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免费下载
考试是对大家这段学习情况的一个检验,那么关于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怎么做呢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免费,仅供参考。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戏谑(xuè)嘈杂(cáo)寂寥(liào)煞费苦心(shà)
B.簪子(zān)揶揄(yé)黄晕(yùn)乳臭未干(xiù)
C.抽噎(yē)虔诚(qián)蓦地(mò)猝不及防(chù)
D.隧道(suì)偌大(nuò)濡湿(rú)憨态可掬(jū)
2.下列成语中有两个书写有错误,请把这两个词语的正确写法规范、端正、整洁地
书写在下面的方格里。(2分)
心有余悸言简意赅暂露头角萍水相逢苦心孤诣
人情世故司空见贯销声匿迹盛气凌人趾高气扬
3.找出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2分)
A.我想在电脑上看电视,可是没有声卡,也只能对着耳机望洋兴叹了。
B.大众小说乡土化,乡土小说大众化,合二而一,出奇制胜。
C.看他六神无主的样子,我觉得他很无助,决定去帮助他。
D.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怎样,还不得而知,我们将刮目相看。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我经常心情_________,可是从来不_________。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和浪漫,并且将艰辛匮乏当成我日记更_________的材料。
A、沮丧绝望丰富B、沮丧失望丰厚
C、懊恼绝望丰厚D、懊恼失望丰富
5.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2分)
(1)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2)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是东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代表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堪称“国之重宝”。
①壶底还铸有两只卷尾兽,支撑全器的重量
②壶颈两恻有附壁回首的龙形怪兽双耳
③腹部的四角各攀附一条立体飞龙
④方壶通体满饰龙、凤花纹,凝重而不失华丽
⑤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
A.④②③⑤①B.⑤②③①④C.③⑤④②①D.①⑤③②④
7.请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语句构成语意连贯的的排比句。(2分)
生命是那园圃中的花,在争奇斗艳中绽放光彩;生命是那草原上的马,在纵横驰骋中彰显英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填空。(3分)
我又搬到外祖父那里。“怎么啦,小强盗”他用手敲着桌子,迎面对我说,
“现在我不养你了,让外祖母养你吧!”“让我养,我就养,”外祖母说,“你以为是个什么
了不起的难题吗”“那你就养好了!”外祖父大叫一声,但是马上又安静下来,对我解释
道:“我和她完全各过各的了,如今我们样样都是分开的……”
(1)以上文段出自高尔基的小说《》,文中被称为“小强盗”的是小说主人公
(2分)
(2)小说中的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言诗文默写填空。(13分)
(1)水何澹澹,。
(2)曲径通幽处,。
(3),自缘身在最高层。
(4),随风直到夜郎西。
(5)故渔者歌曰:“,!”
(6),寒光照铁衣。
(7)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8)《〈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9)《望岳》中表现作者勇于登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
二、古诗文阅读(满分20分)
(一)阅读文言文《卖油翁》,完成10~14题。(9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划四处)。(2分)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但微颔之()(2)睨之,久而不去()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以我酌油知之宁可以急相弃邪B.康肃笑而遣之卒辇而致之
C.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自三峡七百里中D.康肃笑而遣之有寄千金而无券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取一葫芦置于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用一个成语概括)(1分)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8分)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à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释:遗(wèi):赠送殆尽:几乎全部烧光了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昼则耕于田间()②竟年如是()
16.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17.“乡里咸称其善”的原因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8.选文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9--20题。(3分)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9.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1分)
20.“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
三、现代文阅读(满分30分)
(一)阅读《母亲的心》,回答21~25题(15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二)阅读《仙人掌花》,回答26~32题(15分)
仙人掌花
曹乾石
⑴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施肥,但终究是很难坚持,结果一盆盆花草都枝枯叶落。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只是闲情逸致,那完全是精明勤快人的事儿,与我这个愚汉、懒汉无缘。
⑵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
⑶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⑷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犟呢要是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仙人掌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
⑸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⑹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
⑺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都困难。这可怕的东西!
