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组216例,其中男121例,女95例,年龄17~65(31±5、8)岁;病程1、5~9(4±1、5)年;肛裂位于后正中65例,前正中28例,前后正中83例,后正中、侧位40例;合并哨痔、肛肥大108例。全部肛裂创面为棱形,底部有溃疡,深达肌层。
1、2分期
Ⅰ期:裂口新鲜,边缘齐无哨兵痔,无疼痛,少量便血;Ⅱ期:裂口边缘增厚、变硬,底部有溃疡伴哨兵痔,便中带血,或便后滴血,便后疼痛持续1h之内;Ⅲ期:除有Ⅱ期体征之外还有肛肥大,狭窄,便时疼痛、便后疼痛持续1h以上,可伴或不伴出血。本组均为Ⅱ、Ⅲ期患者。
2、1手术方法
采用长效止痛麻醉,用2%利多卡因20ml、生理盐水20ml、亚甲蓝2ml混合液。患者取俯卧臀高位,用二块宽胶布将拉开,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一般以裂口部见到蓝色为佳。消毒肛管,扩肛,检查肛裂分布情况,以裂口为中心行梭形切口,上至齿线、下至肛缘。将裂口连同哨痔,肛肥大等合并症一并切除,左手食指插入肛管,先摸准括约肌沟,由食指引导,右手持11号刀片,在创口原位作一纵形切口,切断内括约肌,然后扩肛,以完全松弛及引流通畅为度,检查无活动性出血点,创口不缝合,止血纱布填塞,敷料固定,丁字带加压。术后用痔疮栓1枚塞肛,早晚各一次,常规使用3d抗生素,定期复查。
2、2术后护理
3、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3、2随访结果
4、讨论
1.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2考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不规范,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考生论文存在题文不符、摘要概念不清,讨论重复前言、结果的内容,与结果分离,不了解量表、问卷的使用原则及信、效度检测的方法等,且参考文献著录意识淡薄,论文中引文量不大,平均3条/篇,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观点、数据、方法、判断标准而文后未标出其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书写欠规范。有的考生将个案报道、护理经验总结写成科研论文,个案护理未交待清楚特殊护理的操作内容,护理经验只抄写教科书上常规护理内容。如论文“上消化出血的护理”,书本常规内容多,而对获得的经验和体会的具体做法介绍甚少,护理效果也未加以报告,也未总结出新认识和新观点。
1.3考生中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严肃性
2.对策
2.1优化自考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和学术论文专题讲座
2.2建立毕业论文考核前撰写开题报告制度,提高考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
2.3灵活选聘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加强考生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
2.4加强考生管理和毕业论文的学风建设,杜绝抄袭行为
1.2教学管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1.3指导教师投入精力有限
由于学生数量猛增,师生比例存在着严重的失调现象。就我院医学护理专业而言,每位指导教师带有十多个毕业学生,而且多数教师都承担有大量的科研和教学任务,投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明显不足。个别教师对工作相当不负责,甚至有的教师连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没有仔细地审阅,致使论文中出现大量的低级错误。在开题和答辩时,一些教师既不提问也不指正,或者教师自身的知识面较窄、知识层次较低,这些问题的出现也造成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严重下滑。
1.4部分学生缺乏进取精神
2论文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建立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
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管理,笔者设想构建出一套包括4个层次(教师—专业系—学院—专家组)的动态管理模式,并从我院医学护理本科毕业设计开始实施,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指导教师及院系之间的协调与监管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体系流程详见图1。从图中可见,监控体系主要包括论文选题与设计、设计的实施与督查、成果评估3个核心环节,过程严谨,工作量饱和。各环节的具体特征如下。
2.2建立学生论文意见反馈统计数据库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我国的流动人口是2世纪8年代中叶出现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有现象。流动人口尤其是流动民工群体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的特殊群体,也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从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保障现状分析出发,探究目前造成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缺损的原因,有利于明确我国当前面临的保障困境,探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问题的对策,促进受教育权益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实现教育和社会的公平,并对维护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及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内研究动态
陈信勇,蓝邓骏在《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应然与实然》一文指出当前流动人口子女权益缺损主要有几点表现:1.入学条件遭受不公正对待。许多地区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需要很多证明才能申请就读公办学校。虽然国家已经取消借读费,但是还有很多公办学校巧立名目征收类似于借读费的歧视性费用。2.难以平等享有教育资源。我国基础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及教育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造成流动人口子女与优质教育无缘。3.民工子女学校成为歧视源头,并且遭遇义务教育根本价值强烈冲突。4.由于流动人口的工作、居住的流动性使得子女学习过程不稳定从而导致教育质量下降法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3篇)法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3篇)。
李业春在《进城农民工子女受义务教育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一文指出:1.辍学和超龄上学现象严重。2.多数流动人口子女只能就读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学习条件特别简陋。3.流动人口子女易产生不健康心理状态,影响对社会的认知,很难产生对社会的认同。
鹿文卿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保障研究》一文认为受教育权有缺损体现在受教育待遇上的多个不平等。1.教育经费不足,根据国务院规定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经费的供给以流入地政府为主,流入地政府的财政直接影响到受教育权的实现。2.教育及教学设施匮乏,多数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缺乏并且存在安全隐患。3.参加教育及教学活动的不平等,流动人口子女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而无法正常参加某些教学活动。
顾益民,张慧洁在《行政法语境下的流动人口受教育权保障》中通过行政法视野分析认为造成受教育权益缺损原因有:1.县市等基层行政单位所承担的教育财政压力和行政责任与其政治经济和法律地位不成比例,负担沉重。2.缺乏有限的行政监督行为和系统性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教育行政责任人往往是基层县市级的教育管理者,责任追究中裁量空间过宽。
