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2〕181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GB50155—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2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4月2日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建委(82)建设字20号文《关于编制工程建设有关专业名词、术语标准的通知》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具体由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会同国内有关科研、设计等单位共同编制的。
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收集和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借鉴了国外同类标准中有用的部分,多次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以及香港地区的意见,对其中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反复讨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函审,最后召开了审定会,会同各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9章35节,收录常用术语1001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室内外计算参数、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制冷、自动控制、消声与隔振、检测仪表及其他等。
鉴于本标准是新编的,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暖通规范管理组(北京复兴路12号,邮政编码100038),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1991年6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的术语及其释义,实现专业术语的标准化,以利于国内外技术交流,促进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技术的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及其制冷工程的设计、科研、施工、验收、教学及维护管理等方面。
第1.0.3条本标准主要选取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中的常用术语。执行本标准时,尚应遵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室内外计算参数
第一节一般术语
第2.1.1条计算参数designconditions
特指设计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表征空气状态或变化过程及太阳辐射的物理量。常用的计算参数有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含湿量、比焓、风速和压力等。
第2.1.2条室内外计算参数indoorandoutdoordesignconditions
设计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和太阳辐射照度等参数的统称。
第2.1.3条空气温度airtemperature
暴露于空气中但又不受直接辐射的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一般指干球温度。
第2.1.4条干球温度dry-bulbtemperature
干球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
第2.1.5条湿球温度wet-bulbtemperature
湿球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
第2.1.6条黑球温度blackglobetemperature
黑球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
第2.1.7条露点温度dew-pointtemperature
在大气压力一定、某含湿量下的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第2.1.8条空气湿度airhumidity
表征空气中水蒸汽含量多少或干湿程度的物理量。
第2.1.9条绝对湿度absolutehumidity
单位体积的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
第2.1.10条相对湿度relativehumidity
空气实际的水蒸汽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状态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第2.1.11条历年值annual(value)
逐年值。特指整编气象资料时,所给出的以往一段连续年份中每一年的某一时段的平均值或极值。
第2.1.12条累年值normals
多年值。特指整编气象资料时,所给出的以往一段连续年份的某一时段的累计平均值或极值。
第2.1.13条历年最冷月annualcoldestmonth
每年逐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
每年逐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
第2.1.15条累年最冷月normalcoldestmonth
累年逐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
累年逐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
第2.1.17条累年最冷三个月normalcoldest3-monthperiod;normalthreewintermonths
累年逐月平均气温最低的三个月。
累年逐月平均气温最高的三个月。
第2.1.19条不保证天数
冬季室外空气日平均温度低于室外计算温度的日数,或夏季室外空气日平均温度高于室外计算温度的日数。
第2.1.20条不保证小时数
注:方括号“〔〕”里面的内容表示可以省略,下同。
夏季室外逐时空气温度高于室外计算温度的小时数,或冬季室外逐时空气温度低于室外计算温度的小时数。
第2.1.21条滑动平均overlappingaverages;runningmeans
在一系列有序数据中,逐个地将其中任一数据通过计算改变为包括该数据在内的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以平滑某些随机变化和短周期变化的统计方法,也称移动平均。第2.1.22条辐射强度radiantintensity;radiationintensity
在给定方向的立体角元内,点辐射源或辐射源面元发射的辐射功率(辐射能通量)与该立体角元之比。
第2.1.23条辐射照度irradiance
照射到表面一点处的面元上的辐射功率(辐射能通量)与该面元的面积之比。
第二节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第2.2.1条室内温(湿)度indoortemperature(humidity)
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温(湿)度。
第2.2.2条工作地点温度temperatureatworkplace;spottemperature
室内固定工作地点的空气平均温度。
第2.2.3条作业地带温度temperatureatworkarea
室内作业地带的空气平均温度。
第2.2.4条室内空气流速indoorairvelocity
第2.2.5条工作地点空气流速airvelocityatworkPlace
注:圆括号“()”里面的内容表示可以与前面的相邻词语互换,下同。
室内固定工作地点的空气平均流速。
第2.2.6条作业地带空气流速airvelocityatworkarea
室内作业地带的空气平均流速。
第2.2.7条室内空气计算参数indoorairdesignconditions
设计计算中选取的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等。
第2.2.10条区域温差spacetemperaturevariation
空气调节房间中,空气温度在空间各点上的差值。
第三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2.3.1条室外温(湿)度outdoortemperature(humidity)
建筑物周围的空气温(湿)度。
第2.3.2条定时温(湿)度fixedtimetemperature(humidity)
特指气象台站每日2、8、14、20时或1、7、13、19时所观测记录的空气温(湿)度。
第2.3.3条日平均温(湿)度meandailytemperature(humidity)
每日逐时或定时温(湿)度的平均值。
第2.3.4条旬平均温(湿)度meandekadtemperature(humidity);tem-daysaveragetemperature(humidity)
一旬逐日平均温(湿)度的平均值。
第2.3.5条月平均温(湿)度meanmonthlytemperature(humidity)
一个月逐日平均温(湿)度的平均值。
第2.3.6条年平均温(湿)度meanannualtemperature(humidity)
一年逐月平均温(湿)度的平均值。
第2.3.7条月平均最高温度meanmonthlymaximumtemperature
一个月逐日最高温度的平均值。
第2.3.8条月平均最低温度meanmonthlyminimumtemperature
一个月逐日最低温度的平均值。
第2.3.9条极端最高温度extrememaximumtemperature
一定时段内,逐日最高温度中的最大值。
第2.3.10条极端最低温度extrememaximumtemperature
一定时段内,逐日最低温度中的最小值。
第2.3.11条日较差dailyrange
一日内,气温、气压、湿度等气候要素观测记录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第2.3.12条大气压力atmosphericpressure;barometricpressure
由大气的质量所产生的压强,即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大气质量。
第2.3.13条水蒸汽分压力partialpressureofwatervapo[u]r
由大气中的水蒸汽组分所产生的压强。
第2.3.14条平均相对湿度meanrelativehumidity
一定时段内,空气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第2.3.15条风速windspeed
第2.3.16条平均风速meanwindspeed
一定时段内,数次观测的风速的平均值。
第2.3.17条风向winddirection
风的来向。
第2.3.18条风向频率frequencyofwinddirection
一定时段内,某风向出现的次数点总观测次数的百分率
第2.3.19条最多风向dominantwinddirection
一定时段内。风向频率最大的风向。
第2.3.20条日照率percentageofpossiblesunshine
一定时段内,实际日照总时数占可照总时数的百分率。
第2.3.21条最大冻土深度maximumdepthoffrozenground
地表土层或疏松岩石冻结的最大深度。
第2.3.22条室外空气计算参数outdoorairdesignconditions
基于室内温湿度要求保证的程度,并考虑经济合理等因素,经统计确定而在设计计算中采取的室外空气参数。
第2.3.23条采暖室外计算温度outdoordesigntemperatureforheating
以日平均温度为基础,按历年平均不保证5d,通过统计气象资料确定的用于采暖设计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2.3.24条冬季通风空外计算温度outdoordesigntemperatureforwinterventilation
按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确定的用于冬季通风设计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2.3.25条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outdoordesigntemperatureforwintersirconditioning
以日平均温度为基础,按历年平均不保证1d,通过统计气象资料确定的用于冬季空气调节设计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2.3.26条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outdoordesignrelativehumidityforwinterairconditioning
用于冬季空气调节设计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2.3.27条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outdoordesigntemperatureforcalculatedenvelopeinwinter
在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中,用于确定最小传热阻的冬季室外计算参数。
第2.3.28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outdoordesigntemperatureforsummerventilation
第2.3.29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outdoordesignrelativehumidityforsummerventilation
第2.3.30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outdoordesigndry-bulbtemperatureforsummeraircondition-ing
以小时干球温度为基础,按历年平均不保证50h,通过统计气象资料确定的用于夏季空气调节设计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2.3.31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outdoordesignwet-bulbtemperatureforsummeraircondition-ing
以小时湿球温度为基础,按历年平均不保证50h,通过统计气象资料确定的用于夏季空气调节设计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2.3.32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outdoordesignmeandailytemperatureforsummeraircondi-tiouing
以日平均温度为基础,按历年平均不保证5d,通过统计气象资料确定的用于夏季空气调节设计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2.3.33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outdoordesignhourlytemperatureforsummerairconditioning
在夏季空气调节设计中,用于计算围护结构逐时传热量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2.3.34条采暖室外临界温度outdoorcriticalairtemperatureforheating
借助于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惰性即可达到人体卫生要求的下限环境温度,此时所对应的室外日平均温度称为采暖室外临界温度。
第2.3.35条采暖期天数daysofheatingperiod
按累年连续5d的滑动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采暖室外临界温度确定的,包括采购起止日在内的每个采暖季节所延续的总日数。
第2.3.36条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outdoormeanairtemperatureduringheatingperiod
在采暖期起止日之间,室外逐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第2.3.37条采暖期度日数degree-daysofheatingperiod;numberofdegree-dayofheatingperiod
在采暖期中,室外逐日平均温度低于室内温度基数的度数之和。
第四节太阳辐射
第2.4.1条太阳常数solarconstant
地球在位于日地平均距离处时,地球大气层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
第2.4.2条太阳高度角solaraltitudesun'saltitude
太阳光线与其水平投影之间的夹角,也称太阳高度。
第2.4.3条太阳方位角solarazimuth;sun'sazimuth
太阳光线的水平投影与正南方向的夹角。
第2.4.4条地方太阳时localsolartime
第2.4.5条太阳赤纬solardeclination
太阳中心和地球中心的连线与此连线在赤道平面的投影之间的夹角。
第2.4.6条太阳辐射solarradiation
太阳以电磁波或粒子形成向周围空间放射的能量。
第2.4.7条太阳直接辐射directsolarradiation
在与太阳辐射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接收到的直接来自太阳即不包括经由大气散射的那部分太阳辐射。
第2.4.8条天空散射辐射skyradiation
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从半球天空的各个部分到达地面的那部分太阳辐射,也称太阳散射辐射。
第2.4.9条总辐射globalradiation
到达水平地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之和。
第2.4.10条太阳辐射照度solarirradiance
以太阳为辐射源,在某一表面上形成的辐射照度。
第2.4.11条大气透明度atmospherictransparency;coefficientofatmospherictransparency
在给定太阳高度角情况下,大气对直接太阳辐射的透射比,也称大气透明系数。
第三章采暖
第3.1.1条采暖heating;spaceheating
使室内获得热量并保持一定温度,以达到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的技术,也称供暖。
第3.1.2条集中采暖centralheating;concentratedheating
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由热源通过管道向各个房间或各个建筑物供给热量的采暖方式。
第3.1.3条全面采暖
为使整个采暖房间保持一定温度要求而设置的采暖。
第3.1.4条局部采暖localheating
为使室内局部区域或局部工作地点保持一定温度要求而设置的采暖。
第3.1.5条连续采暖continuousheating
对于全天使用的建筑物,使其室内平均温度全天均能达到设计温度的采暖方式。
第3.1.6条间歇采暖intermittentheating
第3.1.7条值班采暖standbyheating
第3.1.8条热水采暖hotwaterheating
以热水作热媒的采暖。
第3.1.9条高温热水采暖hightemperaturewaterheationg;high-pressurehotwaterheating以温度高于100℃的热水作热媒的采暖,也称高温水采暖。
第3.1.10条蒸汽采暖steamheating
以蒸汽作热媒的采暖。
第3.1.11条高压蒸汽采暖high-pressuresteamheating以工作压力高于70KPa的蒸汽作热媒的采暖。
第3.1.12条低压蒸汽采暖low-pressuresteamheat-ing
以工作压力低于或等于70KPa但高于当地大气压力的蒸汽作热媒的采暖。
第3.1.13条真空采暖vacuumheating
工作压力低于当地大气压力的蒸汽采暖。
第3.1.14条对流采暖convectiongheating
利用对流换热或以对流换热为主的采暖方式。第3.1.15条散热器采暖radiatorheating
借助于散热器向室内传热以达到室温要求的采暖方式。
第3.1.16条热风采暖warm-airheating;hotairheating
利用热空气作媒质的对流采暖方式。
第3.1.17条集中送风采暖localizedairsupplyforair-heating
在一定高度上,将热风从一处或几处以较大速度送出,使室内造成射流区和回流区的热风采暖。
第3.1.18条辐射采暖panelheating;radiantheating
以辐射传热为主的采暖方式。
第3.1.19条顶棚辐射采暖ceilingpanelheating
以热水或热风作热媒,加热元件镶嵌在顶棚内的低温辐射采暖。
第3.1.20条地板辐射采暖floorpanelheating
以热水或热风作热媒,加热元件镶嵌在地板中的低温辐射采暖。
第3.1.21条墙壁辐射采暖wallpanelheating
以热水或热风作热媒,加热元件镶嵌在墙壁中的低温辐射采暖。
第3.1.22条金属辐射板采暖metalradiantpanelheating
以高温热水或高压蒸汽作热媒,以金属辐射板作散热设备的中温辐射采暖。
第3.1.23条煤气红外线辐射采暖gas-firedinfraredheating
利用可燃气体在辐射器中通过一定方式的燃烧,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放散出辐射热的高温辐射采暖。
第3.1.24条电热辐射采暖eletricradiantheating;electricpanelheating
以电能通过加热元件辐射出的红外线作为高温辐射源的采暖。
第3.1.25条火炉采暖stoveheating
以火炉作为热源和散热体的采暖。
第3.1.26条太阳能采暖solarheating
通过一定手段,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的采暖。
第3.1.27条热源heatsource
第3.1.28条热媒heatingmedium
热能的载体。工程上指传递热能的媒介物。
第3.1.29条饱和蒸汽saturatedsteam
沸点温度与其压力相对应的蒸汽。
第3.1.30条过热蒸汽superheatedsteam;overheatsteam
温度高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蒸汽。
第3.1.31条二次蒸汽flashsteam
蒸汽系统中,凝结水因压力降低所产生的蒸汽。
第3.1.32条汽水混合物steamwatermixture
汽水两相同时存在的乳状混合物。
第3.1.33条热媒参数heatingmediumparameter
表征热媒状态的物理量。如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和供汽压力等。
第3.1.34条供水温度supplywatertemperature
水系统入口处的水温。
第3.1.35条回水温度returnwatertemperature
水系统出口处的水温。
第3.1.36条供回水温差temperaturedifferencebetweensupplyandreturnwater
水系统供水温度与回水温度之差。
第3.1.37条供汽压力pressureofsteamsupply
蒸汽系统入口处的蒸汽压力。第3.1.38条凝结水背压力backpressureofsteamtrap
蒸汽系统疏水器出口处凝结水的压力。
第3.1.39条锅炉房boilerroom;boilerhouse;boilerplant安置锅炉及其辅助设备的房间或单独的建筑物。第3.1.40条供热heatsupply;heating利用热媒将热能从热源输送至各热用户的技术。第3.1.41条区域供热districtheating;districtheatsupply
以热水或蒸汽作热媒,由热源集中向一个城镇或较大区域供应热能的方式。
第3.1.42条热网heatsupplynetwork;heatdistributingnetwork
由热源向各热用户供热的管网。
第3.1.43条热力入口buildingheatingentry
热网与室内用热系统的连接点及其相应的装置。
第3.1.44条开式回水openreturn
凝结水箱同大气直接连通的蒸汽凝结水回收方式。
第3.1.45条闭式回水closedreturn
凝结水箱不同大气直接连通的蒸汽凝结水回收方式。
第3.1.46条余压回水backpressurereturn
利用疏水器出口处凝结水所具有的剩余压力回收凝结水的方式。
第3.1.47条闭式满管回水closedfullflowreturn
具有闭式水箱,利用二次蒸发箱分离二次蒸汽,凝结水管中无蒸汽且凝结水呈满管流动的高压蒸汽凝结水回收方式。
第二节围护结构与热负荷
第3.2.1条围护结构buildingenvelope
建筑物及房间各面的围挡物,如墙体、屋顶、地板和门窗等。分内、外围护结构两类。
第3.2.2条空气间层airspace;airspace
封闭在围护给构中的较薄空气层。
第3.2.3条传热heattransfer;heattransmission
热量以传导、对流、辐射方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
第3.2.4条稳态传热steady-stateheattransfer
第3.2.5条非稳态传热unsteady-stateheattransfer
第3.2.6条热流量heatflowrate
第3.2.7条导热系数thermalconductivity[coefficient];heatconductioncoefficient;heatconductiv-ity
在稳态条件和单位温差作用下,通过单位厚度、单位面积的匀质材料的热流量,也称热导率。
第3.2.8条导温系数thermaldiffusivity
材料的导热系数与其比热和密度乘积的比值,表征物体在加热或冷却时,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的能力,也称热扩散系数。
第3.2.9条热阻thermalresistance;heatresist-ance
表征物体阻抗热传导能力大小的物理量。第3.2.10条表面换热系数surface[film]thermalconductance;surfacecoefficientofheattransfer在某一物体表面和与之接触的流体之间,在单位温差作用下,单位面积所通过的热流量。
第3.2.11条表面换热阻surface[film]resistanceofheat(thermal)transfer
表面换热系数的倒数
第3.2.12条传热系数coefficientofheattransfer;overallheattransmissioncoefficient
在稳态条件和物体两侧的冷热流体之间单位温差作用下,单位面积通过的热流量。
第3.2.13条传热阻resistanceofheattransfer
传热系数的倒数。
第3.2.14条最大传热系数maximumcoefficientofheattransfer
设计计算中容许采用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上限值。
第3.2.15条最小传热阻minimumresistanceofheattransfer
最大传热系数的倒数。设计计算中容许采用的围护结构传热阻的下限值。
第3.2.16条经济传热阻economicresistanceofheattransfer
通过对建设投资、运行费用及能量消耗的分析、优化,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的围护结构传热阻。
第3.2.17条蓄热系数coefficientofaccumulationofheat;coefficientofthermalstorage
1.在周期性热作用下,物体表面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单位表面积贮存或释放的热流量。
2.当某一足够厚度的匀质材料层一侧受到谐波热作用时,通过表面的热流波幅与表面温度波幅的比值。
第3.2.18条热惰性指标(D值)indexofthermalinertia(valueD)
表征围护结构对温度波衰减快慢程度的无量纲指标,其值等于材料层热阻与蓄热系数的乘积。
第3.2.19条热稳定性thermalstability;heatendurance
在周期性热作用下,围护结构或房间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
第3.2.20条衰减倍数dampingfactor
室外空气温度谐波振幅与围护结构内表面谐波温度振幅的比值。
室外空气温度谐波出现最高(低)值的时刻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谐波出现最高(低)值的时刻之差。
第3.2.22条蒸汽渗透系数coefficientofvapo[u]rpermeability;coefficientofvapo[u]rpermeation
第3.2.23条蒸汽渗透阻resistancetowatervapo[u]rpermeability;resistancetowatervapo[u]rpermeation
蒸汽渗透系数的倒数。
第3.2.24条耗热量heatloss
围护结构在室内外温差作用下向外传递的热流量,分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两部分。
第3.2.25条基本耗热量basicheatloss
在稳态传热条件下,由于室内外温差作用,通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向外传递的热流量。
第3.2.26条附加耗热量additionalheatloss
基于风力和房间朝向及高度等因素的影响,对基本耗热量所采取的附加或折减量。
第3.2.27条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temperaturediferencecorrectionfactorofenvepope
根据围护结构同室外空气接触状况,在设计计算中对室内外计算温差采取的修正系数。
第3.2.28条温度梯度temperaturegradient
沿热流通路上单位距离的温度变化度数。
第3.2.29条朝向修正率correctionfactorfororientation
基于太阳辐射的有利作用和房间朝向,在附加耗热量计算中采取的所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
第3.2.30条风力附加率additionalfactorforwindforce
基于较大的室外风速会引起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增大,在附加耗热量计算中采取的所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
第3.2.31条外门附加率additionalfactorforexteriordoor
基于建筑物外门构造及开启的频繁程度,在附加耗热量计算中采取的所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
第3.2.32条高度附加率additionalfactorforroomheight
基于房间高度及竖向温度梯度的影响,在附加耗热量计算中采取的所占基本耗热量与其他附加耗热量之和的百分率。
第3.2.33条间歇附加率additionalfactorforintermittentheating
第3.2.34条冷风渗透耗热量heatlossbyinfiltration;infiltrationheatloss
在风力、热压作用下,渗入室内的冷空气被加热至室温所消耗的热量。
第3.2.35条通风耗热量ventilationheatloss
室内通风换气所消耗的热量。第3.2.36条热负荷heatingload
根据采暖房间耗热量和得热量的平衡计算结果,需要采暖系统供给的热流量。
第三节采暖系统
第3.3.1条采暖系统heatingsystem
为使建筑物达到采暖目的,而由热源或供热装置、散热设备和管道等组成的网络。
第3.3.2条热水采暖系统hotwaterheatingsystem
以热水作热媒的采暖系统。一般分为自然循环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两种。第3.3.3条蒸汽采暖系统steamheatingsystem
以蒸汽作热媒的采暖系统。
第3.3.4条真空采暖系统vacuumheatingsystem;vacuumreturn-lineheatingsystem
在回水总管上装设真空回水泵的蒸汽采暖系统,也称真空回水采暖系统。
第3.3.5条蒸汽喷射热水采暖系统steam-jetlotwaterheatingsystem
以高压蒸汽为热源和动力源,以蒸汽喷射器加热并驱动热水循环的采暖系统。
第3.3.6条散热器采暖系统radiatorheatingsystem
以各种对流散热器或辐射对流散热器作为室内散热设备的热水或蒸汽采暖系统。
第3.3.7条热风采暖系统warm-aitheatingsystem;hotairheatingsystem
以热空气作为传热媒介的采暖系统。一般指用暖风机、空气加热器将室内循环空气或从室外吸入的空气加热的采暖系统。
第3.3.8条同程式系统reversedreturnsystem
热媒沿管网各立管环路流程相同的系统。
第3.3.9条异程式系统directreturnsystem
热媒沿管网各立管环路流程不同的系统。
第3.3.10条单管采暖系统one(single)-pipeheatingsystem
垂直单管和水平单管采暖系统的统称。
第3.3.11条垂直单管采暖系统verticalone(single)-pipeheatingsystem
竖向布置的各组散热器沿一根立管串接的采暖系统。
第3.3.12条水平单管采暖系统one(single)-pipeloopcircuitheatingsystem
水平布置的各组散热器沿一根干管串接的采暖系统,也称水平串联单管采暖系统。
第3.3.13条单管顺序式采暖系统one(single)-pipeseries-loopheatingsystem
每根立管或水平管中的热媒流量全部依次流经散热器的单管采暖系统,也称单管顺流式采暖系统。
第3.3.14条单管跨越式采暖系统one(single)-pipecircuit(cross-over)heatingsystem
每组立管或水平管中的热媒不全部逐一流经每组散热器而有一部分分流的单管采暖系统。
第3.3.15条双管采暖系统two-pipeheatingsystem
每组立管共有两根,供回水分流的采暖系统。
第3.3.16条单双管混合式采暖系统one-and-twopipecombinedheatingsystem
每组立管分段由单管和双管混合组成的采暖系统。
第3.3.17条上分式系统downfeedsystem
水平干管布置在建筑物上部空间,通过各个立管自上而下分配热媒的系统,也称上供式系统或上行下给式系统。
第3.3.18条下分式系统upfeedsystem
水平干管布置在建筑物的底部,通过各个立管自下而上分配热媒的系统,也称下供式系统或下行上给式系统。
第3.3.19条中分式系统midfeedsystem
水平干管布置在建筑物的中部,通过各个立管分别向上和向下分配热媒的系统,也称中供式系统或中给式系统。
第四节管道及配件
第3.4.1条采暖管道heatingpipeline采暖系统的总管、干管、立管和支管及其连接配件等的统称。
第3.4.2条热水管hotwaterpipe
热水系统中热水供水管与回水管的统称。
第3.4.3条蒸汽管steampipe
输送蒸汽的管道。
第3.4.4条凝结水管steampipe
输送蒸汽凝结水的管道。
第3.4.5条干式凝结水管dryreturnpipe
管中不被凝结水充满的凝结水管,也称干式回水管。
第3.4.6条湿式凝结水管wetreturnpipe管中充满凝结水,呈满管流动的凝结水管,也称湿式回水管。
第3.4.7条总管mainpipe;main;trunkpipe
热水或蒸汽系统进、出口未经分流之前或全部分流以后的总管段。
第3.4.8条干管mainpipe;main;trunkpipe
连接若干立管的具有分流或合流作用的主干管道。
第3.4.9条立管riser
竖向布置的热水或蒸汽系统中与散热设备支管连接的垂宜管道。
第3.4.10条支管branchpipe;branch
同散热设备进出口连接的管段。
第3.4.11条散热器供热支管feedingbranchtoradi-ator
与散热器进口相连的管段。
第3.4.12条散热器回水支管returnbranchofradi-ator
与散热器出口相连的管段。
第3.4.13条排气管vent;ventpipe
热水或蒸汽系统中用于排除空气的管道。
