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兴科技与治理体系深度融合,以及其实践应用场景的丰富和理论探索的深入,中国正在迈入智慧治理新时代。智慧城市建设,将释放更多红利,惠及更多群众,让生活更加美好
智慧治理作为推动智慧社会、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实现路径,是全球治理理念在实践领域的深化革新,是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高质量政府治理的现实呈现。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理模式,智慧治理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驱动力。
01
热点聚焦
一根“绣花针”穿起城市治理“万条线”
中移物联助力打通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后一公里”
智慧社区是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后一公里”,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体验感和获得感。近期,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移物联”)联合中国移动湖北公司荆州分公司(以下简称“荆州移动”)、荆州市朝阳街道跃进路社区和东原仁知物业服务集团,以佳境上城小区为标杆示范,整合社区现有各类服务资源,在小区引入OneZone智慧社区平台,依托5G、AI、大数据、边缘计算等能力,以“优质网络+智慧管理平台+智能硬件”的模式,赋能物业管理,助推社区治理、公共服务智能化,助力打通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后一公里”。
02
江苏南京建设技术平台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南京市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暂行办法》于3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22条,助力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增强城市治理效能和风险防控能力。据了解,“一网统管”是指依托数字政府基础支撑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优化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和流程,实现“一网整合数据、一屏能观全局、一体应急联动、一线解决问题”。
按照办法,南京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建设“一网统管”技术平台,实现数据标准统一、规范采集、实时更新、充分共享,为及时精准发现问题、研判形势、预防风险和处置问题提供支撑。同时,依托“一网统管”技术平台,建立市、区和江北新区、镇和街道、社区、网格和楼宇五级应用体系,加强指挥协调和现场处置,实现线上线下协同高效处置一件事。(中国建设新闻网)
“数字化+”开启垃圾分类新局面
日前,《辽宁省“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划提出,生活垃圾分拣处理中心应引入专业化的分拣设备、预处理设施,通过人工、机械和智能机器人等方式,对可回收物进行分类、打包,实现精细化分拣和全品类回收
规划提到,截至2020年底,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共202座,总处理能力59065吨/日。其中卫生填埋设施130座(其中城市、县城卫生填埋场48座),处理能力33406吨/日;垃圾焚烧设施17座,处理能力23950吨/日;其他处理设施(磁化降解、低温热裂解、厌氧发酵、闪蒸等)55座,处理能力1709吨/日。生活垃圾总产量达到39373吨/日,清运量达到36370吨/日;其中农村生活垃圾总产量达到7316吨/日,清运量达到5121吨/日。全省生活垃圾总处理能力59065.5吨/日。实际处理量36370吨/日,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2%。现状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飞灰均采用固化稳定后进行卫生填埋,垃圾焚烧飞灰填埋场16座,总处理能力552吨/日。
近年来,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已经渗入生活垃圾分类全流程,各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也表明,以智能科技为支撑的生活垃圾分类,能够促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全过程监管,并且极大提高垃圾分类工作效率。(乐居网沈阳)
03
实践动态
姚卫海委员:用数字社工赋能社区,推进基层智慧治理
数字化劳动力来了,数字社工还远吗?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姚卫海建议,用数字社工赋能社区治理,让社区服务更智慧,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姚卫海说,数字社工属于数字化劳动力中的细分类别,主要用于辅助社区工作人员日常办公,特点是可模拟人类动作,在各信息系统之间操作办公,完成重复性、具有既定规则的任务,可明显提高录入准确率,提升工作效率。
“要做好规划建设,整合数据资源,更要拓展应用场景。”姚卫海建议,应尽快推广由RPA与AI驱动的数字社工,以解决基层智慧治理中的瓶颈问题,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地直接赋能基层工作人员,推进基层智慧治理可持续发展。(北京日报客户端)