邬雪红,姜国平在《论我国流动儿童受义务教育权的司法保护》中详细分析了司法保护的诸多缺陷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问题的解决。1.宪法不能进入普通司法程序作为法院判案的依据,不能通过宪法予以救济。2.尚未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有时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的替代方式对受教育权予以保障。我国民事法律中没有对受教育权予以明确规定,民法理论上也没有关于受教育权的概念。3.受教育权也很难通过行政诉讼救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限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行政行为,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而且只有当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特定相对人的受教育权时,行政相对人方可提起行政诉讼。
郑风,李娜在《论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完善》中分析了法律保障的不足,认为:1.我国对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程序性规定较少。2.法律体系存在内在矛盾并且与现实制度的不配套使受教育权利得不到实现。3.在教育法体系中,有关保障受教育权的部分比较单薄,对侵犯受教育权所负责任主体、法律责任、法律救济途径的规定还比较模糊。
顾倩在《论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保障》中认为需要扩展法律保障范围以及完善司法救济制度。1.修改部分法规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并制定一部切实保护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法》。2.增加行政诉讼救济途径并确立民事诉讼赔偿制度,当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受到除行政机关和公立学校以外的平等民事主体侵犯时,应当追究侵权者的民事责任,认为应该建立宪法诉讼保障制度。
李业春在《进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一文认为应该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制定《义务教育经费法》,保证教育经费的合理、足额的投入与使用。制定一部切实保护农民工子女受义务教育权的《农民工子女教育法》并完善《义务教育法》。
鹿文卿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保障研究》一文提出可以可以采用公益诉讼的救济方式,公民、社会团体及国家机关都可以作为原告,以行政不作为为诉因,以侵犯受教育权的主体为被告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流动人口子女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属于弱势群体,当个人诉求利益遇到困难时,国家应当提供一种公益诉讼以实现他们的诉求,维护他们的权利。
陈思琦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探析》中提出应该加强教育法规的可操作性并且制定《教育经费法》规范教育财政投入法学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3篇)工作报告。增加中央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总体投入及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完善各种教育经费监督机制,明确违反教育经费法的法律责任。逐步扩大对行政诉讼法中作为保护范围的合法权益的解释,放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国外研究动态
年英国政府颁布了《1944年教育法案》,明令废除学校教育中的双轨制,确立人人享有最低限度的平等受教育福利权。2世纪6年代以来,教育平等的立法理念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美国的教育券计划。美国一些地处经济发达地区、条件比较优越、历史比较悠久、牌子比较响亮且又有政府保障的学校,反而不如一些私立学校和条件不利学校更具创新精神。为了实现公平竞争,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学校均衡发展,在部分地区采取了诸如自由择校和教育券等制度,把国家的人均教育经费以教育券的形式发给学生家长,由他们自由选择自己信任的学校,达到学校在竞争中的均衡。
美国的特许学校运行办法。学校要和教育管理部门签订一个合同,学校要对学生承担责任,公共管理部分就把本地的学生经费给该学校。根据特许学校法,民间也可以兴办,民间兴办的学校可以从国家获得公共经费。特许学校被认为是公办学校,不得收取学费,也不得用任何理由拒绝一个在该学区的申请者。
主要研究内容、创新之处
主要研究内容
创新之处
研究内容的创新:当前,学术界对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保障制度从社会学、教育学等角度研究相对较多,从法律角度研究的比较少。而我国的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制度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在研究内容上就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
研究对象
级、2017级及2017级3届中医护理学本科毕业生共243名,其中2017级62名,2017级74名,2017级107名。均为国家高考统一招生,学制4年。
方法
依据选题范围、科研设计及撰写方法3个方面对243份开题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开题报告由资深护理专家与护理学院专职教师依据评分表评分。采用SPSS13.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选题范围243份开题报告所涉及的选题范围见表1和表2。
科研设计开题报告中实验性研究占86.7%,均为临床试验,调查研究占29.3%,无研究设计开题报告占42.28%。其中,实验性研究设计,明确研究对象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占85.1%,随机占17.7%;正确设置对照的占79.68%。
开题报告撰写情况243份开题报告撰写存在问题详见表3。
讨论
选题范围
开题报告撰写质量
开题报告中需要详细论述的内容包括选题的目的和依据;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并附有主要参考文献;自己的设想以及课题的学术和实际应用价值;选题的基本内容、构思及预期达到的水平;所需的科研条件,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论文工作计划
对策
实行导师制的论文指导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5岁(1986年1月4日)
居住地:杭州
E-mail:
最近工作[1年8个月]
公司:XX医院
行业:医疗/护理/卫生
职位:实习医生
最高学历
学历:本科
专业:医药学
学校:第一军医大学
自我评价
连续多年获得学校奖学金,曾被评为优秀学生。在校期间不断学习,稳固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撰写毕业论文期间,曾有过实习经历,巧妙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观察和研究,最终获得了优秀毕业论文的称号。能够吃苦耐劳,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对于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能够承受较强的压力。希望获得一个机会,在磨练中不断进步。
求职意向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医疗/护理/卫生
目标地点:上海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医生
工作经验
2010/2—至今:XX医院[1年8个月]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卫生
**科室实习医生
1.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症状,增加诊断能力;
2.查阅资料的同时,积极参与临床操作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3.参与到轮班中,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锻炼了工作的耐性;
4.协助医生完成一些资料整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