第3.4.14条泄水管drainpipe
热水或蒸汽系统中用于排水的管道。
第3.4.15条旁通管by-passpipc
为适应热水或蒸汽系统运行、检修和调节需要,而与某一设备或附件并联连接并装有阀门的绕行管。
第3.4.16条膨胀管expansionpipe
膨胀水箱与热水系统之间的连通管。
第3.4.17条循环管circulationpipe
为适应调节、防冻等需要,使系统中的水量得以部分回流的管道。
第3.4.18条排污管drainagepipe;blowoffpipe;blowdown
供定期排除热水或蒸汽系统中可能积存的污物和浊水用的管道。
第3.4.19条溢流管overflowpipe
通过溢流控制水箱最高水位的管道。
第3.4.20条管道配件pipefittings
管道与管道或管道与设备连接用的各种零配件的统称。
第3.4.21条管接头coupling
具有两个内螺纹接口的直管段连接件,也称管箍。
第3.4.22条活接头union便于局部安装或拆卸的管接头。
第3.4.23条异径管接头reducingcoupling
具有两个接口但其直径不同的管接头。
第3.4.24条弯头elbow
具有两个接口的管道转弯连接件。
第3.4.25条三通tee
具有三个接口的分支管连接件。
第3.4.26条四通cross
具有四个接口的分支管连接件。
第3.4.27条丝堵screwedplug;plug
管道或散热器端部的外螺纹堵塞件。
第3.4.28条补心bushing
具有变径作用的内外螺纹连接件。
第3.4.29条长丝closenipple;sholdernipple
相当于标准螺纹长度两倍的螺纹连接件。
第3.4.30条丝对screwnipple
组装片式散热器用的两端螺纹相反的连接件。
第3.4.31条固定支架fixedsupport
限制管道在支撑点处发生径向和轴向位移的管道支架。
第3.4.32条活动支架movablesupport
允许管道在支撑点处发生轴向位移的管道支架。
第五节水力计算
第3.5.1条水力计算hydrauliccalculation
为使系统中各管段的流量符合设计要求,所进行的管径选择、阻力计算及压力平衡等一系列运算过程。
第3.5.2条环路circuit;loop
特指流体可在其中进行循环流动的闭合通路。
第3.5.3条最不利环路indexcircuit
系统中流体阻力最大的环路。
第3.5.4条共同段commonsection
系统中各环路的共用部分。
第3.5.5条非共同段non-commonsection
系统中各环路的非共用部分。
第3.5.6条管段pipesection
特指系统中流量不发生变化的管道段落。
第3.5.7条管段长度lengthofpipesection
管段实际延续的长度。
第3.5.8条当量长度equivalentlength
在系统的水力计算中,将局部阻力折算成与之相当的同一管径的摩擦阻力所对应的管段长度。
第3.5.9条折算长度effectivelength
管段长度与当量长度之和。
第3.5.10条摩擦阻力frictionloss;fricionalresistance
当流体沿管道流动时,由于流体分子间及其与管壁间的摩擦而引起的阻力。
第3.5.11条比摩阻specificfrictionalresistance
单位长度管道的摩擦阻力。
第3.5.12条摩擦系数frictionfactor
流体分子间及其与管壁间摩擦而产生阻力的无量纲数,也称摩擦阻力系数。第3.5.13条绝对粗糙度absoluteroughness管道内表面不规则起伏中的峰谷平均高差。
第3.5.14条相对粗糙度roughnessfactor
管道的绝对粗糙度与该管道直径的比值。
第3.5.15条局部阻力localresistance
当流体流经设备及管道中的三通、弯头等附件时,在边界急剧改变的区域,由于涡流和速度的重新分布而产生的阻力。
第3.5.16条局部阻力系数coefficientoflocalresistance
流体流经设备及管道附件所产生的局部阻力与相应动压的比值。其值为无量纲数。
第3.5.17条当量局部阻力系数equivalentcofficientoflocalresistance
在系统的水力计算中,将摩擦阻力折算成与之相当的局部阻力所对应的局部阻力系数。
第3.5.18条折算局部阻力系数effectivecoefficientoflocalresistance
局部阻力系数与当量局部阻力系数之和。
第3.5.19条阻力平衡hydraulicresistancebalance
通过计算并采取相应措施,使系统各并联管路在设计流量下的阻力差额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第3.5.20条压力损失pressuredrop
流体在管道及设备中流动时,由于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而导致的压力降低。
第3.5.21条水力失调hydraulicdisorder
系统中各并联管路的实际流量与设计流量的偏差超过允许范围。
第3.5.22条极限流速limitingvelocity
在系统水力计算中所容许采用的流体最大流速。第3.5.23条经济流速economicvelocity
在系统水力计算中,根据建设投资与运行费用和钢材消耗与动力消耗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的流体流动速度。
第3.5.24条系统阻力systemresistance
系统最不利环路的摩擦阻力与局部阻力之和。
第3.5.25条作用半径operatingrange
在一定压力作用下,系统的有效服务范围。
第3.5.26条资用压力availablepressure可供用于克服系统中流体流动阻力的压力。
第3.5.27条工作压力workingpressure;operatingpressure
系统正常运行时所应保持的压力。
第3.5.28条静压staticpressure
1.流体在静止时所产生的压力。
2.流体在流动时产生的垂直于流体运动方向的压力。
第3.5.29条动压velocitypressure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受阻时,由于动能转变为压力能而引起的超过流体静压力部分的压力。
第3.5.30条全压totalpressure
动压与静压之和。
第六节采暖设备及附件
第3.6.1条采暖设备heatingequipment;heatingappliance
泛指用于采暖的各种设备。如锅炉、换热器、暖风机、散热器等。
第3.6.2条锅炉boiler
利用热能将水加热或使其产生蒸汽的热源装置。
第3.6.3条热水锅炉hotwaterboiler
用于制取热水的锅炉。
第3.6.4条蒸汽锅炉steamboiler
用于制取蒸汽的锅炉。
第3.6.5条换热器heatexchanger
温度不同的流体在其中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也称热交换器。
第3.6.6条水—水式换热器water-watertypeheatexchanger
加热用的热媒和被加热的介质均为水的换热器。
第3.6.7条汽—水式换热器steam-watertypeheatexchanger
加热用的热媒为蒸汽,被加热的介质为水的换热器。
第3.6.8条表面式换热器surface-typeheatexchang-er;indirectheatexchanger
被加热的水与热媒不直接接触,而通过金属表面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如壳管式、套管式、板式和螺旋板式换热器等.也称间接式换热器。第3.6.9条汽—水混合式换热器steam-watermixedheatexchanger;direct-contactheatexchanger使蒸汽和水直接接触进行混合而实现热交换的换热器。如淋水式、喷管式换热器等。
第3.6.10条蒸汽喷射器steamejector
直接利用高压蒸汽作为热源和动力源的一种换热、加压装置。
第3.6.11条膨胀水箱expansiontank
热水系统中对水体积的膨胀和收缩起调剂补偿等作用的水箱。
第3.6.12条凝结水箱condensatetank
蒸汽系统中用于汇集和贮存凝结水的水箱。
第3.6.13条开式水箱opentank
与大气直接连通的水箱。
第3.6.14条闭式水箱closedtank
不与大气直接连通的水箱。
第3.6.15条补给水泵make-upwaterpump
特指向锅炉、热网和采暖系统补水用的水泵。
第3.6.16条循环泵circulatingpump
特指使水在锅炉、热网或采暖系统中循环流动的水泵
第3.6.17条加压泵booster
增加水系统作用压力的水泵。
第3.6.18条凝结水泵condensatepump
用于输送蒸汽凝结水的水泵。
第3.6.19条手摇泵handpump
人力驱动的水泵。
第3.6.20条真空泵vacuumpump
能使封闭系统或容器产生一定真空度的设备。
第3.6.21条散热器radiator;heatemitter
以对流和辐射方式向采暖房间放散热量的设备。
第3.6.22条对流散热器convector
全部或主要靠对流传热方式而使周围空气受热的散热器。
第3.6.23条铸铁散热器castironradiator
材质为铸铁的各种散热器的统称。
第3.6.24条钢制散热器steelradiator
材质为钢的各种散热器的统称。
第3.6.25条光面管散热器pipecoil;piperadiator
用普通钢管焊制的散热器。
第3.6.26条暖风机unitheater
由通风机、空气加热器和风口等联合构成的热风采暖设备。
第3.6.27条轴流式暖风机unitheaterwithaxialfan
配用轴流式通风机的暖风机。
第3.6.28条离心式暖风机unitheaterwithcentrifugalfan
配用离心式通风机的暖风机。
第3.6.29条空气加热器airheater
加热空气用的换热器。
第3.6.30条空气幕aircurtain
能喷送出一定速度的幕状气流的装置,也称风幕。
第3.6.31条热风幕warmaircurtain
能喷送出热气流的空气幕,也称热空气幕。
第3.6.32条燃油热风器oil-firedunitheater
主要以柴油为燃料加热空气的热风采暖装置。
第3.6.33条燃气热风器gas-firedunitheater
以煤气或天然气为燃料加热空气的热风采暖装置。
第3.6.34条金属辐射板metalradiantpanel
以金属管、板为主体构成,以辐射传热为主的散热设备。
第3.6.35条块状辐射板unitradiantpanel
由加热管与金属板构成的呈长方形的辐射板。
第3.6.36条带状辐射板stripradiantpanel
由加热管和金属板构成的长条形金属辐射板。
第3.6.37条红外线辐射器infraredradiantheater
主要以红外线形式放出辐射热的散热设备。有煤气红外线辐射器和电红外线辐射器等。
第3.6.38条混水器water-waterjet
热水系统中,使供回水相混合,从而达到所要求参数的入口装置。
第3.6.39条除污器strainer
水系统中,用以清除掺杂在循环水中的污杂物质的装置。
第3.6.40条分汽缸steammanifold;steamheader
蒸汽系统中,用于向各个分支系统集中分配蒸汽的截面较大的配汽装置。
第3.6.41条分水器header
水系统中,用于向各个分支系统集中分配水量的截面较大的配水装置。
第3.6.42条集水器header
水系统中,用于汇集各个分支系统回水的截面较大的集水装置。
第3.6.43条集气罐aircollector
用以聚集和排除水系统中空气的装置。
第3.6.44条补偿器compensator
系统中用于补偿管道热胀冷缩的装置。有方形补偿器、套筒补偿器和球形补偿器等,也称伸缩器。
第3.6.45条减压阀reducingvalve;pressurereducingvalve
蒸汽系统中,在一定的压差范围内,使出口侧压力降低至要求值的阀门。
第3.6.46条安全阀safetyvalve;pressurereliefvalve
用弹簧、重锤或其他方式保持关闭状态,而在压力超过给定值时自动开启的阀门,也称泄压阀。
第3.6.47条止回阀checkvalve;nonreturnvalve
只允许流体沿一个方向流动,能自动防止回流的阀门,也称逆止阀。
第3.6.48条截止阀stopvalve
阀塞垂直于阀座运动,用以切断和调节流量的阀门。
第3.6.49条闸阀gatevalve
用以切断和调节流量的闸门状阀门。
第3.6.50条角阀anglevalve
用以关闭和调节流量而进口方向和出口方向成一定角度的阀门。
第3.6.51条浮球阀floatvalve
由曲臂和浮球制动用以控制容器液位的阀门。
第3.6.52条放气阀vent;airvent
用以排除空气的阀门。
第3.6.53条自动放气阀automaticvent
用以自动排除空气的阀门。
第3.6.54条散热器调节阀radiatorvalve
手动或自动控制散热器热媒流量的阀门。
第3.6.55条疏水器steamtrap
能从蒸汽系统中排除凝结水同时又能阻止蒸汽通过的装置。
第3.6.56条浮桶式疏水器uprightbuckettypesteamtrap
靠凝结水水位的作用控制排水孔自动启闭的正置桶机械式疏水器。
第3.6.57条倒吊桶式疏水器invertedbuckettypesteamtrap
靠凝结水水位的作用控制排水孔自动启闭的倒置桶机械式疏水器。
第3.6.58条浮球式疏水器floattypesteamtrap
靠凝结水水位的作用,作浮球控制排水孔启闭的机械式疏水器。
第3.6.59条热动力式疏水器thermodynamictypesteamtrap
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以水和蒸汽本身的热物性差异控制排水孔自动启闭的热力式疏水器。
第3.6.60条恒温式疏水器expansionsteamtrap;thermostaticsteamtrap
靠凝结水温度变化而工作的热力式疏水器,也称热静力式疏水器。
第四章通风
第4.1.1条通风ventilation
为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对某一空间进行换气,以造成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
第4.1.2条工业通风industrialventilation
对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余湿、粉尘和有害气体等进行控制和治理而进行的通风。
第4.1.3条自然通风naturalventilation
在室内外空气温差、密度差和风压作用下实现室内换气的通风方式。
第4.1.4条机械通风mechanicalventilationforcedventilation
利用通风机械实现换气的通风方式。
第4.1.5条联合通风naturalandmechanicalcombinedventilation
自然与机械相结合的通风方式。
第4.1.6条全面通风generalventilation;entirelyventilation;generalairchange
用自然或机械方法对整个房间进行换气的通风方式。
第4.1.7条全面排风generalexhaustventilation(GEV)
从整个房间排除余热、余湿和有害物质的全面通风。
第4.1.8条有组织进风organizedairsupply
以自然或机械方法将所需室外新鲜空气通过人为安排的门窗、孔洞或管道送入室内生活或作业地带的通风方式。
第4.1.9条有组织排风organizedexhaust
以自然或机械方法将室内污染空气通过人为安排的门窗,孔洞或管道排至室外的通风方式。
第4.1.10条无组织进风unorganizedairsupply
室外空气经门窗、孔洞及不严密处无规则地流入或渗入室内的通风方式。
第4.1.11条无组织排风unorganizedexhaust室内空气经门窗、孔洞及不严密处无规则地流出或渗到室外的通风方式。
第4.1.12条局部通风localventilation
为改善室内局部空间的空气环境,向该空间送入或从该空间排出空气的通风方式。
第4.1.13条局部送风localrelief
以一定速度将空气直接送到指定地点的通风方式,包括空气淋浴和空气幕等。
第4.1.14条局部排风localexhaustventilation(LEV)
在散发有害物质的局部地点设置排风罩捕集有害物质并将其排至室外的通风方式。
第4.1.15条槽边通风rimventilation;slotexhaustonedgesoftanks
利用在槽边设置的排风罩排除槽内液面散发的有害物质的通风方式。
第4.1.16条事故通风emergencyventilation
用于排除或稀释生产房间内发生事故时突然散发的大量有害物质、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或蒸气的通风方式。
第4.1.17条诱导通风inductiveventilation
利用空气射流的引射作用进行通风的方式。
第4.1.18条单向流通风unidirectionalflowventilation
自厂房一端送风,在基本射流作用下,把有害物质控制在工作人员呼吸带以下,而在另一端利用通风机排除污染气体,必要时,在厂房中部设局部加压射流,使整个厂房的气流按预定路线流动的通风方式。
第4.1.19条通风量ventilationrate
第4.1.20条换气次数airchanges;ventilatingrate
第4.1.21条进风量supplyairrate
第4.1.22条排风量exhaustairrate
第4.1.23条风量平衡airbalance
通过计算和采取相应措施使进风量与排风量相等。
第4.1.24条热平衡heatbalance
为保持室温达到设计要求,通过计算和采取相应措施,使进入室内的热量与从室内排出的热量相等。
第4.1.25条余热excessheat;excessiveheat
在不进行通风的条件下,室内得热量大于失热量的状况。
第4.1.26条余湿moistureexcess
在不进行通风的条件下,室内散湿量大于从室内排出的湿量的状况。
第4.1.27条有害物质harmfulsubstance
特指导致空气成为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各种气体、蒸气和粉尘等的统称。
第4.1.28条蒸气vapo[u]r
由液体蒸发或固体升华而形成的气态物质。如苯蒸气、汞蒸气、水蒸汽,磷蒸气等。
第4.1.29条有害物质浓度concentrationofharmfulsubstance
单位体积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第4.1.30条质量浓度mass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空气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质的质量。
第4.1.31条体积浓度volumetric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空气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质的毫升数。
第4.1.32条计数浓度numberconcentration;particlenumber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空气混合物中含有的尘粒个数。
第4.1.33条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allowableconcentration(MAC)
卫生标准所容许的有害物质浓度的最大值。
第4.1.34条防火fireprotection;fireprevention
特指在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中,为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以及当失去对其正确控制之后,减少因火灾造成的人体伤害与财产损失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第4.1.35条防爆explosionproofing
特指在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中,为预防爆炸事故的发生,需控制爆炸混合物和点燃火源的形成;切断爆炸传输途径,防止燃烧发展为爆燃和爆轰的条件;减弱爆炸时热力、压力和冲击波等对人体的伤害和对设备、厂房以及邻近建筑物的破坏所采取的综合措施。
第4.1.36条防烟smokecontrol
特指火灾发生时,为防止烟气侵入作为疏散通道的走廊、楼梯间及其前室等所采取的措施。
第4.1.37条排烟smokeextraction
特指将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和有毒气体排出,防止烟气扩散的措施。
第二节自然通风与隔热降温
第4.2.1条有组织自然通风organizednaturalventilation;controllednaturalventilation
合理安排进、排风口的位置和面积,使室外空气通过可调节的门窗、孔洞,有规律地流经生活或作业地带的自然通风。
第4.2.2条无组织自然通风unorganizednaturalventilation;uncontrollednaturalventilation
无规律的、未加控制的自然通风。
第4.2.3条穿堂风throughflow;through-draught;cross-ventilation
在风压作用下,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
第4.2.4条自然排风系统naturalexhaustsystem
在室内外空气温差、密度差和风压作用下,利用管道、风帽等进行自然通风的系统。
第4.2.5条热压thermalpressure;thermalbuoyancy;stackeffectpressure
由于温差引起的室内外或管内外空气柱的重力差。
第4.2.6条风压windpressure
风流经建筑物时,在其周围形成的静压与稳定气流静压的差值。
第4.2.7条余压excesspressure
特指室内某一点的空气压力与室外或邻室同标高处未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
第4.2.8条建筑气流区buildingflowzones
风吹向和流经建筑物时,在其屋顶和四周形成的气流流型及空气动力特性不同的几个区域总称,其中包括稳定气流区、正压区、空气动力阴影区和尾流区等。第4.2.9条稳定气流区contourzone
基本上不受建筑物干扰的气流区,在该区内同一高度和一定方向上的气流速度变化不大于5%,静压变化趋近于零。
第4.2.10条正压区zoneofpositivepressure
风吹向建筑物时,由于撞击作用而使其静压高于稳定气流区静压的区域。
第4.2.11条空气动力阴影区recirculationcavity;zoneofrecirculatingflow;zoneofaerodynamicshadow
风吹向和流经建筑物时,由于撞击作用,产生弯曲、跳跃和旋流现象,在屋顶、侧墙和背风侧形成的负压闭合循环气流区。
第4.2.12条尾流区zoneofwake
位于空气动力阴影区之外,以稳定气流速度的95%的等速曲线为边界,其静压低于稳定气流区静压的区域。
第4.2.13条负压区zoneofnegativepressure
风流经建筑物时,由于气流在屋顶、侧墙和背风侧产生局部涡流,而使其静压低于稳定气流区静压的区域。
第4.2.14条散热源sourceofheatrelease
能释放出热量的物质或设备。
第4.2.15条散热量heatrelease
散热源散发的热流量。
第4.2.16条散热强度specificheatload
房间单位容积的散热量。
第4.2.17条散热量有效系数coefficientofeffectiveheatemission
直接散入作业地带的热量与房间总散热量的比值,也称有效热量系数。
第4.2.18条排风温度temperatureofoutgoingair
计算自然通风时,排风口处的空气温度。
第4.2.19条中和界neutrallevel;neutralzone;neutralpressurelevel
沿建筑物某一标高处,余压为零的水平面,也称中和面。
第4.2.20条避风天窗protected[roof]monitor;wind-proofedmonitor
使室内空气稳定排出,能防止倒灌的天窗。
第4.2.21条挡风板windshield;baffleplate
避风天窗的挡风构件。
第4.2.22条倒灌windblowin;downdraft
指天窗、风帽等处于正压作用下,导致从室内排向室外的污染空气倒流入室内的现象。
第4.2.23条热车间hotworkshop;hotshop
散热强度大于23W/m3的车间,如炼铁、炼钢、铸造、锻工等车间。
第4.2.24条隔热heat(thermal)insulation
采用适当的材料或构造作隔离层,以减少热量传递的措施。
第4.2.25条隔热屏heatscreen;heatshield
用来把工作地点和高温散热源隔开,以降低工作地点辐射照度的装置。
第4.2.26条水幕waterscreen;watercurtain
用水膜将高温散热源和工作地点隔开的一种隔热屏障。第4.2.27条隔热水箱watertankforheat(therm-al)ifsulation;water-cooledabsorptiveshielding
用于各种高温炉门和炉壁隔热的箱式或管式水箱。
第4.2.28条通风屋顶ventilatedroof
使空气在屋顶夹层内流通,以减少太阳辐射影响的屋顶。第4.2.29条降温cooling
用通风冷却的方式降低室内空气温度的措施。第4.2.30条降温系统coolingsystem
特指用于降温的通风系统。
第4.2.31条地道风airthroughtunnel
流经地道的空气。
第4.2.32条地道风降温系统。
利用地道风降温的通风系统。
第三节机械通风
第4.3.1条机械通风系统mechanicalventilatingsystem
为实现通风换气而设置的由通风机和通风管道等组成的系统。
第4.3.2条机械送风系统mechanicalairsupplysystem
将室外清洁空气或经过处理的空气送入室内的机械通风系统。
第4.3.3条机械排风系统mechanicalexhaustsystem从局部地点或整个房间把含有余热、余湿或有害物质的污染空气排至室外的机械通风系统。
第4.3.4条局部送风系统localairsupplysystem;localreliefsystem
为实现局部送风而设置的通风系统。
第4.3.5条局部排风系统localexhaustsystem
为实现局部排风而设置的通风系统。
第4.3.6条事故通风系统emergencyventilatonsystem
用于事故通风的机械通风系统。包括事故送风和事故排风系统。
第4.3.7条通风设备ventilationequipment;ventilationfacilities
为达到通风目的所需的各种设备的统称。如通风机、除尘器、过滤器和空气加热器等。
第4.3.8条送风机supplyfan用于送风的通风机。
第4.3.9条排风机exhaustfan用于排风的通风机。
第4.3.10条通风机室fanroom;fanhouse
用于配置、安装通风设备的专用房间。
第4.3.11条送风机室supplyfanroom
用于配置、安装送风设备的专用房间。
第4.3.12条排风机室exhaustfanroom
用于配置、安装排风设备的专用房间。
第4.3.13条进风口airintake
采集室外空气的孔口。
第4.3.14条百叶窗louver;shutter
由倾斜板条组成的窗式风口。
第4.3.15条保温窗heatinsulatingwindow
具有一定保温性能的可启闭的窗扇。
第4.3.16条〔空气加热器〕旁通阀by-passdamper
分流空气用的阀门。第4.3.17条局部排风罩exhausthood;hood
局部排风系统中,设置在有害物质发生源处,就地捕集和控制有害物质的通风部件。
第4.3.18条外部吸气罩capturinghood
设在污染源附近,依靠罩口的抽吸作用,在控制点外形成一定的风速,排除有害物质的局部排风罩。
第4.3.19条接受式排风罩receivinghood
设在污染源附近,利用生产过程中污染气流的自身运动接受和排除有害物质的局部排风罩.如高温热源上部的伞形罩、砂轮机的吸尘罩等。
第4.3.20条密闭罩exhaustedenclosure;enclosedhood
将有害物质源全部密闭在罩内的局部排风罩。
第4.3.21条局部密闭罩partialenclosure
仅将工艺设备放散有害物质的部分加以局部密闭的排风罩。
第4.3.22条整体密闭罩integralenclosure
将放散有害物质的设备大部分或全部密闭起来的排风罩。
第4.3.23条大容积密闭罩largespaceenclosure;closedbooth
在较大范围内将整个放散有害物质的设备或有关工艺过程全部密闭起来的排风罩。
第4.3.24条排风柜laboratoryhood;fumehood
一种三面围挡,一面敞开或装有操作拉门的柜式排风罩。
第4.3.25条伞形罩canopyhood
装在污染源上面的伞状排风罩。
第4.3.26条侧吸罩lateralhood;sidehood
设置在污染源侧面的排风罩。
第4.3.27条槽边排风罩rimexhaust;siotexhausthood;lateralexhaustattheedgeofabath
沿槽边设置的平口或条缝式吸风口。有单侧、双侧和环形槽边排风罩三种。
第4.3.28条吹吸式排风罩push-pullhood
利用吹吸气流的联合作用控制有害物质扩散的局部排风罩。
第4.3.29条罩口风速facevelocity
排风罩罩口处的断面平均风速。
第4.3.30条控制风速capturevelocity;controlvelocity
能将污染物质吸入罩内所需的控制点处风速,也称捕集速度。
第四节除尘
第4.4.1条粉尘dust
由自然力或机械力产生的,能够悬浮于空气中的固态微小颗粒。国际上将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在通风除尘技术中,一般将1~200μm乃至更大粒径的固体悬浮物均视为粉尘。第4.4.2条纤维性粉尘fibrousdust天然或人工合成纤维的微细丝状粉尘。第4.4.3条亲水性粉尘hydrophobicdust;lyophilicdust易于被水润湿的粉尘。如石英、黄铁矿、方铅矿粉尘等。第4.4.4条疏水性粉尘hydrophobicdust;lyoph-obicdust难以被水润湿的粉尘。如石蜡粉、炭黑、煤粉等。第4.4.5条游离二氧化硅freesilica;freesilicondioxide未与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化合而单独以晶体状态存在的二氧化硅。第4.4.6条气溶胶aerosol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范围一般为0.001~1000μm的,固体、液体微小粒子形成的胶溶状态分散体系。第4.4.7条大气尘airborneparticles;parricu-lates;atmosphericdust悬浮于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物质,也称悬浮颗粒物。
第4.4.8条烟〔尘〕smoke
高温分解或燃烧时所产生的,其粒径范围一般为0.01~1μm的可见气溶胶。
第4.4.9条烟〔雾〕fume
由燃烧或熔融物质挥发的蒸气冷凝后形成的,其粒径范围一般为0.001~1μm的固体悬浮粒子。
第4.4.10条烟气fumes
在化学工艺过程中生成的通常带有异味的气态物质。
第4.4.11条液滴droplet
在静止条件下能沉降,在湍流条件下能悬浮于气体中的微小液体粒子。
第4.4.12条雾mist
悬浮于气体中的微小液滴。如水雾、漆雾、硫酸雾等。
第4.4.13条粒子particle;particulate
特指分散的固体或液体的微小粒状物质,也称微粒。
第4.4.14条粒径particlesize
粒子的直径或粒子的大小。一般用当量直径或粒子的某一长度单位表示。
第4.4.15条粒径分布particlesizedistribution;granulometricdistribution
各种粒径范围的粒子质量或粒数分别占粒子总质量或总粒数的百分率,也称分散度。
第4.4.16条安息角angleofrepose;angleofrest
粉尘能自然堆积在水平面上而不下滑时所形成的圆锥体的最大锥底角。
第4.4.17条滑动角angleofslide
将粉尘置于光滑平板上,使该板倾斜到粉尘沿直线下滑时的角度。
第4.4.18条真密度actualdensity;densityofdustparticle
排除粉尘颗粒之间及其内部的空隙后,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粉尘所具有的质量。
第4.4.19条堆积密度volumedensity;apparentdensity;bulkdensity
包括粉尘颗粒之间及其内部的空隙,松散状态下单位体积粉尘所具有的质量。
第4.4.20条比电阻resistivity;specificresist-ance
粉尘的电阻乘以电流流过的横截面积并除以粉尘层厚度,也称电阻率。
第4.4.21条可湿性wettability
粉尘粒子能否与水或其他液体相互附着或附着难易程度的性质。
第4.4.22条水硬性hydraulicity
特指某些粉尘吸水后变成不溶于水的硬结的性质。
第4.4.23条尘源dustsource向空气中放散粉尘的地点或设备。第4.4.24条尘化作用pulvationaction
在自然力或机械力作用下,使粉尘或雾滴从静止状态变为悬浮于空气状态的现象。
第4.4.25条二次扬尘reentrainmentofdust
沉积于设备和围护结构表面上的粉尘,在尘化作用下重新悬浮于空气中的现象。
第4.4.26条沉降速度settlingvelocity
静止空气中的尘粒在重力作用下降落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第4.4.27条悬浮速度suspendedvelocity
使尘粒处于悬浮状态时的最小上升气流速度。
第4.4.28条除尘dustremoval;dustseparation;dustcontrol
捕集,分离含尘气流中的粉尘等固体粒子的技术。
第4.4.29条机械除尘mechanicaldustremoval;mechanicalcleaningoffdust
借助通风机和除尘器等进行除尘的方式。
第4.4.30条湿法除尘wetdustcollection;wetdustextraction
水力除尘、蒸汽除尘和喷雾降尘等除尘方式的统称。
第4.4.31条水力除尘hydraulicdustremoval
利用喷水雾加湿物料,减少扬尘量并促进粉尘凝聚、沉降的除尘方式。
第4.4.32条联合除尘mechanicalandhydrauliccombineddustremoval
机械除尘与水力除尘联合作用的除尘方式。
第4.4.33条除尘系统dustremovingsystem
一般情况下指由局部排风罩、风管、通风机和除尘器等组成的,用以捕集、输送和净化含尘空气的机械排风系统。
第4.4.34条湿式作业wetmethodoperation
将物料加湿、防止粉尘放散的操作方式。
第4.4.35条湿法冲洗wetflushing
用水冲洗厂房内的积尘表面,以达到有效防止二次扬尘的措施。
第4.4.36条泥浆处理sludgehandling
利用沉降、浓缩等方式对湿法除尘的泥浆进行处理和综合回收的措施。
第4.4.37条气力输送pneumaticconveying;pneumatictransport
利用气流通过管道输送物料的方式,也称风力输送。
第4.4.38条含尘浓度dust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的空气混合物中粉尘的含量。
第4.4.39条初始浓度initialconcentrationofdust
空气过滤器或除尘器入口处的含尘浓度。
第4.4.40条除尘效率overallefficiencyofseparation;totalseparationefficiency;collectioneffi-ciency
第4.4.41条分级除尘效率gradeefficiency;fractionalseparationefficiency
除尘器对粉尘某一粒径范围的除尘效率。
第4.4.42条分割粒径cutdiameter
除尘器分级效率为50%时所对应的粒子直径。
第4.4.43条过滤器初阻力initialresistanceoffilter
额定风量下,过滤器没有积尘时的阻力。
第4.4.44条过滤器终阻力finalresistanceoffilter
额定风量下,过滤器的容尘量达到足够大而需要清洗或更换滤料时的阻力。
第4.4.45条容尘量dustcapacity;cloggingcapacity;dust-holdingcapacity
过滤器达到终阻力值时所能容纳的粉尘量。
第4.4.46条过滤效率filterefficiency
过滤器所捕集的粒子质量或数量与过滤前空气中含有的粒子质量或数量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第4.4.47条穿透率penetrationrate;sliprate
第4.4.48条气布比ait-to-clothratlo;specificgasflowrate
第4.4.50条连续除灰continuousdustdislodging;continuousdustremoval
用螺旋运输机或气力输送等装置,将除尘器灰斗中的粉尘连续排除的除灰方式。
第4.4.51条定期除灰periodicdustdislodging;intermittentdustremoval
第五节有害气体净化及排放
第4.5.1条有害气体harmfulgasandvapo[u]r
对人和生态环境有害的气体和蒸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汞蒸气、苯蒸气和硫化氢等。
第4.5.2条气体吸收absorptionofgasandvapo[u]r
采用适当的液体吸收剂清除混合气体中某种有害组分的方法。
第4.5.3条气体吸附adsorptionofgasandvapo[u]r
采用适当的固体吸附剂清除气体混合物中有害组分的方法。
第4.5.4条气体燃烧combustionofgasandvapo[u]r
通过燃烧清除气体中有害组分的方法。
第4.5.5条直接燃烧directcombustion
将含有足够可燃物的有害气体,在燃烧装置中或露天情况下直接燃烧的方法。
第4.5.6条热力燃烧thermaloxidation;flamecombustion
