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高职学生中抽取2010级新生共366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2)调查方法
1)培训前调查:
2)健康教育讲座:
3)效果评价
(3)资料分析
讨论
关键词:民办高校;专业学位;护理硕士
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始于2002年,2006年开办护理本科教育,截至2012年,共培养护理人才专科4100余名,本科1052名;2010年与国际接轨,成立国际护理学院,招收涉外护理方向本科生;2011年注重学术兴院,成立护理研究所;2012年获准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设置本科层次老年护理方向。护理学专业是医学院唯一的本科专业,历来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自创办以来,学科成员高度重视其建设与发展,视其为“品牌”学科精心打造。目前校、院各级领导与护理同仁达成共识,重点建设老年护理学科,提升护理办学层次机不可待、时不再来。
一、开办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
(一)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变化,对护理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2010年护理学已从医学辅助学科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一级学科,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共同组成整个医学领域,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护理学已成为一门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其他专业无法替代的学科,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朝阳产业”。因此,必须加大我校护理学科建设的力度,开办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以便培养出更多合格、专业化的高级护理人才,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对健康服务的需要。
(二)符合国家人才需求
2003年教育部与卫生部发文“关于加强护理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建议”,要求随后5年输送100万毕业生;2005年卫生部颁布“中国护理事业5年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建设老年护理、社区护理、肿瘤护理等专科领域;2010年国家学位委员会通过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我国千人口护士数0.993,医护比1:0.61,远低于国际水平1:2.7、发达国家1:8.5。卫生部要求医护比1:2,即护士缺口近300万;本科护士不到2%,硕士护士凤毛麟角。这些事件与数据表明国家急需大量高等护理人才。目前我省有7所院校开设护理本科教育,即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安医学院、延安大学、陕西中医学院、西安培华学院及我院,而具有硕士授予权的仅2所,即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远远不能满足地区对高端护理人才的需求。故必须提高我校护理学科培养的层次,开办专业学位护理硕士教育,以符合国家、地区对专业化高端护理人才的需求。
(三)跟上护理发展步伐
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有关预防保健、疾病治疗与康复的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其在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等领域发展迅速,表现在护理实践不断拓展,护理内涵不断延伸,护理研究不断深入,护理教育不断完善,护理管理日益科学,护理角色日趋多元,不仅为护理提供者、计划者、管理者、协调者及健康教育者,未来还将增加促进健康和降低危害因素的角色。故必须加快我校护理学科建设的步伐,跟上护理学发展的脚步,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共谋发展,在预防保健、疾病评估与防治、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遵循专业教育规律
二、开办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可行性
(一)首期建设老年护理方向切实可行
考虑护理学主要支撑的二级学科间体系的逻辑性、独立性、成熟度,结合护理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护理学科的14个二级学科,即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中医护理学、人文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心理护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及军事护理学。综合上述情况,结合我校、院自身实际,特确定老年护理方向为首期建设的学科方向,因为该学科专业人才为国家、卫生部迫切需求的应用型护理人才。老年护理学是一门社会需求高、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的学科,是探求运用护理程序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早在1967年美国从事老年护理‘的执业者须具备学士以上学历,目前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老年护理人才梯队。最新资料显示:我国老年人1.8亿,所以,我国社会对老年服务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剧增。
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与人才就业岗位:一是老年健康保健与疾病预防,居家、托老所等社区老年卫生服务;二是老年病人护理,综合医院老年病科、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三是老年人养老与临终关怀,老年公寓、养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
(二)现有软、硬件条件保障其切实可行
梯队建设是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人才资源与团队精神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因此,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优秀教师和督促、帮助现有教师提高业务水平齐头并进;倡导献身教育、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关爱学生、引领未来的护理教师精神,在师德建设、教书育人上常抓不懈。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的护理学科现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学位、师缘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如表1所示),3名省部级、1名校级教学名师,2名校级教坛新秀;55岁以下占57.9%,专职教师中硕士以上占50.0%,所有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这表明目前的软件条件已满足了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的培养要求。
