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夕,财政部发布了4部委联合起草的《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并为2018年补贴新政设立了一个过渡期,如今这个过渡期马上就结束了。2018年新能源车购车补贴标准将于6月12日起实施。
是的,6月12日就是下周二,由于邦老师清楚这事对我们实际购车的影响也不是那么大,所以并没有更早提示大家,但是鉴于邦老师的BOSS觉得热点不能放过,所以还是借周末来聊20块钱儿的,把补贴和车价的关系这事说清楚吧。
也许您会问:咋就影响不大了?补贴难道不是真金白银的从车价上减去的吗?!
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确认下。
■6月12日之后,新能源车的价格到底是否会有变化
询问的对象既包括续航较高的比亚迪e5、吉利帝豪EV450,也包括续航偏低的北汽新能源EC和LITE。但是得到回复基本都是:“说不好”、“应该不会吧”和“还没有通知”这样的说法。然后就是一通走流程:确定你是否为“准户”,以及想办法约到店里详谈“优惠”(终端店内有时也有一些小幅综合优惠)。
当邦老师进一步询问补贴金额的升降可能时,不少销售会告诉你,目前的补贴已经是按最高标准补贴走了(何为“最高”后面讲),所以新政正式实施应该也不会有影响。
还有个别销售会跟你说这样一句话:“其实这个补贴是国家给厂家的,跟您们消费者本来就没多大关系!”。
没关系什么鬼?售价不就是指导价减去补贴吗?
那如果没关系,这个指导价还有啥用?
再问下去对方就会告诉你:这个指导价主要跟未来要推出的车型有关,包括要应对政策变化,对已经上市的车,您就不用再管这个指导价了。
■售价与补贴的关系,现在基本就是没关系
我们都知道,随着今年国家取消地方保护的方向愈发明确,很多地区地方补贴也迟迟制订不出来(比如北京),导致整体补贴金额的明确无从落地。
那现在车企主要是怎么定价的呢?
在邦老师看来,大体上还是根据对市场的判断以及对手定价(和燃油车的定价方式基本趋同)。
从今年上市的竞品们不难看出,大家都在互相踩着彼此尾巴定价。
现阶段品牌定位接近的新能源汽车,定价的主要对比因素就是续航,甚至于设计、空间、配置都只是辅助因素。当然也偶有基于自身战略定位横空出现的价格杀手。
所以,在补贴逐步退坡的今天,你以为现在的新能源车价格等于指导价-国家补贴-地方补贴吗?如果是的话,为何车企不将补贴以及关乎补贴的关键数据公示清楚呢?
原因很简单,那几项数据并不是每个车主都关心的,并且计算和统计其实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关键是与车企的关系远大于消费者,所以车企并不倾向于清晰化公示。
▲再次回顾下国补新政的规则:与续航、能量密度、能耗、整车质量4项数据有直接关系。
你说你觉得不难?那可能是你没有尝试系统查询和整理过。光统计国补都是个大难题呢,不信邦老师就给你理一理。
■由于关键数据不是很透明,补贴的计算很麻烦
大体上它是酱个婶儿:
首先,在工信部官网上的“信息公开——文件公示——文件发布”板块内,搜索“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可以调出工信部发布的(基本上以月为单位)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单——涉及新车的上牌和销售许可。
然后,进入某一批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单,可看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目录——这个涉及是否能够拿到国家和地方补贴。
进入后能看到一条条具体车辆信息,到这里就能看到相对完整的基本信息了,4条必要信息一应俱全。
▲顺道MARK一下,最近两批纯电乘用车型的能量密度已经有160+水平的了,这个我们之后再细聊。
好的,然后……随便找某一期将滚动条拉到最下,如下图:
▲是的,是一辆大客车,看到序号了吗?该目录下第……1977款……
每个批次都是各式商用车(客车、货车、冷藏车、监测车等)和乘用车混杂,也包括纯电和插电,命名方式中的品牌+型号中看不到我们熟悉的车系名称,还不能筛选和排序,所以计算和整理一个系统的补贴表基本是Missionimposible。
■最后,哪些车型可能获得更多补贴?(但未必更便宜)
为啥说未必便宜?因为新能源补贴目前是面向车企而非个人,并且由于过渡期的存在,厂家大都已提前调价应对,车价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大变动了,除非个别在过渡期按兵不动、未及时调整售价的车企和产品。
这是我们在2月份补贴新政公布时整理的表格,主要针对的是国补:
简而言之,过渡期结束后,只要能量密度、能耗和续航能提上来,补贴是不降反增的。续航越长、能量密度越高,能耗越低,补贴增加幅度越大。
因此那些高续航车型(如400公里以上),其生产企业必定更多受益。相反那些低续航车型(如150公里以下的)则面临抉择,加大企业补贴?升级续航?还是干脆停产,就要自己抉择了。
比如北汽新能源EC系列就已悄然停产,市场上只有少量库存车,至于未来是否要推出高续航版本,目前还未有明确信息。
但是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车价要怎么判定呢?邦老师告诉你另一个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