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学习教育引领“就医体验提升年”
??党纪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滨医附院坚持“1+3”工作思路,开展了“就医体验提升年”攻坚行动。进一步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聚焦群众最关心、最不满意的看病就医问题。紧密联系实际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促进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王东表示,持续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使党纪学习教育成为促进中心工作、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的有力抓手,切实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增进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努力营造更加温馨良好的就医环境,让病人来到医院放心,住在医院安心,走出医院称心!”
今年3月,滨医附院召开“就医体验提升年”动员大会。
??加强诊后随访管理,提供精准延伸服务。优化陪诊流程,针对门诊就医特殊人群开展“全程陪诊”服务,细化实施方案。自2024年3月27日开展此项工作以来,累计陪诊139人,患者满意度百分之百。优质护理服务再延伸,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出院病人、老年人群、社区慢病人群、家庭特殊人群提供“互联网+”优质护理服务。自活动开展以来已累计线下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其中最小的仅出生5天,受到就医群众一致好评。
??门诊“5+2”检查当日清,医疗服务质量再提升
检查当日清,报告当天出,医疗服务质量再提升。
??“群众有所需,我们有所应。以‘5+2’的方式拓展门诊服务神经,延伸服务触角,拓宽服务渠道,提供周末无差别门诊诊疗服务,保证群众就医少跑路不跑路。”门诊部副主任任瑞说。
??此外,“5+2”门诊服务还注重患者体验。在门诊就诊流程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温馨舒适的环境、便捷的就诊流程、贴心的服务态度,都能够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看病几分钟,做检查却要等半天。”到医院做影像检查,也是很多市民感到头疼的一件事。
??但影像检查是许多入院患者必须要做的检查项目,从一个数据也可以表明,2023年,滨医附院全年完成影像检查60多万人次,平均每天有近2000名患者需要做影像检查。
??“影像检查,必须依靠设备才能对患者进行检查。”滨医附院放射科主任姜兴岳表示,得益于国家政策与医院支持,从2022年开始,医院的影像设备数量有了明显增长,目前,科室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CT设备7台,核磁共振设备8台,DR设备4台,放眼整个鲁北地区,拥有此数量影像设备的医院也是屈指可数。
??而除了设备,滨医附院放射科的人员每年都在增加,目前,科室共有118名医护人员,在周一周二患者较多的情况下,足以应对所有检查设备全负荷运转状态。
??现在,滨医附院放射科已经完全实现患者检查“当日清”,除了设备人员助力,更得益于影像科24小时无休的工作状态。
??为何要做到这个程度?
??寻病因克顽疾,提升就医体验,技术才是硬实力
??一名患者因“单侧下肢水肿3月”前往某科就诊,检查下肢血管彩超没有问题后又前往另一个科就诊,检查尿常规、肾功能后还是没有找到病因,最终在我们科确诊为前列腺癌局部转移导致一侧淋巴结肿大压迫髂总血管所致一侧下肢水肿;另一个老年男性患者因“反复发烧、胸痛1月。”辗转多个科室就诊,也曾就诊于济南一家医院,考虑“发热原因待诊”,治疗后病情仍反复发作,最终在我们科住院系统检查,确诊为“复发性多软骨炎”……像这样的情况很多,滨医附院全科医学科主任高金祥介绍说。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因为各种身体不适,前往医院就医却检查不出问题;也有人因身患多种疾病、出现众多临床表现、治疗难度大,多方求医但收效甚微;还有一些患上罕见病,往往会遇到辗转多个科室或多家医院,面临跑断腿、诊断难的棘手问题,即使找到专家,也不一定能够“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国疑难罕见病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多,这背后则是无数个饱受折磨、四处寻医问药的家庭。为此,滨医附院全科医学科特别开设疑难罕见病门诊,力争为身患疑难罕见病的市民解决实际困难。
??“治病分两个方面,一是诊断,二是治疗。诊断明确了,治疗才有效果。”高金祥说,但目前实际情况是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到底所患何种疾病,就算多次前往多个科室甚至多家医院就诊,也难找准病因,临床效果更无从谈起。
??“其实在实际工作当中,很多疾病之所以被称为疑难杂症,就是因为病因比较复杂,必须用心地去综合分析,才有可能把最主要的问题找出来。”高金祥表示,很多患者来到医院不知该前往哪个科室就诊,在找准病因前可能要走许多弯路,所以全科医学科很重要的一项职能就是初步分诊,初步确立诊疗方向,让患者少跑路,真正做到国家提出的殷切希望:各级医疗机构务必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提高老百姓的就医体验,为老百姓谋福祉!