在焚烧炉中,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将有害气体加热至反应温度,使其中所含的有害物分解、氧化的方法。
第4.5.7条催化燃烧catalyticcombustion;cata-lyticoxidation
采用适当的催化剂,使有害气体中的可燃物质在较低温度下分解、氧化的燃烧方法。
第4.5.8条气体冷凝condensationofvapo[u]r
通过冷却使有害蒸气冷凝并从气体中分离的方法。
第4.5.9条吸收装置absorptionequipment
采用适当的液体吸收剂清除混合气体中某种有害组分的设备。
第4.5.10条吸收剂absorbent
能将与其接触的液体或气体介质中的部分物质吸入体内的物质。
第4.5.11条解吸desorption
通过与气体吸附或吸收相反的过程,将被吸附或吸收的气体或溶质从吸附剂或吸收剂中放出的过程。第4.5.12条吸收质absorbate吸收剂所吸收的物质。
第4.5.13条吸附装置adsorptionequipment;adsorber
用于从气体中脱除臭气、溶剂和其他低浓度气态污染物的设备。
第4.5.14条吸附剂adsorbent
具有较大吸附能力的固体物质。
第4.5.15条吸附质adsorbate
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
第4.5.16条大气扩散atmosphericdiffusion;dispersion
将一定量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气体排入高空,借大气湍流和分子运动,向大气中低浓度区域迁移,从而把有害物质稀释到容许浓度以下的过程。第4.5.17条大气湍流atmosphericturbulence
大气因受动力湍流与热力湍流影响所形成的不规则运动气流。
第4.5.18条大气稳定度atmosphericstability
近地层大气作垂直运动的强弱程度。当气温垂直递减率γ>—1℃/100m时,大气呈不稳定状态;γ=-1℃/100m时,大气是中性状态;γ<-1℃/100m时,大气呈稳定状态。第4.5.19条逆温temperatureinversion
在大气圈的对流层内,在某一有限厚度的气层中,出现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垂直分布现象,也称温度逆增。
第4.5.20条逆温层inversionlayer;thermalinversionlayer
出现逆温的气层。
第4.5.21条〔排气〕烟囱chimney;stack;exhaustverticalpipe
特指向室外较高空间排放有害物质的排气立管或构筑物。
第4.5.22条烟羽plume;smokeplume
在风和大气湍流作用下,自点源排放的有害气体浓度分布的轮廓。
第4.5.23条烟羽抬升高度plumeriseheight
有害气体离开排放口后,由于受到浮力和惯性力作用所能上升的高度。
第4.5.24条烟囱有效高度effectivestackheight
排气烟囱的实际高度与烟羽抬升高度之和。
第4.5.25条大气污染atmosphericpollution;airpollution
第4.5.26条空气污染物aitpollutant;aircontam-inant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且对人或环境有害的物质。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两类。
第4.5.27条排放浓度emission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的排放气体中所含有害物质的质量。
第4.5.28条落地浓度ground-levelconcentration
在烟羽落地点地面以上2m的空间内,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有害物质浓度较本底浓度的增量。
第六节通风管道及附件
第4.6.1条通风管道ventilatingduct
输送空气和空气混合物的各种风管和风道的统称。
第4.6.2条风管airduct;duct
由薄钢板、铝板、硬聚氯乙稀板和玻璃钢等材料制成的通风管道。
第4.6.3条风道airchannel;airduct;duct
由砖、混凝土、炉渣石膏板和本质等建筑材料制成的通风管道。
第4.6.4条〔通风〕总管mainduct;trunkduct
通风机进、出口与系统合流或分流处之间的通风管段。
第4.6.5条〔通风〕干管mainduct
连接若干支管的合流或分流的主干通风管道。
第4.6.6条〔通风〕支管branchduct
通风干管与送、吸风口或排风罩、吸尘罩等连接的管段。
第4.6.7条软管flexibleduct
柔软可弯曲的管道。如金属软管和塑料软管等。
第4.6.8条柔性接头flexiblejoint
通风机进、出口与刚性风管连接的柔性短管。
第4.6.9条集合管airmanifold;airheader
汇集各并联支、干管的横截面较大的直管段。
第4.6.10条通过式风管passageventilatingduct;throughairduct
敷设在系统所服务场所之外的通风管段。
第4.6.11条筒形风帽cylindricalventilator;roofventilator
用于自然排风的避风风帽。
第4.6.12条伞形风帽cowl;weathercap
装在系统排放口处用于防雨的伞状外罩。
第4.6.13条锥形风帽conicalcowl;taperedcowl
沿内外锥形体的环状空间垂直向上排风的风帽。
第4.6.14条〔通风〕部件components;part;piece
特指通风与空调系统中各类风口、阀门、排风罩、风帽、检查孔和风管支、吊架等。
第4.6.15条〔通风〕配件fittings
特指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弯头、三通、变径管、来回弯、导流板和法兰等。
第4.6.16条导流板guidevane;turningvane;splitter
装于通风管道内的一个或多个叶片,使气流分成多股平行气流,从而减少阻力的配件。
第4.6.17条蝶阀butterflydamper
风管内绕轴线转动的单板式风量调节阀。
第4.6.18条对开式多叶阀opposedmultibladedamper
相邻叶片按相反方向旋转的多叶联动风量调节阀。
第4.6.19条平行式多叶阀parallelmultibladedamper
由平行叶片组成的按同一方向旋转的多叶联动风量调节阀。
第4.6.20条菱形叶片调节阀diamond-shapeddamper
借阀片的体形变化改变气流通道截面而实现风量调节的阀门。
第4.6.21条插板阀slidedamper
阀板垂直于风管轴线并能在两个滑轨之间滑动的阀门。
第4.6.22条斜插板阀inclineddamper
阀板与风管轴线倾斜安装的插板阀。
第4.6.23条〔通风〕止回阀checkdamper;nonreturndamper
特指气流只能按一个方向流动的阀门。
第4.6.24条防火阀firedamper;fire-resistingdamper
用于自动阻断来自火灾区的热气流、火焰通过的阀门。
第4.6.25条防烟阀amokeproofdamper;smokedamper
借助感烟(温)器能自动关闭以阻断烟气通过的阀门。
第4.6.26条排烟阀smokeexhaustdamper
装于排烟系统内,火灾时能自动开启进行排烟的阀门。
第4.6.27条防回流装置back-flowpreventer;sub-ductassembly
用以防止送排风支管中的空气倒流的装置。
第4.6.28条泄压装置pressurereliefdevice
当通风除尘系统所输送的空气混合物一旦发生爆炸,压力超过破坏限度时,能自行进行泄压的安全保护装置。
第4.6.29条风口airopening;exhaustopeningorinlet;airinlet
装在通风管道侧面或支管末端用于送风、排风和回风的孔口或装置的统称。
第4.6.30条散流器diffuser
由一些固定或可调叶片构成的,能够形成下吹、扩散气流的圆形、方形或矩形风口。
第4.6.31条百叶型风口register
由一层或多层成组活动叶片构成的风口。
第4.6.32条条缝型风口slotoutlet;slotediffuser
装有导流和调节构件的长宽比大于10的狭长风口。
第4.6.33条旋流风口twistoutlet;swirldiffuser
装有起旋构件的风口。
第4.6.34条空气分布器airdistributor
用于向作业地带低速、均匀送风的风口。
第4.6.35条旋转送风口rotatingairoutletwithmovableguidevanes;rotarysupplyoutlet
在气流出口处装有可调导流叶片并可绕风管轴线旋转的风口。
第4.6.36条插板式送(吸)风口airsupply(suction)openingwithslideplate
装在风管侧面并带有滑动插板的送风或排风用的风口。
第4.6.37条吸风口exhaustopening;exhaustinlet
用以排除室内空气的风口。
第4.6.38条排风口exit;exhaustoutlet
将排风系统中的空气及其混合物排入室外大气的排放口。
第4.6.39条清扫孔cleanoutopening;cleaninghole
用于清除通风除尘系统管道内积尘的密封孔口。
第4.6.40条检查门accessdoor
装在空气处理室侧壁上,用于检修设备的密闭门。
第4.6.41条测孔samplingport;samplinghole
用于检测设备及通风管道内空气及其混合物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流速、有害物质浓度等,而平时加以密封的孔口。
第4.6.42条风管支(吊)架support(hanger)ofduct
支撑(悬吊)风管用的金属杆件、抱箍、托架、吊架等的统称。
第七节通风与除尘设备
第4.7.1条通风机fan
一种将机械能转变为气体的势能和动能,用于输送空气及其混合物的动力机械。
第4.7.2条离心式通风机centrifugalfan
空气由轴向进入叶轮,沿径向方向离开的通风机。
第4.7.3条轴流式通风机axialfan
空气沿叶轮轴向进入并离开的通风机。
第4.7.4条贯流式通风机cross-flowfan;tangen-tialfan
空气以垂直于叶轮轴的方向由机壳一侧的叶轮边缘进入并在机壳另一侧流出的通风机。
第4.7.5条屋顶通风机powerroofventilator
通常安装在屋顶上,以其防风雨围挡物兼作外壳的,用于通风换气的专用轴流式或离心式通风机。
第4.7.6条风扇circulatingfan
一种能推动室内空气循环、无蜗壳、不接任何风管的轴流式通风机。
第4.7.7条吊扇ceillingfar
悬挂于顶棚的风扇。
第4.7.8条喷雾风扇sprayfan;air-doucheunitwithwateratomization
带有淋水雾化装置的轴流式通风机。
第4.7.9条冷风机组self-containedcoolingunit;coolingunit
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空气冷却器和通风机以及必要的自动控制仪表等组装一体的降温设备。
第4.7.10条除尘器dustscparator;dustcollector;particulatecoolector
用于捕集、分离悬浮于空气或气体中粉尘粒子的设备,也称收尘器。
第4.7.11条沉降室gravityseparator;settlingchamber
由于含尘气流进入较大空间速度突然降低,使尘粒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气体分离的一种重力除尘装置。
第4.7.12条干式除尘器drydustseparator
不用水或其他液体捕集和分离空气或气体中粉尘粒子的除尘器。
第4.7.13条惯性除尘器inertialdustseparator
借助各种形式的挡板,迫使气流方向改变,利用尘粒的惯性使其和挡板发生碰撞而将尘粒分离和捕集的除尘器。
第4.7.14条旋风除尘器cyclone;cyclonedustsep-arator
含尘气流沿切线方向进入筒体作螺旋形旋转运动,在离心力作用下将尘粒分离和捕集的除尘器。
第4.7.15条多管〔旋风〕除尘器multicyclone;multi-clone
由若干较小直径的旋风分离器并联组装成一体的,具有共同的进出口和集尘斗的除尘器。
第4.7.16条袋式除尘器bagfilter;fabriccollector;baghouse
用纤维性滤袋捕集粉尘的除尘器,也称布袋过滤器。
第4.7.17条颗粒层除尘器granularbedfilter;grav-elbedfilter
以石英砂、砾石等颗粒状材料作过滤层的除尘器。
第4.7.18条电除尘器electrostaticprecipitator;electricprecipitator
由电晕极和集尘极及其他构件组成,在高压电场作用下,使含尘气流中的粒子荷电并被吸引、抽集到集尘极上的除尘器。
第4.7.19条湿式除尘器wetdustcollector;wetseparator;wetscrubber
借含尘气体与液滴或液膜的接触、撞击等作用,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设备。
第4.7.20条水膜除尘器water-filmcyclone;water-filmseparator
含生气体从筒体下部进风口沿切线方向进入后旋转上升,使尘粒受到离心力作用被抛向筒体内壁,同时被沿筒体内壁向下流动的水膜所粘附捕集,并从下部锥体排出的除尘器。第4.7.21条卧式旋风水膜除尘器horizontalwater-filmcyclone
一种由卧式内外旋筒组成的,利用旋转含尘气流冲击水面在外旋筒内侧形成流动的水膜并产生大量水雾,使尘粒与水雾液滴碰撞、凝集,在离心力作用下被水膜捕集的湿式除尘器。
第4.7.22条泡沫除尘器foamdustseparator
含尘气流以一定流速自下而上通过筛板上的泡沫层而获得净化的一种除尘设备。
第4.7.23条冲激式除尘器impactdustcollector;vortexscrubber
含尘气流进入筒体后转弯向下冲击液面,部分粗大的尘粒直接沉降在泥浆斗内,随后含生气流高速通过S型通道,激起大量水花和液滴,使微细粉尘与水雾充分混合、接触而被捕集的一种湿式除尘设备。第4.7.24条文丘里除尘器Venturiscrubber一种由文丘里管和液滴分离器组成的除尘器。含尘气体高速通过喉管时使喷嘴喷出的液滴进一步雾化,与尘粒不断撞击,进而冲破尘粒周围的气膜,使细小粒子凝聚成粒径较大的含尘液滴,进入分离器后被分离捕集,含尘气体得到净化,也称文丘里洗涤器。
第4.7.25条筛板塔sieve-platecolumn;perforatedplatetower
筒体内设有几层筛板,气体自下而上穿过筛板上的液层,通过气体的鼓泡使有害物质被吸收的净化设备。
第4.7.26条填料塔packedtower;packedcolumn
筒体内装有环形、波纹形或其他形状的填料,吸收剂自塔顶向下喷淋于填料上,气体沿填料间隙上升,通过气液接触使有害物质被吸收的净化设备。
第4.7.27条空气过滤器airfilter
借助滤料过滤和净化含尘空气的设备。
第4.7.28条自动卷绕式过滤器automaticrollfilter
使用滚筒状滤料并能自动卷绕清灰的空气过滤器。
第4.7.29条真空吸尘装置vacuumcleaninginstal-lation;vacuumcleaner;cleaningvacuumplant
一种借助高真空度的吸尘嘴清扫积尘表面并进行净化处理的装置。
第五章空气调节
第5.1.1条空气调节airconditioning
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的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给定要求的技术。
第5.1.2条舒适性空气调节comfortairconditioning
为满足人的舒适性需要而设置的空气调节。
第5.1.3条工艺性空气调节industrialairconditioning;processairconditioning
为满足生产工艺过程对空气参数的要求而设置的空气调节。
第5.1.4条局部区域空气调节localairconditioning
仅使封闭空间中一部分区域的空气参数满足要求的空气调节方式。
第5.1.5条分层空气调节stratificatedairconditioning
特指仅使高大空间下部工作区域的空气参数满足要求的空气调节方式。
第5.1.6条空气调节区conditionedzone
在房间或封闭空间中,保持空气参数在给定范围之内的区域。
第5.1.7条非空气调节区unconditionedzone
在房间或封闭空间中,不设置空气调节的区域。
第5.1.8条空气调节房间conditionedspace
保持室内温湿度等空气参数在给定范围之内的房间。
第5.1.9条空气调节机房airconditioningmachineroom;airhandlingunitroom
安装和运行空气调节设备的专用房间。
第二节负荷计算
第5.2.1条显热sensibleheat
在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过程中,能使其温度发生变化的热量。
第5.2.2条潜热latentheat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发生相变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第5.2.3条全热totalheat
显热与潜热之和。
第5.2.4条综合温度sol-airtemperature
在计算空气调节房间外围护结构得热量时,所采用的一种假想室外空气温度,在该温度的作用下进入围护结构外表面的热量,等于在室外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共同作用下进入该外表面的热量。第5.2.5条逐时综合温度hourlysol-airtemperature综合温度的逐时值。第5.2.6条日平均综合温度averagedailysolairtemperature逐时综合温度的平均值。第5.2.7条太阳辐射热solarradiantheat
因接受太阳辐射而获得的热量。
第5.2.8条太阳辐射热吸收系数absorptanceforso-larradiation
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与其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热之比。
第5.2.9条遮阳系数shadingcoefficient
在给定条件下,太阳辐射透过窗玻璃所形成的室内得热量,与相同条件下的标准窗玻璃所形成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之比。
第5.2.10条房间得热量spaceheatgain
进入和散入房间的热流量。
第5.2.11条人体散热量heatgainfromoccupant
人体散热所形成的房间得热量。
第5.2.12条设备散热量heatgainfromapplianceandequipment
设备与器具散热所形成的房间得热量。
第5.2.13条照明散热量heatgainfromlighting
灯具散热所形成的房间得热量。
第5.2.14条蓄热heatstorage;thermalstorageeffect
由于围护结构与家具等物体具有一定的热容量,而使房间产生对于得热量的蓄积和释放现象。
第5.2.15条蓄热特性heatstoragecapacity;therm-alstoragecharacteristic
房间固有的蓄热放热能力。这种能力决定了房间阻抗热干扰的性能及得热与负荷之间的数量转换关系。
第5.2.16条散湿量moisturegain
由湿源散入房间的湿流量。
第5.2.17条人体散湿量moisturegainfromoccu-pant
人体通过蒸发、呼吸散入房间的湿流量。
第5.2.18条设备散湿量moisturegainfromappli-anceandequipment设备与器具散入房间的湿流量。
第5.2.19条房间湿负荷spacemoistureload
为连续保持房间要求的空气参数而必须除去或加入的湿流量。
第5.2.20条房间冷负荷spacecoolingload
为保持空气调节房间恒定的空气温度应从室内除去的热流量。
第5.2.21条传热冷负荷coolingloadfromheatcon-ductionthroughenvelope
空气调节房间由于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第5.2.22条新风冷负荷coolingloadfromoutdoorair;coolingloadfromventilation
空气调节房间或系统由于引入必要的室外空气而形成的冷负荷。
第5.2.23条逐时冷负荷hourlycoolingload
冷负荷的逐时值。
第5.2.24条逐时冷负荷综合最大值maximumsumofhourlycoolingload
空气调节系统所服务的全部房间逐时冷负荷总和序列中的最大值。
第5.2.25条冷负荷温度coolingloadtemperature
确定空气调节房间外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时,所使用的当量计算温度。
第5.2.26条空气调节系统冷负荷airconditioningsystemcoolingload
由空气调节系统的冷却设备所除去的热流量。
第5.2.27条负荷特性loadpattern
负荷的构成、种类、性质及变化特点。
第5.2.28条群集系数percentageofmen,womenandchildren
以成年男子散热量和散湿量为基准,考虑到人群中性别和年龄构成的不同,而引入的修正系数。
第三节空气调节系统
第5.3.1条空气调节系统airconditioningsystem
以空气调节为目的而对空气进行处理、输送、分配,并控制其参数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合。
第5.3.2条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centralaircondi-tioningsystem
集中进行空气处理、输送和分配的空气调节系统。
第5.3.3条定风量空气调节系统constantvolumeairconditioningsystem
保持送风量恒定,靠改变送风参数控制室内空气参数的空气调节系统。
第5.3.4条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variableairvolume(VAV)airconditioningsystem
保持送风温度恒定,靠改变送风量控制室内空气参数的空气调节系统。
第5.3.5条全空气系统all-airsystem
空气调节房间的热湿负荷,全部由集中设备处理过的空气负担的空气调节系统。
第5.3.6条单风管空气调节系统singleductaircon-ditioningsystem;singleductsystem
由一公用风管将经过集中处理的空气,分送至空气调节房间的空气调节系统。
第5.3.7条双风管空气调节系统dualductaircondi-tioningsystem;dualductsystem
将经过集中加热和集中冷却处理的两种状态的空气,分别由两条独立风管,送至各末端装置,经混合后送入空气调节房间的空气周节系统。第5.3.8条再热式空气调节系统reheatairconditioningsystem
对经过集中预处理的空气,通过各温度控制区装设的加热器进行再热处理,以满足各区对室内参数的不同需要的全空气系统。
第5.3.9条直流式空气调节系统directairconditioningsystem
不使用回风的空气调节系统,也称全新风系统。
第5.3.10条新风系统centralventilationsystem;primaryairsystem
为满足卫生要求而向各空气调节房间供应经过集中处理的室外空气的系统。
第5.3.11条空气—水系统air-watersystem
空气调节房间的热湿负荷,由处理过的空气和水共同负担的空气调节系统。
第5.3.12条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primaryairfan-coilsystem
以风机盘管机组作为各房间的末端装置,同时用集中处理的新风系统满足各房间新风需要量的空气—水系统。
第5.3.13条诱导式空气调节系统inductionaircon-ditioningsystem
以诱导器作为末端装置的空气调节系统。
第5.3.14条全水系统all-watersystem
空气调节房间的热湿负荷,全部由集中设备处理过的水负担的空气调节系统。
第5.3.15条风机盘管空气调节系统fan-coilaircon-ditioningsystem;fancoilsystem
以风机盘管机组作为各房间末端装置的全水系统。
第5.3.16条恒温系统constanttemperaturesystem
对室内空气温度允许波动范围有严格要求的空气调节系统。
第5.3.17条恒湿系统constanthumiditysystem
对室内空气湿度允许波动范围有严格要求的空气调节系统。
第5.3.18条恒温恒湿系统constanttemperatureandhumiditysystem
对室内空气温湿度允许波动范围均有严格要求的空气调节系统。
第5.3.19条水系统watersystem
特指以水作为热媒或冷媒,供给或排除空调房间热量的热水或冷水系统。
第5.3.20条两管制水系统two-pipewatersystem
仅有一套供水管路和一套回水管路的水系统。
第5.3.21条三管制水系统three-pipewatersystem
冷水和热水供水管路分设而回水管路共用的水系统。
第5.3.22条四管制水系统four-pipewatersystem
冷水和热水的供回水管路全部分设的水系统。
第5.3.23条水系统竖向分区verticalzoningofwatersystem
为了避免高层建筑水系统承受过大的静压而在垂直方向分设若干独立的水系统的作法。
第四节空气处理
第5.4.1条干空气dryair
不含水蒸汽的空气。
第5.4.2条湿空气moistair
含有水蒸汽的空气。
第5.4.3条焓湿图psychrometricchart
用以表示湿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含湿量和比焓等状态参数及其相互关系的线图。
第5.4.4条比焓specificenthalpy
单位质量物质所具有的焓。在空气调节中,指与单位质量干空气对应的湿空气所具有的焓。
第5.4.5条含湿量humidityratio
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与干空气质量之比。
第5.4.6条饱和含湿量saturationhumidityratio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饱和空气所具有的含湿量。
第5.4.7条等温线isotherm
湿空气焓湿图中,温度相同的所有各点的连线,即干球温度的等值线。
第5.4.8条等湿线isohume
湿空气焓湿图中,含湿量的等值线。
第5.4.9条等焓线isoenthalpy
湿空气焓湿图中,比焓的等值线。
第5.4.10条加热heating
向物质供应热量。
第5.4.11条冷却cooling
从物质中排出热量。
第5.4.12条加湿humidification
将水分或水蒸汽加入到物质中。通常指使混空气含湿量增加的过程。
第5.4.13条减湿dehumidification
从物质中排出水分或水蒸汽。通常指除去湿空气中的部分水蒸汽的过程。
第5.4.14条等温加热sensibleheating
只有显热加给湿空气而使其含湿量保持不变的加热过程。
第5.4.15条等湿冷却sensiblecooling
只从湿空气中排出显热而使其含湿量保持不变的冷却过程,也称干式冷却。
第5.4.16条绝热加湿adiabatichumidification
湿空气的比焓近似保持不变的加湿冷却过程。
第5.4.17条减湿冷却dehumidifyingcooling
湿空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并使其中的部分水蒸汽凝结析出的过程。
第5.4.18条等温加湿isothermalhumidification
湿空气不发生显热变化的加湿过程。
第5.4.19条热湿比anglescale
在湿空气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比焓对于含湿量的平均变化率,也称角系数。
第5.4.20条干工况drycoolingcondition
空气流经冷盘管时温度下降、含湿做不变的工作状况。
第5.4.21条湿工况wetcoolingcondition
空气流经冷盘管时温度下降、含湿量减少的工作状况。
第5.4.22条热湿交换heatandmoisturetransfer
两物质间同时发生热量和湿量传递的变化过程。
第5.4.23条水气比water-airratio
在喷水室或冷却塔中,喷洒的水量与通过的空气量之比,也称喷水系数。
第5.4.24条顺喷downstreamspraypattern
喷水室中的喷嘴顺气流方向喷水的方式。
第5.4.25条逆喷upstreamspraypattern
喷水室中的喷嘴逆气流方向喷水的方式。
第5.4.26条对喷twobanksopposingspraypat-tern
喷水室中的两排喷嘴相对喷水的方式。
第5.4.27条喷嘴密度spraynozzledensity
喷水室中单位横断面积上某一排喷嘴的个数。
第5.4.28条机器露点apparatusdewpoint
1.空气相应于冷盘管表面平均温度的饱和状态点。
2.空气经喷水室处理后接近饱和状态时的终状态点。
第5.4.29条新风量freshairrequirement
第5.4.30条最小新风量minimumfreshairrequirement
第5.4.31条回风百分比percentageofreturnair
集中空气处理设备所利用的回风量占其送风量的百分率。
第5.4.32条一次回风primaryreturnair
在集中空气处理设备中,与新风混合的部分室内空气。
第5.4.33条二次回风secondaryreturnair
在集中空气处理发备中,与处理过的混合空气再次混合的室内空气。
第五节气流组织
第5.5.1条气流组织airdistribution;spaceairdiffusion
对室内空气的流动形态和分布进行合理组织,以满足空气调节房间对空气温度、湿度、流速、洁净度以及舒适感等方面的要求。
第5.5.2条射流jet
特指从孔口向相对静止的周围空气射出的气流。
第5.5.3条贴附射流wallattachmentjet
由于附壁效应的作用,促使空气沿壁面流动的射流。
第5.5.4条自由射流freejet
不受边壁限制的射流。
第5.5.5条受限射流jetinaconfinedspace
明显受到边壁限制的射流。
第5.5.6条等温射流isothermaljet
出口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相等的射流。
第5.5.7条非等温射流non-isothermaljet出口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不等的射流。
第5.5.8条射流区forwardflowzone
射流沿风口出风方向运动的气流区。
第5.5.9条回流区returnflowzone
受限射流沿风口出风相反方向运动的气流区。
第5.5.10条射程throw射流从风口到速度降至规定的末端值处所经过的距离。第5.5.11条射流扩散角spread;jetdivergenceangle射流主体段边界线形成的张角。第5.5.12条射流轴心速度jetaxialvelocity射流轴心上的流速。第5.5.13条温度场temperaturefield
介质中所有各点在同一时刻的温度分布状态。第5.5.14条速度场velocityfield
空间所有各点在同一时刻的流体速度矢量分布状态。
第5.5.15条送风supplyair
送入房间或封闭空间的空气。
第5.5.16条送风方式airsupplymethod;airsupplymode
组织送风气流的方法。
第5.5.17条侧面送风sidewallairsupply
依靠侧面风口吹出的射流实现送风的方式。
第5.5.18条散流器送风diffuserairsupply
依靠散流器吹出的气流实现送风的方式。
第5.5.19条孔板送风perforatedceilingairsupply
依靠顶棚稳压层下部的多孔板实现均匀送风的方式。
第5.5.20条喷口送风nozzleoutletairsupply
依靠喷口吹出的高速射流实现送风的方式。
第5.5.21条单位面积送风量airsupplyvolumeperunitarea
第5.5.22条出口风速outletairvelocity
空气在送风口出口断面上的平均流速。
第5.5.23条送风温差effectivetemperaturedifference;supplyairtemperaturedifference
送风口的出口温度与空调房间空气温度之差。
第5.5.24条稳压层plenumspace
为使送风均匀而设置的空间。空气在送出之前在此降低速度,使空间各点静压近似相等。第5.5.25条回风returnair
从空气调节房间抽出再返回空气处理装置的空气。
第5.5.26条回风方式airreturnmethod;airreturnmode
组织回风气流的方法。
第5.5.27条走廊回风airreturnthroughcorridor
以走廊作为部分回风通道的回风方式。第5.5.28条回风口returnairinlet
回风用的风口。
第5.5.29条回风口吸风速度suctionvelocityatreturnairinlet
空气在回风口入口断面处的平均流速。
第六节空气调节设备
第5.6.1条空气调节设备airconditioningequipment;airhandlingequipment
为实现空气调节目的所需的各种设备的统称,如空气调节机组、空气热交换设备、空气过滤器以及其他辅助装置等。
第5.6.2条整体式空气调节器packagedairconditioner
将制冷压缩机、换热器、通风机、过滤器以及自动控制仪表等组装成一体的空气调节设备。
第5.6.3条分体式空气调节器splitairconditioningsystem
由分离的两个部分组成的空气调节成套设备:一部分为装在房间里的空气冷却装置,另一部分为装在附近的压缩冷凝机组或冷凝器。
第5.6.4条热泵式空气调节器packagedheatpump;heatpumpairconditioner
装有四通换向阀以实现蒸发器与冷凝器功能转换的整体式空气调节器。
第5.6.5条新风机组freshairhandlingunit
一种专门用于处理室外空气的大焓差风机盘管机组。
第5.6.6条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modularairhandlingunit
根据需要,选择若干具有不同空气处理功能的预制单元组装而成的空调设备,也称装配式空气调节机组。
第5.6.7条过滤段filtersection
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中,装设空气过滤器的预制单元。
第5.6.8条混合段mixingboxsection
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中的混合箱预制单元。
第5.6.9条加热段heatingcoilsection
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中,装设热盘管的预制单元。
第5.6.10条电加热段electricheatersection
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中,装设电加热器的预制单元。
第5.6.11条加湿段humidifiersection
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中,装设加湿器的预制单元。
第5.6.12条喷水段spraychamber;spray-typeairwashersection
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中,装设喷水装置的预置单元。
第5.6.13条冷却段coolingcoilsection
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中,装设冷盘管的预制单元。
第5.6.14条风机段fansection
组合式空行调节机组中,装设通风机的预制单元。
第5.6.15条消声段mufflersection
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中,装设消声器的预制单元。
第5.6.16条房间空气调节器roomairconditioner
可直接安装在室内的无风管箱式空气调节器。
第5.6.17条窗式空气调节器windowairconditioner
安装在窗户或外墙上的整体式空气调节器。
第5.6.18条风机盘管机组fan-coilunit
将通风机、换热器及过滤器等组装成一体的空气调节设备。
第5.6.19条诱导器inductionunit
依靠经过处理的空气(一次风)形成的射流,诱导室内空气通过换热器的房间空气调节装置。
第5.6.20条变风量末端装置variableairvolume(VAV)terminaldevice
根据空气调节房间负荷的变化情况自动调节送风量以保持室内所需参数的装置。
第5.6.21条回风机returnfan
输送回风的通风机。
第5.6.22条加湿器humidifier
对空气进行加湿的设备。
第5.6.23条干蒸汽加湿器drysteamhumidifier
向气流中喷射干蒸汽的空气加湿设备。
第5.6.24条电阻式加湿器electricresistancehumidifier
电流通过放置在水中的电阻元件,使水加热产生蒸汽的空气加湿设备。
第5.6.25条电极式加湿器electrodehumidifier
电流通过直接插入水中的电极产生蒸汽的空气加湿设备。
第5.6.26条红外线加湿器infraredhumidifier
水表面在红外线作用下产生蒸汽的空气加湿设备。
第5.6.27条离心式加湿器spinningdiskhumidifier
依靠离心作用将水雾化进而蒸发的空气加湿以备,也称转盘式加湿器。
第5.6.28条超声波加湿器ultrasonichumidifier
水表面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微细水滴进而蒸发的空气加湿设备。
第5.6.29条转轮除湿机rotarydehumidifier
