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支产业人才引进服务团全流程精准服务人才
解锁英才汇聚雄安的“密码”
近日拍摄的雄安新区雄才大厦。本报记者耿辉摄
近日拍摄的雄安新区雄才大厦附近街头公园。本报记者曹铮摄
千年大计,人才为要。
在雄安新区,有12支专门为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和高端高新产业而打造的服务团队——产业人才引进服务团。别看他们刚刚成立一年多,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累计对接院士项目、高层次人才产业化项目等各类项目923项,落地389项;
举办各类产才交流活动607场,有效对接高层次人才2000余人;
打造“雄安行”品牌,累计吸引3万余名大学生、541批次科研院所、708批次高校到雄安参观调研;
产业人才引进服务团究竟有怎样的工作秘诀,能促成众多人才纷纷奔赴雄安?
服务团包联企业
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为了将冯少广博士吸引到雄安,年初,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主要领导亲自出马,约他在一间咖啡馆里深谈了两个多小时,从企业目标定位、创新氛围、发展空间,聊到雄安的建设成就、人才政策和蓬勃活力。一番畅谈下来,冯少广动了心,觉得在雄安新区、在大唐集团,自己的技术研究能够发挥更大价值,能够更好地干事创业。
针对冯少广关心的子女教育问题,服务团工作人员立即行动,联络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雄安分校,陪着冯少广实地走访两所学校,让他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情况;同时,向他详细介绍“雄才卡”在落户、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可享受的便捷服务,打消了他的诸多顾虑。
对于来雄安工作薪酬可能降低的问题,服务团工作人员主动向冯少广介绍了“雄才十六条”的第二条——对高端人才实行“特岗特薪”,帮助他了解政策条件、所需资料、申请流程等,协助他顺利完成申请,使他能够享受到“特岗特薪”待遇。
“公司的求贤若渴、服务团的大力帮助和贴心服务,让我真切感受到雄安这座城市爱才敬才的诚意。”被打动的冯少广,于今年6月顺利入职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担任专业研究机构首席研究员。接下来,他准备在雄安买房扎根,努力取得更丰硕的研究成果。
“包联我们企业的服务团老师定期开展上门服务,了解我们的招聘计划,为我们解决招才引才中的问题。”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人资部负责人王帅说,在服务团的帮助下,公司今年顺利组织了多轮招聘,人才队伍从年初的10余人增长到60多人,其中特聘研发总监3人、青年科技拔尖人才6人。
开展全流程服务
让人才顺利来、发展好
今年5月,在雄安新区第二届科技·人才·创新周启动活动上,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门与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共同签署《京津冀高层次人才支持雄安新区2024年合作备忘录》,充分发挥三地人才、产业、地域资源优势,助力雄安引才引智。
立足京津冀携手支持雄安引才的背景,产业人才引进服务团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构建人才项目从对接到落地发展的全流程服务机制,让高层次人才奔赴雄安“全程无忧”。
创新引才举措
实现聚产业和聚人才融合
今年7月,在产业人才引进服务团和容城县委组织部的牵线搭桥下,河北建工雄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与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4所高校建立了就业实践基地。
“有了就业实践基地,我们能够批量化引进人才。”河北建工雄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罗利辉表示,依托就业实践基地,校企携手对高校人才进行联合培养,让高校毕业生提前熟悉实际工作环境,提高人才引进的效率。
产业人才引进服务团也参与到就业实践基地的人才引进工作中。服务团工作人员制作了“雄才十六条”“雄才卡”以及新区租房住房等政策宣传资料,发放给有意向加入就业实践基地的高校毕业生人才,并举办人才政策宣讲会,解答高校毕业生关心的问题。“服务团老师们的宣讲提高了高校人才加入的积极性。经初步对接,目前愿意来我们就业实践基地实践的高校毕业生已达上百人,相信经过后期的实践锻炼,能够为企业输送一批急需人才。”罗利辉说。
从“点对点”全流程服务高层次人才引进,到携手企业和高校服务批量化人才招聘,产业人才引进服务团不断创新的服务举措,不仅带来了各类人才引进数量的提升,而且为重点产业发展更精准地汇聚了人才动能。(记者康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