??“医院设置疑难罕见病门诊的初衷,就是为了给患者解决实际困难。”高金祥说,患者来到医院就医,肯定是想解决问题,“他来到这里之前,有可能已经辗转去了很多地方,或者对于求医感到很迷茫,所以我们也希望这个门诊能够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答复。”
??疑难罕见病门诊开诊初期,坐诊大夫来自全科医学科。滨医附院全科医学科2019年成为独立科室,目前科室共有12名大夫,分别来自肾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科室。
??“对于疑难罕见病的诊治,疑难罕见病门诊就需要发挥好桥头堡作用。”高金祥说,针对疑难罕见病,我们还是要放在医院这个大平台上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如果诊断有难度,则申请多学科会诊,整合各种资源发挥优势解决问题。
??“医院把开设疑难罕见病门诊的任务交给我们,我们就争取办好。”高金祥说,有些疑难罕见病患者来到之后,需要我们调动所有的储备知识去解决问题,给患者一个满意答复。
??“我们力争让患者在滨医附院得到终极诊断和终极治疗,让群众少跑路,在家门口享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王东说。
??急诊流程优化,实现高效就诊
急诊流程优化,实现高效就诊。
??2023年,滨医附院急诊科荣获滨州市院前急救“服务能力提升我当先”优秀急救站称号。滨医附院急诊科是如何做到的?
??让“位”于民,方便就医,把全部车位留给就诊群众
停车仅用3分钟!滨医附院把全部车位都留给就诊群众。
??近日,市民小陈前往滨医附院就诊,他驾车自黄河三路滨医附院北门进入,刚准备进入医院内停车场,值守在医院北门车辆出入口的工作人员指挥他顺利停入医院北侧原职工停车场内。
??“按照原来就诊停车的思路,都是进入医院转一大圈,见缝插针,能停下车就算比较幸运,实在不行就开出去停在周边的收费停车场。”小陈说,以往开车来医院就诊,最起码做好半小时的停车准备,而现在停下车仅仅用了3分钟,“越来越方便了。”
??2024年2月14日起,滨医附院立体停车库全面面向就诊群众开放。目前,立体停车库能停放车辆约260辆,24小时全天候(大雨、降雪等恶劣天气除外)运行。目前,立体停车库每天可周转停放车辆500车次。
??近年来,滨医附院积极开展职工车辆“腾挪行动”,医疗区内不再停放职工车辆,全部停放就诊群众车辆,腾挪400余个车位,方便就诊群众停车。
??自2024年8月26日起,滨医附院进一步开放院区北侧职工停车场,可提供156个停车位。
??为更好调度交通和车辆导引,避免院内交通拥堵情况,2024年4月份开始,滨医附院保卫处设立了交通服务、电梯服务调度中心。可实时查看院区各主要出入口、交通主要干道、停车场、各电梯轿厢、电梯大厅的监控摄像200余处,与电梯、停车场建立联动机制,处理电梯、停车场服务投诉,监督电梯、停车场运行。
??“调度中心成立之后,医院交通顺畅了许多,特别是在下雨天等交通拥挤时刻,很少再出现堵得水泄不通的情况。”保卫处处长王洪福说。
??前往医院就诊的市民,很多患者情况紧急,如果遇到停车困难情况,难免会烦躁焦虑。对此,滨医附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为患者创造方便舒适的停车环境。
??滨医附院邀请省内知名交通设计单位对院区进行航拍测绘、专业分析,研究设计了医院内部交通路线及停车场优化设计方案。
??2023年开始,滨医附院定期对停车场工作人员进行精神面貌、着装形象、仪容仪表、服务行为、文明用语、工作规范和应知应会等培训。车场工作人员也十分注重为来院就诊群众提供暖心服务,耐心地提供道路指引、问题解答、需求帮助等服务。
??医院为解决患者停车难题做出了诸多努力,同样也收获了患者的好评。王洪福称,近期医院因为停车难的投诉率明显降低,甚至还有不少患者发出了表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