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关于对全省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情况进行调研摸底的通知》精神,5月26日,我县成立专门工作组,通过集体座谈、入户访谈、填写问卷、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全县面上及部分村(东疏镇刘茂村、泗店徐行村和伏山镇云山店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调研,详细了解了农村党员干部基本情况、参加培训情况和学习需求。
一、全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状况
宁阳县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63个村(居),8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4万。全县有基层党委59个,党支部1506个;党员44350名,其中农村党员21190名。近年来,宁阳县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眼于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坚持以创新的精神,不断丰富教育培训内容,探索新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强化教育培训的管理机制,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在全县推行干部培训效应放大制度。设立“农村党支部书记节”和党员干部“培训月”,确保村党支部书记每年接受县以上培训、其他村干部接受乡镇以上培训不少于7天。通过抓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培训,全县涌现出了股份书记田文武,产业书记巩现喜、赵建民,项目书记王军、秦希明,大棚书记乔贤华,社区书记郭怀善,民生书记卢运忠,民主书记王海勇、王新广,文化书记崔学年,村官书记赵菊、刘兴见等一大批支部书记典型群体,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军人物。
2、大力实施“递进培养工程”,积极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致富能手和妇女干部。通过各村上报,组织审核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村干部档案、农村党员后备干部档案;根据后备干部队伍状况,县委制定《关于对农村干部后备干部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意见》;成立致富能手协会,对年轻、有魄力、致富能力强的党员,纳入后备干部,着重培养,为农村干部队伍储备人才。2008年以来,全县有1320名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870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其中,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的132名。
3、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工作。有重点、分类别开展培训,引导基层党组织书记不断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提高引领科学发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素质能力,掌握好工作方法,履行好岗位职责。自轮训开展以来,县镇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培训工作,共举办培训班70期次,培训总人次2210人,其中外出参观学习618人次。
4、建立“四联一共”机制,构建远程教育齐抓共管格局。实行以“平台联建、教育联抓、栏目联办、服务联动、资源共享”为主要内容的“四联一共”工作机制,联合县直有关部门、企业和学校,积极搞好集中学习站点建设,确保远程教育阵地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围绕全县农村产业发展实际,组建远教“农业专家服务团”、“卫生专家服务团”、“大学生村官志愿者服务团”等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远教专业服务队20多个,去年以来累计开展“远教服务乡村行”活动700多场次。
5、推行“四校合一”模式,打造乡镇远程教育综合性培训阵地。对成人学校、人口学校、党校、远程教育活动室实行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调配人员、统一利用资源、统一教学计划、统一培训流程、统一学员管理和培训管理分工制、培训对象分班制、培训内容分餐制、培训活动分段制“六统四分”运行模式,全县共建成符合“三室一园”(远教活动室、电子点播室、图书阅览室和一系列教学示范园)标准的培训阵地56个,为党员干部群众参加学习培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6、推行“1+6模式”,增强村级远程教育培训实效。积极推行以“远程教育+产业基地+协会(合作社)+龙头企业+党员服务岗+电子书屋+网上点播”为内容的学用模式,构建起了“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学用格局。2010年至今,全县共建成教学实践基地、示范点1720多个、成立辅导队伍786个,各级共利用远程教育累计培训学员124.9万人次,其中,党员干部68万人次,参学率达81%。
7、实施远程教育“科技富民强县联合推动计划”。联合县乡有关部门开展系统性、专题化产业知识培训,向基层党员干部提供有针对性、科学性、前瞻性的全过程跟踪式服务。每年确定60个产业特色村和300名科技致富能手作为重点培训对象,组织科技、农业、林、畜等部门跟踪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邀请有关专家到有关乡镇、街道洽谈合作项目,联系对外合作项目15个,先后组织各类科技培训520场次。
8、积极办好“宁阳远教”有线电视频道。与县直部门合作办好“联动大课堂”,开展“远教惠农”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指导,搞好科技致富服务。截止目前,“宁阳远教”频道共编排播出各类栏目1200多期,累计15000多小时,共邀请有关专家开展直播培训560场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4万多人次,解决各类生产生活难题420多个,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万元。