湿空气通过填充或浸渍了吸湿剂的转轮的一部分进行减湿,热风通过转轮的另一部分使其再生,可连续进行空气减湿处理的设备。
第5.6.30条电加热器electricheater
通过电阻元件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空气加热设备。
第5.6.31条全热换热器air-to-airtotalheatex-changer
使进风和排风之间同时产生显热和潜热传递的换热器。
第5.6.32条转轮式换热器rotaryheatexchanger;heatwheel
用填充具有很大内表面积的换热介质的转轮,进行送排风热量交换的设备,也称热轮。
第5.6.33条板式换热器plateheatexchanger
冷热两种流体在多层平行板形成的通道相间地流动进行间接传热的换热器。
第5.6.34条空气预热器airpreheater
在空气调节装置中,对新风进行预先加热的设备。
第5.6.35条空气冷却器aircooler
在空气调节装置中,对空气进行冷却和减湿的设备,也称表面式冷却器、冷盘管。
第5.6.36条盘管coil
供空气加热或冷却用的肋管换热器。
第5.6.37条热盘管heatingcoil
供空气加热用的肋管换热器。
第5.6.38条冷盘管coolingcoil
供空气冷却用的肋管换热器。
第5.6.39条热管heatpipe
由装有液体介质的封闭管构成的,借助于反复的气化和凝结过程将热量从一端传递至另一端的换热元件。
第5.6.40条凝结水盘condensatedrainpan
冷盘管冷凝水的集水盘。
第5.6.41条喷嘴spraynozzle
特指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喷射成分散的细小水滴的元件。
第5.6.42条挡水板eliminator
阻挡喷水室或冷盘管处理的空气中所带水滴的装置。
第5.6.43条静压箱plenumchamber
使气流降低速度以获得较稳定静压的中空箱体。
第5.6.44条冷风幕coolingaircurtain
装有冷盘管、能喷送出冷气流的空气幕,也称冷空气幕。
第六章制冷
第6.1.1条制冷refrigeration
用人工方法从一物质或空间移出热量,以便为空气调节、冷藏和科学研究等提供冷源的技术。第6.1.2条制冷工程refrigeratingengineering
制冷机及其主要设备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应用及其操作技术的总称。
第6.1.3条制冷量refrigeratingeffect
第6.1.4条标准制冷量standardrating[ofrefrigratingmachine]
在规定的标准工况下,制冷机的制冷量。
第6.1.5条空调工况制冷量ratingunderaircondi-tioningcodition
在规定的空气调节工作状况下,制冷机的制冷量。
第6.1.6条冷凝压力condensingpressure
制冷剂蒸气冷凝时的压力。
第6.1.7条冷凝温度condensingtemperature
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中冷凝时,对应于冷凝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第6.1.8条蒸发压力evaporatingpressure
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蒸发时的压力。
第6.1.9条蒸发温度evaporatingtemperature
制冷剂液休在蒸发器内气化时,对应于蒸发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第6.1.10条吸气压力suctionpressure
压缩机进口处吸气管内制冷剂气体的压力。
第6.1.11条吸气温度suctiontemperature
压缩机进口处吸气管内制冷剂气体的温度。
第6.1.12条排气压力dischargepressure
压缩机出口处排气管内制冷剂气体的压力。
第6.1.13条排气温度dischargetemperature
压缩机出口处排气管内制冷剂气体的温度。
第6.1.14条标准工况standardcondition
符合标准规定的制冷机运行条件。
第6.1.15条空调工况airconditioningcondition
为适应空气调节要求而规定的制冷机的运行条件。
第6.1.16条〔制冷〕性能系数(refrigerating)coefficientofperformance(COP)
在指定工况下,制冷机的制冷量与其净输入能量之比。
第6.1.17条冷水chilledwater
指制冷机制出的低温水或天然冷源水。
第6.1.18条冷却水coolingwater
制冷装置的冷却用水。
第6.1.19条焓enthalpy
物质所具有的一种热力学性质。定义为该物质的体积、压力的乘积与内能的总和。
第6.1.20条熵entropy一个热力状态函数。对于经历由状态1到状态2的可逆过程的封闭体系来说,其变化值用积分给定。其中dq表示温度为T时,体系和环境之间可逆交换热量的基本单位。
第6.1.21条exergy
能量中可能转换为最大有用功的部分。
第6.1.22条anergy
能量中不能转化为有用功的部分。
第6.1.23条压焓图pressureenthalpychart
以压力和焓值为坐标,表示物质状态变化的热力状态图。
第6.1.24条焓熵图enthalpyentropychart
以焓和熵为坐标,表示物质状态变化的热力状态图。
第6.1.25条压容图pressurevolumechart
以压力和比容为坐标,表示物质状态变化的热力状态图。
第6.1.26条制冷机房refrigeratingstation;refigeratingplantroom
安装制冷机及其附属设备的房间,也称冷冻站。
第二节制冷剂与制冷循环
第6.2.1条工质workingsubstance
在热力循环中工作的物质。
第6.2.2条制冷剂refrigerant
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的工作物质。
第6.2.3条共沸溶液制冷剂azeotropicmixturerefrigerant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冷剂,按一定的组分相互溶解生成的混合制冷剂。在恒定的压力下,该制冷剂具有恒定不变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而且气相和液相具有相同的组分。
第6.2.4条非共沸溶液制冷剂nonazeotropicmixturerefrigerant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冷剂,按一定的组分相互溶解生成的混合制冷剂。在恒定的压力下,该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不能保持恒定,而且气相和液相具有不同的组分。
第6.2.5条氟利昂freon
用作制冷剂的饱和烃类碳氢化合物的卤族衍生物。
第6.2.6条氨ammonia
一种分子式为NH3的无机化合物制冷剂。
第6.2.7条溴化锂lithiumbromide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吸收剂。一种分子式为LiBr的固态盐结晶体。
第6.2.8条冷剂水waterasrefrigerant
在吸收式制冷中,作为制冷剂的水。
第6.2.9条载冷剂secondaryrefrigerant;refrig-eratingmedium
间接制冷系统中,用以吸收被制冷空间或介质的热量,并将其转移给制冷剂的一种流体,也称冷媒。
第6.2.10条浓溶液strongsolution;strongliquor
溶质组分较高的溶液。
第6.2.11条稀溶液weaksolution
溶质组分较低的溶液。
第6.2.12条缓蚀剂corrosioninhibitor;anticor-rosive
加入盐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能降低腐蚀性的一种添加剂。
第6.2.13条防冻剂antifreezeagent;antifreezer
加入液体中以降低凝固点的一种添加剂。
第6.2.14条闪发气体flashgas
液态制冷剂由于突然降压而形成的部分蒸发气体。
第6.2.15条不凝性气体noncondensablegas;foulgas
在冷凝温度和压力下不凝结而存在于制冷系统中的气体。
第6.2.16条热力循环thermodynamiccycle
工质经过若干热力变化又恢复到初始状态的一系列热力过程的总合。
第6.2.17条可逆循环reversiblecycle
由一系列可逆过程所组成的理想热力循环。
第6.2.18条卡诺循环Carnotcycle
包括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将热能最大程度地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理想的可逆循环。
第6.2.19条逆卡诺循环reverseCarnotcycle
与卡诺循环的过程相同而方向相反的循环。
第6.2.20条制冷循环refrigeratingcycle
制冷系统中,制冷剂所经历的一系列热力过程所组成的热力循环。
第6.2.21条压缩式制冷循环compressoin-typerefrigerationcycle
由制冷剂液体的气化、蒸气的机械压缩、蒸气的液化和液体的膨胀等四个环节组成的制冷循环。
第6.2.22条压缩compression
压缩式制冷系统中,提升制冷剂压力的过程。
第6.2.23条膨胀expansion
使流体压力降低、体积增大的过程。
第6.2.24条节流膨胀throttlingexpansion
制冷剂通过任何降压元件的膨胀。过程中同外界无机械功的传递。
第6.2.25条冷凝condensation
气态制冷剂通过冷却变成液态的过程。
第6.2.26条过冷subcooling
液态制冷剂的温度降低到相应压力的冷凝温度以下的现象。
第6.2.27条过冷度degreeofsubcooling
冷凝温度与过冷温度之差。
第6.2.28条过热superheat
气态制冷剂的温度上升到相应压力的饱和温度以上的现象。
第6.2.29条过热度degreeofsuperheat
过热温度与饱和温度之差。
第6.2.30条吸收式制冷循环absorptionrefrigerationcycle
以热能为动力,由制冷剂气化、蒸气被吸收液吸收、加热吸收液取出制冷剂蒸气以及制冷剂冷凝、膨胀等过程组成的制冷循环。
第6.2.31条蒸气喷射式制冷循环steamjetrefrigerationcycle
利用喷射器将制冷剂蒸气从蒸发器引射到冷凝器,使制冷剂完成循环的过程。
第三节制冷方式与制冷系统
第6.3.1条压缩式制冷compression-typerefrigeration
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通过压缩式制冷循环达到制冷目的的制冷方式。
第6.3.2条热力制冷heat-operatedrefrigeration
直接以热能为动力,通过吸收式或蒸汽喷射式制冷循环达到制冷目的的制冷方式。
第6.3.3条制冷系统refrigeratingsystem
以制冷为目的,由有关设备、装置、管道及附件组成的系统。
第6.3.4条直接制冷系统directrefrigeratingsystem
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直接和被冷却介质或空间相接触进行热交换的制冷系统。
第6.3.5条间接制冷系统indirectrefrigeratingsystem
载冷剂先被制冷剂冷却,然后再用来冷却被冷却介质或空间的制冷系统。
第6.3.6条压缩式制冷系统compression-typerefrig-eratingsystem
用机械压缩制冷剂蒸气完成制冷循环的制冷系统。
第6.3.7条热力制冷系统heat-operatedrefrigeratingsystem
利用热能完成制冷循环的制冷系统。
第6.3.8条一、二次泵冷水系统chilledwatersystemwithprimary-secondarypumps
设有两级循环水泵的冷水系统。一次泵推动冷水通过蒸发器循环;二次泵向各用户供应冷水。
第四节制冷设备及附件
第6.4.1条制冷机refrigeratingmachine包括原动机在内的完成制冷循环用的设备、附件及连接管路等的总合。
第6.4.2条压缩式制冷机compression-typerefrigeratingmachine
用机械压缩制冷剂蒸气完成制冷循环的制冷机。
第6.4.3条压缩式冷水机组compression-typewaterchiller
将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自控元件等组装成一体,可提供冷水的压缩式制冷机。
第6.4.4条压缩冷凝机组condensingunit
将制冷压缩机、冷凝器以及必要的附件等,组装在一个基座上的机组。
第6.4.5条制冷压缩机refrigeratingcompressor
用机械方法提升制冷剂压力的设备。
第6.4.6条活塞式压缩机reciprocatingcompressor
靠一个或数个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的活塞,改变其内部容积的压缩机,也称往复式压缩机。
第6.4.7条螺杆式压缩机screwcompressor
依靠两个螺旋形转子相互啮合进行压缩的回转式压缩机。
第6.4.8条离心式压缩机centrifugalcompressor
利用叶轮旋转产生的离心作用,提升制冷剂气体压力的压缩机。
第6.4.9条冷凝器condenser
制冷剂蒸气在其中进行冷凝的换热器。
第6.4.10条水冷式冷凝器water-cooledcondenser
以水为冷却介质的冷凝器。
第6.4.11条风冷式冷凝器air-cooledcondenser
以空气为冷却介质的冷凝器。
第6.4.12条壳管式冷凝器shellandtubecondenser;shellandcoilcondenser
冷却水在管内流动,制冷剂在壳体内冷凝的冷凝器。
第6.4.13条卧式壳管式冷凝器closedshellandtubecondenser
冷却水在压力下流过水平管束的闭式壳管式冷凝器。
第6.4.14条立式壳管式冷凝器openshellandtubecondenser
冷却水靠重力沿管内流下的开式壳管式冷凝器。
第6.4.15条套管式冷凝器doublepipecondeser;tube-in-tubecoadenser
由同心管组成的冷凝器。制冷剂在管间环形空隙内流动,冷却水在内管中流动。
第6.4.16条组合式冷凝器multishellcondenser
由几个卧式壳管式单元组成的冷凝器。
第6.4.17条淋激式冷凝器atmosphericcondenser
用冷却水淋洒在大气中的水平管束上,使管内气态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
第6.4.18条蒸发式冷凝器evaporativecondenser
利用空气强制循环和水分的蒸发而使气态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
第6.4.19条蒸发器evaporator
液态制冷剂在其中进行吸热蒸发的换热器。
第6.4.20条壳管式蒸发器shellandtubeevaporator
冷水在管内流动,制冷剂在光体内蒸发的蒸发器。
第6.4.21条卧式壳管式蒸发器closedshellandtubeevaporator
冷水在压力下流过水平管束的闭式壳管式蒸发器。
第6.4.22条干式蒸发器dryexpansionevaporator
冷水在壳体内流动,制冷剂在管内全部蒸发的蒸发器。
第6.4.23条满液式蒸发器floodedevaporator
制冷剂在其中不全部蒸发的蒸发器。
第6.4.24条直接式蒸发器directevaporator
制冷剂在盘管内蒸发,而流经的空气在盘管外被冷却的蒸发器。
第6.4.25条喷淋式蒸发器spray-typeevaporator
液态制冷剂喷淋在冷水管束上的壳管式蒸发器。
第6.4.26条直立管式蒸发器vertical-typeevaporator
由两排或多排直立管组组成并置于冷水箱中的蒸发器,也称水箱式蒸发器。
第6.4.27条冷却塔coolingtower
使循环冷却水同空气相接触,以蒸发的方式达到冷却目的的一种换热设备。
第6.4.28条热力膨胀阀thermostaticexpansionvalve
用以自动调节流入蒸发器的液态制冷剂流量,并使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蒸气过热度保持在规定限值内的节流设备。
第6.4.29条毛细管capillarytube
连接于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一段小口径管,作为制冷系统的流量控制与节流降压元件。第6.4.30条贮液器liquidreceiver;receiver
制冷系统中贮存备用液态制冷剂的容器。
第6.4.31条不凝性气体分离器gaspurger;noncon-densablegaspurger
排除制冷系统中不凝性气体的设备。
第6.4.32条油冷却器oilcooler
利用冷却水、空气或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润滑系统中的油,以保证润滑系统正常工作的一种换热器。
第6.4.33条吸收式制冷机absorption-typerefrigeratingmachine
利用热能完成制冷剂循环和吸收剂循环的制冷机。
第6.4.34条氨—水吸收式制冷机aqua-ammoniaab-sorption-typerefrigeratingmachine
以氨作制冷剂,以水作吸收剂完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制冷机。
第6.4.35条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lithium-bromideabsorption-typerefigeratingmachine
以水作制冷剂,以溴化锂作吸收剂完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制冷机。
第6.4.36条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single-effectlithium-bromideabsorption-typerefrigeratingmachine
具有一级蒸气发生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第6.4.37条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double-effectlithium-bromideabsorption-typerefrigeratingmachine
具有高低压两级蒸气发生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第6.4.38条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direct-firedlithium-bromideabsorption-typerefrigeratingmachine
利用燃油、燃气的直接燃烧,加热发生器中的吸收剂溶液,进而完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第6.4.39条发生器generator
吸收式制冷机中,通过加热析出制冷剂的设备。
第6.4.40条吸收器absorber
吸收式制冷机中,通过浓溶液吸收剂在其中喷雾以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气的设备。
第6.4.41条蒸汽喷射式制冷机steamjetrefrigeratingmachine
通过高压蒸汽喷射器引射来自蒸发器的低压气态制冷剂,并使其增加压力以完成制冷循环的制冷机。
第6.4.42条喷射器ejector蒸汽喷射式制冷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蒸汽通过一个具有渐缩惭扩断面的喷嘴时产生的高速蒸汽流,使该处形成较低的静压力,进而将来自蒸发器的气态制冷剂吸入,维持蒸发器所需压力的设备。
第6.4.43条热泵heatpump
能实现蒸发器与冷凝器功能转换的制冷机。
第6.4.44条蓄冷水池thermalstoragetank用以将制冷机制取的一定数量的冷水预先贮存,以备空气调节系统运行时使用的、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蓄水池。
第七章自动控制
第7.1.1条自动控制automaticcontrol
在无人直接参与下,采用控制装置使被控设备、系统、生产过程或环境按着预定的方式运行或使被控参数保持规定值的操作。
第7.1.2条控制装置controldevice
1.在控制系统中,除调节对象以外的所有装置的统称。
2.根据所测量的数值或状态,能自动地按给定值校正被控对象的任何偏差的装置。
第7.1.3条调节对象controlledplant
控制系统中被控制的设备、系统、生产过程或环境,也称被控对象。
第7.1.4条被控参数controlledvariable
调节对象要求保持恒定的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物理量,也称被控制量。
第7.1.5条反馈feedback
把输出信号回送到输入端并与输入信号比较的过程。
第7.1.6条正反馈positivefeedback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相同,使输入信号增强的过程。
第7.1.7条负反馈negativefeedback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相反,使输入信号减弱的过程。
第7.1.8条开环控制openloopcontrol
控制装置与调节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反馈的控制。
第7.1.9条闭环控制closedloopcontrol
控制装置与调节对象之间既有顺向作用又有反馈的控制,也称反馈控制。
第7.1.10条调节对象飞升曲线responsecurveofcontrolledplant
第7.1.12条调节对象滞后lagofcontrolledplant
第7.1.13条调节对象放大系数amplificationfactorofcontrolledplant
在阶跃干扰作用下,引起调节对象输出变化的程度。其数值等于被调参数新、旧稳定值之差与干扰变量的比值,是表征调节对象静态特性的参数,也称传递系数。第7.1.14条调节对象自平衡inherentregulationofcontrolledplant
调节对象受到干扰后,在没有外来调节作用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特性。
第7.1.15条过渡过程transient
控制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的过程。
第7.1.16条偏差deviation
被控参数的实际值与给定值之差。
第7.1.17条静态偏差staticdeviation
过渡过程终了时,被控参数的稳定值与给定值之差。
第7.1.18条动态偏差dynamicdeviation
过渡过程中被控参数偏离给定值的最大值。
第7.1.19条给定值setpoint
被控参数所要求保持的数值,也称设定值。
第7.1.20条稳定性stability
表征控制系统在干扰作用下能否保持平衡状态,过渡过程能否结束达到预定状态的特性。
第7.1.21条超调量overshoot
控制系统受到干扰后,在调节器作用下,被控参数偏离新稳定值的数值。对于衰减振荡过渡过程,它是第一个峰值与新稳定值之差。
第7.1.22条双位调节two-positioncontrol;on-offcontrol
在调节过程中,执行机构只有开、关两个极限位置而无中间状态。
第7.1.23条无定位调节floatingcontrol
调节过程中,在调节器作用下,执行机构按设定的恒定速度作正向或反向移动,直到被控参数达到给定值即调节器无输出时为止,也称恒速调节。第7.1.24条比例调节proportionalcontrol
输出量变化与输入量变化成比例的连续控制。
第7.1.25条比例积分调节proportional-integral(PI)control
第7.1.26条比例积分微分调节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control
第7.1.27条比例带proportionalband
比例调节器使执行机构作全行程变化时,被控参数的变化值或变化值对调节器输入全量程的百分率。
第7.1.30条输入量inputvariable
作用于一个元件、装置或系统输入端的物理量。
第7.1.31条输出量outputvariable
确定被控元件、装置或系统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第7.1.32条调节阀流量特性flowcharacteristicofcontrolvalve
介质流过调节阀的相对流量与调节阀相对开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第7.1.33条快开流量特性quickopenflowcharac-teristic
调节阀的开度较小时,流量即较大,随着开度的增大流量迅即达到最大,称阀门的这一特性为快开流量特性。
第7.1.34条线性流量特性linearflowcharacteristic
调节阀的相对流量与相对开度成线性关系,即单位行程变化所引起的流量变化为常数。
第7.1.35条等百分比流量特性equalpercentageflowcharacteristic
调节阀单位相对开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对流量变化与该点相对流量成正比关系。
第7.1.36条抛物线流量特性parabolicflowcharacteristic
调节阀单位相对开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对流量变化与该点相对流量值的平方根成正比关系。
第7.1.37条调节阀流通能力flowcapacityofcon-trolvalve
当调节阀全开,阀门两端压差为100kPa,流体密度为1g/cm3时,通过调节阀的流量。
第7.1.38条阀权度valveauthority
调节阀全开时,阀门的压力损失占该调节支路(包括阀门本身)总压力损失的百分率。
第7.1.39条参数检测parameterdetection对系统有代表性的运行参数进行测量和监视。
第7.1.40条巡回检测datascaning
以巡回方式按要求依次对调节对象的一些状态和过程参数进行检测。
第7.1.41条工况自动转换multi-operatingmodeautomaticconversion
在多工况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中,当某一工况运行已不能满足室内控制参数和节能要求时,由此工况自动发出某种信息并自动转换到另一能满足要求的工况运行。第7.1.42条报警信号alarmsignal
设备运行情况发生异常或某些参数超过允许值时,用光和声响发出的信号。第7.1.43条遥控remotecontrol对调节对象进行有线或无线的远距离控制。
第二节控制方式与系统
第7.2.1条集中控制centralizedcontrol由控制装置集中地对各系统的调节对象进行自动控制和监测。
第7.2.2条就地控制localizedcontrol
就近对调节对象的启停和过程参数进行的控制。
第7.2.3条手动控制manualcontrol
由人直接或间接操纵终端控制元件以保持被控参数达到规定值。
第7.2.4条前馈控制feed-forwardcontrol
按着干扰作用的大小进行控制。当干扰发生后,过程的输入端检测变化,并在影响输出过程之前就预先发出一个校正信号,使被控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减至最小。
第7.2.5条程序控制programcontrol;sequencecontrol
按着预定的程序自动控制被控设备或工艺过程。
第7.2.6条分程控制splitrangingcontrol
由一个输入信号按不同功能产生两个或多个输出信号作用的控制。调节器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执行器进行分段控制,每个执行器只能在调节器输出信号的一段范围内走完全行程。
第7.2.7条定值调节constantvaluecontrol;fixedset-pointcontrol
被控参数的给定值保持恒定的反馈调节。
第7.2.8条联锁保护interlockprotection
为防止设备启停过程中,由于操作次序错误造成事故而采取的保护控制,使之在上一步操作未完成之前,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第7.2.9条〔新风〕焓值控制系统enthalpycontrolsystem
空气调节系统根据新风和回风焓值的比较改变新风量的控制系统。
第7.2.10条多工况控制系统multi-operatingmodecontrolsystem
特指多工况空气调节的控制系统。多工况控制主要由逻辑量控制回路和模拟量控制回路两部分组成,逻辑量控制回路实时识别并确定与当时室内外条件相适应的节能工况;模拟量控制回路是解决工况区内的调节问题。
第7.2.11条选择控制系统selectivecontrolsystem
在一个调节系统中有两个被控参数,经调节器控制一套执行机构时,由两个调节器或变送器送来的控制信号,通过高、低值选择器进行比较,选出适应工艺要求的控制信号并对工艺过程进行控制的系统。第7.2.12条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irectdigitalcontrol(DDC)system
在控制回路中,数字控制器根据一组实测的被控参数和规定的控制算式的函数关系,经计算后以数字形式直接输出,并控制执行机构动作的控制系统,也称DDC系统。第7.2.13条随动系统follow-upcontrolsystem
被调量的给定值随某一变量变化的一种反馈控制系统。
第7.2.14条串级调节系统cascadecontrolsystem
一种由主、副两个调节器彼此串接的双回路调节系统。主调节器根据主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输出信号,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值,副调节器同时接受副参数信号和给定值并控制调节机构。副调节器的工作是随动调节,主调节器的工作是定值调节。
第7.2.15条监督控制系统supervisorycomputercontrol(SCC)system
一种将信息分类,按集中与分散原则进行处理的两级控制系统。第一级是采用以闭环为主的DDC或常规仪表系统的控制级;第二级为计算机系统的中央级,中央级对调节对象不进行直接控制,只是监督第一级控制过程的进行。
第7.2.16条自适应控制系统adaptivecantrolsystem
一种能够不断地测量输入信号和系统特性的变化,自动地改变系统的结构与参数,使系统具有适应环境变化并始终保持优良品质的自动控制系统。自适应功能主要包括自动识别、自动判断与自动修正等。第7.2.17条自学习系统selflearningsystem
一种具有识别、判断、积累经验和学习功能的较完善的自适应系统。一般具有两个以上的最优控制装置,第二个控制装置通过实践可自动改变第一个最优控制装置的控制算法程序,或自动修正系统内部的参考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地替代操作员的动作。
第三节控制装置及仪表
第7.3.1条敏感元件sensingelement
自动控制系统中,检测所需测量参数的元件。
第7.3.2条检测元件detectingelement
在检测装置中,直接响应被测量,并将其转换成适于计量形式的元件。
第7.3.3条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
接受物理或化学变量形式的信息,并按一定规律将其转换成同种或别种性质的输出量的元件。
第7.3.4条电阻温度计resistancethermometer
利用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原理制成的温度测量元件。第7.3.5条热敏电阻温度计thermistorthermometer
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阻温度计。
第7.3.6条氯化锂电阻湿度计lithiumchlorideresistancehygrometer
利用氯化锂吸湿后电阻率变化的特性制成的湿度测量仪表。第7.3.7条恒温器thermostat根据温度变化而动作,并用以保持调节对象所需温度的一种自动控制装置。
第7.3.8条恒湿器humidistat
根据湿度变化动作,并用以保持调节对象所需湿度的一种自动控制装置。
第7.3.9条变送器transmitter
将敏感元件输出的信号转换成标准信号的装置。
第7.3.10条调节器controller;regulator
根据被控参数的给定值与测量值的偏差,按预定的控制方式控制执行器的动作,使被控参数保持在给定值要求的范围内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的调节仪表,也称控制器。第7.3.11条选择器selector一种根据需要可以接通若干电路中任何一个的装置,如选择继电器和选择开关等。第7.3.12条电—气转换器electro-pneumaticconvertor
将电动仪表的电标准信号转换成气动仪表的气压标准信号的装置。
第7.3.13条气—电转换器pneumo-electricalconvertor
将气动仪表的气压标准信号转换成电动仪表的电标准信号的装置。
第7.3.14条执行器correctingunit
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两部分组成的终端控制装置。
第7.3.15条执行机构actuator;actuatingelement
根据接收的信号作相应运动的机构,它通常是一个伺服电动机、继电器或接触器,执行调节器的命令,推动调节机构实现调节作用。
第7.3.16条调节机构correctingelement
由执行机构驱动直接改变操作变量的机构。
第7.3.17条定位器positioner
使执行机构推杆位置与标准信号相一致的位置控制器。
第7.3.18条调节阀controlvalve
接受调节器及执行机构送来的控制信号,自动改变阀门开度达到调节流量目的的调节机构。
第7.3.19条电动调节阀motorizedvalve
由电动执行机构和调节阀组合成的执行器。
第7.3.20条气动调节阀pneumaticvalve
由气动执行机构和调节阀组合成的执行器。
第7.3.21条电(气)动两通阀motorized(pneumatic)2-wayvalve
由电(气)动执行机构与两通阀组合成的执行器。
第7.3.22条电(气)动三通阀motorized(pneumatic)3-wayvalve
由电(气)动执行机构与三通阀组合成的执行器。
第7.3.23条电磁阀solenoidvalve
利用电磁铁作为动力元件,以电磁铁的吸、放对小口径阀门作通断两种状态控制的阀门。
第7.3.24条限位开关limitswitch
当控制元件运动到设定限位时改变接点状态的开关。
第7.3.25条继电器relay
根据电路中条件的变化,使一组或几组触点自动接通或切断的控制器件。
第7.3.26条控制屏controlpanel
系统运行所需的控制仪表和显示器件等的组合体。
第八章消声与隔振
第8.1.1条声源soundsource
任何一种发声的物体。
第8.1.2条声压级soundpressurelevel
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20,以分贝为单位。
第8.1.3条声级soundlevel
在可闻声频率范围内,按照特定频率计权而合成的声压级值。
第8.1.4条A声级A-weightedsoundpressurelevel
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也称分贝A。
第8.1.5条等效〔连续A〕声级equivalent[continuousA]soundlevel
第8.1.9条频程frequencyinterval
把20~20000Hz可闻声频率变化范围划分成的若干个较小的段落。通常划分为10段频程或30段频程,也称频带。
第8.1.10条倍频程octave;octaveband
指10段频程序列中每段上限与下限频率之比为2的频程。
第8.1.11条1/3倍频程one-thirdoctaveband;1/3octave
将每个倍频程划分为三段,每段上限与下限频率之比为1.26的频程。
第8.1.12条中心频率centerfrequency
特指某一频程的中心频率。其值等于该频程上限与下限频率乘积的平方根。
第8.1.13条噪声noise
1.紊乱、断续或统计上随机的声振荡。
2.不需要的声音。
第8.1.14条噪声评价NC曲线noisecriterioncurve[s]:NC-curve[s]
1957年由白瑞纳克提出的一组噪声标准曲线,作为室内噪声标准的基础数值,适用于稳定噪声。同一曲线上各倍频程的噪声可认为具有相同程度的干拢。
第8.1.15条噪声评价PNC曲线preferrednoisecri-teriacurve[s];PNC-curve[s]
修正NC曲线的优选噪声评价曲线。与NC曲线比较,125、250、500、1000Hz四个频程降低了1dB,其余频程降低了4~5dB。
第8.1.16条噪声评价NR曲线noiseratingnumber
1961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噪声评价曲线。也称噪声评价数。
第8.1.17条环境噪声ambientnoise;environmentalnoise
某一环境下总的噪声,通常是由多个不同位置的声源产生的。
第8.1.18条背景噪声backgroundnoise
