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涵盖期限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1.2?报告周期

本报告为年度报告。

1.3?报告范围

本报告的披露范围包含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及辖内分支机构,为便于表述,在报告的表示中使用“本行”。

1.4?报告数据说明

1.5?编制依据

2?年度概况

2.1?总体概况

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作为当地绿色金融主力军,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实现碳中和、碳中和决策部署,持续强化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自身的长期战略和社会责任,大力推进绿色信贷业务,构建绿色支付金融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

2.1.1制定绿色发展战略规划

2.1.2建立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2.1.3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

一是创新绿色低碳产品。创新推动碳效贷、碳排放配额抵押贷、绿色工厂贷、“零碳”系列贷、“两山”系列等新型绿色产品,构建以碳排放为重点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绿色企业、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的金融资源支持。目前,共发放两山系列贷173户、1.62亿元,绿色工厂贷307户、49.67亿元。二是创新绿色小微产品。持续推进GEP绿色贷、绿币公益贷、绿能光伏贷等产品,全领域支持绿色主体。目前为全县治水人综合授信2亿元,发放绿币公益贷款1.66亿元、惠及612户。三是创新绿色平台运用。运用省金综平台,发挥“大数据+绿色金融”的技术优势,提升绿色企业的对接率及响应率,实现金融服务的“最多跑一次”。目前,共有4437户通过绿贷通发放贷款,余额131.99亿元。

2.2?关键成果绩效

2.2.1绿色金融业务情况

至2022年四季度,国标口径绿色贷款余额73.19亿元,占全部贷款18.77%,较年初新增25.61亿元,增幅55.16%。坚持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自身的长期战略和社会责任,高举绿色金融发展旗帜,坚持服务“三农”,支持“小微”,普惠大众,以实际行动助推绿色金融,致力于服务地方绿色经济发展。

2.2.2绿色办公业务情况

2022年,本行积极开展“碳中和”银行低碳办公实践,从“员工低碳办公常态化”、“低碳出行节能降耗”、“落实垃圾分类”、“推进减纸化办公”、“定期公布能耗数据”等方面开展绿色运营碳足迹管理。

截至2022年12月末,本行自有交通运输工具所消耗的燃油15630升,人均25升;营业、办公活动所消耗的纸张6.345吨,人均0.01吨;营业、办公活动所消耗的水29382.44吨,人均58.23吨;营业、办公活动所消耗的电力691459千瓦时,人均1097.56千瓦时;为提升员工及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所举办的培训活动或公益活动8914人次,人均14.15人次。

2.3?规划与目标

2.3.1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

2.3.2挖掘转型金融发展深度

一是优化转型金融体系。梳理本行转型金融制度不足,同时健全在信贷准入、授信审批、利率定价等方面转型金融的优惠政策。构建“碳账户”应用至转型金融服务体系,为碳密集行业低碳转型开辟融资新通道。二是创新转型金融产品。政银合作宣传“绿色工厂贷”、“绿色碳效贷”产品,扩大转型金融产品影响力。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碳密集行业低碳转型的新产品、新模式,再深挖转型金融发展新需求。争取建立德清典型,走出可复制的、可持续的、高效的金融支持低碳转型之路。

2.3.3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

一是探索“零碳”系列贷款产品。持续推进“绿币公益贷”、“绿能光伏贷”,创新推出“两山扶农贷”、“两山兴农贷”、“两山兴业贷”等系列惠农产品,赋能光伏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有效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体系建设,持续助力地方绿色发展。二是聚焦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借助湖州市“林业碳汇贷试点”契机,探索林业碳汇贷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湿地碳汇“PTD”全链条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推动“GEP绿色贷”助力县域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三是优化绿色建筑服务模式。深化绿色金融和绿色建筑融合发展,根据《湖州市绿色建筑指导意见》,积极对接县建设局、发改委、招商局等多个部门,共同探索绿色建筑服务新模式,创新“绿色建筑贷”、“安居保障经营贷”,为符合绿色建筑的企业及项目提供低息高抵押率的信贷。

