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入门课程、必修专业基础课,对护理专业学习、护理职业理解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都起到重要的作用[1]。但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全部都是初中起点、对学习缺乏耐心,分析问题能力较差,需依据其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笔者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护理专业的感悟及在内心对护理专业认识的升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课程内容的选取
通过分析护士的职业岗位需求,结合我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对于临床上运用较多的护理理论、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要重点学习,医疗卫生体系一章内容在护理技术中讲述更细致,这部分内容做简单了解。健康教育的理论内容在《健康教育学》中学习,本课程只做实践演绎,护士素质与礼仪规范的内容与护理礼仪重复,留到护理礼仪中专门学习。
2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课程的重点: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程序,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等。本课程的难点: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解决办法: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将不同的护理理论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联系临床实际,变抽象为具体,加强学生理解。教学上应用多种教学法、深入讲解,并利用多渠道多层面的社会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多途径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中的难点和疑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方法改革
《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的理论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课堂讲授,以教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医学知识和实际经验,教学反馈不佳。为此,笔者充分运用校院合作平台,对临床护理专家、省内外护理老师展开调研,依据现代护理专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南丁格尔的护理理论,课程教学侧重护生能力的培养和对护理专业的感悟,笔者改革了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入体验式、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对护理专业有一正确认识,从而建立明确的内在的护理专业信念,自觉学好护理专业。
3.1PPT教学法
本课程教师全部使用多媒体课件PPT讲授理论内容。多媒体课件制作细致、声像齐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效果。同时,多媒体教学对于扩大课堂信息量、帮助师生互动具有明显的效果。
3.2小组讨论法
3.3临床见习法
早期接触临床对于培养护生的职业素质,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调查护理程序在临床工作的应用,体验医院的工作环境、指导学生以案例为基础,模拟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即收集资料,制订护理计划,然后每人写一份见习报告,作为对学生部分测评依据。于见习结束后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对见习教学的评价,内容包括见习内容及方式、见习收获与效果。
3.4案例教学法
4体会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及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能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五年制《护理学导论》教学方式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我们每一个护理教师都应该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培养适应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护理人才而努力。
2016年,护理学院分团委在校团委与党总支的带领和关怀下,在学院全体同学的全力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团组织的号召,团结带领各班团员和党员,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仅能够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还能够独立成熟地开展多项富有护理学院特色、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学生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挥洒汗水,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加强团的自身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充分发挥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发挥了分团委的能动作用。自2014年护理学院分团委成立以来,分团委始终秉持着一个目标:仅仅围绕校团委中心工作,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建设护理学院和谐分团委而不断进取。
2016年对于护理学院分团委来说,是收获的一年、进步的一年,无论是在提高思想政治修养、加强学院学风建设,还是在开展主题团学活动方面,分团委的工作较之前相比都有了稳步提高,以下是2016年护理学院分团委的主要工作成绩:
一、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护理学院分团委始终将提高团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政治修养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每月定期召开支部团会,总结同学们近期的思想动态,让团员学生及时了解关于我党我团的最新事件,宣传党的思想和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团员的积极性。
此外,护理学院分团委积极开展优秀共青团员的入党推优工作,严格落实和执行积极分子推优和党员发展工作。2016年度,护理学院分团委共推荐入党积极分子22人,发展党员11人。
二、加强学院学风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xx大学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护理学院分团委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深刻反思自身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从源头上促进良好学风的建设。通过“优良学风创建年”的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学习行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为促进护理学院团支部活力提升,分团委面向学院所有团支部开展了主题团会评比活动,把常规的团会转化为竞赛的形式,不仅能够激励各支部同学更加严谨对待,也能使他们通过团会内容深刻认识到“建文明课堂,树良好学风”的主题。此外,为了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建设良好学习氛围以及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锻炼自己与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给予同学们更多的机会相互交流学习所得,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分团委开展了医学知识讲课大赛、“医护知识知多少,我来比划你来猜”竞技类游戏、《护理学导论》见习感悟交流活动、“笔记评选大赛”等活动。
三、注重团学干部培养
为培养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团学干部队伍,护理学院分团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每学期都会按照计划定期召开团、学代会及开展系统的团学干部培训,进行学生干部基本素质培训和素质拓展训练,调动团干部积极作用,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提高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能力。
2016年,护理学院分团委充分落实校团委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四次团学干部培训,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素质提升活动,使学院各级团学干部和基层团支部骨干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党、团理论知识,接受了开展大学生团学干部能力拓展训练的专业培训,掌握了创新性开展教育活动的技能本领,强化了统筹规划、上传下达、组织动员等综合能力素质,培养锻炼了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团学干部队伍,为学校育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智力支撑。
四、加强社会实践育人
护理学院分团委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十分注重将实践育人融入到对广大团员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当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分团委的指导和代领下,我院N&V志愿者社团经常性地组织团员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慰问老人院、孤儿院等。