在发生、检查、测量或记录的系统中,与信号存在与否无关的一切声的干扰,也称本底噪声。
第二节隔声与消声
第8.2.1条噪声控制noisecontrol
将噪声控制在容许范围内,以获得适宜的声学环境的技术。
第8.2.2条噪声控制标准criteriafornoisecontrol
在不同情况下容许的最高噪声级的标准。
第8.2.3条低频噪声low-frequencynoise
主要噪声成分的频率低于500Hz的噪声。
第8.2.4条中频噪声mid-frequencynoise
主要噪声成分的频率为500~1000Hz的噪声。
第8.2.5条高频噪声high-frequencynoise
主要噪声成分的频率高于1000Hz的噪声。
第8.2.6条空气动力噪声aerodynamicnoise
高速气流、不稳定气流以及由于气流与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噪声。
第8.2.7条再生噪声regenerativenoise
气流通过消声器及其以后的风管、构件时,由于冲击振动和涡流而产生的噪声。
第8.2.8条隔声soundinsulation
把声源或需要安静的场所,用实体墙板、密封门窗等隔声屏障封闭起来,使其与周围环境隔绝,以减少噪声传递的措施。
第8.2.9条吸声soundabsorption
特指在房间内表面装贴吸声材料或在空间悬挂吸声体,以降低房间噪声的措施。
第8.2.10条噪声自然衰减量naturalattenuationquantityofnoise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气流同管壁的摩擦,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以及管道截面变化和构造不同,部分声能反射回声源处,从而使噪声有所衰减的量。
第8.2.11条房间吸声量roomabsorption
房间内表面和物体的总吸声量加上室内空气对噪声的衰减量。
第8.2.12条消声soundattenuation;moisereductionsounddeadening
通过一定手段,对噪声加以控制,使其降低到容许范围内的技术。
第8.2.13条消声量sounddeadeningcapacity
消声器两端声压级的差值。
第8.2.14条消声器muffler;soundabsorber;deafener
利用声的吸收、反射、干涉等原理,降低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中气流噪声的装置。第8.2.15条阻性消声器resistivemuffler
利用吸声材料的吸声作用,使沿管道传播的噪声,在其中不断被吸收和逐渐衰减的消声装置。
第8.2.16条抗性消声器reactivemuffler
内部不装任何吸声材料,仅依靠管道截面积的改变或旁接共振腔等,在声传播过程中引起声阻抗的改变,产生声能的反射与消耗,从而达到消声目的的消声装置。
第8.2.17条阻抗复合消声器impedancemuffler
一种既具有吸声材料,又有共振腔、扩张室、穿孔板等滤波元件的消声装置。
第8.2.18条微穿孔板消声器micropunchplatemuffler
利用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制成的,具有阻抗复合式消声器的特点,有较宽消声频带的消声装置。
第8.2.19条消声弯头bendmuffler
把吸声材料贴敷于通风弯头构件里制成的弯头式消声装置。
第8.2.20条吸声材料soundabsorptionmaterial;absorbent
由于其多孔性、薄膜作用或共振作用而对入射声能有吸收作用的材料。
第8.2.21条吸声系数soundabsorptioncoefficient;acousticabsorptivity
吸声材料可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声能的比值。
第三节隔振
第8.3.1条振动vibration
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并经过其平衡位置所作的往复运动。
第8.3.2条共振resonance
系统在受迫振动时,激励的任何频率与振动体固有频率相符合时,振幅急剧增大,从而产生更大振动的现象。
第8.3.3条振幅amplitude
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动位移幅度的量。
第8.3.4条固有频率naturalfrequency
系统自由振动时的频率。
第8.3.5条扰动频率disturbancefrequency
受迫振动中,来自外加的激励频率。
第8.3.6条共振频率resonantfrequency
发生共振时的频率。
第8.3.7条传递率transmissibility
振动系统在稳态受迫振动中,响应幅值与激励幅值的无量纲比值。
第8.3.8条隔振vibrationisolation
利用弹性支撑使受迫振动系统降低对外加激励的响应能力,也称减振。
第8.3.9条隔振器vibrationisolator;isolator
使系统与稳态激励隔离的弹性支撑,也称减振器。
第8.3.10条弹簧隔振器springshockabsorber
利用金属材料的弹性和弹簧结构的特点制成的隔振器。
第8.3.11条橡胶隔振器rubbershockabsorber
利用橡胶富有弹性、成型简单等特点而制成非隔振器。
第8.3.12条空气弹簧隔振器aircushionshockabsorber
由金属盖板及充气橡胶囊组成的隔振器。
第8.3.13条静态压缩量staticdeflection
振动体置于隔振器上,静态时,隔振器原始自然高度的变化量。
第8.3.14条极限压缩量limitdeflection
隔振器受重压时,其自然高度所能改变的最大量。
第九章检测仪表及其他
第一节检测仪表
第9.1.1条自记温度计recordingthermometer;temperaturerecorder
能自动记录温度变化的温度测量仪表。
第9.1.2条压力式温度计pressurethermometer
基于金属温包内的液体体积或气体压力等随温度变化的原理,经毛细管传递使弹性元件发生位移,通过传动机构指示温度值的温度测量仪表。
第9.1.3条双金属温度计bimetallicthermometer
利用两种线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由于温度变化产生机械变形达到测温目的的仪表。
第9.1.4条干湿球温度表dry-and-wet-bulbthermo-meter;psychrometer
利用干湿球温度差和干球温度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仪表。
第9.1.5条通风温湿度计aspirationpsychrometer;Assmannaspirationpsychrometer;slingpsychrometer
利用机械通风方法形成一定速度的气流流经干球和湿球球体,以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仪表,也称阿斯曼温湿度计。
第9.1.6条毛发湿度计hairhygrometer
利用毛发等随周围空气湿度的改变而伸缩的敏感性制成的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仪表。
第9.1.7条卡他温度计katathermometer
第9.1.8条热风速仪thermalanemometer;heatedthermometeranemometer
基于空气对热物体的冷却效应与空气流速有关的原理,测量空气流速的仪表。包括热线、热球、热电偶和热敏电阻风速仪等。
第9.1.9条机械式风速仪mechanicalanemometer
利用流动气体的动压推动机械装置运转以测量空气流速的仪表。包括翼形和杯形风速仪等。
第9.1.10条差压流量计differentialpressuretypeflowmeter
利用流体通过节流元件时产生的差压与流量大小有关的原理测量流量的仪表。
第9.1.11条涡轮流量计turbineflowmeter
利用涡轮的转速与流体流量大小有关的原理测量流量的仪表。
第9.1.12条转子流量计variableareaflowmeter;rotameter
在恒压差的条件下,利用流体流过锥形管与转子之间的环隙截面积的变化达到测量流量目的的仪表。
第9.1.13条热流计heatflowmeter
利用温差与热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测定热流量的装置。
第9.1.14条液位计liquid-levelga[u]ge
用于测量或控制容器内液面高度的装置。
第9.1.15条压力表pressurega[u]ge
用于测量高于周围空气压力值的仪表。
第9.1.16条微压计micromanometer
用于测量流体微压的仪表。
第9.1.17条皮托管pitottube;facetube;impacttube
插入通风管道内用于感受和传递流体的全压、动压和静压的测量管。
第9.1.18条粉尘采样仪dustsampler;dustsamplingmeter
由采样头、流量计、抽气泵等组成的,供测定室内外环境空气或管道中气体含尘浓度用的便携式采样仪器。
第9.1.19条滤筒采样管filtercylinderforsampling
测定管道内气体含尘浓度用的取样装置。
第9.1.20条粒子计数器particlecounter
利用灰尘粒子对光线的散射现象,将运动着的单颗尘粒的光脉冲转换为相应的电脉冲,以数码管显示其数量,并利用尘粒的光散射强度与尘粒的表面积成正比的关系测量尘粒大小的仪器。
第9.1.21条声级计soundlevelmeter;psophome-ter
由传声器、放大器、衰减器、适当计权网络和指示器组成的用来测量噪声声级的仪器,也称噪声计。
第9.1.22条拾振器vibrationpick-up
接受振动并转换成与振动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相应的电输出的换能器。
第9.1.23条振动计vibrationmeter
由拾振器、校准过的放大器和输出指示器组成的,用于测定振动体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仪器。
第二节其他
第9.2.1条空气洁净度aircleanliness
洁净空气环境中空气含尘量多少的程度。
第9.2.2条洁净室cleanroom
对空气中的悬浮粒状物质按规定标准进行控制,同时对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条件也进行相应控制的密闭空间。
第9.2.3条工作地点workplace;workingplace
工人为操作、观察和管理生产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方。当生产操作在车间内许多不同地点进行,则整个车间均视为工作地点。
第9.2.4条作业地带workarea;workingarea
工作地点所在地面以上2m以内的空间。
第9.2.5条轻作业lightwork
操作人员能量消耗低于140W的工种,如仪表、机械加工、印刷、针织等。
第9.2.6条中作业middlework
操作人员能量消耗为140~220W的工种,如木工、钣金工、焊接等。
第9.2.7条重作业heavywork
操作人员能量消耗为220~290W的工种,如冶炼、锻造、人力运输等。
第9.2.8条保温thermalinsulation
为减少设备或管道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而采取的绝热措施。
第9.2.9条保温层insulatinglayer
由保温材料、隔汽层和防潮层等共同构成的保温结构。
第9.2.10条保温材料thermalinsulationmaterial
用于保温的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
附录英汉对照索引
A
A-weightedsoundpressurelevelA声级(96)
absolutehumidity绝对湿度(2)
absoluteroughness绝对粗糙度(25)
absorbate吸收质(49)
absorbent吸收剂(49)
absorbent吸声材料(100)
absorber吸收器(85)
absorptanceforsolarradiation太阳辐射热吸收系数(60)
absorptionequipment吸收装置(49)
absorptionofgasandvapo[u]r气体吸收(48)
absorptiongrefrigerationgcycle吸收式制冷循环(80)
absorption-typerefrigeratingmachine吸收式制冷机(84)
accessdoor检查门(55)
acousticabsorptivity吸声系数(100)
actualdensity真密度(44)
actuatingelement执行机构(94)
actuator执行机构(94)
adaptivecontrolsystem自适应控制系统(93)
additionalfactorforexteriordoor外门附加率(19)
additionalfactorforintermittentheating间歇附加率(19)
additionalfactorforwindforce高度附加率(19)
additionalheatloss风力附加率(19)
adiabatichumidification附加耗热量(18)
adiabatichumidiflcation绝热加湿(66)
adsorbate吸附质(49)
adsorbent吸附剂(49)
adsorber吸附装置(49)
adsorptionequipment吸附装置(49)
adsorptionofgasandvapo[u]r气体吸附(48)
aerodynamicnoise空气动力噪声(98)
aerosol气溶胶(43)
airbalance风量平衡(35)
airchanges换气次数(35)
airchannel风道(51)
aircleanliness空气洁净度(104)
aircollector集气罐(31)
airconditioning空气调节(59)
airconditioningcondition空调工况(76)
airconditioningequipment空气调节设备(70)
airconditioningmachineroom空气调节机房(59)
airconditioningsystem空气调节系统(62)
airconditioningsystemcoolingload空气调节系统冷负荷(62)
aircontaminant空气污染物(51)
air-cooledcondenser风冷式冷凝器(82)
aircooler空气冷却器(74)
aircurtain空气幕(30)
aircushionshockabsorber空气弹簧隔振器(101)
airdistribution气流组织(68)
airdistributor空气分布器(54)
air-doucheunitwithwateratomization喷雾风扇(56)
airduct风管、风道(51)
airfilter空气过滤器(58)
airhandlingequipment空气调节设备(70)
airhandlingunitroom空气调节机房(59)
airheader集合管(52)
airhumidity空气湿度(2)
airinlet风口(54)
airintake进风口(41)
airmanifold集合管(52)
airopening风口(54)
airpollutant空气污染物(51)
airpollution大气污染(50)airpreheater空气预热器(73)airreturnmethod回风方式(70)
airreturnmode回风方式(70)airreturnthroughcorridor走廊回风(70)
airspace空气间层(15)airsupplymethod送风方式(69)airsupplymode送风方式(69)airsupply(suction)openingwithslideplate插板式送(吸)风口(54)airsupplyvolumeperunitarea单位面积送风量(69)airtemperature空气温度(2)airthroughtunnel地道风(40)air-to-airtotalheatexchanger全热换热器(73)
air-to-clothratio气布比(48)
airvelocityatworkarea作业地带空气流速(5)
airvelocityatworkplace工作地点空气流速(4)
airvent放气阀(31)
air-watersysten空气—水系统(64)
airborneparticles大气尘(43)
airhater空气加热器(29)
airspace空气间层(15)
alarmsignal报警信号(90)
ail-airsystem全空气系统(63)
all-watersystem全水系统(64)
allowedindoorfluctuationoftemperatureandrelativehumidity室内温湿度允许波动范围(5)
ambientnoise环境噪声(97)
ammonia氨(78)
amplificationfactorofcentrolledplant调节对象放大系数(87)
amplitude振幅(100)
anergy(77)
angleofrepose安息角(44)
angeofslide滑动角(44)
anglescale热湿比(67)
anglevalve角阀(31)
annual[value]历年值(3)
annualcoldestmonth历年最冷月(3)
anticorrosive缓蚀剂(78)
antifreezeagent防冻剂(78)
apparatusdewpoint机器露点(67)
apparentdensity堆积密度(45)
aqua-ammoniaabsorptiontype-refrigeratingmachine氨—水吸收式制冷机(84)
aspiationpsychrometer通风温湿度计(102)
Assmannaspirationpsychrometer通风温湿度计(102)
atmosphericcondenser淋激式冷凝器(83)
atmosphericdiffusion大气扩散(40)
atmosphericdust大气尘(43)
atmosphericpollution大气污染(50)
atmosphericpressure大气压力(6
atmosphericstability大气稳定度(50)
atmospherictransparency大气透明度(10)
atmosphericturblence大气湍流(50)
automaticcontrol自动控制(86)
automaticrollfilter自动卷绕式过滤器(58)
automaticvent自动放气阀(32)
availablepressure资用压力(27)
averagedailysol-airtemperature日平均综合温度(60)
axialfan轴流式通风机(55)
azeotropicmixturerefrigerant共沸溶液制冷剂(77)
B
back-flowpreventer防回流装置(53)
backpressureofsteamtrap凝结水背压力(14)
backpressurereturn余压回水(15)
backgroundnoise背景噪声(98)
backplate挡风板(39)
bagfiller袋式除尘器(57)
baghouse袋式除尘器(57)
barometricpressure大气压力(6)
basicheatloss基本耗热量(18)
bendmuffler消声弯头(100)
bimetallicthermometer双金属温度计(102)
blackglobetemperature黑球温度(2)
blowoffpipe排污管(23)
blowdown排污管(23)
boiler锅炉(27)
boillerhouse锅炉房(14)
boilerplant锅炉房(14)boilerroom锅炉房(14)
booster加压泵(29)
branch支管(22)
branchduct(通风)支管(51)
branchpipe支管(22)
buildingenvelope围护结构(15)
buildingflowzones建筑气流区(37)
buildingheatingentry热力入口(15)
bulkdensity堆积密度(45)
bushing补心(24)
butterflydamper蝶阀(52)
by-passdamper空气加热器〕旁通阀(41)
by-passpipe旁通管(23)
C
canopyhood伞形罩(42)
capillarytube毛细管(84)
capturevelocity控制风速(43)
capturevelocity外部吸气罩(41)
capturinghood卡诺循环(79)
Carnotcycle串级调节系统(92)
cascadecontrolsystem铸铁散热器(29)
castironradiator催化燃烧(49)
catalyticoxidation催化燃烧(49)
ceillingfan吊扇(56)
ceilingpanelheating顶棚辐射采暖(12)
centerfrequency中心频率(97)
centralairconditionintsystem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63)
centralheating集中采暖(11)
centralventilationsystem新风系统(64)
centralizedcontrol集中控制(91)
centrifugalcompressor离心式压缩机(82)
centrifugalfan离心式通风机(55)checkdamper(通风〕止回阀(53)checkvalve止回阀(31)
chilledwater冷水(76)
chilledwatersystemwithprimary-secondarypumps一、二次泵冷水系统(81)
chimney(排气〕烟囱(50)
circuit环路(24)
circulatingfan风扇(55)
circulatingpipe循环管(23)
circulatingpump循环泵(29)
cleanroom洁净室(104)
cleaninghole清扫孔(54)
cleaningvacuumplant真空吸尘装置(58)
cleanoutopening清扫孔(54)
cloggingcapacity容尘量(47)
closenipple长丝(24)
closedbooth大容积密闭罩(42)
closedfullflowreturn闭式满管回水(15)
closedloopcontrol闭环控制(87)
closedreturn闭式回水(15)
closedshellandtubecondenser卧式壳管式冷凝器(82)
closedshellandtubeevaporator卧式壳管式蒸发器(83)
closedtank闭式水箱(28)
coefficientofaccumulationofheat蓄热系数(17)
coefficientofatmospherictranspareney大气透明度(10)
coefficientofeffectiveheatemission散热量有效系数(38)
coficientofeffectiveheatemission传热系数(16)
coefficientoflocallresistance局部阻力系数(26)
coefficientofthermalstorage蓄热系数(17)
coefficientofvapo[u]r蒸汽渗透系数(18)
coil盘管(74)
collectionefficiency除尘效率(47)
combustionofgasandvapo[u]r气体燃烧(58)
comfortairconditioning舒适性空气调节(59)
commonsection共同段(25)
compensator补偿器(31)
components(通风〕部件(52)
compression压缩(79)
compression-typerefrigeratingmachine压缩式制冷机(81)
compression-typerefrigeratingsystem压缩式制冷系统(81)
compression-typerefrigeration压缩式制冷(80)
compression-typerefrigerationcycle压缩式制冷循环(79)
compression-typewaterchiller压缩式冷水机组(81)
concentratcdheating集中采暖(11)
concentrationofnarmfulsubstance有害物质浓度(36)
condensatedrainpan凝结水盘(74)
condensatepipe凝结水管(22)
condensatepump凝缩水泵(29)
condensatetank凝结水箱(28)
condensation冷凝(79)
condensationofvapo[u]r气体冷凝(49)
condenser冷凝器(82)
condensingpressure冷凝压力(75)
condensingtemperature冷凝温度(75)condensingunit压缩冷凝机组(81)conditionedspace空气调节房间(59)
conditionedzone空气调节区(59)
conicalcowl锥形风帽(52)
constanthumiditysystem恒湿系统(64)
constanttemperatureandhumiditysystem恒温恒湿系统(64)
constanttemperaturesystem恒温系统(64)
constantvaluecontrol定值调节(91)
constantvolumeairconditioningsystem定风量空气调节系统(63)
continuousdustdislodging连续除灰(48)
continuousheating连续采暖(11)
contourzone稳定气流区(38)
controldevice控制装置(86)
controlpanel控制屏(95)
controlvalve调节阀(95)
controlvelocity控制风速(43)
controllednaturalventilation有组织自然通风(37)
controlledplant调节对象(86)controlledvariable被控参数(86)
controller调节器(94)convectionheating对流采暖(12)
convector对流散热器(29)
cooling降温、冷却(39、66)
coolingaircurtain冷风幕(74)
coolingcoil冷盘管(74)
coolingcoilsection冷却段(72)
coolingloadfromheat传热冷负荷(62)
coolingloadfromoutdoorair新风冷负荷(62)
coolingloadfromventilation新风冷负荷(62)
coolingloadtemperature冷负荷温度(62)
coolingsystem降温系统(40)
coolingtower冷却塔(83)
coolingunit冷风机组(56)
coolingwater冷却水(76)
correctingelement调节机构(95)
correctingunit执行器(94)
correctionfactorfororientaion朝向修正率(19)
corrosioninhibitor缓蚀剂(78)
coupling管接头(23)
cowl伞形风帽(52)
criteriafornoisecontrolcross噪声控频标准(98)
crossfan四通(24)
crross-flowfan贯流式通风机(55)
cross-ventilation穿堂风(37)
cutdiameter分割粒径(47)
cyclone旋风除尘器(56)cyclonedustseparator旋风除尘器(56)cylindricalventilator筒形风帽(52)D
dailyrange日较差(6)dampingfactot衰减倍数(17)datascaning巡回检测(90)
daysofheatingperiod采暖期天数(9)
deafener消声器(99)
decibel(dB)分贝(96)
degree-daysofheatingperiod采暖期度日数(9)
degreeofsubcooling过冷度(79)
degreeofsuperheat过热度(80)
dehumidification减湿(66)
dehumidifyingcooling减湿冷却(66)
densityofdustparticle真密度(44)
designconditions计算参数(2)
desorption解吸(49)
detectingelement检测元件(93)
deviation偏差(87)
dew-pointtemperature露点温度(2)
dimond-shapeddamper菱形叶片调节阀(53)
differentialpressuretypeflowmeter差压流量计(103)
diffuserairsupply散流器(54)
diffuserairsupply散流器送风(69)
directairconditioningsystem直流式空气调节系统(64)
directcombustion直接燃烧(48)
direct-contactheatexchanger汽水混合式换热器(28)
directdigitalcontrol(DDC)system直接数字控制系统(92)
directevaporator直接式蒸发器(83)
direct-firedlithiumbromideabsorption-typerefrigeratingmachine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85)
directrefrigeratingsystem直接制冷系统(80)
directreturnsystem异程式系统(20)
directsolarradiation太阳直接辐射(10)
dischargepressure排气压力(76)
dischargetemperature排气温度(76)
dispersion大气扩散(49)
districtheatsupply区域供热(15)
districtheating区域供热(15)
disturbancefrequency扰动频率(100)
dominantwinddirection最多风向(7)
double-effectlithium-bromideabsorption-typerefigeratingmachine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85)
doublepipecondenser套管式冷凝器(82)
downdraft倒灌(39)
downfeedsystem上分式系统(21)
downstreamspraypattern顺喷(67)
drainpipe泄水管(23)
drainpipe排污管(23)
droplet液滴(44)
drvair干空气(65)
dry-and-wet-bulbthermometer干湿球温度表(102)
dry-bulbtemperature干球温度(2)
drycoolingcondition干工况(67)
drydustseparator干式除尘器(56)
dryexpansionevaporator干式蒸发器(83)
dryreturnpipe干式凝结水管(22)
drysteamhumidifler干蒸汽加湿器(72)
dualductairconingition双风管空气调节系统(63)
dualductsystem双风管空气调节系统(63)
duct风管、风道(51)
dust粉尘(43)
dustcapacity容尘量(47)
dustcollector除尘器(56)
dustconcentration含尘浓度(46)
dustcontrol除尘(46)
dust-holdingcapacity容尘量(47)
dustremoval除尘(46)
dustremovingsystem除尘系统(46)
dustsampler粉尘采样仪(104)
dustsamplingmeter粉尘采样仪(104)
dustseparation除尘(45)
dustseparator除尘器(56)
dustsource尘源(45)
dynamicdeviation动态偏差(88)
E
economicresistanceofheattransfer经济传热阻(17)
economicvelocity经济流速(26)
efectivecoefficientoflocalresistance折算局部阻力系数(26)
effectivelegth折算长度(25)
effectivestackheight烟囱有效高度(50)
effectivetemperaturedifference送风温差(70)
ejector喷射器(85)
ejetor弯头(24)
elbow电加热器(73)
electricheater电加热段(71)
electricpanelheating电热辐射采暖(13)
electricprecipitator电除尘器(57)
electricradiantheating电热辐射采暖(13)
electricresistancehu-midkfier电阻式加湿器(72)
electro-pneumaticconvertor电—气转换器(94)
electrodehumidifler电极式加湿器(73)
electrostaticprecipi-tator电除尘器(57)
eliminator挡水板(74)
emergencyventilation事故通风(34)
emergencyventilationsystem事故通风系统(40)
emissionconcentration排放浓度(51)
enclosedhood密闭罩(42)
enthalpy焓(76)
enthalpycontrolsystem新风〕焓值控制系统(91)
enthalpyentropychart焓熵图(77)
entirelyventilation全面通风(33)
entropy熵(76)
environmentalnoise环境噪声(97)
equalpercentageflowcharacteristic等百分比流量特性(89)
equivalentcoefficientoflocalresistance当量局部阻力系数(26)
equivalentlength当量长度(25)
equivalent[continuousA]soundlevel等效〔连续A〕声级(96)
evaporatingpressure蒸发压力(75)
evaporatingtemperature蒸发温度(75)
evaporativecondenser蒸发式冷凝器(83)
evaporator蒸发器(83)
excessheat余热(35)
excesspressure余压(37)
excessiveheat余热(35)
exergy(76)
exhaustairrate排风量(35)
exhaustfan排风机(41)
exhaustfanroom排风机室(41)
exhausthood局部排风罩(41)
exhaustinlet吸风口(54)
exhaustopening吸风口(54)
exhaustopeningorinlet风口(54)
exhaustoutlet排风口(54)
exaustverticalpipe排气〕烟囱(50)
exhaustedenclosure密闭罩(42)
exit排风口(54)
expansion膨胀(79)
expansionpipe膨胀管(23)
explosionproofing防爆(36)
expansionsteamtrap恒温式疏水器(32)
expansiontank膨胀水箱(28)
extrememaximumtemperature极端最高温度(6)
extrememinimumtemperature极端最低温度(6)
F
fabriccollector袋式除尘器(57)
facetube皮托管(103)
facevelocity罩口风速(42)
fan通风机(55)
fan-coilair-conditioningsystem风机盘管空气调节系统(64)
fan-coilsystem风机盘管空气调节系统(64)
fan-coilunit风机盘管机组(72)
fanhouse通风机室(41)
fanroom通风机室(41)
fansection风机段(72)
feed-forwardcontrol前馈控制(91)
feedback反馈(86)
feedingbranchtloradiator散热器供热支管(23)
fibrousdust纤维性粉尘(43)
filltercylinderforsampling滤筒采样管(104)
fillterefficiency过滤效率(47)
filltersection过滤段(71)
filltrationvelocity过滤速度(48)
finalresistanceoffilter过滤器终阻力(47)
firedamper防火阀(53)
fireprevention防火(36)
fireprotection防火(36)
fire-resistingdamper防火阀(53)
fittings(通风〕配件(52)
fixedset-pointcontrol定值调节(91)
fixedsupport固定支架(24)
fixedtimetemperature(humidity)定时温(湿)度(5)
flamecombustion热力燃烧(48)
flashgas闪发气体(78)
flashsteam二次蒸汽(14)
flexibleduct软管(52)
flexiblejoint柔性接头(52)
floattypesteamtrap浮球式疏水器(32)
floatvalve浮球阀(31)
floatingcontrol无定位调节(88)
floodedevaporator满液式蒸发器(83)
floorpanelheating地板辐射采暖(13)
flowcapacityofcontrolvalve调节阀流通能力(90)
flowcharacteristicofcontrolvalve调节阀流量特性(89)
foamdustseparator泡沫除尘器(57)
follow-upcontrolsystem随动系统(92)
forcedventilation机械通风(33)
forwardflowzone射流区(69)
foulgas不凝性气体(78)
four-pipewatersystem四管制水系统(65)
fractionalseparationefficiency分级除尘效率(47)
freejet自由射流(68)
freesillica游离二氧化硅(43)
freesilicondioxide游离二氧化硅(43)
freon氟利昂(77)
frequencyinterval频程(97)
frequencyofwinddirection风向频率(7)
freshairhandlingunit新风机组(71)
freshairrequirement新风量(67)
frictionfactor摩擦系数(25)
