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日,35岁的咸宁市民张华(化名,下同)在某互联网招聘平台刷到了“高薪司机”的职位,说有一份工作,不要求学历、肯干就能月入过万,这令他非常心动。
“我只有初中学历,平时在工地干活,家里三个孩子要吃饭,父母生病也要花钱,干得累没关系,只要能挣钱。”
招聘信息显示,这家公司对人才要求低、工作内容也简单。只要你持有C1驾驶证,没有车、公司能安排车,没地方住、公司能安排住,主要运输快递等日常物资,就能每月收入10000~16000元不等。招聘方甚至还标注了周末双休、年底双薪、五险一金。
“缺钱的人,很难不心动。”张华向这家公司投出简历,很快,一名姓陈的招聘人员主动找了过来。
后来证明,招聘公司根本不想为张华办入职,所有的福利都是“空头支票”,张华一个都享受不到。
放饵:“没钱?没关系,公司可以垫”
面对找上门的陈女士,张华最初还有些戒心。“不相信会有这么好的事,万一是骗子呢,万一她一上来就要我交钱呢?”
然而陈女士不仅不要张华出钱,还要帮他垫付5000块钱。
在长达数十页的聊天中,陈女士一步一步把张华引向了买车这条路,10句话超过7句,都是买车的好。
张华经济困难,最初没同意,但是看着陈女士的朋友圈里天天晒这个司机喜提新车,那个司机跑货赚大钱,终于在3月30日,张华又向陈女士问起了买车的事。陈女士当即秒回,并“贴心”地表示,考虑到张华的困难,公司可以预支、垫付5000元定金,帮张华圆了“买车梦”。甚至许诺,以后可以签合同,给张华的月收入保底15000元。
“她都说要帮我付钱了,如果是骗子公司怎么可能给我垫钱呢?”张华说,他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选择相信陈女士。
洗脑:面试期教你说谎,手把手帮你贷款
聊天中,陈女士反复和张华强调,能买车的名额只剩最后两个了,非常抢手。这是典型的饥饿营销。
第二天还有一场特别的“培训”。为了让张华顺利贷到钱,刘经理开始教他如何回答金融公司的问题。不仅要从未当过货车司机的张华,谎称自己是有经验的老司机,月入15000元。还要他撇清跟物流公司的关系,说没有保底协议,是自己买车自己拖货。
金融公司几乎问了培训中所有的问题,还特别提醒张华,如果是跟物流公司合作,他们不会放款的。此前已经有司机找来,说物流公司根本没有货源。然而高度紧张的张华,还是按照刘经理教的,把谎圆了下去。事后他再追问刘经理,刘经理直接答非所问。
4月13日,金融公司放款,张华接着按着刘经理的指导,办卡存首付买车。此时的张华,被跑车赚钱冲昏了头脑,并没有深究,失去了逃离陷阱的最后机会。
收网:劳动合同变挂靠协议保底收入成空谈
张华没等到他心心念念的劳动合同。4月15日和20日,公司先后和他签了两份协议,一份《定车合同》、一份《挂靠协议》。《挂靠协议》上专门强调,本协议不是劳务合同,乙方不属于甲方人员,不享受甲方员工待遇。
陈女士承诺的月入15000元的保底协议,则被以各种理由拖延,至今也没签下来。“先说提车那天签,到了那天,又说要去另一家公司签,去了最后也不给签。”张华说。
那么,张华签的合同又意味着什么呢?记者事后向武汉某律师事务所的方律师咨询。他表示,这套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并不清楚,物流公司在刻意弱化自己的责任义务,张华很难依据这个合同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
至此,明明是去应聘司机的张华,不仅没找到工作,还贷款买了车、购买了公司的挂靠服务,连本带利背上了超过17万元的债务。
亏本:梦想收入过万,实际收入两三千
然而,这一切根本不是仅有初中学历的张华能看懂的。后面复盘才会发现,这家公司故意把门槛定得很低,来筛选低学历、无技能、求职困难的“天选之子”。
办完所有手续的张华,被派到孝感一家物流公司拉货,月收入按趟算。
“不算磨损、不算人工,过路费和油费就要1.5元/里,两天跑了700多公里,运费1300元,才赚250元。”一个月下来,车贷也还不起。张华开始急了,他去找陈女士,此时的陈女士也变得对他爱答不理,只搪塞说“跑起来,钱才会多”。
记者辗转联系到挂靠同一家公司的秦师傅、钱师傅(化名,下同)。比起张华,他们的协议多了一条保底月入14000元的条款,但实际跑下来,拿到的运费却打了对折,扣除每个月的车贷,二人实际月入不足2000元。“而且越往后,货源越差,都是别人挑剩的。”
从6月份开始,物流公司已经拖欠了秦、钱二人三个月的工资,现在他们只能自己在网络上找货源,却还得给挂靠公司交一年1.2万元的挂靠费。
盈利:人去楼空,招聘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目前,已有多名司机意识到受骗了。他们拉了一个维权群,然而维权之路并不顺利。
记者走访发现,司机们挂靠的鑫准达公司,在几次拒绝退款后,已经人去楼空。
(原本挂在22楼的该公司的招牌已经取下)
套路张华,公司到底获得了哪些好处?难道就是一笔挂靠费?
