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2月24日电嘉兴“红船服务”总联盟:这样的“店小二”暖心留人
新华社记者黄筱马剑
“大家好,今天我轮值。”在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智立方大厦的一间小会议室里,类似的开场白每周二、周四的晚上六点半都会如期出现。
现场坐班的“值日生”来自政府职能部门、社会服务机构,接受个性化服务的是各类人才。2016年以来,嘉兴“红船服务”总联盟帮助人才和政府间搭建良性互动平台,周到的服务赢得各方信任,成为南湖畔一张红色名片。
搭平台: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带着纸笔和一本政策解读手册,嘉兴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工作人员韩斌出现在嘉兴“红船服务”总联盟办公地点。这是韩斌第三次在“红船服务”总联盟担任“值日生”。
“我是旁边清华柔电院的,来之前我向院里的博士们征集了几个问题。”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首席人才官王强当天来总联盟“串门”。听说当天轮值者来自人社部门,他特意收集了院内博士在职称评定、子女入学、人才补贴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给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红船服务’总联盟不断完善组织服务构架,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帮助人才和政府间搭建良性互动平台,建立起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浦金英介绍,目前总联盟涵盖侨商服务联盟、金融服务联盟、校企合作服务联盟等12个子联盟,9个县(市、区)分联盟,19家职能部门,3家高层次人才社团和4家签约社会服务机构。
督办理:“一条龙”服务到底
“来到这里就像回到了娘家。”嘉兴威斯柏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苗芳说,自己从北京来到嘉兴“二次创业”成功,离不开总联盟的支持。
初到嘉兴,人生地不熟的苗芳连合适的厂房都找不到,听说当地有一个专门服务人才的组织,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红船服务”总联盟求助。没想到,联盟积极帮她联系政府部门、对接企业,很快解决厂房问题。
苗芳说,“红船服务”总联盟这种“一条龙”服务到底的精神,让她感受到嘉兴对人才的支持,对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视。如今,苗芳从刚开始带着10多人的核心团队南下嘉兴,到如今在南湖畔深深扎根,企业发展枝繁叶茂。“这儿太好了,我来了就不走了。”
浦金英介绍,总联盟还与嘉兴市总工会、团市委、妇联、侨联四家群团组织以及“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签订了三方共建合作协议,建立“嘉兴市群团组织维权服务中心”,集中受理、解决群众诉求,引导依法合理维权。
“‘红船服务’总联盟的服务模式既能够很好地帮助政府宣介新政策,还把需要跨部门解决的问题,集中到一个平台由专人统一监督办理,有效提升了行政效率。”韩斌说。
拓渠道:感受回“嘉”温暖
“2018年我最大的心愿终于完成,就是办好了新版‘中国绿卡’。”瑞典籍华人汪维佳掏出她的“身份证”,这也是嘉兴第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2017年,新版“中国绿卡”开始签发。在了解到汪维佳有办理永久居留证的需求后,“红船服务”总联盟为她开设“特需门诊”上门服务,并协调公安、外侨、商务等部门通力协作,专人负责、专员指导,以最快的速度促成了此事。
汪维佳说,重新拥有“身份证”,享受中国公民同等的权利,给她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大便利,自己充分感受到了回“嘉”的温暖。
在国外漂了20多年的华侨胡生表示,侨商离开家乡久了,在政策信息、办事流程等很多方面都与国内脱节,有了“红船服务”总联盟的帮助,创业顺当了。
据悉,“红船服务”总联盟成立以来,还根据企业特需走进各产业园区,组织“红船服务日”“流动轮值室”等活动,主动上门为人才、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深受企业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