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05学年驻青岛高等教育学校基本情况表
表1-23
学年度
学校数
(所)
毕业生数
(人)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教职工数(人)
总数
专任教师
1978
4
739
1782
3465
2829
1176
1979
5
866
1340
4283
3592
1392
1980
6
431
1717
6783
4182
1606
1981
39
1545
7164
4243
1517
1982
2348
1701
6646
4738
1761
1983
7
1915
2304
7400
5985
2006
1984
1504
2969
8483
5216
1990
1985
1828
3823
10631
5561
2181
1986
2425
3838
12124
6006
2325
1987
3169
4433
13325
6437
2432
1988
3496
4687
14408
6875
2499
1989
3891
4567
15183
7174
2554
4495
4745
15433
7305
2624
1991
4880
4954
15491
7282
2489
1992
4458
5428
16470
7344
2523
1993
4340
9449
23858
7366
2520
1994
7059
8042
25018
7466
2650
1995
7828
7978
24908
7545
2682
1996
6691
7956
26076
7606
2745
1997
7091
8503
27434
7790
2813
1998
6922
8849
29507
7662
2907
1999
7202
11584
33681
2928
2000
7128
18427
46131
8030
3278
2001
8991
22787
60728
8706
4058
2002
13053
29731
82539
9517
4723
2003
25
25747
61975
168439
18911
10293
2004
34860
70022
201739
21437
12347
2005
46114
79725
239761
23078
13894
说明:不包括军事院校。
2005年驻青岛部分高等学校一览表
表1-24
学校
办学性质
隶属
在校本
、专科学
生数
在校研
究生数
教职工数
中国海洋大学
普通本科
教育部
2988
2513
10992
4584
2262
1044
青岛大学
山东省人民政府
7450
7894
31115
1952
2019
1752
青岛科技大学
5798
4775
19985
898
1870
1172
青岛理工大学
4729
4492
15909
496
1771
985
莱阳农学院青岛校区
5719
3379
20960
417
1693
1103
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
6239
7889
25617
1421
2995
1934
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
2200
1531
4902
1007
488
314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普通高职
青岛市政府
2504
2473
7987
-
688
441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山东省
外经贸厅
2377
318
6482
374
298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商业
集团总公司
3211
409
6680
351
248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青岛港务局
2398
5806
361
290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
独立学院
民办
867
0
104
62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2971
208
6354
620
297
青岛滨海学院
4120
2173
12011
1159
788
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
5124
429
14828
1260
990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5250
408
10380
1167
713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4224
482
315
青岛黄海职业学院
3044
5663
547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
成人
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
1892
459
4322
青岛广播电视大学
2273
1444
6402
海军潜艇学院
军事
海军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
青岛海川商务专修学院
专修学院
140
74
青岛华侨理工专修学院
234
138
青岛海达科技专修学院
64
44
第一节普通高等学校教育
1978年前,驻青岛普通高等院校恢复招生,仅有在校生2629人,专任教师不足1000人。1978年,山东纺织工业学校升格为山东纺织工学院,山东省冶金学校升格为山东冶金工业学院。1979年,青岛师范专科学校成立。1984年,创建青岛职业大学。至此,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增至7所,在校生7400人,专任教师2006人。
1984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创建青岛大学,面向青岛市培养高级人才。翌年,青岛大学正式招生。1993年,青岛大学、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和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多学科综合性的新青岛大学。当年,普通专科以上在校生达13839人。全市高等学校数减至4所,但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教职工数均有较大增长。同年,青岛海洋大学、青岛大学被确定为全省7所准备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1996年,青岛海洋大学通过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翌年,启动“211工程”建设。青岛大学加大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部分重点项目投入,综合办学实力明显提升。
2001年起,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政府重点共建青岛海洋大学。当年,该校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经教育部批准,2002年10月,青岛海洋大学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占地近133.34万平方米的崂山校区奠基,2006年启用。2002年,青岛化工学院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并在崂山区建新校区。2004年5月,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2002年起,莱阳农学院、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相继在青岛建立校区。至2005年,莱阳农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校本部迁至青岛。
自2001年起,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政府重点共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10月,青岛海洋大学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第二节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
在发展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同时,青岛市通过业余大学、普通大学成人教育班、广播电视大学等途径,对在职职工和成人进行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
成人高等教育
1978年,创建青岛市职工业余大学和山东广播电视大学青岛工作站。1986年,山东广播电视大学青岛工作站更名为青岛广播电视大学。至1986年,全市以成人教育为主的高等院校有7所,分别是青岛冶金矿山职工大学、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厂职工大学、青岛教育学院、青岛市职工业余大学、青岛远洋船员学院、青岛广播电视大学、中共青岛市委党校。1989年,增设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职工大学。1991年,青岛市职工业余大学更名为青岛市职工大学。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部分成人高等学校相继转制为普通高等学校或合并于其他高等学校,但仍招收成人学生。至2003年,成人高等教育院校缩减至2所。
高等职业教育
1994年9月,国家教委批准青岛市在青岛市职工大学和青岛冶金矿山职工大学试办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开设商品经营与管理、商业银行管理与经营、餐旅管理、电子技术及仪器仪表和建筑施工共5个专业,计划1995年招生250名。至2000年,全市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7300多人。同年,青岛市职工大学改建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与青岛教育学院合并为新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至2005年底,驻青岛各高校共有普通高职高专在校生9.7万人,占普通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43.1%。
1984年,青岛市开始面向社会举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至2005年累计报考150余万人次、310余万科次。图为80年代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咨询现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984年,青岛市开始面向社会举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当年报考8845人、13773科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每年举办2~4次,先后开设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律、会计等70多个专科、本科专业。至1999年,报考人数达到高峰,为132499人、277775科次。至2005年,累计报考150余万人次、310余万科次。此外,部分社会人员通过函授、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接受高等教育。