二、部分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状况
对东疏镇刘茂村、泗店徐行村和伏山镇云山店村的调研摸底,重点围绕以下任务展开:一是摸清村“两委”成员和党员队伍基本情况;二是了解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需求;三是了解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各类学历教育、科技培训等面向农村开展的教育培训情况;四是摸清目前村级开展教育培训所具备的技术条件;五是了解当地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特色做法。
(一)东疏镇刘茂村
1、基本情况:
刘茂村位于东疏镇西部,耕地2568亩,人口1636人,村“两委”成员7人,党员58人。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村级集体经济也有了较大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苗木产业村”。2011年村级经济总收入19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8015元,村集体收入21.4万元,其中苗木花卉产业收入占14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刘道令任职以来,接受市、县、镇三级培训8次,其他村干部人均接受培训4次,以镇级培训为主。
2、具体做法:
(2)围绕特色产业搞培训,壮大集体经济。在苗木产业发展之初,村“两委”一班人经常集体到外地苗木花卉种植区考察、自费参加各类技术学习;按照苗木生长状况,在不同季节,邀请市、县林业专家到村进行专题培训和技术指导;作为刘茂村“第一书记”,东疏镇林业站站长王顺利定期为村“两委”干部讲授苗木种植知识,还经常到田间地头为苗木种植户排忧解难。
(3)村支部书记刘道令今年4月份参加了全市“强村固基”示范培训班,他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县、镇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他说,有些群众思想保守,不能接受新技术、新事物,但我们党员干部经常参加培训学习,就可以做出表率,带动群众转变思想。
(4)村两委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很多参加座谈的两委成员希望能有机会参加镇里和县里组织的培训班。
3、建议和意见:
(二)泗店镇徐行村
徐行村人口1068人,耕地1324亩。党员31名,4个党小组,村“两委”干部7名。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万元,人均纯收入8000元。村党支部书记谢允东任职以来,接受县、镇两级培训35次,其他村干部人均接受培训7次,以镇级培训为主。
(2)坚持“经常化教育、教育在经常”的培训理念,以大学生村官为辅导员,以远程教育为载体,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上级政策,观看“齐鲁先锋网”课件。
(3)市林科院派驻徐行村的“第一书记”张培法,鼓励村两委成员发展藕鱼混养和樱桃苗种植,并利用专业特长和部门优势,免费提供技术培训。他说,有些群众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只要两委干部都学会了这门技术,以后他们就是专家,就能指导更多的村民种植莲藕。
(三)伏山镇云山店村
云山店村人口1783人,耕地面积2272亩。党员49名,村“两委”干部5名,2011年村集体收入6.09万元,人均纯收入9329元。该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进展顺利,村级服务搞得有声有色。村党支部书记杜焕岳任职以来,共接受市、县、镇三级培训7次,其他村干部人均接受培训3次,以镇级培训为主。
(1)支部书记杜焕岳坚持每周一参加镇组织的集体学习活动。他告诉我们,镇里组织支部书记培训活动,每位书记都要进行表态发言,这种教育形式作用很大,很有意义。
(2)党员干部能积极参加远程教育、镇党校、农技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自身修养。支部书记杜焕岳自费参加了农业局组织的山东农业大学教育培训,获得了专业职称。村“两委干部”史道贵通过观看“宁阳远教”、有线电视频道的节目、“齐鲁先锋网”课件,自学完成了家庭改厕。调研过程中,党员史以祥向远程教育管理员反映了土豆种植管理问题,通过在“齐鲁先锋网”上点播课件和网上咨询找到了答案。
(3)为提高党员干部群众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村里拿出专门资金,对参加学习的优秀学员进行奖励,用物资激励办法,鼓励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加培训,主动学习政策、文化、生产、生活知识。
三、目前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抓得比较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四、对当前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建议
针对当前宁阳县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教育培训工作。
4、要创新形式,增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吸引力。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一是要注意充分发挥基层党校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开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培训班;二是充分利用各级远程教育综合站点,结合实际开展生动有效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进行专项教育培训;三是要注意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四是要运用好各种科技示范基地的作用,做给农民党员看,带着农民党员干,增强农民党员的科技致富本领;五是要运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开展教育培训。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学习内容,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