西安外事学院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方案完备,措施得力,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已培养出的251名护理本科人才学位授予率为97.8%,一次性就业率98.1%,实习医院录用率颇高,学生在全国大赛中获奖6项。教学特色鲜明,如省级精品课程“急救护理学”的急救技术双语教学、综合演练,老年护理学(养老院、干休所)、社区护理学(社区卫生院、医院)的社会实践教学,健康评估的小组合作学习、临床见习和实习等。另外,构建了完整、多元、多层次的特色课堂实训和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即课程的课堂实训、临床实际模拟与见习和临床护理生产实习3个组成部分,辅以课外科研、第二课堂、文体活动等,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强化学生创新意识,锻造学生创新能力,增进学生竞争能力,以适应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变革的需要。目前,教学硬件总价值达590.69万元,有4个省内最高水平的三级甲等医院为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即西安交通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其中3个医院为护理硕士培养单位。护理学图书为2.3万余册,期刊32种。专业课的多媒体授课率已达到100%,等等,上述硬件条件已完全满足专业学位护理硕士培养的要求。
(三)校、院的学术氛围促使其切实可行
2012年10月,值西安外事学院创建20周年之际,学校履行大学学术职能,积极开展适合民办实际与特点的科研氛围愈来愈浓厚,学校启动3个重点学科建设和本科教学工程,投入100万元鼓励科学研究;医学院积极响应学校的质量工程建设,护理学科获批重点建设学科、科研项目5项,教学创新团队、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各项建设逐一展开,教师的科研工作积极性日益剧增,校、院的大小学术育人环境促使了专业学位护理硕士培养切实可行。
三、愿景展望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事关培养一流创造性人才和参与国际竞争。护理研究生教育是护理事业与国际接轨、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1992年开始护理学硕士教育,2010年设置专业学位,且国家要求专业学位培养占70%。故重点建设护理学科,开办专业学位护理硕士是学科同仁面临的共同挑战与机遇。
在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的今天,根据社会发展对高水平护理人才的需求,结合教育部、卫生部对专业学位护理硕士人才的要求,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能力、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合格、高素质、专业学位护理硕士人才是我们的发展愿景。
2、专业不同:护士是护理学专业毕业学生的一个就业方向。护理学专业则是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等。
3、职业要求不同:护士需要中专及以上学历,取得资格证。护理则不需要。
护士们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注意事项:
1、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
2、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禁止用手折弯或弄直针头。
4、禁止双手回套针头帽。
5、禁止直接传递锐器(手术中用弯盘或托盘传递)。
6、禁止徒手携带裸露针头等锐器物。
7、禁止消毒液浸泡针头。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社区护理问卷调查
【Keywords】undergraduatenursingstudentscommunitynursingquestionnaires
随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进一步推进和实施,我国政府已将“逐步建立和推广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卫生工作重点。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医学模式的转变、大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增加,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医疗体制的改革预示了社区卫生服务广阔的发展前景[1]。目前,我国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已经开始,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将作为社区居民看病首诊和双向转诊的关键环节。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在社区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社区需要越来越多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在此背景下,我们于2011年3月对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7级、徐州医学院护理学院2008级、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08级共120名护理本科生用自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以便于了解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及就业意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08级护理本科生、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生、徐州医学院护理学院2008级护理本科生,每学校随机抽取40名,共120名护生,其中女生118人,男生2人,年龄20~23岁。他们均学习过《社区护理学》。
1.2方法
1.2.1调查内容自制调查问卷,学校开设的《社区护理学》课程是否重要、对社区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等。2011年3月我们对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徐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护理本科生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无记名问卷调查以保证真实性。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2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针对调查结果,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2.2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4.0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α=0.1水准,P
2结果
2.1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66.74%的学生对自己学校社区护理的开设情况不是很满意。详见表1。
表1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n=120)
2.2护理本科生择业意向情况77.5%的护生选择医院;13.3%的护生选择社区;9.17%的护生选择其他职业。影响护理本科生选择社区护理就业的因素,见表2。(调查对象可进行多项选择)
转贴于
3讨论
3.1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
3.2护理本科生的社区择业观及其影响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护生从事社区护理的意向低仅占13.3%,77.5%的护生择业选择医院。影响护生选择社区护理就业的主要因素,从表2可见,缺乏个人发展空间,福利待遇差、职称晋升困难使之对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缺乏信心。一方面护生不了解国家开展社区护理的政策,学校关于社区护理的教育宣传力度也不够。另外社区卫生机构服务的对象不仅包括前来就诊的患者,还有很多健康咨询者,他们都有着较高的卫生需求[3]。而由于我国社区护理发展起步较晚,社区卫生机构设施简单,人才缺乏,人员学历普遍较低,医疗服务范围也有限,使护理本科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失望和不满,从而影响了护理本科生的择业观。
4对策
4.1增加《社区护理学》的权重
大多数本科护理院校把《社区护理学》课作为考查课设置,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护生对社区护理的重视程度。各院校应适当增加社区护理课程的课时数,加强学院社区护理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可开设具有社区护理特色的课程,如健康教育、营养与膳食管理、人际沟通、心理学、康复学、人文学、社区医学、社区组织学、社区管理学等,逐渐培养出知识层面上合格的社区护士[6]。另外教师要及时做好教学评价反馈工作,保证教学质量,使护生真正理解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的相互关系及我国现行医疗卫生政策和社区护理发展方向[4]。这样护生才能够真正清楚社区护理的意义,掌握社区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开展社区护理重要性。