⑻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个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发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竟然是花。
⑼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12个金黄色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⑽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⑾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
⑿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⒀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
⒁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26.通读全文,请找出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8.第(3)段中说“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中的“啄食”一词形象生动,请写出你的赏析。(3分)
29.结合上下文说说第(8)段中“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句中“奇迹”一词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第(13)段中的“不甘泯灭的美”的含义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五、写作(满分40分)
33、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物质上的珍藏,给人一种踏实感;精神上的珍藏,给人一种甜蜜感。美丽的、美好的,可以珍藏;真挚的、真诚的,可以珍藏。最温馨的珍藏是回忆,最难忘的珍藏是真情。
一纸贺卡,一张照片,一支钢笔,一枚邮票;一个微笑,一席话语,一缕思念,一次感动……经过珍藏,陶冶了人的情操,升华了人的思想。
题一:请以“珍藏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600字左右。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题二:以“这,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时光荏苒,一晃这一学期已进入尾声,期末考试即将来临。根据学校本学期工作计划的安排和初一语文备课组的统一教学方案,结合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况,以帮助学生更牢固更系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的基础能力,使同学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特制定语文复习计划。
复习范围:七年级上册1-6单元(以后三单元为重点),《早读课本》中的古诗及文言小品文《同步阅读》中的名句
复习目的:
1、巩固基本知识点,让知识点构成线,织成网,形成知识系统。
2、引导学生认识20__年中考语文试题的结构与模式,学会如何积极应对。
3、指导学生阅读题答题方法及技巧,认真审题,规范答题。
4、在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语文复习方法
复习重点:结合20__年中考语文试卷模式改变,客观题减少,主观题增加,再考虑到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这次复习的重点
1、基础知识的积累、课内外文言文的背诵和理解上,力求这部分内容少失分;
2、现代文的阅读训练,教会学生答题的方法解题技巧。
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
注音(书下注音和教参旁边的注音);词语(词语表);背诵默写(课内外名句积累,理解性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含现代文),课本要求背诵的古诗文)
二、综合运用
成语的运用、病句的修改;;仿例造句;情境说话题;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模拟新闻科技发布会》);专题(《狼》);名著导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1、诗词赏析(课外浅显的诗歌):体会词语运用精妙之处;名句的赏析;诗词运用的表现手法;诗歌的思想感情。
2、文言文的练习(1)课内文言文:重点掌握书下面的.实词、虚词的解释;断句;重点句子的翻译(2)课外文言文:重点掌握《早读课本》中的八篇文言小品常用实词、虚词的意思;重点句子的翻译;理解短文的内容,体会作者意图
四、作文的指导:初一的学生能写500-600字的简单记叙文;能运用材料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能运用描写丰富叙事的内容;中心突出、感情真挚;书写工整。
学案分工:
复习方案1、第一步骤:分单元复习(落实本单元的复习重点,单元知识与综合练习相结合进行训练)
2、第二步骤:分题型专项训练
3)作文指导以记叙文体为主,针对学生写作中不会具体描写,只会空洞叙述等弊病进行指导训练,将课堂训练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重指导重评讲。
在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的复习中,我们还将适时的穿插练习、测试。通过练习来发现复习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复习的思路。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1、学生基本情况:
__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上学期及格x人,占x%,优秀x人,占x%,班平均分x。
其它情况:
2、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优秀率达到%,班平均达到(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
(3)基本技能: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并把从阅读中学到的方法用于实践,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4)单元考试7次
(5)作业批改:详批7次,略批10次,查x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
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本册课本共7个单元,每单元4至5篇课文,1个诵读欣赏,1个写作训练,1个口语交际或语文实践活动。全册共有课文25篇,写作训练7次,诵读欣赏7个。单元练习主要是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但在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上有适当的扩展。
4、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
(1)教研课题:《斜塔上的实验》
(2)参与集体备课20次,相互听课20节,上研究课课题《斜塔上的实验》
(3)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接受蔡向红老师指导,或与/老师相互帮助。
(4)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新课改,教师要做到教学五认真,总揽全局,面向全体,注重信息反馈,搞好试卷分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争取教学的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
6、努力探索学生评价体系,搞好学生学业成绩的综合性评价,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生受益,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