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教育学院是一所有30多年历史以培养教师为主要目的的大专院校,其前身是“青岛教工业余学校”。1951年11月,青岛教工业余学校正式建立,以培养中小学所需师资、提高中小学在职教师的业务水平为办学目的。学校开汉语言文学、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8门课程;学制2年,学校招1200名学员,开20个教学班,教师多半是山东大学的教授、副教授、讲师,也有少量业务水平较高的中学教师;授课地点在山东大学和青岛八中。1954年青岛教工业余学校改名为“青岛教师进修学院”,院址设在浙江路9号。学院按照师专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培养中学在职教师,学制3年。1957年原小学干部培训班并入进修学院,学院为此设立培训班(该班于1964年撤销),共培训小学干部600人。1958年进修学院设立师专部,招收4个师专班,文理分科,学制4年,二二分段,原定前2年学习高中课程,后2年学习大专课程,因师资短缺,学员学了1年大专课程就分配工作。1959年进修学院师专部招收3个师专班,成立青岛师范专科学校。1961年青岛师范专科学校撤销,3个师专班全部并入青岛师范学校,部分教师并入昌潍师范专科学校。
1951~1965年,青岛教师进修学校共接受5000多名教师参加进修。为加快培养教师,学院10几年来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主要有单科进修与系统进修相结合,教材教法分析与各种讲座相结合,在职进修与离职学习相结合,培养教师与培养干部相结合等。为方便教师学习,进修学院除在本部设班授课外,还在四方、沧口、崂山等区(县)设班授课。“文化大革命”中,该校被诬蔑为修正主义的产物,被迫于1970年撤销。
1977年青岛市教育局为适应中学教育的需要,曾设干部教师训练班,后又在训练班基础上恢复“青岛市教师进修学院”建制。1981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改名为“山东省青岛教师进修学校”,院址由广饶路141号迁回浙江路9号。1983年改名为“青岛教育学院”。
1987年该院有教职工23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0人、讲师51人、助教59人、其他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15人)。同年,教育学院开设中文、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化学、物理、英语、数学、生物11个专业,在校大专学员有2227人(其中在职学习778人,脱产学习509人,参加函授学习940人),另有本科学员69人,单科学员39人。
1981~1988年,教育学院共培养大专生3221人,单科生1927人,所设单科有教材教法、电子技术、家用电器、机械维修、电子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化学试验、教育学、心理学、专利法、文秘、物理学史。
第二节青岛广播电视大学
青岛广播电视大学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青岛教育局主办、以在职干部职工为主要招收对象,以广播电视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成人大专院校。1980年1月建校,当时定名为“山东电视大学青岛电大工作站”,是青岛广播电视教育委员会的工作机构,业务工作归山东省电视大学领导。1986年6月又改名为“青岛广播电视大学”,业务工作由中央电视大学直接领导。
山东电视大学青岛工作站,自1980年1月至1981年10月,校址设在德县路1号,自1981年11月至1987年4月,校址设在湖北路4号。1987年5月校址迁到大连路16号新建的大楼。楼内有闭路电视(有线广播)室18间、计算机实验室1间、180个座位的会堂教室1间、广播室1间、办公室和附属房间若干间,总面积2600平方米。
该校办学目的是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理论和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等建设人才。自建校至1985年,学校招收的学员都是成年人。1986年起,招收的学员有成年人,也有应届高中毕业生。前者,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后者,参加全国普通高考。
该校自建校至1988年,先后开设过理、工、文、经、农和师范6大门类的大专专业,学科有机械、电子、电气、财政、金融、土建、化工、工企管理、商企管理、工业会计、商业会计、工业统计、物资管理、管理工程、新闻、档案、图书、法律、党政、汉语言文学以及语文、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此外,还开设过现代工程师继续教育班,会计师岗位培训和审计师岗位培训班。会计师岗位培训招生1970人,工程师继续教育招生62人,审计师岗位培训招生52人。自建校以来,学校已有5届大专生毕业,毕业生总数达8122人。成人学员毕业后由原单位调节使用,普通学员毕业后由有关部门择优录用。
学校教学采用听广播(录音)、看电视(录像)、自学与辅导、主要文字教材和辅助教材、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多种形式。
该校教师队伍的组成采用“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1987年专职教师66人(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12人、工程师2人、会计师1人)。为提高教师业务与教学水平,学校每年安排15~20名教师哈国或全省集训。
该校有录像机、各式监视器、彩色电视机、放像机、录音机、电影机等各种音像设备87台。
第三节青岛职工业余大学
青岛职工业余大学是青岛市总工会于1977年7月建立的成人大专院校。主要招收对象为在职职工。1978年4月正式开学,1980年9月获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1982年6月教育部核准备案。建校时,学校租赁水清沟俱乐部几间房子作教室和办公室。1987年学校设在郭口路2号,新建的教学与办公大楼有6600平方米。
该校办学宗旨是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提高在职职工素质。1978年学校招收学员2603人,只收市区工厂企业在职职工。1987年学校招收学员547人,既收市区工厂企业在职职工,也收市辖县(市)工厂企业在职职工。自建校至1987年,学校共有学员3252人获大专毕业文凭。
该校实行“招进门来”、“送上门去”和“在职培养”、“委托代培”等多种办学形式。自建校至1987年,学校先后设置过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工业电气自动化、工业与民用建筑、工业经济管理、热处理、建筑设计、医疗、中医、口腔、英语、日语、政治理论、中文秘书、工业企业管理等14个专业。为了适应社会和学员的需要,学校在调整专业设置的同时,还调整专业方向,增设专业分支。1986年工业民用建筑专业增设施工专门化;1987年机制专业增设轻工机械和模具设计专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增设无线电技术和计算机应用专门化,经济管理专业增设建筑财务专门化。