4.2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4.3开展社区实习基地建设提供社区护理的就业途径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的知识与个结合,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可及的、连续的、综合性的服务。因此走进社区将理论用于实践是学好社区护理必然要求。目前,社区护理实践主要在家庭和卫生服务站,基地建设尚不够全面。而社区护理教学的完成需要一系列社区场所提供实践机会,包括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站、学校、家庭、社区护理养老机构等[7]。学校应大力开展社区实习基地建设,与社区保持固定的联系,这样有利于社区护理的开展,也对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提高社区的健康意识及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护生能学以致用,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学校在进行职业指导工作时,多帮助护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前景,宣传国家关于社区护理的政策,使护生感受到社区护理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就业思路。同时校方应及时搜集更新高水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招聘信息供护理本科生选择,拓宽就业途径。
5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认知缺乏深入、系统、全面的了解,就业意向也较低。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在以后的社区护理教学和就业指导工作中应采取的增加《社区护理学》的权重、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提供社区护理的就业途径等相应对策,使护理本科生更深入、全面的了解社区护理知识、认识到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拓宽护理本科生就业思路并促进其就业。
参考文献
[1]陆红,尚少梅,刘宇,等.学院式社区护理模式在中国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4,4(5):37-40
[2]于浩.高职护生对社区护理认知及从事社区护理意向的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30(3):331-332
[3]白雪莲,周萍,谢钰.护患沟通技巧应用于社区护理的实践及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8(24):101-102
[4]肖家连.高职护生对社区护理认知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3(17):126
[5]覃业宁,官江.护理本科生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0,13:149
[6]陈淑红,李薇,田永峰.北京市宣武区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利用中的问题与思考[J].护理研究,2010,8(24):255
关键词:护理学;实验;教学体会
1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目标
护理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面向市场、面向职业、面向就业的方向”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护理专业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的全面护理师。笔者认为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毕业后能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及社区卫生保健工作,满足现代化医院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护理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为护理学基础课程定位并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护理学基础属于护理专业学生临床阶段的课程,是所有护理专业临床阶段课程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的重要课程。
2护理学基础实验的教学方法探讨
2.1实验教学过程中引进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
2.2实验教学过程中引进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制造或模拟一定的现实生活片段,由学习者扮演其中的角色,将角色的言语、行为、表情及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以学习新的行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实施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我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①由于每位学生的加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充分表达了学生的态度、价值观和情感;③提高了学生的沟通技巧。
2.3课程实施过程中引进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是达到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方法。在护理学基础上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一章中我们采取了小组讨论法。具体的实施程序是:
2.3.1选择合适的题目
如何让学生认识压力源、医院中常见的压力源及如何为患者减少压力源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因此我们选择这个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3.2分组
让学生自行分组。分组可以采取下列几种方法:随机分组法、兴趣分组法、成绩分组法、友谊分组法。我们采取的友谊分组法,即学生自由组合。分组后,每组选出一位学生作为组长,组长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分工及组织讨论。因为有5个压力源,所以将学生分成了5个小组,每组负责1个压力源。
2.3.3分配
2.3.4讨论
2.3.5集中
讨论结束后,全班再聚集在一起,由组长进行中心发言,共同享受学习心得及讨论结果,彼此交流经验。在中心发言时,要求注意下列问题:①若其他小组对本组的内容提出质疑时,需由本组的发言人或组内其他同学答复或补充说明;②每组除口头发言外,并向教师提出书面报告,作为考核的依据;③在中心发言期间,教师应根据各组发言的内容及技巧等方面的表现,做出初步的绩评定;④中心发言结束后,教师对发言情况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总结的主要内容有:对学生发言内容加以归纳和评价;补充教师对论题的基本观点,即带有结论性的意见;对本次讨论的优缺点,尤其是讨论方法加以总结,以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2.3.6评价
师生共同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准备、合作、目标、内容、表现等。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是发言提纲和讨论中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张东华.注重护理基础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学,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