2016年8月,“护理学院志愿者服务团队”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虎石台富城春天社区和一九中学社区提供爱心医疗服务,并对社区医疗现状做了调查。在校级的社会实践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护理学院志愿者服务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示范团队。2016年10月,分团委指导的N&V志愿者社团与安宁医院合作,成功举办了“慰问演出”,得到安宁医院领导认可,并有意愿长期与我们合作,为患者不断带去欢乐。
五、丰富日常团学活动
护理学院分团委在开展日常团学活动过程中,不断追求创新、追求卓越,分团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团员的人文素养,积极引导学生团员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发挥潜能。2016年,护理学院分团委举办“庆xx大学建校八十五周年暨护理学院2016级迎新晚会”、“你划我猜”、“了不起的时装秀”、“寝室服设计大赛”、“全民闯关酷跑”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受益匪浅,得到了一直好评。
此外,分团委还认真部署了2016年暑假的家访工作,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分团委书记共同奔赴辽宁省阜新市对四名贫困学生团员进行家访。本次家访加强了学院老师与学生和学生家庭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无缝衔接和强大合力,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六、拓展网络活动阵地
护理学院分团委在过去的一年中积极发扬团结、奉献、创新的精神,努力提升团学工作的思想活力和行动活力。回顾这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在保持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弥补不足,进一步做好围绕团员、关照团员、服务团员,加强对团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民办职业教育;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民办院校护理教育发展现状
2“三位一体”民办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从知识、技能、人文素养三个角度出发,构建适合民办院校护理教育的模式。其以发挥护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手段,以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根据医院及用人单位的需求,采用“校院对接、能力本位”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构建和完善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
2.1知识培养板块
2.2技能培养板块
2.3人文素养培养板块
3“三位一体”民办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日军,杨庆爱,王若维,等.民办本科院校护理学生临床见习现状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9):2442-2443.
[2]张佩,王若维,杨庆爱,等.民办院校本科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115-116.
[3]谭美春,房春娟,刘欢.民办院校护生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的研究[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0):559,355.
[4]任力威.辽宁民办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5]刘雨晴,陈晓莉,花芸.概念式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实施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12):938-942.
[6]朱林美.运用新理论深化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6(47):261-262.
[7]姜安丽.21世纪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及我国护理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策略[J].护理杂志,2005,21(6):1-3.
[8]代雨,何玲梅,王俊峰.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建设研究[J].时代教育,2017(2):37.
[9]李娜,周猛,曲晨菲,等.民办院校高等护理职业教育改革思路[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7):265-266.
[10]赵瑛.民办院校《内科护理学》和《健康评估》课程整合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2(13):105.
[11]李蕊.民办高校高职护理专业(美容方向)电子教案的制作与应用[J].电子制作,2014(8):137-138.
关键词:护生;实习;护理学基础;教学
临床实习是护生由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是护理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为了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并保证实习质量,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等组成实习检查小组,定期去医院巡视实习护生。通过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问,技能操作的考核,以及和带教教师的沟通交流,与各家实习医院召开座谈会的反馈来看,高职学生有着鲜明的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而这和学校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护理学基础》是护生的必修课程,实践性强,在护理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护生学习专科护理,走向实习和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因此,从实习检查的反馈来反思《护理学基础》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高职护生的实习现状
技能操作娴熟,但灵活应变不足我校实习护生娴熟的技能给各家医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和护理技能教学密不可分。我校护理实训中心总面积近八千平方米,是国家级示范基地,有着齐全的设施和完善的制度,这给学生技能的练习提供了保障,开放式实训室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阶段性的技能考核以及临床实习前夕的综合考核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各家实习单位在给予肯定的同时指出了不足,即高职实习护生缺乏技能操作的灵活应变能力。一方面,由于临床的发展日新月异,学校教育存在滞后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缺乏应变能力,因此,学生在面对不同病情的病人时操纵机械化,不能做好充分的评估,或是不能针对评估的资料正确地实施操作。
完成任务较好,但观察思考不足据带教教师反映,高职实习护生绝大多数都能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认真实习,态度端正,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然而,她们的观察思考能力有欠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多时候只是盲目地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而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和需要了解的知识;缺乏对病情的观察和判断,缺乏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
交流意识较强,但沟通能力欠缺实习单位反映高职实习护生绝大多数性格开朗大方,乐于沟通交流,然而在沟通能力及健康教育能力上仍需加强,部分护生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时,显得语气生硬、处事不够得体、胆小怕事或者茫然不知所措。张蓉等调查显示,护生比护士更有耐心,态度更好,愿意与病人沟通,但自信心不是很强,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护士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语言是沟通护患之间感情的“桥梁”,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工具。加强高职护生的沟通能力,增强其自信心,对护生会产生积极正面的持续性影响。
对《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思考
(一)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注重人文关怀