2.3.4提升绿色普惠品牌效应

一是营造绿色生活氛围。进一步推动个人碳账户积分体系运用,形成绿色行为轨迹,拓展“绿币”及“益币”应用场景,扩大“绿币公益贷”服务范围。二是支持绿色低碳民宿发展。在民宿碳方法学的支撑下,升级“民宿贷”系列产品,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宿建设和重点民宿产业发展,深度服务绿色民宿产业发展,打造绿色消费品牌。三是助推绿色低碳农业发展。加强与农业农村局、供销社等合作,全面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发挥农合联理事单位作用,加大“两山”系列贷款和“新型农业”特色贷款推广力度,助力“三农”领域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四是深化绿色园区合作。加强与科技局、高新区、园区运营方开展合作,创新业务产品,结合园区特色开展“绿色园区贷”、“绿色租金贷”“绿色工厂贷”等小微绿色产品。五是加大ESG评价在普惠领域的应用。将ESG评价与普惠金融产品的融合,将ESG评价结果纳入授信决策、贷款审批、资金价格、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资产组合等方面,建立小微企业碳画像。

2.3.5进一步打造碳中和银行

一是内修运营端。计划明年将绿色支行打造成碳中和三星级网点,安装分布式光伏屋顶,争取出台员工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提高本行新能源汽车替代率,实现自身运营端碳中和。二是外练资产端。根据本行实际运营情况,动态调整“七单”机制,加快碳中和银行资产端运营机制成熟化,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在资产端稳健发展绿色金融实现碳中和。

2.3.6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总结

一是做好信息宣传总结。及时向上级领导部门上报创新案例,积极参与全市绿色金融改革年度创新案例评选和全市绿色低碳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竞赛等上级领导部门组织的比赛,举全行之力争取获奖。加强绿色金融创新经验和典型做法的宣传,力争绿色金融信息被省市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和市管理部批示。二是重视上级监管考核。对上级监管部门的考核内容进行进一步梳理和总结,对绿色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突出重点与亮点,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与成效,将绿色品牌与绿色金融工作相结合,打造德清农商银行绿色品牌。

3.1?董事会层面环境方面的职责设置

本行成立董事会绿色金融委员会,主要负责拟定本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基本管理制度及其他有关绿色发展的重大事项;监督本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基本管理制度的落实,对绿色金融发展效果进行评估,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

3.2?董事会层面以下环境方面的职责设置

3.2.1成立绿色金融部门

本行在高级管理层下设绿色金融创新工作专业委员会,作为全行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的研发、推动和协调机构,同时成立绿色金融部(公司金融部),作为绿色金融创新工作的组织实施部门,目前配备6名专业人才,推动完善绿色金融组织架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绿色金融事业部的工作职责,推动绿色银行品牌建设。

3.2.2成立绿色专营支行

本行2018年成立德清首家地信绿色专营支行,并配套制定绿色专营支行管理办法,实施绿色单列,绿色专营支行的信贷规模由总行单列,单独设立资金价格、单独设置风险管理指标、单独设立绿色信贷审批通道、单独制定绩效考核,以及规定绿色专营支行负责本支行专属的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研发、创新与应用,充分发挥绿色支行的效用。截止2022年末,国家标准绿色信贷余额47803.01万元。

表1.银行机构绿色支行情况表

支行名称

绿色信贷余额

(2022年四季度)

绿色信贷占比

专职员工数

地信绿色支行

2018年11月11日

47803.01万元

100%

12户

4.1?环境政策可能对金融机构产生的影响

表2.金融机构环境政策制度情况表

文件名称

发文文号

文件类型

文件主要内容

备注

《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信贷授信管理办法(试行)》

德农商银〔2022〕379号

文书类

将信贷客户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环境监测标准、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等合规守法情况作为授信准入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提出加强绿色授信业务指导,组织开展授信管理工作,提示辖内主要环境和社会风险,做好贷后管理,实施绿色信贷检查、内部审计督促,进行风险防范等内容。

《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试行)》

德农商银〔2022〕378号

在本行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依据深绿、中绿、浅绿、非绿等分类贴标指标采取的特定利率定价方法。完善差异化的利率定价机制,切实增强绿色贷款的服务与管理能力。

《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金融发展委员会工作细则》

德农商银办〔2018〕148号

新成立委员会,主要负责拟定本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基本管理制度及其他有关绿色金融发展的重大事项;监督本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基本管理制度的落实,对绿色金融发展效果进行评估,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

《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信贷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德农商银〔2020〕434号

《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转型金融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试行)》