业内人士为我们算了一笔账。首先,张华贷款购入江淮骏铃V5花了144800元,实际上,这款车在4S店的真实售价只有8.4万元。售价8300元的车厢,也价格虚高。
此外,公司还一次性向他收了36000元的三年挂靠费,8000元的办证费等等。
算下来,套路一位求职者,招聘公司的毛利或许已超过10万。
“我们怀疑,这类公司可能是加盟制的,或者模式极其简单容易复制,网络上招聘‘高薪司机’的公司才会遍布全国。”业内人士分析,这类公司真正的盈利点在于卖车、办理贷款后小贷公司给予的返点、高额的服务费用、以及发展加盟商的利润提成。当吸引一定数量的求职者“入套”后,公司就会以经营困难等各种理由“卷款跑路”,逃避责任。“本质上,和近年来猖狂的培训贷,没有太大区别。公安部门应该出手治理。”
当记者表示不考虑买车时,招聘方就会热情骤减,甚至有的会在记者反复追问后,反口说不买车的司机已经招满。这一点也在多位维权司机口中获得证实,所谓5000/月的纯司机,不过是跟15000元/月的带车司机做一个收入对比,来诱惑司机买车。
当记者表示考虑买车时,招聘方会非常周到。有招聘方向记者提供了“0元提车”的方案,只要记者愿意选购价格更贵的冷藏车。
随后,记者前往一家供应链公司“面试”,亲身体验了整套话术。
0元提车,月入过万,一年还贷……一套严密的话术方案,一步步瓦解求职者的戒备之心。
当记者要看合同时,对方也丝毫不怕。面对为什么只是挂靠,不是劳动合同的疑问,招聘方答得非常理直气壮:“没有哪个物流公司会跟带车师傅签劳动合同的,你要签合同那就是当公司的司机,5000块钱一个月,不买五险,没有哪个公司开4米2的这么小的车,工资能够达到1-2万元。”
可见,招聘“高薪司机”就是一场骗你买车的骗局,而且骗子之间的竞争也颇为激烈。
起底:货车行业已是红海高薪招聘不可轻信
那么,为什么张华、秦师傅、钱师傅还是信了招聘公司的鬼话?
除了自身缺乏辨识能力,更是因为货车行业“已经卷上了天”。事实上,近年来,物流行业因为门槛低等原因,已成为竞争的红海,网络上不乏司机抱怨货源少、干活累、工资低。
此时,有一家公司,打着货源稳定、年入25万的幌子来诱惑求职者时,不仅是张华这样毫无经验的小白,就连有4年货运经验的陈师傅司机也会中招。“被钱冲昏了头脑,一听年入25万,眼睛都绿了,感觉钱已经进了口袋一样。”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类公司通过注册公司、与求职者签购车合同、挂靠协议,把违法的事情披上合法了外衣。而协议中即便有包货源、保底收入的承诺,也没有写明清楚的条件,公司大可以狡辩保底15000元需要司机24小时连轴转,或者以疫情等不可抗力的因素作为无法保证货源的理由。即便行政部门介入调解,调解也需双方自愿,如果公司拒绝调解,就很难为受害人挽回损失。
解局:全国多地职能部门出手了
记者查询发现,面对受害人的求助,全国已有多家职能部门出手。
在合肥,公安部门已打掉一个发布虚假招聘外卖骑手信息,诱导应聘人员高价购买“三无”电动车,从而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现场查获涉案公司3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9人,受害人达200余人,涉案价值80余万。
在佛山,公安部门已针对一起高薪司机招聘骗局进行立案侦查。
在海口,综合行政执法局已针对一起类似骗局介入调查。
专家建议,尽快明确职能细分,形成监管合力。
求职者应该怎么办?
眼下正是求职季,对于求职者和潜在受害人,方律师建议:
1.求职就是求职,用人单位不能扣押金和身份证件。
2.高薪固然诱人,但如果是要自己投入的高薪不要也罢。
3.以租代购套路最多,不要轻易以租代购。
4.自己的手机和财务自己做主,不要轻易把手机和其他财务交由他人支配。
5.签订合同时,对方所有的承诺都要写入到合同中,在合同中没有约定的口头承诺,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是确实存在的,在司法实践中都不会认定的。
6、了解市场行情,避免被赚取高额差价。
“骗子可恶,找工作宁肯长一百个心眼,走一万道弯路,也不要相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因为捷径的终点,有陷阱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