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因为国内的iMessage用户不多,所以讨论的人也不多,甚至有不少朋友都不知道这件事。所以我也打算从这个讨论开始和大家一起聊聊iMessage、RCS消息以及5G消息的特点和不同。
Apple用iMessage套牢用户是铁证如山的计谋。作为一家将人性和公平作为核心营销点的公司,利用同辈压力(peerpressure,指因害怕被同伴排挤而放弃自我做出顺应别人的选择——编注)和欺凌销售产品是虚伪的。现有的标准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段回复算是彻底点炸了「炸药桶」。
要说Android世界如果有谁能做出真正对标iMessage的、能让不同品牌的Android手机都能一致采用的增强版SMS产品的公司,那也只能是Google自己了。然而看着这样一张长长的无序列表,我们只能无奈发问:它到底什么时候来?
「永远期待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你倒是发生啊!
我翻阅了不少资料,iMessage能在美国「横行霸道」,总结起来大概有这样几个背景:
首先,iPhone在美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很高。根据CounterpointResearch的数据,2021年第三季度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中,iPhone的占有率最高,达到42%。而在青少年群体中,这个数字就更加惊人了,九月份一个两千样本量的调查显示,18到24岁的青少年中有74%的人在使用iPhone。这也是下面讨论的核心因素。
所以,美国人爱用的IM都不太一样,有不少人会用FacebookMessenger,大部分的年轻人喜欢SnapChat、游戏玩家喜欢Discord,还有Telegram、Signal等这样主打加密聊天的软件也很流行。
虽然这些产品有大量有趣的功能,但有且仅有短信是所有人都一定有的,只要知道对方的手机号就可以直接发短信给他。对于普通人(不是我们这样的消费数码爱好者)来说,手机默认自带什么程序他们就用什么,更不用说iMessage功能大概率会在激活iPhone以后自动激活。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美国青少年,用着最普通的iPhone,用默认短信App发个信息给朋友,大部分情况下直接就走iMessage发送出去了。而iMessage这些年陆续装备了很多新功能,比如给单条消息,长按发送按钮选择特效,抬起手机到耳边自动录制/播放语音消息等,都是在短信的基础之上做的特殊功能。另外还有输入指示器、讨论串、已读状态、端到端加密都是SMS没有的特性。
但是如果对方使用的不是iOS,这些新特性就全都无法实现,或者被Apple以一种近乎搞笑的方式来实现。比如,你在iOS上给一条SMS消息点赞,对方只能收到一条愣头愣脑的新消息:「XXX认为你的消息很赞」。更搞笑的是,如果你再取消这个赞,对方还会收到一条「你取消了点赞」的文本通知。
被逼无奈,Google在最近的更新中支持了自动翻译iMessage的Reaction,当收到来自iMessage的Reaction后,GoogleMessages会正确显示符号,并显示「从iPhone翻译而来」:
在中国,由于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短信免费的好事,一直是一毛钱一条,彩信(MMS)就更贵了,所以几乎不太会有朋友之间用MMS来发送图片的情况发生(反正我是只舍得给客户用彩信发文件图片),虽然由于收入提升使得现在的MMS价格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以承受了,但是当年的记忆可谓深入骨髓。发视频就更别提了,怕是没几个土豪有过这样的体验,但我还是比较了通过iMessage发送的视频和通过MMS发送的视频的画质差距吧,MMS画质真的梦回2010年。
如果您要向群组信息中添加人员,但他/她使用的是非Apple设备,则您需要新建一个群组短信/彩信,因为您无法使用iMessage信息将他/她添加到群组信息中。
《华尔街日报》的叙事中,一系列社交压力甚至是「校园霸凌」也就因此而来。为了一个Android用户需要单独拉个群组或者是在一堆「蓝气泡」里突然冒出来一个「绿气泡」,自然就会被认为不Cool。
《华尔街日报》的逻辑是,对美国青少年来说,「酷」与「合群」是社交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对此,包括CraigFederighi和PhilSchiller等高管在内的Apple高层完全清楚,但有意通过与众不同的气泡颜色和独此一家的交互功能,放大这种套牢效应,以便促进iPhone销量。
不过需要澄清一下的是,并不是Apple故意将Android设备发送的信息用绿色气泡显示,而是将所有的SMS和MMS信息显示为绿色。如果你在iPhone的设置-短信中将iMessage开关关闭,你发给iPhone好友的短信也同样是绿色的气泡。