德农商银〔2022〕380号

在本行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依据转型金融碳效的特定利率定价方法。完善差异化的利率定价机制,切实增强绿色贷款的服务与管理能力

《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转型金融统计报表填报实施细则》

德农商银〔2022〕381号

加强本行转型金融统计报表数据填报质量,规范报表报送流程。

《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转型金融信贷授信管理办法(试行)》

德农商银〔2022〕382号

《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转型金融指导意见》

德农商银〔2022〕383号

根据本行绿色金融建设和“碳中和”银行中长期规划,创新构建低碳转型金融体系,为低碳转型引入低成本、长期限的金融支持,科学有序推动碳密集行业低碳转型,全面深化绿色金融转型升级,积极融入湖州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更好服务于湖州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具有德清特色、走在全市前列的转型金融实践者。

5?本行环境风险、机遇的分析与管理

5.1?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影响

5.2?本机构环境风险管理及流程

5.2.1制订客户环境风险评估标准

5.2.2加强风险管理评级

6?本机构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

6.1?本机构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截至2022年末,本行按照公允/通行的计算标准,营业、办公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表3.金融机构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指标名称

披露细项

总量

人均

经营活动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机构自有交通运输工具所消耗的燃油(升)

15630

25

自有采暖(制冷)设备所消耗的燃料(升)

-

营业、办公活动所消耗的水(吨)

36683

58.23

采购的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和间接自然资源消耗

营业、办公所消耗的电力(千瓦时)

691459

1097.56

营业、办公所使用的纸张(吨)

6.345

0.01

购买的采暖(制冷)服务所消耗的燃料(升)

雇员因工作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所消耗的能源(升)-可选项

金融机构环保措施所产生的效果

为提升员工及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所举办的培训活动或公益活动(人次)

8914

14.15

6.2?本机构环保措施所产生的效果

本行切实践行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遵守国家及地区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亦积极践行绿色采购理念,提升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落实各项绿色办公措施,助力环保公益事业的发展。同时作为一家金融机构,本公司亦不断推进绿色信贷类业务,实现多维度节能减排,履行环境责任。本行始终坚持“建设绿色企业,坚持绿色经营”的理念,倡导步行出入,降低电梯的使用率,本年度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针对单位老旧超标排放车辆进行报废换新处理,优化了公车使用,严控公务车排量,减少公车的使用频率,倡导员工购置新能源汽车,降低对能源资源消耗,合理使用资源,倡导降低人力成本、减少资源消耗、节电节水节能、绿色出行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全行人均用水、用电、用纸均低于去年同期。为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本行定期检查办公场所各水管线的设备陈旧情况,并设有专人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通过安装节水、防溢装置,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在水资源节约宣传方面,通过制作节水宣传标语,并利用传媒主动进行宣传引导。通过开展青春绿色跑活动,引领全行员工低碳出行,降低碳排放量,提升全行的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绿色金融与业务发展同进行。

6.3?经营活动环境影响的计算

本行未来将定期公布经营活动的碳足迹以及全职雇员的人均碳足迹;本行所采取的统计口径为本行按照公允/通行的计算标准;计算方法为:排放因子法,根据温室气体排放量为活动数据与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的乘积,见式:

EGHG=AD×EF×GWP

式中:

EGHG——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AD——温室气体活动数据,单位根据具体排放源确定;

EF——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单位与活动数据的单位相匹配;

GWP——全球变暖潜势,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

注:

1、在计算燃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碳时,排放因子也可为含碳量、碳氧化率及二氧化碳折算系数(44/12)的乘积。

2、基于本行业务性质,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源自外购电力及化石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清单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按照二氧化碳当量呈列,根据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刊发的《2015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刊发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进行核算。

4、能源消耗量数据是根据电力及燃料的消耗量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及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刊发的《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提供的有关转换因子进行计算。

5、氮氧化物排放主要来自于公车耗油,氮氧化物排放数据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刊发的《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进行核算。

7?本机构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

7.1?本机构投融资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本行制定环境效益计量标准,实化绿色生态效益计量,为绿色金融市场化奠定基础。以2022年12月末本行73.19亿元的绿色信贷余额来换算,可量化产生的环境效益为减排二氧化碳66048吨。

7.2?投融资环境影响的测算与表达

截至2022年末,本行按照公允/通行的计算标准,投融资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由于投融资金额变动、信贷结构变化及其产生的环境影响如下表所示:

表4.金融机构投融资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披露数据

绿色信贷余额及占比

绿色信贷余额(万元)

731925.01

必选项

各项贷款余额(万元)

3898613.94

绿色信贷占比(%)

18.77

绿色信贷金额变动折合减排情况

折合减排标准煤(吨)

64595

可选项

折合减排二氧化碳当量(吨)

61590

折合减排化学需氧量(吨)

折合减排氨氮(吨)

折合减排二氧化硫(吨)

折合减排氮氧化物(吨)

2.25

折合节水(吨)

持所有绿色债券余额及折合减排情况

持有绿色债券余额(万元)

8944.01

7.3?数据梳理、校验及保护

7.3.1本机构绿色信贷统计数据质量开展情况

本行落实专业部门专职岗位严格按照绿色信贷分类标准和报送口径执行绿色信贷数据报送工作。一是从数据源头抓起,规范信贷系统对企业信息准确维护,同时规范贷款用途描述,确保自建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筛选准确。二是推行绿色信贷全流程操作管理模式,创建“绿色信贷专项审批通道”,由绿色金融事业部专业人员逐笔审核绿色贴标业务,准确指导客户经理开展绿色贴标工作,对新增的绿色贷款进行重点把控,确保绿色信贷数据准确。三是推进省农信联社大信贷平台、市人行的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与市银监的绿色金融监管综合信息系统实现对接,通过与客户经理约定在贷款发放时定向选择行业投向,批量对标、报送统计报表,实现系统取数自动化。

7.3.2本机构保证数据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四是提升数据防泄漏水平。在省联社数据防泄漏系统等安全平台基础上部署安全数据摆渡系统,强化了员工用数的安全管控,实现数据流转过程中全生命周期管控。

8?绿色金融创新及研究成果

表5.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创新案例

探索建设湿地碳汇金融“PTD”闭环体系

一、案例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畅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拓宽生态资源价值转换路径,构建生态产品高水平实现机制,德清农商行创立了湿地碳汇金融“PTD”闭环体系,在碳汇生产(Production)端、收储交易(Transaction)端、企业需求(Demand)端形成全封闭内循环资金支持体系。德清县下渚湖是浙江省首批低(零)碳试点街道和首批林业碳汇(湿地碳汇)先行基地,总面积达36.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4平方公里。2022年4月28日,德清举行湿地碳汇交易仪式,首期收储规模一万吨。下渚湖湿地2021年林业碳汇量达1.25万吨,预计2025年湿地碳汇量超3万吨,湿地碳汇生产潜力巨大。

二、主要做法

一是针对“碳汇生产端---村集体”,该行创新推出的湿地碳汇无忧贷可用于支持湿地生态修复和景区改造升级,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更好地为珍稀动植物提供优质生存环境,进一步提升现有湿地内的土壤碳库、水体碳库和植被碳库的固碳能力。下渚湖湿地2021年林业碳汇量达1.25万吨,湿地碳汇生产潜力巨大,德清农商行给下渚湖街道予以最大信贷支持保障湿地碳汇生产无忧、湿地经营后顾无忧,下渚湖街道通过碳汇交易给两山银行实现增收。

二是针对“碳汇生产端---农户”,该行创新推出的湿地碳汇共富贷可用于支持该湿地内“退渔还耕”蒙受一定损失的农户转型所需。因生态保护需要,湿地红线范围内农业养殖目前已经全部清退,德清农商行本着“绿色低碳共富”原则,为环境保护做出牺牲的农户保驾护航,提供低息信用贷款保障农户正常的生产、经营、消费。

三是针对“收储交易端---两山公司”,该行创新推出湿地碳汇两山贷用于支持”两山公司”收储碳汇并交易给高碳排放企业。”两山公司”首期收储规模1万吨碳汇,对下渚湖湿地生产的80%碳汇量进行打包收储,德清农商行不遗余力促进碳汇收储交易平台的落地,在收储交易环节,发挥本土品牌银行优势,满足”两山公司”碳汇交易收储项目的融资需求。

