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驻巴基斯坦记者孙伶俐、王茜婷):在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有这样一位中国女性,她是毕业于印度德里大学的哲学博士,曾经是中国社科院研究南亚问题的专家,出版过很多专著;她又是一名外交官,先后在中国驻美国、新加坡、泰国的大使馆从事外交工作;她还是一名慈爱的母亲。她,就是现任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罗照辉的夫人——江亦丽参赞。
从学者到外交官有失必有得
第一次知道江亦丽的名字是在她的著作上,比如《二战后南亚国家对外关系研究》,还有她翻译的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的自传《东方的女儿》等等。曾经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教授的江亦丽说,她加入外交队伍是半路出家,身份的转变让她不得不放弃了自己喜爱的学者生涯,但也收获很多。
江亦丽说:“有失必有得,我确实比较喜欢做研究工作,但是转到外交领域以后,我的经历更加丰富,我学到的更多,因为你亲身经历,你可以看到中国外交斗争后边这些东西。虽然有很多付出,但是也有很多感悟,很多收获。”
从1997年开始外交生涯,到担任中国驻泰国使馆的政务参赞,江亦丽在新岗位上做得很出色。然而,随着2007年她的丈夫罗照辉被任命为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江亦丽作为大使夫人,身份再次发生了转变。
江亦丽说:“有的时候也觉得本来我在泰国干得很好,(中国驻泰国)大使确实特别不愿意我走,个人(前途)可能稍微受点影响,但是我对这些看的真的是很淡很淡。巴基斯坦这个国家非常重要,我过来也是对大使工作的支持,而且夫人外交是整个外交里面不可或缺的一块,这样家里也可以团圆。”
成功演绎“大使夫人“角色
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江亦丽把“大使夫人“的角色演绎地相当成功。江亦丽说:“(我)刚来的时候,当时穆沙拉夫当政。我拜会了总统夫人、总理夫人。对他们来说是开了先例,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单独在官邸接见使节夫人,我就是第一位。那些部长夫人们,她们对中国都特别友好,因为她们经常去中国,可以感受到中国的变化,看到中国强大,她们也觉得特别高兴。夫人外交,我觉得开展的也是比较顺利的。”
出席外交活动时,江亦丽常穿自己设计的带有中国元素的礼服,再加上她特有的为人处事的风格,不少巴基斯坦政府高官的夫人们都对她留下深刻印象。巴基斯坦外交秘书巴希尔的夫人说:“江亦丽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第一次见到她就觉得好像已经认识了很久。她脾气很好,她的女儿也非常甜美、可爱。”
为了活跃中国驻巴使馆的生活气氛,江亦丽还领导使馆妇女小组成立了一支舞蹈队。在大使馆举行的联欢晚会上,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江亦丽让人很难想到她是一名外交官。
江亦丽参赞说,成立舞蹈队的初衷是为了丰富大家的生活、自娱自乐,但是没想到节目在公开演出后很受欢迎,还受邀参加了2008年在巴基斯坦举行的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仪式。使馆妇女小组舞蹈队的教练、领事部主任向山的夫人陈芳说,在她眼里,江参工作勤恳、严谨,待人和善,没有大使夫人的架子。
陈芳说:“江参对我们支持特别大。每次我们妇女小组不光是舞蹈,还有其他的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她带头,非常勤恳,任劳任怨地干。所以我们大家跳(舞)也好,其他活动也好,都积极踊跃参加,而且上下团结的也很好。大使和大使夫人以及各级领导对我们妇女同志关心、关怀,给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环境,让我们舒心地生活。你看我们的舞蹈就看出来了,大家都特别愉快。”
牺牲亲情愧对孩子
可以说,从学者到外交官,再到大使夫人,江亦丽把每个角色都演绎得非常出色。但是她认为,自己有一个角色没有扮演好,那就是妈妈。为了工作,她到40岁才要孩子。后来她又因为在中国驻美国使馆工作,只能把孩子留在国内由老人帮助抚养,孩子在2岁前都不在她的身边。谈起这段往事,她不禁哽咽,至今还觉得愧对孩子。
江亦丽表示:“我觉得我在她身上投入的还确实不够,一个是我自己比较大大咧咧的,不是特别细的那种母亲,再就是工作忙,加班什么的,基本上都是保姆在管,所以有时觉得确实有点愧对她。我觉得做外交这一行吧,有得有失,缺失的就是亲情这一块,因为父母不能照顾。但是毕竟你选择了外交事业,我觉得还是要付出。实际上你跟外交部很多人谈,他们都是这样过来的。”
外交官是个特殊的群体,为了祖国的外交事业,江亦丽和许多同事一样放弃了很多,甚至牺牲了亲情,但她却对此无怨无悔。
江亦丽表示,“毕竟外交官是个特殊的群体。你嫁给了外交官就要做出牺牲,报效祖国。我觉得人生的路,有时候说不定在哪就转一个弯。我对什么事看的比较开,我一直主张换位思考,看什么事情退一步看一下。人生嘛,得失不是特别重要。我觉得只要你奋斗过、亲历过,你努力了,最后的结果不是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