我认为,iMessage在短期内支持Android的可能性不大。作为Apple为数不多的免费服务,iMessage的主要作用在于为生态内用户提供附加值,开放给其他平台并不能给Apple产生额外价值。免费的iMessage不能让财报更好看,跨平台支持的开发优先级自然也会很低。不妨联想一下另一项常年专属Apple生态的功能FaceTime:2010年发布伊始,乔布斯曾在Keynote上打上了大大的「Open」字样,但这项功能实际上到了十一年后的2021年才提供了网页版。
如果您现在使用的是非Apple手机,并且无法收到别人使用iPhone给您发送的短信或文本信息,您可能需要关闭iMessage。
那么,在Lockheimer和其他反Apple阵营口中反复提到的「现有的标准」是什么呢?为什么可以解决生态不互通的问题呢。
但相比于可能还需要手动激活iMessage而言,只要运营商支持RCS,普通用户在知道另一个人的手机号就可以直接发送RCS消息,如果不支持仍会以普通短信或者彩信的方式发送。
由于需要运营商支持,但「免费」的特点又和大部分运营商的利益相冲突,所以自RCS标准建立以来,RCS就一直表现地不温不火。直到推出10年后的2018年,Google在宣布暂停Allo的开发后,才通过Android系统里自带的Messenger应用把RCS带到了台前。
2013年,Google推出了一版整合了GoogleHangouts的Messenger用来取代更古早的AndroidSMSApp。但大部分运营商不喜欢这一版的Messager,且Google也屈服了,于2014年重新开发了一个SMS应用,并取名为:GoogleMessenger。
2015年,Google收购了一家为运营商提供后端RCS解决方案的公司JibeMobile,并在三年后重新推出了整合RCS的GoogleMessenger,直到今天这个GoogleMessenger大量类似iMessage的功能,但相比于iMessage它有另一个优势,可以通过二维码配对把手机上的信息转发到电脑网页端上处理。
2019年7月在RCS服务首先在英法两国上线,随后于2020年11月全球上线,随着Google稳步推进自己的RCS服务,几个美国运营商也看到了Google的决心选择服软,通过他们出货的Android手机也终于都默认自带了GoogleMessenger。到今天,GoogleMessenger已经支持了如下图所示标蓝的地区:
但这都是Google自己在RCS底层上实现的功能,不要指望其他RCS应用也能如此好看和功能丰富。作为Android系统的实际控制者,Google可以在系统中预装任何IMApp,比如之前的GoogleTalk和GoogleHangouts,这两款应用也能在iOS上使用,覆盖面积更大但最后的结局也都是没有成功。
RCS未来的也会失败吗?这可能不太好说,也许取决于Apple可能的态度。
但如果iPhone支持了RCS,哪怕只是对最底层最基础功能的兼容,比如能够将用户发送给Android设备的文本和图片、视频信息通过RCS送出,能配合运营商接收RCS发送的图片和视频,都将使得RCS一跃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富媒体通信协议。如果能更进一步,兼容RCS的群组功能,让群组管理员能更自由地加入/移除非iMessage用户,无疑可以大大缓解美国青少年中Android用户的社交压力。
这对于Apple来说,技术上应该没太大难度,是否做出兼容的决定,只看在决策者心目中,是追求用户数增长更重要,还是真的便利性更重要吧。
那么我们假设有一天监管部门强制要求Apple兼容了RCS,地球上所有的手机都从SMS升级到了RCS,这会是个更好的未来吗?
另外,国内的iMessage用户想必都接受过澳门赌场的教做人,现在每年双十一之前的淘宝商家促销短信轰炸还都是纯文本的,当RCS统治世界之后,图文并茂加短视频的立体轰炸应该挺带劲的。
2021年1月25日,中国电信正式宣布旗下5G消息进入商用阶段。资费方面,5G消息个人接收免费,发送与现行短信一致,企业则按照不同消息类型分别收费。
这次的事件是美国的Android用户在被Apple挤压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反弹。
在智能手机市场已经饱和,没有了增量用户的背景下,手机厂商之间的内卷达到了新高度。在硬件创新也日趋乏力的今天,用软件黏性来保住存量用户变成了厂商们不得不做的手段。从这个角度看,Apple对iMessage的独占态度也无可厚非。青少年群体本身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过激行为不应完全归咎于Apple。2011年发布iMessage的时候大家都很欢迎,终于不用忍受又贵又单调的短信了,十一年过去了,iMessage并没能在世界其他地方取得特别大的成功,而美国只是太特殊了,就像在其他很多事情上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