通过角色扮演,获得移情理解采用多角色扮演法,是促使护生从他人观点出发,产生同情心的最好方式,尤其当护生扮演一个与职业相反的角色时更是如此。多角色扮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并在情境表演中产生情感体验。在运用多角色扮演法中,学生通常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合作,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交流能力;另外,由于教师的参与,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护理学基础》教学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应加以引导,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角色中,还要有更深入的体验和思考。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已得到广泛运用,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在选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时,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例如:为病人翻身时的动作、交流以及观察都能够体现人文关怀。要让学生体会到关怀应渗透到点点滴滴,扩展到护理全过程。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综合知识缺乏以及学习能力不足值得我们深思。五年制高职教育招收对象是初中毕业生,他们有学习的愿望,能够认真学习课堂知识,但自我学习的能力不足,而这是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自身发展必须具备的素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值得每一位教师反思。
做好教学学案,培养自学能力平时教师的教学都会布置学生预习新课,但往往起不到效果,很多教师没有评价学生是否预习或预习是否有效,因此,有学者尝试用学案的方法来指导学生预习,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笔者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也尝试过使用学案,发现学生的课堂效率得到提高,今后在这方面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完善,形成评价体系,去进一步探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PBL教学法的应用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巴芮斯(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Memaster)大学创立的。目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在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的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进行了部分试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PBL教学法能够培养护生的分析、总结、推理、合作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护生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技能,同时能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护生间的沟通交流能力,为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但PBL教学过程中案例的编写以及人员的不足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PBL教学法的理念,教师宜积极探索适合高职护生的问题导入式教学方法。
护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一名合格的护士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健康的身体和高尚的思想境界。针对护生在临床实习表现出来的问题,护生自己需要寻找原因,不断提升自我。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反思,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霞,陈鹏,崔莉.“五勤”临床教学法在提高护生业务能力方面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273-274.
[2]张蓉,黄万琪,鲁才红.实习护生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825-827.
[3]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崔充淳.情感的教学功能与教学的情感功能[J].教学研究与实验,1990(3):38.
[5]雅文,姜安丽,李树贞.对护理情感教育与护士职业态度问题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296-298.
[6]郑修霞.护理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7]季成均.高师教育学教学中案例方法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1998(12):51-53.
【关键词】:护理教学;护生;法律意识;强化
1强化护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2护理实习或工作中产生法律纠纷的常见因素
2.3业务水平差,对病情发展缺乏预见性
4把对护生的法律意识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教学中
4.2教学中介绍护士在工作中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古建华.从举证责任倒置谈护士的自律行为[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0
[2]杜治敢.护理学新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33.544-557
[3]周燕萍.临床护理法律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5):397
[4]周燕萍.临床护理法律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5):397
[5]冯先琼.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6
[6]冯先琼.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6
[7]李小萍.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6
[8]沈丽芳,周文.注重对护生法律意识的教育与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8,12(10):86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护生,沟通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也随之转变和更新,护理人员的工作目的已从单一的恢复患者生理功能扩展到满足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护理的实践活动,不仅是提供护理技术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1],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而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是沟通能力。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fCollegesofNursing,AACN)于1998年1月修订了“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中界定了护士应具备4种核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和技术能力[2]。由此可见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加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competence)指一个人与他人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指在护士护理患者中的信息传递、交流和理解的过程,是护士做好心里护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保证。临床上护士和患者接触十分频繁,长期以来受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影响,护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护士就是发药、打针、测量体温的工作,忽略了与患者之间的互动,缺乏了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使护患关系被动僵持[3],引起医疗纠纷,影响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因此在校期间开始有意识的对护生进行沟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使护生进入临床后能及时营造良好的护患沟通氛围,要求护士转变护理观念,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模式,充分调动护士主动性,加强责任心,为患者创造和谐、舒心的治疗环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并尽快恢复健康。
2护理实验教学中影响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因素
护理学基础是研究有关预防、疾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4],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实验科学。近年来,随着护理理论及技能的不断完善,护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及操作能力逐渐增强,但是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却不容乐观,与以下因素有关:
2.1护生方面的因素
2.1.1目前护生独生子女占多数,缺乏社会经验,与人沟通较少,导致护生在沟通交流方面比较薄弱。
2.1.2护生在实验室学习操作,扮演病人角色的基本都是模型,接触的物品是实验用物,缺乏逼真感,往往机械的进行操作,忘记了与患者进行交流。即使扮演病人角色的是同学,也经常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对自己不信任,不愿意开口解释或交流,怕说错被学生笑话,从而缺乏交流的主动性。
2.1.3通过与护生的交流,发现护生在思想上并未真正充分认识到操作过程中沟通的重要性,普遍重专业轻人文,重护理技能操作轻沟通交流.
