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第四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副司长高新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司二级巡视员朱世宏,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安徽医科大学校长翁建平,原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局长刘大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大会主席胡盛寿等,以及来自全国的生活方式医学联盟代表、媒体代表共1200余人现场参加大会。
重量型致辞向全民发出倡议
大会开幕致辞环节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委书记郑哲主持。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委书记郑哲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高新强副司长
国家发改委社会司朱世宏巡视员
高光呈现“全生命周期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倡议启动仪式”
在各界领导和部委的共同鼓励和支持下,大会推出第一个高光时刻发布“推广全生命周期健康生活方式的倡议书”,倡议号召:健康生活方式,从娃娃抓起,呵护下一代茁壮成长;推动全民全年龄的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开展系统生物科学研究,探索健康生活科学指导方案;进科技服务健康产业,营造健康友好型生态环境。顾秀莲主任、高新强副司长、陈君石院士、陈润生院士、陆林院士和胡盛寿院长共同参与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倡议启动仪式”。
重磅发言指明方向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
胡盛寿院长对本届大会主题“如何促进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高质量发展,推进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的剖析和重磅演讲。胡院士提到,我国的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尚处在起步阶段,全国数千家健康管理(体检)机构都在积极转型,但是可公开检索到的“生活方式医学中心/科“不足十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生活方式医学联盟136家成员单位中只有两家设置了单独的“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国内也尚无医学院校开设生活方式医学专业课程。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领域的众多参与者各自应该在整个体系架构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公立医院在推进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发展中应该起到什么作用?
公立医院在我国卫生健康体系中占据能力(量)和人才的绝对优势。公立医院虽然只占全部卫生健康机构的3.5%,却公立医院聚集了绝大多数高层次人才和科研投入。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公立医院要转变诊疗模式,整合学科布局,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架构。推进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移,必须牢牢抓住公立医院这个“主力军”,构建中国生活方式医学体系。具体而言,公立医院如何?有如下五点建议:
一、设立生活方式医学科,构筑“科学研究、产业转化、普及推广、人才培养”基地,确立公立医院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中的主导地位。
二、创新研究范式,借力前沿科技进展,开展高质量研究。未来,在观察性研究方面,需要纳入更多“心理-社会“要素,探索多因素交互作用和权重配比,开发综合性生活方式评估工具。在干预性研究方面,要研发更多便于推广普及的远程干预工具,产出改写指南的强效临床证据,探索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
三、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医工结合”产业研发模式。要以需求为导向研发产品,借助产品实现健康服务闭环,依托产业发展、产品升级,营造有助于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生态环境。
四、探索可复制的落地推广模式,促进生活方式医学在全社会普及。大型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工会联手,对团体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对重点个体提供专属服务。对中等规模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可以通过核心科室和周边科室协作对个体提供服务。对于基层机构可以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大部分内容。对于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可以协同多方参与,统筹管理,分工协作。
五、构建基于本土战略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对于研究型人才,依托专业院校、科研机构培养,开展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对于应用型人才,依托公立医院,以需求为导向,建立分层次多元化培养体系培训。
最后,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协力构建中国生活方式医学体系,推进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移,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做出贡献!
士巅峰论坛引发全民热议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冯雪教授作为学术主持人,带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安徽医科大学校长翁建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组团畅谈「巅峰论坛」,尤其是院士互相提问环节成为大会的吸睛亮点。
主持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冯雪
陈君石院士在应对全球性健康挑战(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时,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和实现路径,并对这些重大突破技术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和个性化医疗方面的潜力和挑战给出精彩解答。
翁建平校长谈到生活方式能够成功治疗糖尿病,这种疗效在临床上具体做法和如何在各级的医疗机构去普及这种做法给出很多有效建议。
陈润生院士畅谈如何利用RNA领域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这些重大突破,应对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和个性化医疗方面的潜力和挑战。
陆林院士认为在生活方式医学领域的发展过程中,针对心理健康和睡眠健康方向上,如何找到抓手触达民众生活,以及在肠道菌群和各个方向的突破和研发。
胡盛寿院士对未来中国的生活方式医学模式,提出在公立医院、其他社会机构、康养中心如何开展生活方式医学的构想。
成果频出高端发布
MyNutrition大模型发布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主任王刚先生主持,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增敬教授介绍了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和阜外医院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合作研发的MyNutrition大模型——数据化、智能化、个性化和精准化的国内第一个营养大模型,并举办MyNutrition大模型发布仪式。
中国生活方式指数应用版发布
原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局长刘大庆做中国生活方式指数应用版发布,重磅发布“中国生活方式指数应用版”。这是基于现有科学依据开发出的应用版实操工具,希望给社会各界提供更具实用性和操作性的评测手段,对生活方式健康水平进行自我评价,构建适用于中国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综合评价方法。
“体重管理年”企业榜样演讲
学术主持人《健康时报》副总编赵安平邀请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平安健康险党委书记、董事长、北大医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友刚先生上台演讲,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利中国市场部副总裁及亚洲科技创新中心副总裁陈佳女士在企业榜样演讲环节发表演讲。
联盟单位授牌仪式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生活方式医学联盟单位授牌仪式启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生活方式医学联盟是2022年9月正式成立的非营利性学术性组织,全国各级机构积极响应,纷纷加入到中国生活方式医学发展的队伍中来,已有会员单位136家,其中示范中心10家,达标中心55家,建设中心71家,遍布全国二十余个省及直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