该校1987年有教职工152人,其中教师67人(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31人)。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分批安排教师进修,并建起力学、光学、电学、金相、机械原理、材料力学、液压、模拟、数学、电工、微机等实验设备。
青岛职工业余大学基本情况表
表70(1986、1987学年度)单位:人
年度
毕业生数
招生数
在校学生数
教职工数
1986
212
428
1270
151
1987
414
547
1389
152
该校在开设与办好大专专业的同时,还兼办中专班和培训班。1987年学校首次开设中专班,招收学员81人。学校自建校至1988年,已经通过短期培训学员1.2万人。
第四节青岛远洋船员学院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前身是建立于1976年的“青岛海运学校”,1981年改为“青岛远洋船员学院”。
该院又大专班为主,培训班为辅。大专班,学制2年或3年,设4个系7个专业。航海系有远洋船舶驾驶专业和远洋船舶无线电与导航专业;机电系有远洋船舶轮机专业和远洋船舶电器专业;船管系有远洋运输管理专业和远洋财会专业;政工系有远洋政工专业;各专业所设课均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培训班都是专项短期培训。为使教学与远洋运输事业发展需要相适应,使学员及时掌握远洋船运最新技术,学院已建成一个电化教学中心,31个实验室,5个语音室,并从国外引进航海操纵模拟器、自动化机舱、天象馆、计算机中心等先进设施,不断完善办学条件。1987年学院还为山东省教育厅代培无线电技术师资和英语师资93人。自建校至1987年,学院有462名学员大专毕业。
该院校1987年在职教职工486人(副教授4人,讲师100人,教员65人,助教40人)。
第五节冶金部青岛冶金矿山职工大学
冶金部青岛冶金矿山职工大学是教育部同意,冶金工业部批准建立的全国冶金矿山系统第一所成人高等院校。它是以原“山东冶金工业学院”的冶金系为基础,于1984年10月建立起来的。校址设在青岛市黄岛区薛家岛,占地205亩。
该校是由各矿山集资兴建的学校,主要招收对象是黑色冶金矿山在职职工。其办学原则是“谁投资,谁受益;谁出钱,谁得人才;多出钱财,多得人才”;其奉行的校训是“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八字。
该校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是:“从矿山实际需要出发,分别轻重缓急,最急需者先上。”学制有2年、3年两种。1985年和1986年均设采矿、选矿、企业管理、工业会计4个专业;1987年设采矿、选矿、企业管理、工业会计、计算机、英语6个专业。
该校有教职工300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45人、工程师15人)。
第六节青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青岛市于1984年9月14日正式成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委员会有委员14人,主任由青岛市副市长兼任,副主任由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文教办公室主任和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兼任。1987年1月18日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委员由14人增至25人。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青岛市教育局直接领导。1985年2月7日,编制为6人;1985年9月25日,编制为11人。
青岛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的任务是:贯彻执行中央有关自学考试的方针、政策;执行山东省自学考试委员会自学考试办法和考试计划;制定青岛市自学考试实施意见,组织青岛市自学考试的报名、阅卷、登分、统计,办理和颁发自学考试学员的毕业证书与单科考试合格证书,建立青岛自学考试指导中心,指导群众自学,审批和指导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站(班);承办山东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布置的考试事宜。
青岛市市内5区及所辖5县(市、区)都成立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县(市、区)教育局,由教育局领导。
青岛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在组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同时,还组织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和大专层次及中专层次专业证书考试,每年举行两次。中等专业自学考试共组织7次,考试专业有师范、物价、护士、工商管理,经过考试获得毕业证书的学员共1648人。大专层次有408人获得专业证书;中专层次考试有12人获得专业证书。
青岛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情况表
表71(1984~1987年)
项目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上半年
下半年
报考人数(人)
4173
4674
22379
10177
10495
11528
13953
16070
报考人次
6376
7398
43357
200777
26492
29962
30344
35967
累计报考人次
13774
57131
77908
104850
134812
165156
201123
合格人数(人)
1495
2073
2848
5464
4845
6307
5579
6603
累计合格人数(人)
2668
4314
7464
8477
10129
11682
13676
合格人次
1837
2756
4177
8904
8617
12033
8450
9840
累计合格人次
4593
8770
17674
26291
38324
46774
56614
专科毕业人数(人)
-
489
406
447
累计毕业人数(人)
895
1342
实考人次合格率(%)
39.5
43.7
23.4
60.5
45.9
56.9
42.5
42.0
第七节高校青岛函授站
青岛函授站是代表全国各高校完成青岛地区函授任务的办事机构。主要任务是收缴学费、分发教材、督促自学、收集作业、组织面授、颁发证件。函授学员都要参加成人高考,成绩达到录取线。各函授站都在青岛市教育局备案,并按规定交纳管理费。1986年7月起,高校驻青岛函授站由市教育局成教处统一管理。1986年批准设立的有南开大学青岛函授站等5处,1987年批准设立的有上海财经大学青岛函授站等10处,1988年经批准设立的有北京科技大学青岛函授站等6处。1986年7月以前设立,1987年登记备案的有复旦大学青岛函授站等5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