frictionloss摩擦阻力(25)
frictionalresistance摩擦阻力(25)
fume烟〔雾〕(44)
fumehood排风柜(42)
fumes烟气(44)
G
gas-firedinfraredheating煤气红外线辐射采暖(13)
gas-firedunitheater燃气热风器(30)
gaspurger不凝性气体分离器(84)
gatevalve闸阀(31)
generalairchange全面通风(33)
generalexhaustventilation(GEV)全面排风(33)
generalventilation全面通风(33)
generator发生器(85)
globalradiation总辐射(10)
gradeefficiency分级除尘效率(47)
granularbedfilter颗粒层除尘器(57)
granulometricdistribution粒径分布(44)
gravelbedfilter颗粒层除尘器(57)
gravityseparator沉降室(56)
ground-levelconcentration落地浓度(51)
guidevane导流板(52)
H
hairhygrometor毛发湿度计(102)
handpump手摇泵(29)
harmfulgasandvapo[u]r有害气体(48)
harmfulsubstance有害物质(35)
header分水器、集水器(30、31)
heatandmoisturetransfer热湿交换(67)
heatbalance热平衡(35)
heatconductioncoefficient导热系数(16)
heatconductivity导热系数(16)
heatdistributingnetwork热网(15)
heatemitter散热器(29)
heatendurance热稳定性(17)
heatexchanger换热器(27)
heatflowmeter热流计(103)
heatflowrate热流量(16)
heatgainfromapplianceandequipment设备散热量(61)
heatgainfromlighting照明散热量(61)
heatgainfromoccupant人体散热量(61)
heatinsulatingwindow保温窗(41)
heat(thermal)insuation隔热(39)
heatloss耗热量(18)
heatlossbyinfiltration冷风渗透耗热量(19)
heat-operatedrefrigeratingsystem热力制冷系统(81)
heat-operatedrefrigetation热力制冷(80)
heatpipe热管(74)
heatpump热泵(85)
heatpumpairconditioner热泵式空气调节器(71)
heatrelease散热量(38)
heatresistance热阻(16)
heatscreen隔热屏(39)
heatshield隔热屏(39)
heatsource热源(13)
heatstorage蓄热(61)
heatstoragecapacity蓄热特性(61)
heatsupply供热(14)
heatsupplynetwork热网(15)
heattransfer传热(15)
heattransmission传热(15)
heatwheel转轮式换热器(73)
heatedthermometeranemometer热风速仪(103)
heating采暖、供热、加热(11、14、66)
heatingappliance采暖设备(27)
heatingcoil热盘管(74)
heatingcoilsection加热段(71)
heatingequipment采暖设备(27)
heatingload热负荷(19)
heatingmedium热媒(13)
heatingmediumparameter热媒参数(14)
heatingpipeline采暖管道(22)
heatingsystem采暖系统(20)
heavywork重作业(105)
high-frequencynoise高频噪声(98)
high-pressurehotwaterheating高温热水采暖(12)
high-pressuresteamheating高压蒸汽采暖(12)
hightemperaturewaterheating高温热水采暖(12)
hood局部排风罩(41)
horizontalwater-filmsyclonet卧式旋风水膜除尘器(57)
hotairheating热风采暖(12)
hotairheatingsystem热风采暖系统(20)
hotshop热车间(39)
hotwaterboiler热水锅炉(27)
hotwaterheating热水采暖(11)
hotwatersystem热水采暖系统(20)
hotwaterpipe热水管(22)
hotworkshop热车间(39)
hourlycoolingload逐时冷负荷(62)
hourlysol-airtemperature逐时综合温度(60)
humidification加湿(66)
humidifier加湿器(72)
humididiersection加湿段(71)
humidistat恒湿器(94)
humidityratio含湿量(65)
hydrauliccalculation水力计算(24)
hydraulicdisordeer水力失调(26)
hydraulicdustremoval水力除尘(46)
hydraulicresistancebalance阻力平衡(26)
hydraulicity水硬性(45)
hydrophilicdust亲水性粉尘(43)
hydrophobicdust疏水性粉尘(43)
I
impactdustcollector冲激式除尘器(58)
impacttube皮托管(103)
impedancemuffler阻抗复合消声器(99)
inclineddamper斜插板阀(53)
indexcircuit最不利环路(24)
indecofthermalinertia(valueD)热惰性指标(D值)(17)
indirectheatexchanger表面式换热器(28)
indirectrefrigeratingsys间接制冷系统(80)
indoorairdesignconditions室内在气计算参数(5)
indoorairvelocity室内空气流速(4)
indoorandoutdoordesignconditions室内外计算参数(2)
indoorreferenceforairtemperatureandrelativehumidity室内温湿度基数(5)
indoortemperature(humidity)室内温(湿)度(4)
inductionair-conditioningsystem诱导式空气调节系统(64)
inductionunit诱导器(72)
inductiveventilation诱导通风(34)
industralairconditioning工艺性空气调节(59)
industrialventilation工业通风(33)
inertialdustseparator惯性除尘器(56)
infiltrationheatloss冷风渗透耗热量(19)
infraredhumidifier红外线加湿器(73)
infraredradiantheater红外线辐射器(30)
inherentregulationofcontrolledplant调节对象自平衡(87)
initialconcentrationofdust初始浓度(47)
initialresistanceoffilter过滤器初阻力(47)
inputvariable输入量(89)
insulatinglayer保温层(105)
integralenclosure整体密闭罩(42)
interlockprotection联锁保护(91)
intermittentdustremoval定期除灰(48)
intermittentheating间歇采暖(11)
inversionlayer逆温层(50)
invertedbuckettypesteamtrap倒吊桶式疏水器(32)
irradiance辐射照度(4)
isoenthalpy等焓线(66)
isobume等湿线(66)
isolator隔振器(101)
isotherm等温线(66)
isothermalhumidification等温加湿(67)
isothermaljet等温射流(68)
J
jet射流(68)
jetaxialvelocity射流轴心速度(69)
jetdivergenceangle射流扩散角(69)
jetinaconfinedspace受限射流(68)
K
katathermometer卡他温度计(102)
L
laboratoryhood排风柜(42)
lagofcontrolledplant调节对象滞后(87)
largespaceenclosure大容积密闭罩(42)
latentheat潜热(60)
lateralexhaustattheedgeofabath槽边排风罩(42)
lateralhoodlengthofpipesection侧吸罩(42)
lengthofpipesection管段长度(25)
lightwork轻作业(105)
limitdeflection极限压缩量(101)
limitswitch限位开关(95)
limitingvelocity极限流速(26)
linearflowcharacteristic线性流量特性(89)
liquid-levelga[u]ge液位计(103)
liquidreceiver贮液器(84)
lithiumbromide溴化锂(78)
lithium-bromideabsorption-typerefrigeratingmachine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84)
lithiumchlorideresistancehygrometer氯化锂电阻湿度计(93)
loadpattern负荷特性(62)
localairconditioning局部区域空气调节(59)
localairsuppiysystem局部送风系统(40)
localexhaustventilation(LEV)局部排风(34)
localexhaustsystem局部排风系统(40)
localheating局部采暖(11)
localrelief局部送风(34)
localreliefsystem局部送风系统(40)
localresistance局部阻力(25)
localsolartime地方太阳时(10)
localventilation局部通风(34)
localizedairsupplyforair-heating集中送风采暖(12)
localizedaircontrol就地控制(91)
loop环路(24)
louver百叶窗(41)
low-frequencynoise低频噪声(98)
low-pressuresteamheating低压蒸汽采暖(12)
lyophilicdust亲水性粉尘(43)
lyophobicdust疏水性粉尘(43)
M
main总管、干管(22)
mainduct通风〕总管、〔通风〕干管(51)
mainpipe总管、干管(22)
make-upwaterpump补给水泵(28)
manualcontrol手动控制(91)
massconcentration质量浓度(36)
maximumallowableconcentration(MAC)最高容许浓度(36)
maximumcoefficientofheattransfer最大传热系数(17)
maximumdepthoffrozenground最大冻土深度(7)
maximumsumofhourlycollingload逐时冷负荷综合最大值(62)
meanannualtemperature(humidity)年平均温(湿)度(6)
meandailytemperature(humidity)日平均温(湿)度(5)
meandekadtemperature(humidity)旬平均温(湿)度(6)
meanmonthlymaximumtemperature月平均最高温度(6)
meanmonthlyminimumtemperature月平均最低温度(6)
meanmonthlytemperature(humidity)月平均温(湿)度(6)
meanrelativehumidity平均相对湿度(7)
meanwindspeed平均风速(7)
mechanicalairsupplysystem机械送风系统(40)
mechanicalandhydrauliccombineddustremoval联合除尘(46)
mechanicalanemometer机械式风速仪(103)
mechanicalcleaningoffdust机械除尘(46)
mechanicaldustremoval机械排风系统(40)
mechanicalexhaustsystem机械通风系统(40)
mechanicalventilation机械通风(33)
mediavelocity过滤速度(48)
metalradiantpanel金属辐射板(30)
metalradiantpanelheating金属辐射板采暖(13)
micromanometer微压计(103)
micropunchplatemuffler微穿孔板消声器(90)
mid-frequencynoise中频噪声(98)
middlework中作业(105)
midfeedsystem中分式系统(22)
minimumfreshairrequirmente最小新风量(68)
minimumresistanceofheattransfer最小传热阻(17)
mist雾(44)
mixingboxsection混合段(71)modularairhandlingunit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71)moistair湿空气(65)moistureexcess余湿(35)moisuregain散湿量(61)moisturegainfromapplianceandequipment设备散湿量(61)
moisturegainfromoccupant人体散湿量(61)
motorizedvalve电动调节阀(95)
motorized(pneumatic)电(气)动两通阀(95)
2-wayvalvemotorized(pneumatic)3-wayvalve电(气)动三通阀(95)
movablesupport活动支架(24)
muffler消声器(99)
mufflersection消声段(72)
multi-operatingmodeautomticconversion工况自动转换(90)
multi-operatingmodecontrolsystem多工况控制系统(92)
multiclone多管〔旋风〕除尘器(56)
multicyclone多管〔旋风〕除尘器(56)
multishellcondenser组合式冷凝器(82)
N
naturalandmechanicalcombinedventilation联合通风(33)
naturalattenuationquantityofnoise噪声自然衰减量(99)
naturalexhaustsystem自然排风系统(37)
naturalfreguency固有频率(100)
naturalventilation自然通风(33)
NC-curve[s]噪声评价NC曲线(97)
negativefreedback负反馈(86)
neutrallevel中和界(39)
neutralpressurelevel中和界(39)
neutralzone中和界(39)
noise噪声(97)
noisecontrol噪声控制(98)
noisecriterioncurve(s)噪声评价NC曲线(97)
noiscratingnumber噪声评价NR曲线(97)
noisereduction消声(99)
nonazeotropicmixturerefragerant非共沸溶液制冷剂(77)
non-commonsection非共同段(25)
noncondensablegas不凝性气体(78)
noncondensablegaspurger不凝性气体分离器(84)
non-isothermaljct非等温射流(68)
nonreturndamper〔通风〕止回阀(53)
nonreturnvalve止回阀(31)
normalcoldestmonth累年最冷月(3)
normalcoldest3-monthperiod累年最冷三个月(3)
normalthreewintermonths累年最冷三个月(3)
normals累年值(3)
nozzleoutletairsuppluy喷口送风(69)
numberconcentration计数浓度(36)
numberofdegree-dayofheatingperiod采暖期度日数(9)
O
octave倍频程(97)
1/3octave倍频程(97)
octaveband倍频程(97)
oilcooler油冷却器(84)
oill-firedunitheater燃油热风器(30)
one-and-twopipecombinedheatingsystem单双管混合式采暖系统(21)
one(single)-pipecircuit(cross-over)heatingsystem单管跨越式采暖系统(21)
one(single)-pipeheatingsystem单管采暖系统(21)one(single)-pipeloopcircuitheatingsystem水平单管采暖系统(21)
one(single)-pipeseriesloopheatingsystem单管顺序式采暖系统(21)
one-thirdoctaveband倍频程(97)
on-ofcontrol双位调节(88)
openloopcontrol开环控制(86)
openreturn开式回水(15)
openshellandtubecondenser立式壳管式冷凝器(82)
opentank开式水箱(28)
operatingpressure工作压力(27)
operatingrange作用半径(26)
opposedmultibladedamper对开式多叶阀(52)
organizedairsupply有组织进风(33)
organizedexhaust有组织排风(34)
organizednaturalventilation有组织自然通风(37)
outdoorairdesignconditions室外空气计算参数(7)
outdoorctitcalairtemperatureforheating采暖室外临界温度(9)
outdoordesigndry-bulbtemperatureforsummerairconlitioning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8)
outdoordesignhourlytemperatureforsummerairconditioning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9)
outdoordesignmeandailytemperatureforsummerairconditioning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9)
outdoordesignrelativehumidityuforsummerventilation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8)
outdoordesignrelativehumidityforwinterairconditioning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8)
outdoordesigntemperaturetureforcalculatedenvelopeinwinter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8)
outdoordesigntemperaturetureforheating采暖室外计算温度(7)
outdoordesigntemperatureforsummerventilation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8)
outdoordesigntemperatureforwinterairconditioning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8)
outdoordesigntemperatureforwintervemtilation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7)
outdoordesignwet-bulbtemperatureforsummerairconditioning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8)
outdoormeanairtemperatureduringheatingperiod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9)
outdoortemperature(humidity)室外温(湿)度(5)
outletairvelocity出口风速(70)
outputvariable输出量(89)
overallefficiencyofseparation除尘效率(47)
overallheattransmissioncoefficient传热系数(16)
overflowpipe溢流管(23)
overheatsteam过热蒸汽(14)
overlappingaverages滑动平均(4)
overshoot超调量(88)
P
packagedairconditioner整体式空气调节器(70)
packagedheatpump热泵式空气调节器(71)
packedcolumn填料塔(58)
packedtower填料塔(58)
panelheating辐射采暖(12)
parabolicflowcharacter-istic抛物线流量特性(90)
parallelmultibladedamperin平行式多叶阀(53)parameterdetection参数检测(90)part通风〕部件(52)partialenclosure局部密闭罩(42)partialpressureofwatervapo[u]r水蒸汽分压力(6)particle粒子(44)particlecounter粒子计数器(104)
particlenumberconcentration计数浓度(36)
particlesize粒径(44)
particlesizedistribution粒径分布(44)
particulate粒子(44)
particulatecollector除尘器(56)
particulates大气尘(43)
passageventilatingduct通过式风管(52)
penetrationrate穿透率(47)
percentageofmen,womenandchildren群集系数(62)
percentageofpossiblesunshine日照率(7)
percentageofreturnair回风百分比(68)
perforatedceilingairsupply孔板送风(69)
perforatedplatetower筛板塔(58)
periodicdustdislodging定期除灰(48)
piece(通风〕部件(52)
pipefittings管道配件(23)
piperadiator光面管散热器(29)
pipesection管段(25)
pipecoil光面管放热器(29)
pitottube皮托管(103)
plateheatexchanger板式换热器(73)
plenumchamber静压箱(74)
plenumspace稳压层(70)
plug丝堵(24)
plume烟羽(50)
plumeriseheight烟羽抬升高度(50)
PNC-curve[s]噪声评价PNC曲线(97)
pneumaticconveying气力输送(46)
pueumatictransport气力输送(46)
pneumaticvalve气动调节阀(95)
pneumo-electricalconvertor气-电转换器(94)
positioner定位器(95)
positivefeedback正反馈(86)
powerroofventilator屋顶通风机(55)
preferrednoisecriteriacurve[s]噪声评价PNC曲线(97)
pressuredrop压力损失(26)
pressureenthalpychart压焓图(77)
pressurega[u]ge压力表(103)
pressureofsteamsupply供汽压力(14)
pressurereducingvalve减压阀(31)
pressurereliefdevice泄压装置(53)
pressurereliefvalve安全阀(31)
pressurethermometer压力式温度计(102)
pressurevolumechart压容图(77)
primaryairfan-coilsystem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64)
primaryairsystem新风系统(64)
primaryretirnair一次回风(68)
processairconditioning工艺性空气调节(59)
programcontrol程序控制(91)
proportionalband比例带(89)
proportionalcontrol比例调节(88)
proportional-integral(PI)control比例积分调节(88)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control比例积分微分调节(88)
protected(roof)monitor避风天窗(39)
psychrometricchart声级计(104)
pulvationaction干湿球温度表(102)
push-pullhood焓湿图(65)
pulvationaction尘化作用(45)
push-pullhood吹吸式排风罩(42)
Q
quickopenflowcharacteristic快开流量特性(89)
R
radiantheating辐射采暖(12)
radiantintensity辐射强度(4)
radiationintensity辐射强度(4)
radiator散热器(29)
radiatorheating散热器采暖(12)
radiatorheatingsystem散热器采暖系统(20)
radiatorvalve散热器调节阀(32)
ratingunderairconditioningcondition空调工况制冷量(75)
reactivemuffler抗性消声器(99)
receiver贮液器(84)
receivinghood接受式排风罩(42)
reciprocatingcompressor活塞式压缩机(82)recirculationcavity空气动力阴影区(38)
recordingthermometer自记温度计(102)
reducingcoupling异径管接头(24)
reducingvalve减压阀(31)
reentrainmentofdust二次扬尘(45)
refrigerant制冷剂(77)
[refrigerating]coefficientofperformance(COP)(制冷〕性能系数(76)
refrigeratingcompressor制冷压缩机(81)
refrigeratingcycle制冷循环(79)
refrigeratingeffect制冷量(75)
refrigeratingengineering制冷工程(75)
refrigeratingmachine制冷机(81)
refrigeratingmedium载冷剂(78)
refrigeratingplanttoom制冷机房(77)
refrigeratingstation制冷机房(77)
refrigeratingsystem制冷系统(80)
refrigeration制冷(75)
regenerativenoise再生噪声(98)
register百叶型风口(54)
regulator调节器(94)
reheatairconditioningsystem再热式空气调节系统(63)
relativehumidity相对湿度(3)
relay继电器(95)
remotecontrol遥控(90)
resistanceofheattransfer传热阻(17)
resistancethermometer电阻温度计(93)
resistancetowatervapo[u]rpermeability蒸汽渗透阻(18)
resistancetowatervapo[u]rpermeation蒸汽渗透阻(18)resistivemuffler阻性消声器(99)resistivity比电阻(45)resonance共振(100)
resonantfrequency共振频率(100)
responsecurveofcontrolledplant调节对象正升曲线(87)
returnair回风(70)
returnairinlet回风口(70)
returnbranchofradiator散热器回水支管(23)
returnfan回风机(72)
returnflowzone回流区(69)
returnwatertemperataure回水温度(14)
reverseCarnotcycle逆卡诺循环(79)
reversedreturnsystem同程式系统(20)
reversiblecycle可逆循环(79)
rimexhaust槽边排风罩(42)
rimventilation槽边通风(34)
riser立管(22)
roofventilator筒形风帽(52)
roomabsorption房间吸声量(99)
roomairconditioner房间空气调节器(72)
rotameter转子流量计(103)
rotarydehumidifier转轮除湿机(73)
rotaryheatexchanger转轮式换热器(73)
rotarysupplyoutlet旋转送风口(54)
rotatingairoutletwithmovableguidevanes旋转送风口(54)
roughnessfactor相对粗糙度(25)
rubbershockabsorber橡胶隔振器(101)
runningmeans滑动平均(4)
S
safetyvalve安全阀(31)
samplinghole测孔(55)
samplingport测孔(55)
saturatedsteam饱和蒸汽(14)
saturationhumidityratio饱和含湿量(66)
screwcompressor螺杆式压缩机(82)screwnipple丝对(24)screwedplug丝堵(24)scondaryrefrigerant载冷剂(78)secondaryreturnair二次回风(89)
selectivecontrolsystem选择控制系统(92)
selector选择器(94)
self-containedcoolingunit冷风机组(56)
selflearningsystem自学习系统(93)
sensiblecooling等湿冷却(66)
sensibleheat显热(60)
sensibleheating等湿加热(66)
sensingelement敏感元件(93)
sensor传感器(93)
sequencecontrol程序控制(91)
setpoint给定值(88)
settlingchamber沉降室(56)
settingvelocity沉降速度(45)
shadingcoefficient遮阳系数(60)
shellandcoilcondenser壳管式冷凝器(82)
shellandtubecondenser壳管式冷凝器(82)
shellandtubeevaporator壳管式蒸发器(83)
sholdernipple长丝(24)shutter百叶窗(41)sidehood侧吸罩(42)
sidewallairsupply侧面送风(69)
sieve-platecolumn筛板塔(58)
singleductairconditioningsystem单风管空气调节系统(63)
singleductsystem单风管空气调节系统(63)
single-effectlithiumbromideabsorption-typerefrigeratingmachine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84)
skyradiation天空散射辐射(10)
slidedamper插板阀(53)
slingpsychrometer通风温湿度计(102)
sliprate穿透率(47)
slipdiffuser条缝型风口(54)
slipexhausthood槽边排风罩(42)
slotexhaustonedgesoftanks槽边通风(34)
slotoutlet条缝型风口(54)
sludgehandling泥浆处理(46)
smoke烟〔尘〕(43)
smokecontrol防烟(36)
smokedamper防烟阀(53)
smokeexhaustdamper排烟阀(53)
smokeextraction排烟(36)
smokeplume烟羽(50)
smokeproofdamper防烟阀(53)
sol-airtemperature综合温度(60)
solaraltitude太阳高度角(10)
solarazimuth太阳方位角(10)
solarconstant太阳常数(9)
solardeclination太阳赤纬(10)solarheating太阳能采暖(13)solarirradiance太阳辐射照度(10)
solarradiantheat太阳辐射热(60)
solarradiation太阳辐射(10)
solenoidvalve电磁阀(95)
soundabsorber消声器(99)
soundabsorption吸声(98)soundabsorptioncoefficient吸声系数(100)soundabsorptionmaterial吸声材料(100)
soundattenuation消声(99)
sounddeadening消声(99)
sounddeadeningcapacity消声量(99)
soundinsulation隔声(98)
soundintensitylevel声强级(96)
soundlevel声级(96)
soundlevelmeter声级计(104)
soundpowerlevel声功率级(96)
soundpressurelevel声压级(96)
soundsource声源(96)
sourceofheatrelease散热源(38)
spaceairdiffusion气流组织(68)
spacecoolingload房间冷负荷(61)
spaceheatgain房间得热量(60)
spaceheating采暖(11)
spacemoistureload房间湿负荷(61)
spacetemperaturevariation区域温差(5)
specificenthalpy比焓(65)
specificfrictionalresistance比摩阻(25)
specificgasflowrate气布比(48)
specificheatload散热强度(38)
specificresistance比电阻(45)
spinningdiskhumidifier离心式加湿器(73)
splitairconditioningsystem分体式空气调节器(71)
splitrangingcontrolcontrol分程控制(91)
splitter导流板(52)
spottemperature工作地点温度(4)
spraychamber喷水段(71)
sprayfan喷雾风扇(56)
spraynozzle喷嘴(74)
spraynozzledensity喷嘴密度(67)
spray-typeairwashersection喷水段(71)
spray-typeevaporator喷淋式蒸发器(83)
spread射流扩散角(69)
springshockabsorber弹簧隔振器(101)
stability稳定性(88)
stack(排气〕烦囱(50)
stackeffectpressure热压(37)
standardcondition标准工况(76)
standardrating[ofrefrigeratingmachine]标准制冷量(75)
standbyheating值班采暖(11)
staticdeflection静态压缩量(101)
staticdeflection静态偏差(88)
staticpressure静压(27)
steady-stateheattransfer稳态传热(16)
steamboiler蒸汽锅炉(27)
steamejector蒸汽喷射器(28)
steamheader分汽缸(30)
steamheating蒸汽采暖(12)
steamheatingsystem蒸汽采暖系统(20)
steam-jethotwaterheatingsystem蒸汽喷射热水采暖系统(20)
steamjetrefrigeratingmachine蒸汽喷射式制冷机(85)
steamjetrefrigerationcycle蒸汽喷射式制冷循环(80)
steammanifold分汽缸(30)
steampipe蒸汽管(22)
steamtrap疏水器(32)
steam-watermixedheatexchanger汽-水混合式换热器(28)
steamwatermixture汽水混合物(14)
steam-watertypeheatexchanger汽-水式换热器(28)
steelradiator钢制散热器(29)
stopvalve截止阀(31)
stoveheating火炉采暖(13)
strainer除污器(30)
strantiicatedairconditioning分层空气调节(59)
stripradiantpanel带状辐射板(30)
strongliquor浓溶液(78)
strongsolution浓溶液(78)
subcooling过冷(79)
sub-ductassembly防回流装置(53)
suctionpressure吸气压力(76)
suctiontemperature吸气温度(76)
suctionvelocityatreturnairinlet回风口吸风速度(70)sun'saltitude太阳高度角(10)
sun'sazimuth太阳方位角(10)
superheat过热(79)
superheatedsteam过热蒸汽(14)
supervisorycomputercontrol(SCC)system监督控制系统(92)
supplyair送风(69)
supplyairrate进风量(35)
supplyairtemperaturddifference送风温差(70)
supplyfan送风机(41)
supplyfanroom送风机室(41)
supplywatertemperature供水温度(14)
suppot(hanger)ofduct风管支(吊)架(55)
surfacecoefficientofheattransfer表面换热系数(16)
