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们也正蠢蠢欲动着准备“大捞一笔”
经常有受害人问:
“骗我的人抓得到吗?”
“我被骗的钱能追得回来吗?”
“顺着网络查怎么就查不到人呢?”
为什么骗子抓不到?
骗子抓到了,我被骗的钱呢?
(视频源于:西瓜视频)
办案民警斗智斗勇的程度
远超过小编的想象
所以保护好自己“钱袋子”的最好方法
不是等着咱们民警去破案
而是提高防骗意识
公安部发布了最全60种典型网络诈骗手段,这些都是血汗钱堆出来的案例,请所有人赶紧查收,尤其是一定要发给自己的父母,他们是被骗的主要人群。
仿冒身份欺诈
1.
冒充领导诈骗
2.
冒充亲友诈骗
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网络通讯工具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后,冒充该通讯账号主人对其亲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
3.
冒充公司老总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打入企业内部通信群,了解老总及员工之间信息交流情况,通过一系列伪装,再冒充公司老总向员工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4.
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诈骗
5.
6.
伪造身份诈骗
犯罪分子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7.
医保、社保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医保社保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账户出现异常,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8.
“猜猜我是谁”诈骗
购物类诈骗
9.
假冒代购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成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实施诈骗。
10.
退款诈骗
11.
网络购物诈骗
12.
低价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物品等转让信息,当事主与其联系,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13.
解除分期付款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施资金转账。
14.
收藏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收藏协会,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缴纳评估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15.
快递签收诈骗
活动类诈骗
16.
发布虚假爱心传递
17.
点赞诈骗
利诱类诈骗
18.
冒充知名企业中奖诈骗
冒充知名企业,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投递发送,后以需交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19.
娱乐节目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以热播栏目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诈骗。
20.
兑换积分诈骗
21.
二维码诈骗
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22.
重金求子诈骗
犯罪分子谎称愿意出重金求子,引诱受害人上当,之后以缴纳诚意金、检查费等各种理由实施诈骗。
23.
高薪招聘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缴纳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24.
电子邮件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犯罪分子即以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虚构险情欺诈
25.
虚构车祸诈骗
犯罪分子以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
26.
虚构绑架诈骗
犯罪分子虚构事主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
27.
虚构手术诈骗
犯罪分子以受害人子女或父母突发疾病需紧急手术为由,要求事主转账方可治疗。
28.
虚构危难困局求助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病重、生活困难等虚假情况,博取广大网民同情,借此接受捐赠。
29.
虚构包裹藏毒诈骗
犯罪分子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以便公正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30.
捏造淫秽图片勒索诈骗
犯罪分子收集公职人员照片,使用电脑合成淫秽图片,并附上收款账号邮寄给受害人进行威胁恐吓,勒索钱财。
31.
虚构外遇流产做手术
犯罪分子冒充儿子发送短信给父母,充分利用老年人心疼儿子的特点,诱惑受害者转账。
日常生活消费欺诈
32.
冒充房东短信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
33.
34.
电视欠费诈骗
35.
购物退税诈骗
犯罪分子事先获取到事主购买房产、汽车等信息后,以税收政策调整可办理退税为由,诱骗事主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
36.
机票改签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37.
订票诈骗
犯罪分子制作虚假的网上订票公司网页,发布虚假信息,以较低票价引诱受害人上当。随后,以“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汇款,实施诈骗。
38.
ATM机告示诈骗
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粘贴虚假服务热线,诱使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39.
刷卡消费诈骗
犯罪分子以银行卡消费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为由,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设套,套取银行账号、密码实施犯罪。
40.
引诱汇款诈骗
犯罪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向某个银行账户汇入存款,由于事主正准备汇款,因此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往往未经核实,即把钱款打入骗子账户。
钓鱼、木马病毒类欺诈
41.
伪基站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向广大群众发送网银升级、10086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的虚假链接,一旦受害人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实施犯罪。
42.
钓鱼网站诈骗
其他新型违法类欺诈
43.
校讯通短信链接诈骗
犯罪分子以“校讯通!的名义,发送带有链接的诈骗短信,一旦点击链接进入后,手机即被植入木马程序,存在银行卡被盗刷的风险。
44.
交通处理违章短信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等发送假冒违章提醒短信,此类短信包含木马链接,受害者点击之后轻则群发短信造成话费损失,重则窃取手机里的银行卡、支付宝等账户信息,随后盗刷银行卡。
45.
结婚电子请柬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电子请帖的方式诱导用户点击下载后,就能窃取手机里的银行账号、密码、通信录等信息,进而盗刷用户的银行卡,或者给用户通讯录中的朋友群发借款诈骗短信。
46.
虚假App诈骗
通过网络社交软件宣传手机APP,下载注册后有“客服”及“专家”进行指导操作。
47.
金融交易诈骗
48.
办理信用卡诈骗
49.
贷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一旦事主信以为真,对方即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50.
复制手机卡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信息,称可复制手机卡,监听手机通话信息,不少群众因个人需求主动联系嫌疑人,继而被对方以购买复制卡、预付款等名义骗走钱财。
51.
虚构色情服务诈骗
52.
提供考题诈骗
53.
盗用账号、刷信誉诈骗
犯罪分子盗取商家社交平台账号后,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的推送消息。受害人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
54.
冒充黑社会敲诈类诈骗
55.
公共场所山寨Wifi
56.
捡到附密码的银行卡
57.
账户有资金异常变动
窃取受害者网银登陆账号和密码,制造银行卡上有资金流出的假象。然后假冒客服要求受害者提供自己手机收到的验证码来进一步诈骗。
58.
先转账、再取现、后撤销
59.
补换手机卡
60.
换号了请惠存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机主的通讯录资料后,假冒机主给手机里的联系人发短信,声称换了新号码,然后向其手机里的联系人进行诈骗。宣传千万次,从不认真看。骗后急报案,天天催破案。骗子在境外,警察也为难。破案要条件,防范是关键。源头被阻断,哪里会被骗。信息多转发,人人当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