民办高等教育
90年代末,民办高等教育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1999年,青岛市第一所民办学历高等学校——青岛滨海职业学院获教育部批准建立。2004年、2005年,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相继成立。至2005年,全市共有具有独立颁发学历证书资格的民办高校5所,普通高校独立学院2所,共有专科以上在校生5.5万人。
1986~2005学年青岛市成人高等教育基本情况表
表1-25
3541
3857
11462
1251
549
1189
4771
1201
563
1388
2249
5601
1307
570
3902
3697
11361
1591
689
3456
2970
10078
1542
639
3701
2531
8560
1586
647
3382
5262
10202
1506
655
2697
4682
12567
1587
648
3888
4827
12770
1644
672
4489
5167
12249
1884
754
5038
4168
11527
1620
703
4556
5298
12993
1751
803
3530
5522
13127
1478
729
3969
5783
14630
1494
745
8244
9110
26953
1370
771
6394
12201
27704
868
2
6733
9526
30884
1119
603
1342
3950
9345
1212
698
2154
4611
11638
1266
711
第三节高等教育学校选介
前身为建于1924年的私立青岛大学,后经历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几个时期的变迁,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隶属国家高等教育部。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1994年改由国家教委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被确定为准备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1年,改由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政府重点共建,成为“985工程”高校。2002年10月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2005年,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43.5%,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54.7%,4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84%。共有外聘教授316人、双聘院士4人,形成包括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140多位教授组成的海外教授团。共有在册生19719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584人,本、专科生10992人,外国留学生534人),专任教师与专职科研人员109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博士生导师200余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教授315人、副教授284人,重点学科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70%以上)。
1978~2005年,共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124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和参与国际涉海大学协会、中德海洋科技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中美10+10大学联盟等多个合作平台。共聘请近5000名境外长期、短期专家讲学及合作研究,派出各类人员3900余人次到境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观考察等,接受5800余名外国留学生学习。2000年成立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后,每年有近1000名留学生留学。至2005年,留学生数达到1314人,其中攻读学士、硕士、博士的学历生占11%。
中国海洋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为教育部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984年,国务院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在青岛职业大学的基础上筹建青岛大学。1993年,国家教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将驻青四所高校合并组建新的青岛大学的通知》,同意将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青岛大学。1998年,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和省教委联合印发《关于青岛大学实施四校合并体制及机构编制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和校园两级管理并存的体制,下设文学院、理工学院、医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国际商学院、师范学院等6个学院。1999年、2001年、2002年,山东省纺织工业干部学校、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青岛疗养院与青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并入青岛大学。
学校中心校区位于宁夏路308号,另有抚顺路校区、松山路校区、黄台路校区、东部校区等,共占地17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有山东省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以及田径场、运动馆、青大剧场、科技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风格各异的建筑。学校藏书200多万册,各类期刊4700余种。
青岛大学筹建于1984年,是青岛第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1993年5月,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学院并入新组建的青岛大学。图为1985年7月举行的青岛大学奠基典礼及胡耀邦题写的校名。
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迁至青岛,更名为青岛橡胶工业学校,隶属国务院化工部。1958年归山东省领导,升格为山东化工学院,设大学部、中专部。1962年复归国务院化工部管理,1969年又归山东省管理,1979年再归化工部,1984年改名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再度归山东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1年,原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该校。2002年3月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
1978年后,该校逐步发展成以工学、理学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1982年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1983年开始与沈阳橡胶工业制品研究所和西北橡胶工业制品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始与其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3年被批准为博士授予权单位。该校先后吸纳国内外300余家企事业单位成立学校董事会和7个院系董事会。2002年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共同组建中德科技学院。1990~2004年,该校科研立项699项,鉴定科研成果250多项,其中100余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校分四方校区和崂山校区,总占地面积17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0435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747万元。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强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行业技术依托中心,1个市级新材料工业园。2005年,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0883人,其中博士生27人,硕士生871人,本专科生19985人。有教职工1870人,其中专任教师1172人,内含高级职称者575人,硕士以上学位者65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36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以及省部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0余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2人,全国优秀教师11人,并聘请了100余名顾问或兼职教授,其中有20余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
青岛科技大学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在国内最早开设橡胶专业,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该校分四方校区和崂山校区,总占地17.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4万平方米。图为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