surface[film]resistanceofheat(thermal)transfer表面换热阻(16)
surface(film)thermalconductance表面换热系数(16)
surface-typeheatexchanger表面式换热器(28)
suspendedvelocity悬浮速度(45)
swirldiffuser旋流风口(54)
systemresistance系统坐力(26)
T
tangentialfan贯流式通风机(55)
taperedcowl锥形风帽(52)
tee三通(24)
temperatureatworkarea作业地带温度(4)
temperatureatworkplace工作地点温度(4)
temperaturedifferencebetweensupplyandreturnwater供回水温差(14)
temperaturedifferencecorrectionfactorofenvelope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18)
temperaturefield温度场(69)
temperaturegradient温度梯度(18)
temperatureinversion逆温(50)
temperatureofoutgoingair排风温度(39)
temperaturerecorder自记温度计(102)
tem-daysaveragetemperature(humidity)旬平均温(湿)度(6)
thermalanemometer热风速仪(103)
thermalbuoyancy热压(37)
thermalconductivity[coefficient]导热系数(16)
thermaldiffusivity导温系数(16)
thermalinsulation保温(105)
thermalinsulationmaterial保温材料(105)
thermalinversionlayer逆温层(50)
thermaloxidation热力燃烧(48)
thermalpressure热压(37)
thermalresistance热阻(16)thermalstability热稳定性(17)
thermalstoragecharacteristic蓄热特性(61)
thermalstorageeffect蓄热(61)
thermalstoragetank蓄冷水池(85)
thermistorthermometer热敏电阻温度计(93)
thermodynamiccycle热力循环(78)
thermodynamictypesteamtrap热动力式疏水器(32)
thermostat恒温器(94)
thermostaticexpansionvalve热力膨胀阀(84)
thermostaticsteamtrap恒温式疏水器(32)
three-pipewatersystem三管制水系统(65)
throttlingexpansion节流膨胀(79)
throughairduct通过式风管(82)
through-draught穿堂风(37)
throughflow穿堂风(37)
throw射程(69)
totalheat全热(60
totalpressure全压(27)
totalscparationefficlency除尘效率(47)
transducer传感器(93)
transient过渡过程(87)
transmissibility传递率(100)
transmitter变送器(94)
trunkduct〔通风〕总管(51)
trunkpipe总管、干管(22)
tube-in-tubecondenser套管式冷凝器(82)
turningflowmeter涡轮流量计(103)
turningvane导流板(52)
twistoutlet旋流风口(54)
twobanksopposingspraypattern对喷(67)
two-pipeheatingsystem双管采暖系统(21)
two-pipewatersystem两管制水系统(65)two-positioncontrol双位调节(88)
U
ultrasonichumidifier超声波加湿器(73)
unconditionedzone非空气调节区(59)
uncontrollednaturalventilation无组织自然通风(37)
unidirectionalflowventilation单向流通风(35)
union活接头(23)
unitheater暖风机(29)
unitheaterwithaxialfan轴流式暖风机(29)
unitheaterwithcentrifugalfan离心式暖风机(29)
unitradiantpanel块状辐射板(30)
unorganizedairsupply无组织进风(34)
unorganizedexhaust无组织排风(34)
unorganizednaturalventilation无组织自然通风(37)
unsteady-stateheattransfer非稳态传热(16)
upfeedsystem下分式系统(21)
uprightbuckettypesteamtrap浮桶式疏水器(32)
upstreamsyraypattern逆喷(67)
V
vacuumcleaner真空吸尘装置(58)
vacuumcleaninginstallation真空吸尘装置(58)
vacuumheating真空采暖(12)
vacuumheatingsystem真空采暖系统(20)
vacuumpump真空泵(29)
vacuumreturn-lineheatingsystem真空采暖系统(20)
valveanthority阀权度(90)
vapo[u]r蒸气(35)
variableairvolume(VAV)airconditioningsystem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63)
variableairvolume(VAV)terminaldevice变风量末端装置(72)
variableaireaflowmeter转子流量计(103)
velocityfield速度场(69)
velocitypressure动压(27)vent排气管、放气阀(23、31)
ventpipe排气管(23)
ventilatedroof通风屋顶(39)
ventilatingduct通风管道(51)
ventilatingrate换气次数(35)
ventilation通风(33)
ventilationequipment通风设备(41)
ventilationfacilities通风设备(41)
ventilationheatloss通风耗热量(19)
ventilationrate通风量(35)
Venturiscrubber文丘里除尘器(58)verticalone(single)pipeheatingsystem垂直单管采暖系统(21)
vertical-typeevaporator直立管式蒸发器(83)verticalzoningofwatersystem水系统竖向分区(65)
vibration振动(100)
vibrationisolation隔振(101)
vibrationisolator隔振器(101)
vibrationmeter振动计(104)
vibrationpick-up拾振器(104)
volumedensity堆积密度(45)volumtericconcentration体积浓度(36)
vortexscrubber冲激式除尘器(58)
W
wallattachmentjet贴附射流(68)
wallpanelheating墙壁辐射采暖(13)
warmaircurtain热风幕(30)warm-airheating热风采暖(12)
warm-airheatingsystem热风采暖系统(20)
water-airratio水气比(67)
waterasrefrigerant冷剂水(78)
water-cooledabsorptiveshielding隔热水箱(39)
water-cooledcondenser水冷式冷凝器(82)
watercurtain水幕(39)
waterfilmcyclone水膜除尘器(57)
water-filmseparator水膜除尘器(57)
waterscreen水幕(39)
watersystem水系统(65)
watertankforheat(thermal)insulation隔热水箱(39)
water-waterjet混水器(30)
water-watertypeheatexchanger水-水式换热器(28)weaksolution稀溶液(78)
wathercap伞形风帽(52)wet-bulbtemperature湿球温度(2)
wetcoolingcondition湿工况(67)
wetdustcollection湿法除尘(46)
wetdustcollector湿式除尘器(57)
wetdustextraction湿法除尘(46)
wetflushing湿法冲洗(46)
wetmethodoperation湿式作业(46)
wetreturnpipe湿式凝结水管(22)
wetscrubber湿式除尘器(57)
wetseparator湿式除尘器(57)
wettability可湿性(45)
windblowin倒灌(39)
winddirection风向(7)
windpressure风压(37)wind-proofedmonitor避风天窗(39)windshield挡风板(39)
windspeed风速(7)
windowairconditioner窗式空气调节器(72)
workarea作业地带(105)
workplace工作地点(105)
workingarea作业地带(105)
workingplace工作地点(105)
workingpressure工作压力(27)workingsubstance工质(77)
Z
zoneofaerodynamicshadow空气动力阴影区(38)
zoneofnegativepressure负压区(38)
zoneofpositivepressure正压区(38)
zoneofrecirculatingflow空气动力阴影区(38)
zoneofwake尾流区(38)
附加说明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
参加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贵州省建筑设计院、航空航天工业部第四规划设计研究院、机械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王志忠、石云志、孙延勋、刘兴杰、张克崧、魏贻宽(以姓氏笔划为序)
条文说明
第1.0.1条本标准的宗旨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是基本建设领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改善生活和劳动条件,合理利用能源,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本专业术语的命名,各类书刊包括某些专业技术著述、统编教材、辞典辞书中称谓不尽一致,术语的混淆往往导致概念上的混淆,造成理解上的偏颇乃至错误,不利于本专业技术标准、规范的贯彻执行;有些术语的英文对照用法各异,既不够准确也不尽规范,影响国内外技术交流的开展。为此,本专业广大技术人员殷切企盼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制一本这样的术语标准,以便统一本专业常用术语及释义,实现专业术语标准化,利于国内外技术交流,促进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第1.0.2条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第2.1.1条计算参数
本条术语的英文对照词designconditions源出于美国ASHRAE(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等英文权威著述,原意为设计条件,根据所述内容可以转意理解为室内外空气温度及风速等计算参数。国内有人建议将本条术语的汉语命名改为设计计算参数或设计参数,认为既简明又确切。鉴于本术语原系译自俄文pacчётныйnapaмeтp的历史背景,考虑到本专业多年的传统与习惯,称作计算参数已约定俗成,不致引起任何混淆和歧义,故仍维持这—定名。至于有的资料将计算参数直译为calculated(calculating)parameter,因不符合英语习惯,语法上也欠妥,故不予推荐,本标准中其他有关术语也作了同样处理。
第2.1.2条室内外计算参数
本条术语的汉语命名,是基于其内容包括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和太阳辐射照度三部分确定的。由于太阳辐射照度是有别于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和风速等,而独立存在的另一类计算参数,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也是按此原则命题的,故将本章标题及本条术语均命名为室内外计算参数。而不改称为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同时,本章另设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和太阳辐射等3节及3条同名术语。
第2.1.5条湿球温度
本条术语难以用简短的文字给出严谨确切的定义。湿球温度是标定空气相对湿度的一种手段,其涵义是,某一状态的空气,同湿球温度表的湿润温包接触,发生绝热热湿交换,使其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该温度是用温包上裹着湿纱布的温度表,在流速大于2.5m/s且不受直接辐射的空气中,所测得的纱布表面温度,以此作为空气接近饱和程度的一种度量。周围空气的饱和差愈大,湿球温度表上发生的蒸发愈强,而其示度也就愈低。根据干、湿球温度的差值,可以确定空气的相对湿度。
第2.1.8~2.1.10条空气湿度、绝对湿度、相对湿度
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除本标准所列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条术语外,气候观测中还有比湿、混合比,饱和差和露点差等多种表示方法,所谓比湿,是指空气中水蒸汽质量与空气总质量的比值;混合比,是指空气中水蒸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之比;饱和差,是指饱和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与实际水蒸汽分压力差;露点差,是指空气温度与露点温度之差。考虑到这些术语中除比湿一词本专业早已定名为含湿量并在本标准《空气调节》一章中已列了条目外,其余都不是本专业常用的,故未另外列目,而只列了本专业经常应用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条术语。
绝对湿度能直接表示出空气中水蒸汽的绝对含量。空气中水蒸汽含量愈多,则绝对湿度愈大。
空气的相对湿度亦可近似地用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汽含量与同温度下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水蒸汽含量之比的百分率表示。考虑到用水蒸汽分压力表述更严谨、准确,故作了如本术语条目中那样的定义。
第2.1.11~2.1.12条历年值、累年值
历年值和累年值这两条术语,是气候观测方面的常用术语。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及有关书刊、手册、教材中,凡涉及到统计和确定室内外计算参数的时候,也多次沿用这样的术语。但囿于专业的局限性,本专业人员往往不能或难以正确理解二者的差异,甚至发生错误。由于难以用简短的文字表达清楚,因此现以表2.1.11~12为例作进一步说明。
第2.1.13~2.1.18条历年最冷(热)月、累年最冷(热)月、累年最冷(热)三个月。
第2.1.19~2.1.20条不保证天(小时)数
关于统计确定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不保证天数和不保证小时数的规定,是我国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特有的,美国ASHRAE等权威性英文著述采用的是保证率和不保证率的概念,因此,没有准确的英文对照词可资借鉴。为慎重起见,根据本标准全国审定会议裁决不予推荐,暂时空缺。
第2.1.21条滑动平均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规定,统计和确定采暖期时须应用滑动平均的方法。为有助于本条术语释义的理解,现以日平均温度系列为例,说明5天滑动平均温度的统计计算方法,如图2.1.21所示。
第2.1.22~2.1.23条辐射强度、辐射照度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量和单位》对这两条术语作的定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辐射强度是指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元内可发射出的辐射功率;而辐射照度则是指被辐射体在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到的辐射功率,二者的内涵是不同的。由于通过一定距离的衰减,二者的量值也是不同的。为了适应这一概念的更新。避免发生混淆,同时列出这两条术语以便对照比较。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据此已将以前惯用的太阳辐射强度一词正名为太阳辐射照度,本标准的有关条目也是这样定名的。据了解,198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学名词》(基础部分),将辐射照度一词定名为辐照度。现行国家标准《量和单位》对这一术语的命名是辐[射]照度,方括号中的“射”字在不致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必要时也可保留。考虑到本专业的习惯叫法,为了与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保持一致,本条术语仍定名为辐射照度,这样做还可以与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称谓相呼应。这两条术语的英文对照词是国际上通用的。
第2.3.2条定时温(湿)度
第2.3.3条日平均温(湿)度
气象观测及统计结果表明,每天4决定时温(湿)度的平均值,作为日平均温(湿)度,就空气温度而言,二者相差在0.5℃以内。气象部门的观测报表实际上是按4次定时记录统计日平均值的。本条术语的释义既给出了比较准确的统计方法,又提及了比较简化的统计方法,二者都是可行的,也都是可靠的。
第2.3.9~2.3.10条极端最高(低)温度
极端最高温度和极端最低温度,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如1951年~1980年)观测到的极端温度,并不一定是历史上的最高(低)记录,也并不意味着以后没有出现更高(低)温度的可能。这两条术语的英文对照词extrememaximum(minimum)temperature是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1966年版《国际气象学词典》确定的。
第2.3.17~2.3.18条风向、风向频率
在气象观测记录中,常以16个方位表示风的来向(风向),即北(N)、北东北(NNE)、东北(NE)、东东北(ENE)、东(E)、东东南(ESE)、东南(SE)、南东南(SSE)、南(S)、南西南(SSW)、西南(SW)、西西南(WSW)、西(W)、西西北(WNW)、西北(NW)和北西北(NNW)。但当风速小于0.3m/s时,则一律视为静风(C),而不再分方位。统计风向频率时,应将静风出现的次数考虑在内。
第2.3.20条日照率
本条术语释义中的所谓可能日照总时数,系指天文可照总时数,而不是指地理可照总时数。因地形地物等地理条件而影响日照的因素,在气象观测中一般不予考虑。
第2.3.22~2.3.33条关于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在这些条目中分别列出了设计常用的冬季和夏季各种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如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等。这些术语的释义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撰写的,着重说明各自的统计方法和用途;其英文对照则是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组合而成的,供使用时参考。
第2.3.37条采暖期度日数
本条术语的释义中实际上给出了确定采暖期度日数的最基本方法,按此统计是比较繁琐的,简化统计方法可按下式确定:
第2.4.1条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并非是一个严格的物理常数,这是由于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不同造成的;根据地面测量判定太阳常数也存在误差;太阳常数本身也会因太阳物理状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1981年10月在墨西哥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WMO)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建议太阳常数值取为1367±7W/m2。由于本标准第2.1.23条和第2.4.10条已对辐射照度和太阳辐射照度下了定义,因此,本条术语的释义直接借用这两条术语作说明,以求文字精炼。
第2.4.7~2.4.9条太阳直接辐射、天空散射辐射、总辐射
第2.4.11条大气透明度
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是按不同地理纬度带和不同大气透明度等级确定和给出一系列太阳辐射照度数值的。为便于专业人员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故特设本条术语。
第3.1.1、3.1.40条采暖、供热
第3.1.2~3.1.4条集中采暖、全面采暖、局部采暖
这些术语的定名均系源于传统叫法。集中采暖和分散采暖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由热源通过管道向散热设备供给热量,典型的例子是以热水或蒸汽作热媒的采暖系统;后者则是集热源和散热体为一炉,就地产生热量,典型的例子是火炉、电炉和煤气炉等。全面采暖和局部采暖的基本区别在于能否使采暖房间全室达到一定的温度要求。使用分散采暖方式在某些情况下,固然也可以进行全面采暖,但往往是不经济的,卫生条件也难以达到要求,目前这种采暖方式应用得愈来愈少,要么集中地进行全面采暖,要么进行局部采暖。因此,本标准没有与集中采暖相对应地另立分散采暖一词。第3.1.3条全面采暖一词,因无合适的英译名,因此,英文对照词未予推荐。
第3.1.5~3.1.6条连续采暖、间歇采暖
第3.1.11~3.1.12条高(低)压蒸汽采暖
关于高压蒸汽和低压蒸汽的压力界限,仅是从采暖角度定义的,对用于其他目的的蒸汽不适用。以往将低压蒸汽定义为“低于或等于70kPa”不够严谨,故增加了“高于当地大气压力”的限词。至于以工作压力低于当地大气压力的蒸汽作热媒的采暖,本标准第3.1.13条已另列真空采暖一词。
第3.1.17条集中送风采暧
英文对照词localizedairsupply(集中送风)部分,系引自B·B巴图林《工业通风原理》的英译本。中英文的内涵名称是一致的。
第3.1.18条辐射采暖
根据函审专家建议,辐射采暖的英文对照词,国外文献及书刊中最常用的是panelheating,故作为第一译名予以推荐,本标准其他有关辐射采暖的条目,一般情况下也作同样处理。
第3.1.44~3.1.47条关于蒸汽凝结水回收方式
关于蒸汽系统凝结水回收方式,本标准选列了开式回水、闭式回水、余压回水和闭式满管回水4条基本术语,并作了简要定义。现将这些回水方式在应用方面的典型图示摘引如下(见图3.1.44~3.1.47),作为定义的补充说明。
第3.2.4~3.2.5条稳态传热、非稳态传热
第3.2.12~3.2.13条传热系数、传热阻
现行国家标准《量和单位》把以前惯用的传热系数定名为[总]传热系数,这是考虑到其量值与该物体本身的导热和两侧冷热流体边界层的换热等因素有关,是对各种复杂问题笼统概括的。同时,该标准规定在不致发生混淆的情况下,方括号中的“总”字可以省略。根据传统习惯,故仍将本条术语定名为传热系数。
传热阻一词原系译自俄文сопративлениетеплопередаче,由于传热阻等于物体本身的热阻及两侧换热阻之和,英文著述中有时也称为总热阻,考虑到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一直称其为传热阻,并已与有关标准规范作丁协调,取得了一致,故本术语仍按传统习惯定名。
第3.2.29~3.2.33条关于附加耗热量的各种修正率
本标准收录的关于计算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的各种修正率,其中包括朝向修正率、风力附加率、外门附加率、高度附加率和间歇附加率等术语,都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条文确定的,术语的内涵和规范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关于这些术语的英译名,如correctionfactorforori-entation(朝向修正率)等都是参照国外有关英文著述推荐的,其内涵也是与汉语名称的内涵一致的。考虑到这些修正率都是计算过程中采用的系数,故一律用factor相对照,而没有推荐additionalheatlossfor……(……附加耗热量)的译名。
第3.3.8~3.3.19条关于采暖系统制式
关于以热水或蒸汽作热媒的采暖系统制式方面,本标准收录了各种常用的基本术语,其中包括同程式系统、异程式系统、单管采暖系统、双管采暖系统、单双管混合式采暖系统、上分式系统、下分式系统和中分式系统等,据此还可以作出诸多形式的排列组合,如上分式单管采暖系统和下分式双管采暖系统等。考虑到这些术语层次较低,而且很容易根据基本术语复合而成,为精简条目、压缩篇幅,故本标准没有一一收录。关于上分式、下分式和中分式系统这几条术语的名称,是根据50年代出版的本专业常用名词确定的,是有其特定涵义的,比如上分式系统是指自上而下分配热媒;下分式系统,则是指自下而上分配热媒,多年来已成习惯,故作如此命名,并在释义中给出其他比较常见的别称。关于某些采暖系统的简称,如单管采暖系统简称单管系统,双管采暖系统简称双管系统,单双管混合式采暖系统简称单双管系统等。未在术语释义中一一例举,仅在此加以说明。
本节收录的术语分三类:一类是基于采暖系统的不同部位及功能区分的管道类别,其中包括总管、干管、主管、支管、散热器供热支管和散热器回水支管以及排气管、泄水管、旁通管、膨胀管、循环管、排污管、溢流管等;二是采暖管道及其与设备的连接配件,其中包括管接头、三通、四通、丝堵、补心和丝对等;三是管道支架,包括固定支架和活动支架。这些术语都是设计工作常用的,—有的比较容易混淆,为此分别列出术语条目并下定义或作说明。至于施工单位的工人师傅对上述术语中的某些俗称,根据编制术语的共同原则,一般没有沿用。
第3.5.4~3.5.5条共同段、非共同段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在进行系统的阻力平衡计算时,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相对允许差额,应只考虑非共同段而不计入共同段的阻力,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的运行效果达到设计要求,避免水力失调。系统各环路的共同段和非共同段,如图3.5.4~5所示。以环路a-d-e-h和a-c-f-h为例,c-d-e-f和c-f,属于非共同段,其他部分为共同段,其余环路以此类推。
第3.5.28~3.5.30条静压、动压、全压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受阻时,静压、动压和全压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关于静压、动压和全压这3条术语的定义,原本已经基本表达清楚了,唯独关于动压的定义中“由于动能转变为压力能而引起的超过流体静压力部分的压力”一段文字,使人感到有些费解。为此,现以流体在某一锥形管中运动的压力图式为例,作为补充说明。
从图中可以看出,吸入段A—A截面处的全压绝对值为a1a3,静压绝对值为a2a3,动压为a1a2=a1a3-a2a3(即在吸入段的全压中超过静压部分的压力);压出段B—B截面处的全压为bb2,静压为b1b2,动压为bb1=bb2-b1b2(即在压出段的全压中超过静压部分的压力);吸入段和压出段的全压之和为H。
第3.6.5条换热器
第3.6.21条散热器
散热器的英文对照词radiator属于传统名称,实际上指的是惯称暖气片之类的散热器。鉴于国外对散热器也有称为heatemitter的,故予并列。根据本标准全国审定会裁决,没有推荐heatingappliance,因为该词的涵义更广,泛指各种散热设备。
第3.6.41~3.6.42条分水器、集水器
由于这两条术语国外都叫header,不分“集”,“分”,故采用同一英文对照词。
第3.6.55条疏水器
第4.1.1条通风
通风一词的内涵是广义的。既包括民刚建筑的通风换气,也包括生产厂房中为消除余热、余湿和有害物质而采取的门然通风、机械通风、除尘、净化等工业通风技术在内。通风的英文对照词ventilation比较常用,故予推荐,此外还有用draft和draught的(意为通风、穿堂风),因为不常用,而且中英文的内涵也不尽相同,故未予推荐。
第4.1.6条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一词,国内外也有称为稀释通风的,如美国ASHRAE“手册”(系统篇)称为dilutionventilation,特指利用引入比较新鲜的室外空气稀释有害物质,使室内空气环境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全面通风一词已沿用多年,而且其涵义比稀释通风更广一些,故本标准采取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叫法,将这种通风方式定名为全面通风,英文对照词也未推荐dilutionventilation。
第4.1.10~4.1.11条无组织进(排)风
自然通风不全部都是有组织的和可以控制的。在民用建筑和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中,由于风压、热压作用或机械送排风风量不平衡,室内会产生负压或正压。负压时,室外空气会通过门窗,孔洞或缝隙进入或渗透到室内;正压时,室内空气则会通过同样的途径排至或渗漏到室外。这种进风和排风方式,当不是通过人为计算和人为安排的,则称为无组织进风和无组织排风。这种无组织自然通风乃是民用居住建筑的主要通风方式之一。
第4.1.13条局部送风
局部送风和局部排风同属局部通风的组成部分。局部送风不限于空气淋浴一种形式,苏、美等国家均把局部送风视为一类包括几种不同形式的送风方式。如苏联,局部送风包括空气幕、空气淋浴和吊车司机室的通风等;美国ASHRAE“手册”(系统篇)中,局部送风包括直接向下部作业地带全面送风(low-levelordisplacementventilation)和向局部区域或工作地点送风(local-areaorspot-coolingventilation),后者又分为向工作小室全面送风(localizedgeneralventilation)、向车间中小范围送入比较凉爽的室外空气和以高速气流直接向固定工作点送风以提高蒸发冷却效应即空气淋浴(spotcooling)等三种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局部送风的内涵比空气淋浴广泛,以前有的著述包括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在内,仅仅把局部送风等同于空气淋浴的解释是欠妥的。
第4.1.39条防爆
为便于对本条术语的理解,现将释义中两个难以理解的词语进一步说明如下:爆燃,系指燃烧区以低于音速的速率向周围未反应物质中扩展的现象;爆轰,系指燃烧区以大于音速的速率向周围未反应物质扩展的现象。爆燃和爆轰都是一种放热反应。
第4.2.1~4.2.2条有(无)组织自然通风
有组织自然通风和无组织自然通风均属自然通风范畴,根本区别在于能否人为地根据需要加以控制。过去有人认为自然通风专指有组织自然通风,这种解释似乎有些以偏概全,故仍同时保留这两条术语。不过从通风设计可涉及的范围来看,确实都是有组织自然通风(俄文称аэрация)。无组织自然通风无须在设计中特别加以考虑。
第4.2.8~4.2.12条关于建筑气流区
关于风吹向和流经建筑物时所形成的气流流型及空气动力特性不同的几个区域,本标准收录了建筑气流区、稳定气流区、正压区、空气动力阴影区和尾流区等术语。这些区域的正确定义和判别,对通风设计其中包括进风口和排风口位置(平面位置及排放高度)的选择、防止气流倒灌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以及防火、防爆、防腐等都有重要意义。现参照苏、美等国家的有关技术著作,将建筑气流区及其分类示于图4.2.8~12,供参考。本标准第4.2.13条列出了负压区一词,则是对空气动力阴影区和尾流区的概括。
在图中所示的几个气流区中,空气动力阴影区与通风、空调设计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该区的空气呈负压闭合循环流动,污染物一旦流入这一区域,就难以得到室外大气的稀释,而且随着污染物不断进入而愈发严重。因此,设计时须将污染空气排放口置于空气动力阴影区以上。
空气动力阴影区的别名及英文对照词还有气动阴影、气动尾迹(aerodynamicshadow)、回流空穴(recirculationcavity)和回流区(recirculationregion)等。本标准的汉语命名是本专业常用的,而且与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一致。英文对照词则推荐的是国外书刊上常见的。
第4.2.17条散热强度
第4.2.32条地道风降温系统
因无合适的英译名,因此,英文对照词未予推荐。
第4.3.6条事故通风系统
本条术语是本标准第4.1.16条(事故通风)的延伸。事故通风系统一般均设计成机械排风式的,用排风机连同吸风口、风管和排放口等组成的系统,就地排除事故时突然放散的大量有害物质或有爆炸危险物质的空气混合物。但有时(例如单层建筑物且只放散比空气轻的有害物质时)事故通风系统也可以设计成机械送风式的,并辅以自然通风,用以稀释有害物质,为简化词条,压缩篇幅,本节只收录事故通风系统—词,而未再细分事故送风系统和事故排风系统等。
第4.3.7条通风设备
通风设备的种类很多,广义上说应包括通风工程中所有的设备,如电动机、水泵等。考虑到这些设备一般是作为辅机或配套形式出现的,而且属于通用设备,故在释义中没有将其作为典型例子一一例举。
第4.3.13条进风口
本条术语系按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命名的,特指机械送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用于采集室外空气的孔口或装置,包括百叶窗、采气塔等。从广义上说,虽然自然通风进风用的门窗、孔洞之类也属于进风口,但却非属本条术语定义的范围。关于进风口的英文对照词,《新国际制冷辞典》(NewInternationalDictionaryofRefrigeration)等文献中,同时并列airintake和airinlet,但鉴于美国ASHRAE的《TerminologyofHeating,Ventilation,AirConditioning,andRefrigeration》把airinlet明确定义为“从空调房间排风或向空调房间送风的装置或孔口”,为防止混淆,故本条仅推荐airintake一词,而未推荐airinlet。
第4.3.18~4.3.28条关于局部排风罩
局部排风罩(简称排风罩)是各种类型排风罩的统称。排风罩的种类很多,其分类方法各种文献和著述不尽相同。有的按作用原理分,有外部吸气罩、接受式排风罩和吹吸式排风罩等;有的按罩子形式分,有密闭罩、伞形罩、柜式排风罩(排风柜)和槽边排风罩等;有的按结构型式及密闭范围分,有局部密闭罩,整体密闭罩和大容积密闭罩等。鉴于局部排风罩是机械排风和除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通风、除尘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标准将有关局部排风罩的术语比较全面地、系统地予以收录。
关于各种排风罩的定义或涵义,已在本标准的有关条目中作了明确的规定,而且与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也是一致的,因此一般不难理解。现仅对外部吸气罩和接受式排风罩作补充说明如下:外部吸气罩系利用气流的抽吸作用将罩口外部的污染物抽走,如冷过程污染源上部的伞形罩和旁侧的侧吸罩等;接受式排风罩则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一定方向和速度的污染气流顺势接收,如砂轮机的吸尘罩和热过程上部的伞形罩等。
第4.4.1条粉尘
第4.4.6条气溶胶
本条术语的定义和英文对照词系引自国际标准IS03649,但其中粒径范围0.001~1000μm则是参考有关文献加入的。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气、烟雾等均可视为气溶胶。
第4.4.8~4.4.10条烟[尘]、烟[雾]、烟[气]
