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指出,要大力推进清廉建设,着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亲清政商关系。作为民营经济发达省份之一,浙江一直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不断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从业行为,精准施治政商交往中“亲清不分”违纪违法问题,推动构建亲不逾规、清不疏远的政商关系,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坚强保障。
“五个严禁”明规矩
“政商关系不清不楚,攀比阔气甘被围猎。”这是湖州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葛伟被查处后,审查调查人员对他的评价。审查调查显示,近年来,浙江省纪委监委查处的省管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普遍存在政商交往亲清不分、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等现象,也有领导干部以亲属或特定关系人名义打“擦边球”,掩人耳目为自己谋取利益。
对此,浙江相继出台《防止领导干部房产交易违纪违法行为规定》《防止领导干部违规参与民间借贷行为规定(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文件。2021年9月,又研究出台《关于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从业行为进一步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意见》,进一步严惩涉企歪风和腐败问题,推动亲清政商关系不断升级。
聚焦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人群的同时,《意见》将调整对象拓宽到各市县的乡科级领导干部,并规定非党员领导干部参照执行,持续释放全面从严信号。同时,拓宽了报告范围,明确在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范围的基础上,拓宽报告本人和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在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从业、从事经营活动情况,以及非共同生活子女持有或购买房产的情况,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精准施治强惩戒
“亲清不分”是影响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从业的重大隐患。近年来,浙江省纪委省监委保持高压态势,查处徐淼、丁仁仁、朱恒福、葛伟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意见》实施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执纪执法,对领导干部违反《意见》规定涉嫌违纪违法的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开展核查和审查调查,进一步加大对涉企歪风和腐败问题的惩治力度。
在严肃查处领导干部本人“亲清不分”违纪违法行为的同时,浙江对纵容、默许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利用本人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的,同样依规依纪依法给予处理。近日,安吉县经贸委原党委委员、经济运行科科长洪东方被县纪委县监委查处。经查,洪东方以其配偶的名义投资入股该县章村镇某加油站,从中违规获利94万余元。海盐县医疗保障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郑彪以其父亲、弟弟、配偶的名义违规从事营利活动,累计获利100多万元,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与此同时,全省上下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进一步斩断“围猎”与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铲除“亲清不分”的腐败温床,从源头上治理“亲清不分”问题。“为承接业务送钱给市旅体中心领导,是违法行为,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希望组织从轻处理。”日前,乐清市2名党员因向公职人员行贿,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丽水市、东阳市等地探索建立行贿人员数据库,将“围猎”党员领导干部、存在行贿行为的个人列入“黑名单”,在项目投资、金融政策、招投标等多方面予以限制,进一步压缩“围猎”者的生存空间。
综合施策筑“亲”“清”
“与老板交往中,你该如何把握亲清尺度,不碰红线?”近日,松阳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对一名信访举报比较集中的部门“一把手”开展警示谈话。面对面的发问,既让谈话对象感受到压力,也为其今后正确履职敲响了警钟。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一把手”是关键。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关键少数”,推动监督关口前移,督促党委(党组)“一把手”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在规范廉洁从政从业行为、落实亲清要求、管住管好家属亲友上当标杆、作表率。
杭州市纪委市监委聚焦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事项自查自纠、领导干部违规借贷专项治理“回头看”以及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三个方面,在全市部署开展影响亲清政商关系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覆盖全体在职以及近三年以来退休、离职的市管领导干部。台州市路桥区把亮晒“家事”“家产”作为提任科级领导干部的规定动作,将个人及家庭债权债务情况、配偶及子女从业及投资情况等内容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各地通过建立健全政商交往“负面清单”、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开展专项治理等方式,进一步督促职能部门落实责任,推动支持企业发展、落实涉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
“政治生态风清气正,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当下,企业谋发展不再‘找门路’,而是专心‘找市场’。”日前,在杭州市富阳区举办的一场民企亲清座谈会上,一名企业代表恳切地说。在浙江,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积极探索正在不断深入、加速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