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州官方家政服务平台迭代在即晒出雇主保姆好评差评
插图/兰兰
新华社发
统筹/甘韵仪卫轶
文/羊城晚报记者甘韵仪刘云
昨日,羊晚全媒体推出的这个话题在市民中掀起了讨论:家政一家通,真能帮助找到心水保姆?市妇联的“广州家政服务公共平台”迭代在即,这应该成为怎样的平台?
长期以来,由雇主、保姆、家政公司组成的市场三角,处于不稳定状态,互信甚至成为“奢侈品”。当代表官方的广州市妇联将全面升级一个平台,通过一系列措施,来“统筹”三方时,得到了众多街坊的回应。
对于这个官方的家政服务平台到底该长什么样,街坊们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困惑与建议——
A
评价/评分怎样操作?
然而,爱妈妈家政公司的周智霖却认为,如果家政平台要做评价,是很难操作的。“负面评价很有可能源自同行的恶意中伤;雇主的家庭信息被保姆掌握着,雇主也不敢写不好的评价,保姆服务过的家庭有限,意味着匿名的保护作用有限,保姆对雇主的评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如此就没什么参考意义了,双方除非走到极端情况,否则都会有所顾忌。”
较多人认为“评分”比较靠谱。市民刘女士说,评分的标准可以有技能、态度甚至做菜口味等,选项应该具体化,“例如做菜,不能以好吃或者不好吃作为标准,应该细化到偏咸、偏淡等。”
周智霖认为:“一般保姆的技能,永远达不到雇主的需求,不建议使用技能作为参考标准。好保姆最基本的参考标准应该是态度好,知错能改,就是态度好的一种表现。”
B
怎么确保数据的科学性?
关于诚信评价,数据来自哪里?记者获悉,一些进驻妇联平台的家政公司,主要想通过平台获得订单。上传到平台的数据是否真实,值得考究,这成为市民关心的一点。
广州很多家政公司都有自建网络平台,但鲜有人做诚信评价,除了因为商家平台公信力欠缺,更重要的原因是,保姆市场流动性很强,数据很容易断,难以跟踪。妇联作为第三方平台,如果能统筹、跟踪保姆信息,就可以有比较完整的数据。
对于诚信评价,周智霖提出,有一个参考值,比评分和评价更有价值,“平台可以记录保姆上岗的情况,利用大数据统筹和分析上岗的连续性,以此作为诚信评价的一个参考标准,但这需要有大量的数据积累。”
同时,他建议,平台可以连接公民信息系统、一些医院体检数据系统等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的数据库。公民信息系统可以帮助核实身份证,医院体检数据系统可以核实保姆的健康状况。
也有市民担心,雇主与保姆在平台上登记信息,能否确保信息安全?希望平台有加强保护信息安全的功能。
C
能否提供矛盾协调功能?
据了解,家政服务业不在《劳动法》的保护范畴,保姆入室工作,与雇主签订的是服务协议,没有建立“劳动关系”,并不签订劳动合同。当双方发生纠纷时,往往难有解决办法。
作为家政公司方的代表,周智霖认为,有纠纷不应该找家政公司,家政公司只是中介机构,如果双方找到家政公司,也只能协助调解。
不过,网友也有看法:“家政公司收了服务费,应该有后续保障,包括矛盾调解等。”
为此,有市民建议:“希望遇到纠纷,保姆和雇主都可以在平台上投诉,家政公司或妇联需在平台上公布解决结果。”
D
怎样更好地对接线下?
业内人士分析,家政行业30%的功能在线上,70%的功能在线下,平台应该更好地对接线下。
例如,要督促进驻的家政公司把好第一关。周智霖说:“家政公司面试保姆时,首先要了解保姆的性格和态度,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后期的培训很难更改一个保姆的本性。”如何判断?他举例说,在面试时,通过问一些尖锐问题,来测试态度,通过实操测试,看阿姨用什么态度去做。但是,一些小公司因收益低,根本无力支撑一个专业的招聘团队。
市妇联回应
慎重考虑市民意见逐步完善服务平台
记者就市民的意见咨询了广州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广州市家庭服务公共平台负责人李嘉庆。
针对街坊们关心的“家政一卡通”,他介绍说,这张卡整合了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身份认定和金融服务、出行羊城通于一体,根据“家政一卡通”卡号,市民还可以在平台上查询到家政服务员健康状况、培训经历、从业轨迹以及基本诚信评价,希望能为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服务,并且成为雇请保姆的一个绿色标签。
李嘉庆指出,目前,广州市有2700-2800家在册登记的家政公司,一般而言,在家政市场,黑中介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家政公司的注册门槛非常低,几乎所有家政公司都是有营业执照。关键是家政公司负责人的法律意识不强,职业道德不强,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规范,随着行业的发展,小公司将会被淘汰。通过平台,他们对进驻的家政公司的负责人,将在线下进行职业经理人培训。
另外,他们也在尝试开设直接面向家庭服务员的培训课,除了技能辅导、心理辅导,还着重于培训保姆做家教,这里说的家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小孩功课,而是指家庭家风教育、亲子教育。据说老师在讲述家风课程的时候,很受保姆欢迎。
平台将于6月底7月初进行迭代,市妇联会慎重考虑市民的意见,逐步完善广州市家政服务公共平台,以便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东张西望
杭州有了机器人保姆
好保姆难求,有人想到了机器人,如果有一台“机器人保姆”,是否可以省了很多信与不信、人品好坏、技能高低等的忧虑?
5月24日,在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一名老人通过智能养老机器人“阿铁”与家属进行了视频通话(见下图)。这样的机器人“保姆”,在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有5名。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或机器人外壳的触屏指挥机器人“保姆”为老人提供服务,机器人“保姆”具有智能看护、亲情互动、远程医疗等多种智慧养老服务功能,还能化身可移动电视,给老人解闷。编辑:邬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