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布2019-2020年度山东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公共课程学习的通知
各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中医药法》,加快中医药学传承发展,实施三经传承战略,持续深化中医药经典传承与应用,推进山东省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山东省中医药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进程,根据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全省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鲁中医药字〔2015〕1号),《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实施细则的通知》(鲁卫中综合发〔2015〕4号),《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山东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电子登记工作的通知》(鲁卫中综合字〔2015〕10号),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中医药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通知》(鲁卫中综合字〔2016〕8号)规定与要求,经与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商定,山东省2019-2020年度中医药继续教育公共课程依据上述文件执行,现公布如下:
一、公共课程科目
课程分为必修科目与选修科目。(公共课程目录详见附件1)
(一)中医临床人员:必修科目为《神农本草经(上)》,选修科目为《金匮要略》
(二)护理人员:必修科目为《常见病种中医特色辨证施护(2020必修)》,选修科目为《常见病种中医特色辨证施护(2020选修)》
(三)中药人员:必修科目为《神农本草经(上)》,选修科目为《临方炮制的应用》
二、注意事项
(一)必修课须于本年度修完(即日起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否则中医药继续教育年度考核及任期考核为不合格。选修项目可根据具体工作需要选择学习。
(三)为了做好山东省中医药继续教育信息化衔接工作,2016-2019年度公布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必修项目在本年度继续实施,此前凡未学习、未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合格的人员根据自身考评需要,于本年度补修完毕,否则中医药继续教育年度考核及任期考核为不合格。
(四)往年学分未达标补休:年度记分周期为上年的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学分的授予与管理应严格执行《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的有关规定。如果往年学分不达标,可以直接购买中医药远程教育网"国医通——省区专项——公共课程——山东省——补修项目"对应年度的项目。
(五)费用与购买方式:
1、(1)老学员年度学习卡费用:120元/人。
(2)新办理学员国医通卡五年管理费用:50元/人。年度学习卡费用:120元/人。
2、请您联系贵单位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购买。
3、如果您单位无此项工作负责人,请您到银行汇款购买。
汇款开户单位名称:北京康达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开户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营业部
账号:110911709810509。
(七)本年度公共课程授课教师简介见附件3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处
联系人:刘超
国医通办公室(中医药远程教育网)
联系人:解有江
附件:
1、2019-2020年度山东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公共课程安排
3、授课教师简介
4、山东省必修项目(选修项目)以及备修项目学习流程参考
国医通办公室
2019年9月
附件1
2019-2020年度山东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公共课程目录
附件3
授课教师简介
1、神农本草经祝之友
主任中药师,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三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第六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执业药师,致力于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工作50余年,长期从事中药临床药学,《神农本草经》药物,《伤寒杂病论》经方研究。世界中医药协会副主席兼临床药学国际研究总会主席,祝之友中医临床药学(北京)研究院终身首席科学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研修班优秀授课导师。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临床药学编委会主任委员,北京中联国康医学研究院中华国医经方研究员;《中医临床药学论坛》主编,《中国中医药杂志》、《中国临床研究》杂志、《中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特邀编委。
四川省眉山市中医医院(三甲)药学部高级顾问,成都市卫生局临床药学高级顾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特聘教授,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特聘教授,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特聘首席顾问专家。
四川省医院管理协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药学会药剂管理委员会委员。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和交流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伤寒论药物历史变异与临床应用研究》,《神农本草经药物古今临床应用解读》,《神农本草经》解读等临床药学专著5部,和他人合作出版《峨嵋山药用植物资源》等药学专著2部。
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一项,设计和完成市级课题三项。获市级科技成果进步一等奖一项,市级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三项,市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两项。1987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先进个人。现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洪雅)从事“中药品种理论与中医临床用药研究”、“中医医院临床药学路径与方法研究”、“中药质量鉴定与炮制研究”、“中国中药辅料研究”等研究工作。
2、金匮要略张再良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1987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医学博士博士学位,师从殷品之教授,从事中医的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三十余年。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术带头人,曾任基础医学院院长。对中医经典的临床应用、教学与研究积有一定的心得与经验。目前主要以中医病证与治法方药的研究为主。曾主编《金匮指要》、《中医古典临床精华》、《中医日语》《中医基础理论》(日语版)等教材,担任过《新世纪教材?金匮要略》、《中医药高级参考丛书?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案例式教材》、《金匮要略的理论与实践》等书和教材的副主编,另有《读解伤寒》、《读解金匮》、《金匮要略释难》、《温病心悟》《经方世界》《伤寒新解与六经九分应用法》等著作。
3、中医护理
(2)曹艳霞,主任护师,研究生导师,护理本科,学士学位,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护理部主任。从事骨伤科临床护理27年,近几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并完成望京医院院级课题2项;获得国家专利2项;参与临床科研课题工作8项;参与了4部书籍的编写工作。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北京护理学会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常委,北京护理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康复协会第四届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副组长,护理研究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审稿专家。
(3)焦藴岚,副主任护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理部主任,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基地及北京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基地负责人,任北京中医护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护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学会护理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感染创口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护理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会继续教育分会委员。
4、中药
(2)贾天柱,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中药炮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中药新药研制开发中心主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炮制分会副理事长,全国中药炮制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中药杂志》、《中成药》、《中草药》编委。还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炮制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中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沈阳市科技计划管理咨询专家。
(3)龚千峰,中药炮制学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中药教育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副会长,中国药学会江西分会常务理事兼科普与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省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医药行业组副组长,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专家等。《江西中医药杂志》常务编委,“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炮制学》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4)钟凌云,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密西西比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炮制作用机制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目前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命审题专家,全国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项目专家、管理办公室主任,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近十年先后出版论著教材22部,其中主编2部、副主编教材3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益性行业专项等21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主持4项省级以上教改课题,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要参与完成的国家“十五”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药典委员会项目研究成果先后被2005版和2010版《中国药典》收载为国家标准,先后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西中医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等多项教学科研奖励。
(5)胡昌江,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达州人。他自幼酷爱祖国医药,于成都中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中药炮制的教学、科研工作,但从不放松中药饮片炮制前后临床应用的研究。曾先后在北京、成都、南京等中医院校进修学习,后又被遴选为名老中医药专家徐楚江教授学术继承人,全面整理、继承了徐楚江教授的中医药宝贵经验,具备了中医、中药两方面的扎实基础,有很强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曾担任10余年中药炮制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中药炮制前后的临床应用及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
(6)彭坚,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世界中联名医传承学术委员会、医案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文史馆终身馆员,著名中医药文化学者,中医临床家。代表著作有《我是铁杆中医》(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出版,2014年再版),《彭坚汤方实战录》(北京科技出版社2016年出版),系统总结了作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7)赵进喜,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著名中医内科学家王永炎院士,著名肾病糖尿病专家吕仁和教授和著名肾脏病理专家魏民教授,从事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1995年8月至今,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从事内科糖尿病肾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现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糖尿病肾病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委、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医杂志》特邀编审、《糖尿病天地》杂志副主编、《糖尿病之友》、《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编委等职。为2001年度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入选者,国家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吕仁和教授学术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