前身为山东省青岛建筑工程学校,始建于1952年12月,隶属国家重工业部;1960年6月,更名为山东冶金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1985年9月,更名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隶属冶金工业部。199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11月,划转山东省管理,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2005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至2005年,共与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瑞典、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高校及科研机构保持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与近20所国外大学签订了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建立起校际科技合作关系。
青岛理工大学前身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是山东省最早设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校,2005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图为2004年5月青岛理工大学揭牌仪式。
莱阳农学院(青岛校区)
2001年,莱阳农学院在青岛市城阳区建新校区,翌年7月,办学主体移至青岛。至2005年,青岛校区占地88.1万平方米,共投入建设经费5.94亿元,教学及行政用房25.66万平方米,各项配套设施基本完善。
2005年,共设21个二级学院和教学部,本科专业47个、专科专业14个、硕士点29个,涉及农、工、理、经、管、文6个学科门类。有旱作技术实验室、农业传播学实验室、应用真菌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质量与安全实验室),预防兽医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农药学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仿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5个研究所。共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0960人,在校硕士生416人,函授在籍生5594人。至2005年,有教职工1693人。其中,专任教师1103人,正高级职称142人,副高级职称396人,博士学位180人,硕士45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57.57%。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5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博士生导师14人。
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
1999年8月,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2001年3月,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山东科技大学。2001年10月,学校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新校区。2002年8月,5000余名师生迁至青岛校区。2004年8月,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学科整合及校区管理体制改革,学校主要管理机构、研究生和普通本科教育教学迁至青岛校区。至2005年,青岛校区建筑面积74.4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85.3万平方米。
学校与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法国等15个国家的50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有6个中外联合实验室,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40余项,与法国巴黎高等计算机学院开展合作办学项目,与德国安斯巴赫技术大学开展学生交流项目。接收日本、俄罗斯、美国、法国、韩国、德国等国留学生,其中,研究生810人、本科生3056人。
前身为青岛市职工大学。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4月,与青岛教育学院合并为新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
该院总占地面积5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西校区在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钱塘江路369号,占地面积50.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南校区(原教育学院部分)在市南区金坛路6号,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市北校区(原职工大学部分)在市北区郭口路2号,占地面积2267平方米,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
该院主要施行综合性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兼顾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及岗位技能培训。至2005年底,共开设全日制和成人教育各类专业64个,其中全日制高职专业42个,成人教育专业中有本科专业7个;有教职工755人,其中专任教师428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14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96人);有在校生24000人,其中全日制高职生7979人,成人本科、专科生4884人,在职培训生11137人。2001~2005年,共毕业全日制高等职业专业生6724人,成人本专科生10992人。
2002年11月,该院被教育部和财政部审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全国示范性职业院校,2005年3月被评为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同年11月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该院是青岛市第一所民办学历高等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92年的青岛自立职业中专。1995年,改建为私立青岛远东职业技术专修学院。1998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1999年7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具有颁发专科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1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具有接受留学生资格的普通高校。2005年3月,被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具有颁发本科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改称青岛滨海学院。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兼顾成人本科、专科学历教育。
学校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31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至2005年底,有全日制学生17000余人,教师788人。其中,中高级职称者占70%,具有博士学位者5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者166名,另有兼职教师57名。还聘任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外籍教师32人。有多媒体教室49个,语音室25个,学术报告厅4个和1600座的会堂1个;有计算机3600台,纸质藏书90万册;建有39个实验室、28个校内实训基地、25个校外实习基地和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博物馆、形体训练房、“大学生创业园”各1个。设有本科、专科、成教和国际合作4个部,15个院系,开设60多个专业。其中,会计电算化、经贸日语、经贸韩语、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数控技术与应用、旅游与酒店管理、市场营销7个专业为学院品牌专业,会计电算化被确定为山东省改革试点专业,经贸日语、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被评为山东省高职高专骨干示范专业。2002~2005年,该院“民办高等教育研究”被列为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与日本豪雅光电子有限公司、青岛中集集团等7家大型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学生协议书,开发出3种企业节能改造新产品,正式出版教材15部,自编教材12部。
青岛滨海学院建于1992年,1998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高考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是青岛市第一所民办学历高等学院。2005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签约率居全省高等职业院校第一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该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等20余所院校和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国外10所院校签订互派教师和留学生的协议,先后派出42名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出国进修访问。1992~2005年,共接纳近1000名外国留学生,并外派600余名学生出国学习,聘请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爱尔兰、韩国等国家专家学者数十人次到校讲学。
2005年,该院先后被山东省教育厅评定为“高职高专骨干性示范学校”,被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评定为“全国学生就业示范民办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