2.2教师方面的因素
护理教师或实验指导教师有很大一部分为专职教师,大学毕业后就直接留校当老师,他们与病人接触少,缺乏临床经验,对真实的临床病房环境不够熟悉,相对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验操作时重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而忽略了与病人沟通。
2.3护理教育理念的因素
传统的护理教育理念是“以疾病为中心”,重操作轻人文的护理实验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护生动手能力强,但是缺乏护士必备的人文科学知识及修养,缺乏护患沟通能力和技巧,在临床上属于单纯的技术型护理人员。
1.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在护理实验中的培养
3.1改变护理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护理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层出不穷,临床上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已从原来的单纯技术型转变为全面综合型,这要求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发生相应转变。护理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增加职业道德教育、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礼仪等,增加护生人文素质,适应21世纪“以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需求。在护理实验中,除了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外,还要强调加强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3.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确保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将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隐形课程的内容体现,这就是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新时代的终身学习型教师,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育能力,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创新,在树立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同时注重护生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观。在实验带教过程中应努力做到语言清晰、准确、规范。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根据不同病人不同操作使用恰当准确的语言与患者进行解释沟通工作,确保做到言传身教。
3.3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稳定学生专业思想
部分学生对护理专业了解不够,就误打误撞的进入了护理专业学习,再者听闻部分临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抱怨,使得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甚至排斥。因此在护生刚进入学校时,就注重加强人文理念的引导、职业道德的熏陶、学习兴趣的培养。开展一系列讲座,请优秀护士前辈通过亲身经历对护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引导,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结合国内外不断提升的护理专业地位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表明护理专业良好的就业形式和发展前景,激发护生的专业兴趣,稳定专业思想,主动学习。
3.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贯穿教学过程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提高沟通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5]。
3.4.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授一项操作时,先分段讲解此项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连起来全程操作一遍,再请护生回示,此时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可以启发其他护生进行思考、讨论,并且用学过的理论解释错在哪里,该怎么做,以后自己会不会发生类似的错误等等,可以加深护生的印象。同样整个过程中,教师在示教时,强调了跟病人的沟通和解释工作,学生也相应对沟通工作有了更深的印象和理解。启发式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发了学生临床思维意向,培养其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6]。
3.4.2案例教学法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患关系的好坏,而护患关系的基础是良好的护患沟通。为了更形象逼真地让学生了解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向护生传授“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教师会收集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一些真实案例,要求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分组讨论,找出案例中哪些是不良沟通引起的医疗纠纷,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仅学生之间进行了沟通,还与老师进行了沟通,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既生动了解了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又在讨论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沟通能力。
3.5提高沟通能力分数的比重,改进实验评分标准
修改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使学生的仪表、态度、沟通意识和能力在实验成绩中所占比例提高5%。操作考核项目不单纯是考核一项操作的熟练程度、操作方法准确程度,而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考核,包括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实验操作考核标准引导学生从主观上重视沟通能力的学习和锻炼,树立关爱病人的服务理念,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
4.小结
[1]赵莉,龙霖,雷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对护理本科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7(27):759-761.
[2]shearR,DavidhizarR.Usingroleplaytodevelopculturalcompcompetence[J].NursEduc,2003,42(6):38-40.
[3]骆凤英.观《亮剑》谈护患沟通技巧的“五性”[J].光明中医,2009,12(24):2372-2373.
[4]冯先琼.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5]王蓓,俞群亚,于冬梅,等.临床护理教学中加强护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1A):70-71.
[6]杜维星,李启培.启发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护理,2006,12(17):1659-1660.
[7]陈丽霞.情景教学法在社区健康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6B):112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