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等事项
昨天下午,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等事项。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事关经济稳定发展、事关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首善标准积极做好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促进各类企业健康发展。夯实工作责任,加强工作统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既高质量推进清欠工作、解决清欠存量,又依靠市场化、法治化手段预防和遏制新增拖欠,做到标本兼治。
会议研究调度经济运行情况时指出,要紧盯既定目标任务,毫不松懈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牢牢守住经济基本盘,充分发挥“服务包”“服务管家”机制作用,做好企业走访服务,清单化、台账化推进解决企业诉求。要加快推动“两新”政策落地见效,持续加强文体娱乐、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批发零售等重点行业调度,精准对接服务金融机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要提前谋划明年工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用足用好政府投资基金,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为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从严从细抓好安全生产和火灾防范,大力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加强事故警示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共同维护生命财产安全。
二、凝聚发展共识促进全球共同繁荣
12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芙、世界银行行长彭安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洪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科尔曼、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卡斯滕斯、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诺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举行“1+10”对话会,围绕“凝聚发展共识,促进全球共同繁荣”主题深入交流。
李强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受到阻碍和挑战,导致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习近平主席指出,要促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各方要进一步聚焦发展,共同营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促进全球治理水平提升,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李强指出,中方愿同各方一道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多边贸易体制。中方支持各国际经济组织为全球治理发挥重要作用,将积极承担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国际义务,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高度赞赏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宝贵稳定性和强劲动力,对中国经济转型和未来充满信心。各方愿同中方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全球化进程,优先发展议题,坚持自由贸易,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经济包容增长,促进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三、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2025年经济工作新动向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
会议总结分析今年经济工作,全面客观研判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一系列部署,必将进一步坚定各方发展信心,积极主动应对困难挑战,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今年以来,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会议认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表示,会议对今年经济形势作出的系列重要判断,有助于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更好稳定发展预期。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稳住楼市股市”……针对明年经济工作,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会议作出的系列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方向明晰、务实有力,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兼顾当前和长远,释放了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郭丽岩说。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认为,明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以必要的支出力度扩大总需求,以内需提振对冲外部不确定性。
“货币政策的表述从此前的‘稳健’改为‘适度宽松’,这意味着我国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降低企业和居民综合融资成本,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这是时隔10多年,我国货币政策重提“适度宽松”。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消费和投资组成的内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既体现了一以贯之的要求,同时进一步彰显了扩大内需的鲜明导向。
“当前,要持续巩固消费回暖势头,推动汽车、家电等消费回升向好,促进数字消费、体验消费、文旅消费等扩容提质,不断释放内需潜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说。
投资,短期是需求,中长期是供给。提升投资效益有助于更好扩内需、惠民生。许光建表示,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规定,以精细化管理促进投资效益的提升。
以科技创新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伟表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会议的系列部署,将进一步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持续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此次会议再次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李伟表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另一方面要在健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通科学技术产业化的通道,大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会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释放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强烈信号。
会议提出,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改革举措分工方案,明年一些重大改革举措将加快推出。”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说。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会议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
近期,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等一系列政策举措陆续出台。董煜表示,要强化企业服务保障,推动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以拓展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为抓手,进一步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会议提出,要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郭丽岩说,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通过自贸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推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此次会议指出,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经济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聚焦民生关切,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当前,既要采取更多务实举措,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也要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海波说。
会议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落实好会议部署,关键是要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进一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龙海波说。
会议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许光建表示,当前,重点是要积极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倡导绿色健康消费理念,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要凝聚合力,步调一致向前进。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专家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我们完全有条件和能力实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开创发展新局面。
企业
一、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研发AI医院
最快明年上半年,21个科室、42位AI医生将在“AI(人工智能)医院”线上“坐诊”。最近,他们正在进行“集训”——专业人士对其疾病诊断能力进行测试和训练。这个“AI医院”系统是由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执行院长刘洋带领团队研发的。
在内测版“AI医院”系统内,42位“医生”两两一组,在儿科、耳鼻喉科、呼吸内科、皮肤科等21个科室上岗。来看病的患者也都是AI模拟的。
AI医生还在持续训练中自我进化。“关键就在于构造多样化的AI患者。”马为之说,“系统已经构建了超过50万个AI患者——来自不同国家地区、覆盖各个年龄段、患有不同疾病。这些都是由人工智能大模型结合权威医学知识库和少量公开病例等自动合成的。”
基层
一、石景山成立青少年创新学院
本次科技嘉年华活动设置了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北京科学中心、首钢园三个会场。幼儿园学生走进北京科学中心,部分学生走进首钢园,共同体验科技活动,发现科学奥秘。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科技游园活动将持续一周,来自全区中小学的学生代表将体验VR急救培训、机甲战士、360度模拟飞行、虚拟现实、球幕电影等前沿科技互动,参加“两弹一星”小课堂、中国芯小课堂、水下机器人、科学实验表演秀、科学手工坊等活动。
区教委主任张琳说,石景山区将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结合,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优质科技资源,为中小幼科学教育提供有益补充。该区还将围绕发现科学、走进科幻、学会创造3个方向统筹开展科技竞赛和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