三、主要成效

一是有利于开发湿地碳汇项目。早在2020年,德清下渚湖湿地就与浙江省林科院专家团队深度合作,开展湿地碳汇研究,目前也正在与浙江农林大学洽谈合作,自主研发湿地碳汇方法学核算当地碳汇项目储备,将这个方法学内嵌到德清农商行PTD系统内,实现可计量、可识别的碳汇计量方法,为增加湿地碳汇项目开发做好碳核算技术支撑。同时,该行大力服务全封闭内循环资金支持体系,多维度多方向为实现湿地碳汇测量交易、变现、增收保驾护航。德清农商行向“两山公司”提供“湿地碳汇两山贷”目前已授信1000万元,近期需用信200万元。

三是有利于加快湿地经济转型。德清农商行继将个人绿色生活嵌入“公益绿币贷”后,拟填补企业“生态绿币”这一空白,完善绿币信贷模式。同时,与县生态文明办、县金融办、县人民银行及县碳交易中心合作,针对下渚湖湿地生态公园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明确加大森林固碳、湿地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金融转型发展新业态等领域下一步金融支持。有利于下渚湖街道提升生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下渚湖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截至目前,德清农商行给德清县下渚湖湿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放湿地无忧贷1.08亿元用于湿地开发。

四是有利于加快实现湿地农户共富。湿地碳汇交易实现了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按粗估每亩湿地产生0.23吨碳汇、每吨碳汇均价43元计算,仅德清下渚湖街道5.48万亩的湿地面积至少可为农户增收54万元,该部分收入为农户经营之外的补偿收入。截至目前,德清农商行共发放湿地共富贷535笔、1.57亿元。

四、创新亮点

一是构建全链条湿地碳汇交易体系。出台《关于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进湿地碳汇交易试点的指导意见》,针对湿地碳汇交易各个环节和阶段,以增汇减排为目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购碳减排,全方位满足融资需求。通过村集体经济经营、资源管理公司收储、金融优惠等方式,全方位支持生态资源转化,促进湿地碳汇全链条落地。

二是开发“PTD”闭环金融产品体系。依托湿地碳汇交易机制,德清农商行围绕湿地碳汇生产端、收储交易端、企业需求端等环节,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为湿地碳汇提供全封闭内循环资金支持。其中,“湿地碳汇无忧贷”和“湿地碳汇共富贷”用于支持村集体和农户湿地经营转型、生产湿地碳汇,交易给收储交易中心实现增收;“湿地碳汇两山贷”用于碳汇收储交易、资源整合等项目推进;“转型企业碳汇贷”为购买碳汇的高碳企业低碳转型提供优惠利率资金。

三是培育高碳企业转型积极性。在政策上,为积极参与减排的高碳企业定制专属信贷产品,将企业积极减排行为形成碳画像,给予足额授信及较大的利率优惠。同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上门走访宣传、线上沟通宣传、门面视频滚动播放等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在高碳企业中强调减排的重要性、必要性、趋势性。

五、可复制推广性

碳汇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一间接减排路径,具有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较强的优势。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德清农商行创新湿地碳汇金融“PTD”闭环体系对全国湿地都具有可全面复制、推广的示范意义,使得湿地经营集体和农户充分结合提质增汇和稳步增收,促进湿地生态价值货币化和湿地碳汇产业的形成,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9?绿色项目信息

本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4亿元人民币的绿色金融债券,明确其募集体资金专项用于绿色产业项目贷款。主要用于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德清段项目、德清下渚湖生态旅游提升工程(山地黄地块湿地生态治理工程)、浙江工业大学德清校区建设工程(绿色建筑二星标准)等。但目前的绿色项目融资余额均不足1亿元。

