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寄宿制小学;留守学生;亲情补偿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立项课题“寄宿制小学留守学生亲情补偿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D/2009/02/314)成果。
收稿日期:2013-08-16
作者简介:李自天,沭阳县教育局教科室(江苏沭阳,223600)教科员,宿迁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吴志坚,沭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江苏沭阳,223600)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一、利用有效载体,构建亲情沟通的平台
在儿童的生活中,父母的角色是谁也替代不了的,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也无法用其他感情来替代。要培养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儿童创设与其父母交流的机会,增加交流的频次,指导交流的内容。在交流中,他们获得父母的谆谆教诲;感受父母的拳拳爱心,从而感悟亲情、享受亲情。
2.设立亲情信箱,消除亲情隔阂
3.点击亲情视频,融入父母情怀
二、开展亲情活动课,增强留守学生自身角色的体验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在课堂中进行亲情教育是一种最直接、最高效的教育活动。开设亲情教育课,创造道德情感体验的契机,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达到对自己角色的反省,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事先提供一些场景,让学生进行准备,在上课的时候由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表演。表演时,真实地再现其平时在家里遇到同样事情的做法。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交流、当场评价,在相互评价中受到教育。表演结束后,教师要对不同的情况作出梳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并适时进行点拨,从而使学生明白事理,体会到父母、长辈生活的艰辛以及对自己的关爱。本学期,学校承办了“沭阳县中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会上,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情绪蛋糕》和《敞开心扉交朋友》两节心理活动课。
在亲情教育课中,教师有意识地将亲情的感人面展示给学生,通过讲道理、举例子的方法,让学生自觉地感受亲情、理解亲情,并将之内化为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能够推动学生持久地为自己理想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三、课外教育活动,创设充满亲情的校园环境
1.角色替代施爱式亲情补偿,让学生有家的感受
学校建立心灵之家工作室,开设小丁姐姐信箱,对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给予疏导。学校目前有7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他们在春晖楼五楼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对那些特别需要帮助的留守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咨询中,借助沙盘游戏、宣泄器械等,心理老师对留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缓解不良情绪,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
3.特殊日子关爱式亲情补偿,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欢乐
与留守学生共度佳节活动,在去年的中秋节时,中午学生有原来的三菜一汤改为四菜一汤,晚上每位寄宿生两块月饼、一个苹果、一个香蕉、一个桔子,而且学校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和教职员工都和学生在一起过节,校长并且作了中秋致词等。这些健康的心理物质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学校胜似家庭,老师比父母还亲,时时处处有温暖的感觉。
四、构建关爱留守学生的应急机制,让爱全方位落到实处
1.望、闻、问、切——中医四法,播撒爱的暖流
“望”是指观察,作为教师应该多观察孩子的动态,看看他每天是否按时作息,每天情绪怎样,如果离开学校,到哪里去了,家里人知不知道。
“闻”是指听一听他和身边的同学、朋友的交流,多方面了解一些孩子背后的故事,也可以问问孩子的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
“问”是指当教师一旦发现孩子情绪不良,要“平视”学生,及时以家长的身份和孩子进行一次心灵深处的对话,并站在孩子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慰藉孩子的心理。
2.真爱、坚持、尊重、保密——四项基本原则,规范转化过程
学校建起“心灵之家”工作室,安排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和有经验的课题组老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开心灵的“疙瘩”。转化时遵循“四项基本原则”——真爱、坚持、尊重、保密。
真爱,我们的语言和行动都要让学生感受到真挚爱心,只有付出真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只有走进学生的心,才能实施有效转化。
坚持,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在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波动,教师要永不言弃,不让一个留守儿童掉队。
尊重,在交流中多运用同感的态度和交流的技巧加深对学生的理解,透过学生的眼睛看世界;注意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纳,从而抛开心理上的防范,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敞开来。
保密,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接触真正了解一个学生,恰当处理学生的害羞、自卑、防卫心理带来的沟通障碍。
3.构建三位一体的关爱网络——创造良好氛围
为了给这些留守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学校积极落实上级政策精神,启动了“留守学生关爱工程”。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为主题,以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学生为重点,以弥补留守学生情感缺失、提高道德素养为内容,坚持“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爱心家庭”与留守学生结对关爱行动,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学生工作网络,为留守学生健康、快乐、平等、和谐地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昆.我的教育“提案”[N].中国教师报,2013-3-13.
[2]教育部公报:全国中小学留守儿童2200余万人[EB/OL].网易,2012-8-31.
StrategyforLoveCompensationtoUnattendedChildren
inBoardingPrimarySchool
LIZi-tian&WUZhi-jian
(ShuyangBureauofEducation,Shuyang223600,China)
一、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语文教学中,有计划、有层次的把中国古典文学知识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使学生多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备课中有意识的附加一些诗辞歌赋等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添加一些诗辞歌赋及中国古典文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平时语文教学日程安排上,要求学生多看、多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传统文化著作,熟记一些传统文学的名言佳句,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3.亲情教育。反映亲情及传统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及对母亲的思念。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溢与言表,感人至深;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充分体现了对亲人的关切、思念之情以及渴望得知亲人消息、家庭信息的一种急迫的心理。在教学中,结合语文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把倡导家庭美德、学生心理健康、行为规范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育学生尊老爱友、孝敬父母,帮助学生维护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亲情网。
二、传统节日、民风民俗在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原生之罪有六个案子,该剧节奏紧凑明快,通常是四集讲述一个案件,该剧以池震与陆离探案的过程为主线,“签子案”、“骗保案”和“密室杀人案”等案件讲述了有关亲情与利益、爱情与妒忌所衍生的故事。
《原生之罪》是由叶伟民执导,翟天临、尹正、白冰、颜卓灵、李若宁主演的都市悬疑探案网剧,该剧讲述了被吊销执照的律师池震与刑侦队长陆离,从彼此对立,到冰释前嫌,而后互为手足,携手探案,最终生死同往的故事。
《原生之罪》这部剧没有只站在单方面的角度去说教,而是提供了一个上帝视角对正反双方每一个角色给予了人文关怀,包括警察的身世纠葛、案犯的杀人动机、破案过程中触及到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破案剧的精髓不仅需要宣扬正义,更是引人思考和自省的深度。
剧中陆离的扮演者尹正1986年12月30日出生于包头市,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2006级本科,中国内地男演员。2011年,参演了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2012年,参演话剧《鹿鼎记》,2013年,在古装喜剧《龙门镖局》中饰演“山鸡”一角,正式进入演艺圈。
1、结婚90年被称为钻石婚,钻石是一种十分坚固、晶莹剔透的宝石,就像相处90年的夫妻,已经不仅仅是对方的爱人,也是亲人,双方之间不单只有爱情,也产生了亲情,因此感情十分稳固,就像钻石一样。
2、结婚90年代表钻石婚,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有关结婚90周年的称谓,但人们会将结婚80年以上的婚姻称为钻石婚,因此结婚90周年,也可以使用钻石婚称呼。
图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何从浩瀚的书海中汲取为我所用的知识才是读书的点睛之笔。
【关键词】
书籍汲取信息明智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适应时代的新目标,新要求。在信息社会,在提倡创新,张扬个性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从中识别、区分、筛选,组合信息,这种实用性的阅读技能越来越重要。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掌握这种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选择,有所吸收。
一、由点及面,读“厚”书本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人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内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和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在教学中,我尝试从两个方面引导他们开展自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