这几条术语的释义和英文对照词都是引自国际标准IS03649,但其粒径范围是参考有关文献加入的。这些术语的汉语名称,则是分别根据其英文内涵确定的,为的是使以前比较混乱的叫法趋于统一。如smoke的英文释义是由于高温分解或燃烧时产生的可见气溶胶,许多文献均译为烟或烟尘,故定名为烟[尘];fume的英文释义是由燃烧或熔融物质挥发的蒸气冷凝后形成的固体悬浮粒子,故定名为烟[雾];fumes的英文释义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通常带有异味的气态物质,故定名为烟[气]。
第4.4.28~4.4.32条关于除尘及除尘方式
除尘是捕集、分离含尘气流中粉尘的技术之统称。具体的除尘方式有采用通风机和干式或湿式除尘器组成的除尘系统进行除尘的机械除尘;有采用水力除尘、蒸汽除尘和喷雾降尘抑制扬尘的湿法除尘;有将机械除尘和水力除尘综合在一起使用的联合除尘。本标准将这些常用术语一并收入,以示相互之间的差别。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湿式除尘器的除尘系统,属于机械除尘,而非属湿法除尘。至于本标准第4.4.34条(湿法作业),乃是将物料加湿进而防止粉尘放散的操作方式,不属于哪一种具体的除尘方式。
第4.5.1条有害气体
有害气体泛指对人和生态环境有害的气体(gas)和蒸气(vapo[u]r),故英文对照词采用harmfulgasandvapo[u]r,但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英文词的组合加以判别和选择。
第4.5.2~4.5.8条关于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
第4.5.16、4.5.21~4.5.24条关于大气扩散及[排气]烟囱
在通风工程中,限于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对某些有害气体、剧毒物质或有爆炸危险的物质尚缺乏必要的技术可靠、经济适用的净化手段,故在不得以的情况下,只好将未经净化或净化不完全的废气直接排入高空进行稀释,从而使其落地浓度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本标准第4.5.16条(大气扩散)就是这个涵义。本标准还把与此有关的几条术语如[排气]烟囱、烟羽、烟羽抬升高度和烟囱的有效高度等同时收入,以求相对完整。为有助于对这几条术语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列图4.5.16供参考。
第4.6.1~4.6.3条关于通风管道
通风管道是风管和风道的统称。风管系指由薄钢板、铝板、硬聚氯乙烯板和玻璃钢等材料制作的通风管道;风道则系指由砖、混凝土,炉渣石膏板和木材等建筑材料制成的通风管道。这几条术语的命名及释义均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确立的。
第4.6.4~4.6.6条[通风]总管、干管、支管
总管、干管、支管等术语已在本标准第三章《采暖》中建立了词条,广义上说,其内涵与通风系统各相应部分管道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考虑到采暖与通风管道所对应的英文词不同,前者用pipe,后者用duct,不能互为替代,同时在涵义上也各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因此,本节中收录了[通风]总管,[通风]干管和[通风]支管3条术语,以示区别。
第4.6.10条通过式风管
由于设计和布置需要,有时通风系统的风管需通过某些非本系统所服务的房间或场所敷设,只是“通过”一下,并不发生风量交换,这样的通风管段称为通过式风管。当通过式风管中所输送的是剧毒、可燃或有爆炸危险物质的空气混合物时,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技术措施,其中包括严密、无接头且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h。
第4.6.11~4.6.13条关于风帽
从能否防止气流倒灌和有效进行自然通风的角度,风帽可分为避风风帽和不避风风帽两大类。筒形风帽属于避风风帽,因外形大都是圆筒形的,故英文名称译为cylindricalventilator;又因一般装在屋顶上,故国外也称其为roofventilator,本术语同时予以推荐。伞形风帽和锥形风帽乃是机械排风系统的末端排放口,主要是用于防雨的,不具防止倒灌的功能。由于伞形风帽和锥形风帽作用相同而结构相异,常常分别用于性质和要求不同的排风系统,故单独设立条目。
第4.6.29条风口
本条术语泛指通风、空调系统向室内送风和从室内排风、回风用的各种送风口、吸风口和回风口。值得注意的是,本标准第4.6.38条(排风口)和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所谓的排风口,乃是排风系统向大气中排放空气及其混合物的排放口,其涵义是与从室内排风用的吸风口完全不同的;本标准第4.3.13条(进风口)和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所谓的进风口,乃是机械送风和空调系统采集室外新鲜空气的孔口或装置,其涵义也是与向室内送风用的各种送风口完全不同的。
本节收录了通风工程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设备术语,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风机,按通风机的主要类型及特殊结构下分离心式通风机、轴流式通风机、贯流式通风机、屋顶通风机以及风扇、吊扇、喷雾风扇等;至于按用途和材质分类的各种通风机如排尘通风机、防爆通风机、塑料通风机和玻璃钢通风机等则未予收录。第二,除尘器,下分沉降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颗粒层除尘器、电除尘器等于式除尘器和水膜除尘器、泡沫除尘器、冲激式除尘器、文丘里除尘器等湿式除尘器。第三,有害气体净化设备,只收录了筛板塔和填料塔。第四,空气过滤器,特指过滤室外空气中所含少量尘粒的设备,仅列出了送风净化常用的自动卷绕式过滤器。第五,真空吸尘装置。至于和通风工程有关的热风采暖设备和送风处理设备等,均分别纳入了本标准第三章《采暖》和第五章《空气调节》中,这里不再重复。
第5.1.1条空气调节
第5.1.4条局部区域空气调节
这种控制局部空间的空气参数以满足工艺生产需求或舒适条件的空调方式,其设计思想的产生主要是着眼于对节能、减少温湿度波动和满足局部净化要求,以及改善局部区域防尘、防毒等劳动条作的考虑。局部区域空调技术在我国已实践多年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形成局部区域空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硬方式和软方式。所谓硬方式,即将某一工序,设备或生产线上设置的孔口用密闭罩或半敞开式罩封闭起来,并将处理过的空气送入罩内用以维持工艺过程所要求的空气参数。所谓软方式,即将处理过的空气仅仅送向空间中的局部区域,或用气流将某一局部区域与整个空间隔离开,或者两者兼有。例如影剧院观众厅座位下部风门送风的作法,用空气幕形成小空间隔离区的作法,以及高大房间仅向下部送风的分层空调的作法,均属此类空调方式。
第5.2.4条综合温度
房间围护结构的外表面不但经受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而且接受来自太阳的辐射,同时也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辐射换热。确定这些因素形成的室内得热量时,为了计算上的简单方便和易于理解,一种习惯的作法就是将辐射热作用折算成相当的室外空气温度增量,将此增量与室外干球温度相加,即将两者的作用综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个假定的室外空气温度,这就是所渭综合温度。
综合温度与曾经使用过的“当量温度”不同,后者指的是考虑到外围护结构对综合温度波动的衰减和延迟作用之后的一种假定温度,它和围护结构的具体构造和热工性能有关,而综合温度只是一种折合的室外气象参数,它独立于围护结构的具体构造和热工性能。
第5.2.9条遮阳系数
本条术语释义中所指的“室内太阳得热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透过窗玻璃直接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另一部分为窗玻璃本身吸收太阳辐射热后温度升高而产生并散入室内的热量。
文中所说的“标准窗玻璃”,指的是厚度为3mm的无色普通玻璃。由此可以推知,只要采光口上装的不是标准窗玻璃,例如厚度大于3mm的玻璃、有色玻璃等,即使未装没内、外遮阳设施,该窗口的遮阳系数也不等于1。
第5.2.10条房间得热量
与房间冷负荷不同,房间得热量在定义上并不要求室温维持恒定。
第5.2.16条散湿量
第5.2.20条房间冷负荷
房间冷负荷与房间得热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除个别情况和个别瞬时之外,它们在数值上也是不相等的。房间供冷设备(例如冷盘管)所能除去的热量只能是对流热量,而绝大多数的得热量中都含有辐射成分,这部分辐射能被围护结构内表面或室内物体等吸收,渐渐使它们变热,表面温度高过室温,从而产生对流放热和长波辐射,其中的对流热即形成冷负荷,而长波辐射热再重复上述过程。显然,当某些时刻得热不再存在,但由于房间的蓄热放热效应,这些时刻照样会产生冷负荷。这种吸热放热作用使房间冷负荷曲线比起房间得热曲线变量平滑,峰值下降,谷值上升。因此,在概念上将两者区分开来并在数值上由得热曲线正确计算出冷负荷曲线,具有重要意义。
第5.2.25条冷负荷温度
空调房间外围护结构如外墙、屋面等经受着变化的室外气象要素,主要是太阳辐射和室外空气温度的作用,这种热作用经过围护结构的衰减和延迟传至室内表面,再经过该表面的对流和辐射传热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最终形成房间冷负荷。外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由于外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与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围护结构的朝向、具体构造、外表面的颜色和粗糙度以及空调房间的蓄热特性等等诸多因素有关,具体计算很复杂,而且不同的计算理论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为了计算上的简便和易于理解,可将上述多因素统统考虑到冷负荷温度tw1之中,而对给定的不同地点和构造类型,可由计算机事先编出计算表供设计人员选用。
第5.2.28条群集系数
计算人体散热量和散湿量时,常用手册和资料中所给出的数据总是以一名成年男子为基准的。这对于成年男子从事的个体工作,或虽为群体工作,但是该群体全由成年男子构成(例如工厂中的重体力劳动车间)的这两种情况,每人散热量和散湿量的数据取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人数不同而已。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群体场合,例如工厂中的一般车间,总有妇女存在,一些公共场所,例如影剧院,体育馆,餐厅等还会有儿童存在。通常可认为成年妇女的散热量和散湿量为成年男子的85%,儿童为75%,于是,计算上述群体场合的人体散热量和散湿量时,就需要根据这些场合中人群性别和年令结构的不同,将每人散热量和散湿量的基准值乘以一个小于1的系数,这就是群集系数。显然,对于全部为成年男子工作的群体场合,群集系数是为1,这是群集系数的最大值。
第5.3.5条全空气系统
按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对空调系统进行分类时,可归结为全空气系统、空气一水系统和全水系统三大类。全空气系统指的是室内热湿负荷全部由集中空气处理设备送入房间的空气负担的系统。一般的低速集中式单风管空调系统和双风管空调系统即属于此种类型的系统。
第5.3.10条新风系统
第5.3.11条空气一水系统
随着空调装置日益广泛的应用,建筑物设置空调的场合越来越多。对于大型空调系统而言,如再度使用全空气系统,就将要求占用可观的建筑空间,有时甚至根本不可能实观。解决的办法之一,是将冷水直接送入室内以负担一部分房间热湿负荷,另一部分由集中送来的空气负担。诱导式空调系统和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即属于此种类型的系统。
第5.3.14条全水系统
由于水比空气的比热容大得多,所以在房间和系统的热湿负荷相同的条件下,使用水作为介质比使用空气作介质所需要的介质数量要少得多,因而相应管道所占建筑空间也小得多。与全空气系统和空气一水系统相比,这是全水系统的最大优点。但是,仅使水来消除房间的余热、余湿,并不能有保证地解决室内的通风换气问题,而只能靠门窗渗透空气供新风。所以这类系统较少单独使用,例如属于此种类型的风机盘管系统通常就不单独使用,而使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即空气一水系统。
第5.4.4条比焓
在本专业具体应用中,通常将比焓简称为焓,但二者在概念上并不是等同的。
第5.4.5条含湿量
本条术语的英文对照词为目前美国ASHRAE正式使用的,有的也可用mixingratio。按我国习惯,似译为moisturecontent较妥。此种说法ASHRAE以前虽曾用过,但现在并不推荐。需要注意的是,本条术语的定义是以干空气的质量为基数,而不是以湿空气的质量为基数,后者称之为specifichumidity(比湿)。
第5.4.18条等温加湿
空气状态沿焓湿图中的等温线变化,这是一种理想的空气状态变化过程,工程应用中采用向空气中喷入干饱和蒸汽的加湿方法,空气的状态变化近似这一过程,但并不严格。由于干饱和蒸汽的温度总高于空气温度,所以蒸汽喷入之后也同时将显热带给空气,从而使加湿后的空气温度略有升高。由于这部分显热量十分有限,实际变化过程线与等温线之间形成的偏角大约只有3~4°,所以工程设计和计算中均按等温线考虑,由此形成的误差是微乎其微的。
第5.4.19条热湿比
第5.4.28条机器露点
根据空气被冷却处理方式的不同,本条术语有两种定义:
第一,当空气由冷盘管冷却时,其被冷却的理想终状态点,可以假定为对应于冷盘管表面平均温度的饱和状态点。当该温度等于或高于被处理空气初状态点的露点温度时,空气冷却处理过程是干式的;反之,当该温度低于被处理空气初状态点的露点温度时,冷却过程中会伴随有凝结水析出,因此是湿式的。曲于两种冷却过程的计算方法不同。所以预先知道机器露点的数值是重要的和必要的。
第5.5.10条射程
释义中所谓的“规定的末端值”,视工程上的要求而定,例如1.0,0.75,0.5m/s等。如无特别要求时,最大射程一般可按末端速度为0.25m/s计算。该值是由英制速度为50ft/min换算而来的。
第5.5.11条射流扩散角
本条术语给出的定义和英文对照词是按西文文献编写的,对于俄语文献,习惯上将射流扩散角规定为主体段射流张角的一半,即本条定义角度的1/2。
第5.5.17条侧面送风
释义中所谓的“侧面风口”,系指位于风管侧壁或侧墙上的送风口。从送风口送出的气流方向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倾斜的,当送冷风时,通常调整风口导流叶片使气流向上倾斜,以利用附壁效应使射流贴附在顶棚下,这样可以增加射程,以避免冷气流过早下落至工作区;当送热风时,通常调整风口导流叶片使气流向下倾斜,这样可以避免热气流因浮力作用贴附在顶棚下而达不到工作区。
第5.5.24条稳压层
当送风口很多且最近、最远风口之间的距离又较大时,采用管道送风难以使多风口之间达到阻力平衡,由此造成送风不均。此时就需要设置一个足够大的空间,送风先进入该空间使速度大大降低,从而使空间各点静压趋于一致,以此保证各送风口送出的风量近似相等,以达到均匀送风的目的。孔扳送风方式中的吊顶空间和计算机房下送风的架空地板下部空间均属此类型空间。
第5.6.3、5.6.6条分体式空气调节器,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
第5.6.43条静压箱
静压箱的原理和作用见本标准条文说明第5.5.24条(稳压层)。第5.5.24条强调的是一个空间概念,而本条强调的是一种具体结构,通常是空调器中的一段或一个部件。
第6.1.1条制冷
制冷又称致冷,国内有关辞书中也有称冷冻的。结合国内有关专业习惯认为正名为制冷较适宜。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及设计手册以及《制冷学报》等均定名为制冷。
制冷这一术语是指人工制冷技术,因此其涵义广泛得多。它可以包括研究低温的产生、应用及有关物质的物理及化学变化的特性等技术,不能仅仅理解为冷却过程。工业及科研上通常将制冷分为普冷(高于一120℃)及深冷(低于一120℃),这一规定的界限并不是很严格的。空调制冷则属于普冷的一个分支。
以上说明空调包括制冷的部分技术,并会由于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目前空调采用的制冷方式主体还是蒸气压缩式或吸收式制冷方式。制冷采用的英文对照词为refrigeration,深冷则用cryonetics。
第6.1.3条制冷量
该英文词不同于refrigeratingcapacity(国内习惯上曾称其为产冷量),后者是特指制冷系统(制冷机)从被冷却介质或空间中所移出的热量。二者涵义上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从制冷系统本身来研究,而后者则是从被冷却对象来研究。对此,美国ASHRAE“手册”(基础篇)有明确阐述。
第6.1.4~6.1.5条标准制冷量、空调工况制冷量
标准制冷量、空调工况制冷量是进行制冷机性能指标比较或选择制冷机时的两个重要参数。空调用制冷机或空调器铭牌上多数给出这两个参数,原因就在于制冷运行温度条件不同时,制冷量数值相差较大,例如某制冷机标准制冷量为1时,空调工况制冷量数值上可为2乃至更大些。
以下以压缩式制冷机采用常用的几类制冷剂为例,说明标准工况和空调工况的不同点(见表6.1.4~5)。
由表6.1.4~5可以看出,标准工况和空调工况的运行条件是不同的。由此才导致制冷量数值的不同,即不指出运行条件的制冷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第6.1.16条制冷性能系数
制冷性能系数也称制冷系数,是制冷系统(制冷机)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制冷性能系数大,表示制冷系统(制冷机)能源利用效率高。这是与制冷剂种类及运行工作条件有关的一个系数,理论上的制冷性能系数可达2.5~5。由于这一参数是用相同单位的输入和输出的比值表示,因此为一无量纲数。在吸收式或蒸汽喷射式制冷机中采用热力系数(英文对照词为heatratio)表示这一特性,与制冷性能系数涵义是一致的。
在美国还采用EER(energyefficiencyratio),国内技术界称为能效比或能源利用系数,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制冷量(单位用BTU/h表示)与总的输入电功率(单位用W表示)的比值,涵义上也是一致的。
这里要说明,由于计算时采用不同单位,因此所得数值也不相同。例如,当制冷量和输入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单位分别采用kcal/h和W表示时,COP=1;当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即均用W)表示时,COP=1.16;当分别采用英热单位(BTU/h)和W表示时,EER=3.97。
上述术语名称,在国内外制冷技术领域都使用,只是使用场合或不同国家习惯有所不同而已。这里要进一步说明的是,COP或EER是指在标准条件下运行的能源利用系数,实际上制冷机大都是在非标准条件下运行,因此美国还提出SEER(seasonalenerqyefficiencyratio)即季节性能效比等术语,涵义也没本质上的不同。
第6.2.2、6.2.9条制冷剂、载冷剂
制冷剂采用的英文对照词为refrigerant或primaryre-frgerant,多数辞书上取前者。载冷剂的英文对照词,本术语中采用secondaryrefrigerant;refrigeratingmedium。两者同是制冷系统中实现制冷目的的工质,不同点在于制冷剂通过制冷循环实现制冷,因此一定伴随相变及潜热变化;载冷剂则是用在间接制冷系统中,并通过显热的变化实现制冷的,例如冷水机组中的冷水就是载冷剂。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制冷剂、载冷剂在性能上有许多不同要求,但根本一点是在制冷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以水为例,既可以作为压缩式冷水机组中的载冷剂(chilledwater),又可作为吸收式制冷机中的制冷剂(waterasrefrigerant)。水不能作为压缩式制冷机制冷剂的原因是由于水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小,会使压缩机体积太大。但在吸收式制冷机中是通过吸收等过程实现升压目的,因此可以用作制冷剂。因此,术语释义中用在制冷系统所起作用来区分制冷剂与载冷剂是合适的。
第6.2.20条制冷循环
制冷循环是热力循环的一种,热力循环包括制冷循环和热机循环。
理想制冷循环为逆卡诺循环,由两个等温过程及两个绝热过程组成。实际制冷循环由于制冷剂同外界热交换是在有温差条件下,并且运行中存在各种能量损失,因此远小于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工程上往往以逆卡诺循环作为标准,尽量减少运行中各种能量损失,以提高制冷机效率。
第6.2.21、6.2.30条压缩式制冷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
压缩式制冷循环与吸收式制冷循环尽管实现制冷循环采用的动力不同,但确有如图6.2.21、30所示的相似之处。从图中可以看出,压缩式与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冷凝、蒸发及节流过程是相似的,只是升压过程不同。前者采用压缩机,后者则是通过吸收、用泵升压及蒸气发生3个过程来完成制冷剂的升压过程,即通过热解来完成升压过程实现制冷目的。根本不同在于这一点。
第6.3.4~6.3.5条直接制冷系统、间接制冷系统
制冷系统包括直接制冷系统和间接制冷系统两大类,根本不同在于直接制冷系统只包括制冷剂回路;间接制冷系统中包括制冷剂及载冷剂两个回路。例如,冷水机组属于间接制冷系统。
第6.3.8条一、二次泵冷水系统
一、二次泵冷水系统是采用集中冷源的一种典型方式,典型图式如图6.3.8所示。
特点是在二次环路中设置多台并联水泵或并联变流量水泵,当负荷变化时,可通过改变水泵台数或转速调节负荷侧二次环路中的循环水量以节约冷水输配中的电耗。在一次侧设旁通管,可通过压差控制等方式,实现制冷机中冷水环路水力工况的稳定,以确保制冷机的安全运行。它可以适应负荷侧变水量运行或压力不等的多环路用户的水系统的运行等,也叫初、次级冷水系统,采用的英文对照词也有用primary/secondarypumpchillwatersystem的。
第6.4.1条制冷机
制冷机采用的英文对照词为refrigeratingmachine,这一术语在有关文献及辞书上多见,如《英汉工程技术词汇》、《冷冻空调用语事典》(日)、《新国际制冷辞典》和《制冷工程技术辞典》等。基本涵义是实观制冷目的的各部分组合的总称。它区别于常讲的制冷主机,制冷主机特指制冷压缩机(refrig-eratingcompressor)。制冷机是一等同于制冷系统(re-frigeratingsystem)的概念。在美国ASHRAE等有关文献中,多采用refrigeratingsystem这一类术语。经比较,制冷系统同制冷机概念是等同的。有的辞书中释义制冷机有成套的涵义,而制冷系统也有成套的涵义,并不能准确说明两者的区别。国内工程上也常用制冷机这一术语,例如暖通专业有关手册中将制冷机组(refrigeratingunit)也并入制冷机,可见制冷机是一个大概念。制冷机组、冷水机组等则是制冷机的一种,例如离心式冷水机组、活塞式冷水机组等都包括在制冷机内。结合国内习惯,本标准同时收录了制冷机和制冷系统(第6.3.3条)这两条术语。
第6.4.9、6.4.19条冷凝器、蒸发器
对于完成制冷机制冷循环的这两大主要换热设备,国内外工程界的叫法是一致的。冷凝器用在制冷机高压侧,是将制冷剂热量通过冷却介质(例如冷却水)带出的散热式换热器。蒸发器用在制冷机的低压侧,完成制冷目的。可分为直接冷却式(直接冷却空气或冻结物)及间接冷却式(制冷剂首先冷却载冷剂,再通过载冷剂实现冷却目的),因此蒸发器是吸热换热器。
第6.4.35条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有些文献中也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absorptionrefrigeratingplant(installation)。它是单效(又称单级),双效(又称双级)及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统称。这是由于完成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不同点在于单效采用一个发生器,双效采用两个发生器,因此可以利用较高压力(例如0.6~1MPa)的蒸汽,具有减少冷凝器的负荷等优点。直燃式同一般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相比只是热源取自然气、燃油等。
第6.4.43条热泵
热泵与制冷机具有相同的工作原理,即采用热机循环的逆循环(制冷循环)来实现其功能的,但用途不同。制冷机是从较低温度的介质或环境吸热,实现制冷目的;热泵则是从较低温度介质或环境吸热,并将热量传给较高温度介质或环境,实现供热目的,或做成同时实现制冷制热目的的两用热泵。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不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较低温度的介质或环境传向较高温度介质或环境,必须采用高位能作为补偿条件。但由于消耗的仅是高位能的一部分,并且吸取低品位的热能又往往是空气、水、土壤及其他各种废热,因此热泵具有节能意义。目前使用的热泵有机械压缩式热泵、吸收式热泵、蒸汽喷射式热泵及热电热泵等。
第7.1.1条自动控制
本条给出的定义是广义的。自动控制的涵义既可以是最简单的开和关,也可以是复杂的计算机控制。自动控制的实质,就是利用控制装置模仿人或代替人去对设备,系统或生产过程等进行各种操作的过程。在空调中经常采用的自动调节也是自动控制的一种形式,但它是具有被调参数负反馈的闭环系统,与自动测量,自动操作和自动信号报警等开环系统有本质的区别。控制系统的应用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自动控制的分类上有多种方法:可以按被调参数如温度、湿度和流量等分类,也可按凋节规律等分类或按给定值的形式分类,每一种分类方法都只反应了自动控制系统的某一个特点。
第7.1.12条调节对象滞后
第7.1.23条无定位调节
无定位调节的执行机构是一个转速恒定的电动机,当被凋参数与给定值无偏差或偏差小于允许范围时电动机不转动,当被凋参数超过给定值上(下)限时电路接通,电动机以恒定速度转动带动调节机构动作,改变输出量,只要调节参数尚未回到给定允许的区域之内,执行机构就一直以恒速转动,直至偏差消除为止;而只要偏差一回到给定的允许范围之内,电动机就停止转动。这种调节不像双位调节执行机构只有两个极限位置,也不像比例调节那样调节机构的位移与偏差成比例的关系,而是有可能停留在任—位置上,故在空调专业术语中常称为恒速调节。
第7.1.24条比例调节
第7.1.25条比例积分调节
比例调节结果存在有静态偏差,要想避免静态偏差,就必须加入另一种调节动作,譬如,被调参数偏差愈大,调节机构朝着消除偏差的方向动作愈快,这就是积分动作。其数学表达式为:
比例积分调节,就是把比例动作和积分动作结合起来的一种调节。在调节过程中,比例调节是主要的调节,积分调节则是用来消除静态偏差的一种辅助调节动作。
第7.1.26条比例积分微分调节
一般调节对象都存在一定的滞后,即当调节机构动作之后并不能立即引起被调参数的改变,特别是温度调节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只有提前采取措施,才能控制偏差的扩大,微分调节主要就是起这个作用。比例调节和积分调节都是根据被调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动作的,而微分调节则是根据偏差变化的趋势(即变化速度de/dt)进行动作的。微分动作规律可用下式来表示:
第7.1.38条阀权度
关于阀权度的定义及英文对照词在国内是统一的,只是中文命名在国内不一致,曾分别称过阀门能力、阀门权力、S值和阀权度等。经过对中文命名的比较,认为阀权度一词无论在中文的内涵上和与英文译名的对照上都显得较为合理。阀权度中文的内涵可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如定义所述,说明阀门的压力损失占阀门所在调节支路总压力损失的百分比;第二层意思还有阀门的调节能力所能达到的程度。实际上当阀权度减小时,不仅工作流量特性对理想流量特性的偏离愈来愈大,而且调节阀的可调比也愈来愈小。因此,本标准把中文命名统一到阀权度。
第7.2.6、7.2.11条分程控制、选择控制系统
第7.2.9条[新风]焓值控制系统
本术语给出的定义是特指空调系统中控制新风的焓值控制系统。利用新风和回风的焓值比较来控制新风量,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量。它是通过测量元件测得新风和回风的温度和湿度,在焓值比较器内进行比较,以确定新风的焓值大于还是小于回风的焓值,并结合新风的干球温度高于还是低于回风的干球温度,确定采用全部新风。最小新风或改变新风回量的比例。
第7.2.10条多工况控制系统
本术语是空调控制系统的专用术语。多工况控制系统与一般空调控制系统的区别在于:第一,多了一个解决工况区识别及工况转换的逻辑量控制回路;第二,由于在不同工况时,调节对象和执行机构等的组成是变化的,因此模拟量控制系统为变结构系统。
在多工况控制中,调节的量变引起了工况的转换,转换又为新的调节提供条件,调节—转换—新的调节,这就是多工况控制的实质。在空调合理的多工况分区的基础上,多工况控制系统主要解决逻辑量控制回路的工况条件及转换条件的识别、条件的竞争和丢失以及消除或限制由于转换后执行器位置变化而产生的突变扰量等三个问题。
第7.2.14条串级调节系统
第7.2.16条自适应控制系统
“适应”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因为生物总是企图在变化着的环境条件下维持生理的平衡,因此,自适应控制的一种设计方法就是参考人或兽的适应能力建立一种同样能力的系统。
一般计算机控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数字化PID调节,另一种是规则控制。无论前者的特征常数和后者的所有规则都是预置的,在运行中不发生变化,但不同的系统显然要求不同的规则,这些规则由系统结构和一些参数决定,但具体什么规则最合适,只能按照经验判断。此外,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也将影响规则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对具体的控制进行现场调试,并定期进行修正。这是一项经常而又繁琐的工作,所以希望有这样的计算机控制器能代替人去实现这些繁琐的调试程序。在控制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可以自动整定工作特性,而且在正常的运行期间又可不断地对这些工作特性加以修正和扩充而不必人为地加以调整,以达到被控对象在各种工况下的最佳控制。
第7.3.3条传感器
传感器的英译名有transducer和sensor两个,一般常出现互用情况,如速度式流量传感器的英译名为velocity-typeflowsensor;而插入式流量传感器的英译名则为insertionflowtransducer。
传感器和敏感元件在中文的解释中过去曾发生混淆情况。一般地说,传感器是由敏感元件和变送元件构成的,就是说传感器包括了对原始信息的采集和变送,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传感器都包括敏感元件,有一些传感器不包括敏感元件,如光电器件等;另外还有一些传感器其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合二而一,如固态阻式压力传感器等。
第7.3.7~7.3.8条恒温器、恒湿器
恒温器和恒湿器都是把敏感元件和控制器功能合在一个装置内的控制器,为了与一般不带敏感元件的控制器相区别,国内已约定俗成地称这种控制器为恒温器和恒湿器,这与美国ASHRAE“手册”(系统篇)中关于thermostat和humidistat的内涵是一致的。
第7.3.12~7.3.13条电一气转换器、气一电转换器
这两条术语的命名,在国内是统一的,它的命名与其内涵也是一致的。通过电一气转换器和气一电转换器,可以把电动、气动两套仪表沟通起来组成混合系统,以发挥各自的优点,扩大使用范围。
电一气转换器使用最多的是把调节器输出的标准电信号变成相应的标准气压信号来驱动气动执行机构;而气一电转换器多用在将气动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送给指示仪表或记录仪表进行指示和记录。
第7.3.14~7.3.16条执行器、执行机构、调节机构
关于执行器、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这三条术语的命名主要根据有三点:第一,英国标准BS5384定义为“执行器由两个元件(avalveandanactuator)组成”;第二,现行国家专业标准《工业自动化仪表术语》中执行器的英译名为correctingunit,其下还有执行机构(actuator)与调节机构(correctingele-ment)两条术语;第三,高校教材《热工测量与自动调节》关于执行器的定义是:“执行器是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组成的,例如气动薄膜调节阀就是由气动薄膜执行机构和阀体组成的”。
鉴于现行国家标准与高校教材关于执行器的命名与国外的命名是一致的,本标准采纳了关于执行器、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的命名。
第8.1.2、8.1.6、8.1.7条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
第8.1.17~8.1.18条环境噪声、背景噪声
环境噪声是指与一个特定环境有关的全部噪声,即包括来自这个环境远近设备声源合成的声音;背景噪声则指在一个特定环境下,我们需要测定的那个声源以外的所有声源发出声音的总合,而前者包括所要测定之噪声源发出的声音在内。
第8.2.3~8.2.5条低频噪声、中频噪声、高频噪声
各种机器发出的噪声,都不止是一个频率的声音,它们是从低频到高频无数频率成分的声音的组合。有的机器高频率的声音多一些,听起来高昂刺耳,如电锯、铆枪,它们辐射的主要噪声成分在1000Hz以上,这种噪声称之为高频噪声。有的机器,低频率的声音多一些,如空压机、内燃机以及汽车辐射的低沉噪声,其主要噪声成分在500Hz以下,称之为低频率噪声。8—18型、9—27型高压风机的噪声主要频率成分分布在500~1000Hz范围内,称之为中频噪声。
第8.2.7、8.2.10条再生噪声、噪声自然衰减量
流动空气与通风管壁摩擦,使部分声能转换为热能,又经风管的扩大、收缩、三通、弯头等处,由于其界面处阻抗不匹配,部分声能透射过去,另一部分声能被反射回声源处,从而使噪声自然衰减。然而,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加,在上述情况下,不仅增加了系统阻力,而且还会引起再生噪声,形成新的噪声源,特别是在消声器之后更为不利。为此,必须控制风管内风速,特别是消声器后的风速不得大于5m/s,这时考虑噪声自然衰减才有可能。
第8.3.4~8.3.6条固有频率、扰动频率、共振频率
固有频率是隔振体系的自由振动频率,而扰动频率则是外加给隔振体系的振动频率,亦即机器运转时的扰动频率。一般说来固有频率比机器常速运转时的扰动频率小很多。但是,在机器停止或启动过程中,由于扰动频率不断变化,必然在某一瞬间与隔振体系的自振频率相同,从而使隔振体系的振幅大大增加,这种现象叫作“通过共振”,此时的振动频率即称为共振频率。发生共振时,隔振体系台座振幅将大大增加,隔振器要承受过大的动荷载,而过大的振动会加速机器的磨损,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因此限制通过共振时的振幅或振动速度十分重要。在设计或选用隔振器时,应计算隔振体系自振频率与扰动频率,并进行通过共振验算等步骤。
第8.3.8条隔振
鉴于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已将减振改为隔振,所以,本标准也作如此正名,并以减振作为别称。
本节所收录的术语均为暖通空调专业常用的,其中包括温度测量仪表、湿度测量仪表、压力测量仪表、风速测量仪表、流量测量仪表、粉尘测量仪表,以及噪声、振动测量仪表等。有些自控测量仪表,如电阻温度计、热敏电阻温度计和氯化锂电阻温度计等,已纳入本标准第七章《自动控制》有关部分,本节不再重复。
第9.2.3~9.2.4条工作地点、作业地带
第9.2.5~9.2.7条轻作业、中作业、重作业
这几条术语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命名及撰写的,并按法定计量单位对量值进行了换算。
北京市海淀区北小马厂6号华天大厦1301室市场部:010-63268729传真:010-63267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