THE END
1.浙江5项经验,全国推广!浙江省杭州市开发传统村落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全市138个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据采集和动态更新,通过三维实景、视频、图文等形式,全面展示传统村落的建筑与文化。 此前,浙江还有1项做法入选第一批清单:浙江省台州、金华、丽水出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地方性法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g3NzkxOQ==&mid=2652025172&idx=1&sn=1a9b98f556e37323a04a3d40e5451b2a&chksm=85029ab5893d7642173f1a9ef4ef180da8b9d72f3a1ad4c25ec62cdb009c18b262b5bb4d0286&scene=27
2.浙江省深化农村改革近日,浙江省发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未来五年,浙江省将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十项重点改革,加快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路径。 《实施方案》锚定“新时代农村改革探路者”这一目标定位,聚焦“地、产、人、富、融”五大重点,实施多“地”联动改革、粮食安全保障改革、农业“双强”改革等十项重点改革,对https://www.hntv.tv/news/0/1868464790261796865?from=dxlist
3.浙江省农村房层信息管理系统APP浙江省农村房屋信息管理App,查看某农户农房建设现状,如何让农房建设得到全流程有效管理,作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领先城市,极大提升了农村建房的管理效力。这几天我村在每家每户查看资料,每户人口情况,住房面积,设计图,房屋现场照片,以及是否有建房审批许可等信息。https://www.meipian.cn/3duc6u77
4.浙江国土资源杂志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主办2019年第11期此次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技能竞赛由自然资源部举办,自然资源部技能鉴定中心、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全国委员会、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主办,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承办。 浙江省地勘局系统举办综合应急能力大比武 关键词:地勘局 党委委员 应急能力 副局长 防护墙 大比武 浙江省 11月8日至9日,https://www.youfabiao.com/zjgtzy/201911/
5.蕞终名单!2022年度浙江省房屋市政工程“优秀平安工地”名单公布当前位置:首页衢州产业信息 正文内容zui终名单!22年度浙江省房屋市政工程“优秀平安工地”名单公布中南高科:标准厂房租售 全国上百园区招商中 当前位置:首页长兴产业信息 正文内容zui终名单!22年度浙江省房屋市政工程“优秀平安工地”名单公布中南高科:标准厂房租售 浙江及全国上百园区招商中 http://wuxi.021cf.cn/index.php/post/7033.html
6.◇决策参考报告202423◇专题资料汇编:应对农村空心化挑战全面推进乡村闲置农房盘活,一篇妙文刚刚破题,而写好“下半篇文章”,依然要解决好“闲置农房信息不对称”“部分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盘而不活”等三大难题。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博士研究生张兆亮走访调研了江苏数十个乡村,专题研究闲置农房盘活。在他看来,闲置农房盘活首先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从调研情况看,闲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rdzt/202407/t20240730_476501.htm
7.浙江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十四五抓好物业光伏和水电等“老三样”项目建设完善《“景宁600”品牌申请加盟标准》《“景宁600”品牌使用许可和合作协议》《“景宁600”区域公用品牌商标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确定使用“景宁600”品牌范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落实“红黑榜”制度,推进生态信用建设。建设加强对加盟企业检测、抽查力度,建立过程管理机制,定期公布产品抽检情况,完善“景宁600”https://guangfu.bjx.com.cn/news/20220913/1254557.shtml
8.浙江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是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政府应十分重视而且是继续重视通讯、广播、电视、网络等用于农业信息系统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硬件建设,重点支持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和多种信息产品的研制开发、协作和服务,加强全国农业信息科学的学科建设,加强农业科研机构的建设等。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oapoy.html
9.房屋自查报告精选11篇在录入农村房屋信息时是未用作经营的自建房,可能在录入后农村房屋用途用作经营,但农房信息系统中未及时更新。 对于存在问题,检查组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加大农村房屋安全意识,加强政策宣传;再次全面核查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信息,确保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信息录入全面、完整、准确;加强农村房屋安全隐患动态管理,对于农村房屋信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30116123740_2253959.html
10.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36期(总期135期)在线培训课程浙江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做法是为了加快构建全省国资监管"一盘棋、大格局",不断增强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合力。 据介绍,浙江省国资委将从统筹完善省国资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点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指导监督地方国资事项清单制度、探索建立国资监管大格局协作互动交流组制度3方面入手,完善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 https://www.zzqyj.net/?list_89/1358.html
11.群众安全范文11篇(全文)要认真分析居住地治安管理的现状,推进居住地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健全社区党工委领导、街道行政负责、社会组织协同、社区公众参与的社区管理格局。建立社区统一信息系统,建立可供社区管理部门使用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管理和服务信息的资源共享及工作协同,形成社区信息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居住人口”管理https://www.99xueshu.com/w/ikey0hsojqr0.html
12.浙江温州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现状及对策建议在省里统一安排下,在农民建房“一件事”办理审批系统的基础上,着手建设省、市、县、乡、村五级联网的宅基地和农房基础数据库,实现与自然资源部门不动产登记管理系统、一户一宅查询系统、违法用地查询系统等相关信息系统相互对接共享。(四)落实用地指标。实行宅基地用地预审核机制,在具备建房资格的农户提出建房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6523753949337233&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