不回复。”

说法

违法“呼死你”存多种风险

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来,现实中的确有人用“呼死你”专门骚扰他人,这是违法的。“《民法典》中有关于隐私权的明确规定,‘呼死你’轰炸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和生活安宁权。此外,还涉及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安全的问题,必须严厉打击。”

朱巍认为,有些商家很精明,以合法形式去掩盖非法目的。对此,平台不能睁只眼闭只眼,要采取自查、畅通举报渠道等必要措施。“要将买卖‘呼死你’服务的人的真实身份信息留下,并向监管部门报告。监管部门也要加大执法、及时采取措施。”

“一旦遭遇‘轰炸’,可以加装拦截软件,也可向运营商投诉和寻求帮助。如果运营商不解决,则可以向工信部投诉。”彭根表示,运营商真想解决这个问题是一定能解决的,“就看力度有多大。”本报记者李松林插图宋溪

THE END
1.网络上现短信轰炸软件可随意下载输手机号即可新快报记者查询发现,这种类似的攻击只要在网上下个免费软件就能实现。记者在网上键入“短信轰炸”关键字后,搜索出来了多个相关软件。记者安装了一款名为“GTX短信轰炸机”后,只需要输入一个电话号码,就可以任意攻击,攻击的效果十分惊人,短短的几秒钟内,二十多条验证码类的通知短信就可以到达相应的手机,并且攻击者可以http://m.cnr.cn/news/20151017/t20151017_520174932_tt.html?ivk_sa=1026860c
2.手机“中毒”一天收到上百条催收短信?!警方:诈骗新手段近日,南京六合公安分局接到辖区的居民唐女士报警称,自己手机突然“中毒”,在非本人操作的情况下,每分钟都收到几条用自己手机号登录注册的验证码短信,一天接收近百条这样的短信。 唐女士表示当天接到的陌生电话和“短信轰炸”,都是关于其在平台贷款的内容,对方称是“催收公司”,表示唐女士在平台上贷款了,自己是来https://m.gmw.cn/2024-03/14/content_1303685082.htm
3.揭开“短信轰炸机”内幕□本报记者 杨青春 通讯员 吴劲松 施蓓蓓过去,曾有人使用“呼死你”软件拨打骚扰电话,令受害人不堪其扰;如今,有人为了达到种种目的,竟使用上了“短信轰炸机”对受害人实施骚扰。日前,在“净网行动”中,一个涉及广西、广东等地的非法制作、推广、贩卖“短信轰炸”软件牟利的黑灰产业犯罪团伙,被江苏省泰州市公安局https://epaper.cpd.com.cn/szb/wwwcpd_9/dzb_16465/rmga/2023/2023_10_12/16466_2023_10_12_35718/1023/t_1106710.html
4.一天被15条短信“轰炸”真搓火一天被15条短信“轰炸”真搓火 本报讯(记者褚英硕)正值“双十一”电商平台大促,不少人都收到了营销电话和短信,让人不堪其扰。 “从10月下旬电商平台开始预热,我每天都能收到十几条营销短信,删都删不过来。”杨女士向记者展示了一天之内收到的15条营销类短信,发送短信的大多是她曾购物或是曾注册过会员的https://www.chinanews.com/sh/2023/11-08/10108289.shtml
5.揭秘短信“轰炸”背后隐密交易灰色产业链在蔓延新闻揭秘短信“轰炸”背后隐密交易 灰色产业链在蔓延 原标题: 郭山泽/漫画 当你的手机收到房产公司、中介以及各类商家的电话、短信“狂轰滥炸”时,你的个人信息很可能已经作为一种商品被“卖了”。当下,各种行业中的地下信息交易愈演愈烈,并催生出一个灰色的产业链。殊不知,这种行为已经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涉嫌违法http://news.cntv.cn/2015/08/17/ARTI1439798731678496.shtml
6.漫画催收“软暴力”?有组织犯罪!【漫画】 催收“软暴力”?有组织犯罪! 在校大学生在网贷逾期后 被恶势力团伙频繁隔空骚扰 短信轰炸、电话连呼、人格侮辱 等索债手段无所不用 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她做出轻生之举 这种“软暴力”就是犯罪!https://www.spp.gov.cn/spp/zdgz/tj/202305/t20230528_6152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