四川内江: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加速城市能级跃升
近年来,内江市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首先,通过建强“甜城大脑”,使内江城市管理智慧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学习借鉴杭州、宁波、海口等地经验做法,高位推进内江市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管理运营中心(暨“甜城大脑”)建设,打造“1+2+3+4+N”架构体系,实现城市可视化、智能化、精细化治理。
其次,打通内部壁垒,使数据要素价值进一步释放。内江通过积极融入全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一网通办”政务服务能力建设和创新应用试点,构建智慧普惠的数据治理体系。通过推进标准化建设,将智慧城市运行模型指南、全国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指南等标准运用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形成16项内部标准,建立地市级智慧城市数据中台和地理空间标准规范体系,并加快国省市县四级数据互联互通。
通过狠抓运维管理,进一步筑牢数字安全屏障。持续铸实数字安全这个“地基”,“甜城大脑”云平台高分通过专家评审和等保测评,构建“一平台、双探针、多采集”的数据安全监管体系,对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交换、销毁等全生命周期进行监管,实现数据安全的事前自查、事中监测、事后追溯,全力保障信息数据和数字资产安全。发挥撬动作用,数字产业生态进一步集聚成势。通过“以项目引投资建设、以市场赢企业进驻”方式,成功引进阿里巴巴合资组建云智科技公司、独资设立聚橙公司、阿里客服体验中心,打造川威集团“ET工业大脑”等,有力带动了数字产业发展。(金台资讯)
04
国际视角
美国各地构建市民公共参与的网络平台
美国各大城市的上述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城市决策更加智慧、城市运营更加高效、问题识别和处理更加快速、政府检查和监管更加精准、城市服务更加透明、公众参与更加便捷、城市政府更具回应性。数据网络技术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城市治理难题,特别是市民的合法权益日益受到新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威胁。例如,信息不平等、算法歧视、针对少数族裔或低收入群体的监控、智能设备在不同社区布置的不平等、数字鸿沟和个人隐私数据侵犯等。由此可见,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要工具,但仅有工具的现代化是远远不够的,城市现代化还需要治理主体和治理体制的现代化。(《中国城市报》)
05
数据洞察
武汉发布今年首批30个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3月2日消息,搜狐焦点获悉,聚焦智慧政务、智慧治理、智慧便民等领域,3月1日召开的全市数字经济应用场景供需对接大会现场,武汉有关方面发布了2023年度首批30个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应用场景是提升智慧城市获得感的关键。"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
当前,武汉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已建成桥梁健康监测、"数字江豚"、渔政执法等50余个智能场景。2021年,武汉荣获全球智慧城市大会创新大奖。本次发布的首批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包括14个政务服务场景、8个城市治理场景和8个智慧便民场景。"我们将提供更优质的惠企便民场景。"他谈到,武汉将扩大区块链在不动产登记中的应用,此外还有外地和外资企业来汉投资帮办、创业扶持线上办、不动产抵押注销登记在线办理,以及中小企业惠企政策和线上融资对接等。(武汉城市留言板)
城市治理现代化迈开新步伐——各地建设城市运管服平台观察
辽宁省沈阳市以智慧城管和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为基础,创新“1+6+N”的路长制管理模式,探索新城建形势下的新型智慧城市管理手段。“1”即搭建1个城市运行管理核心工作平台,汇聚形成1个综合性城市运行管理数据库;“6”即建设完善市政、园林、市容、环卫、亮化、执法6个行业应用系统;“N”即N个智能化应用场景。
聚焦城市治理的“细枝末节”,沈阳市探索“一网统管”模式,实现了一库汇聚数据,运行信息即时互通,持续推动建设1个综合性城市运行管理数据库,实现多维数据融合打通,形成燃气、供热、排水、供水等18个专题库、150项数据资源目录。一屏指挥调度,运行处置即时互动,将全市765平方公里划分为51495个单元网格、1093个责任网格、4784个路长制管理路段,接入27个市级单位、378个区级单位、99个街道和1047个社区,建立“两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考核、四级联动”的工作模式。创新专题场景,实现科学决策建议,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境,创新路长慧眼、规范挖掘、控渣土、好游园、找公厕、好店铺、好停车等多个有实效、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场景。强化综合评价,推动高效政务服务,以“路长制”为抓手,建立“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综合评价体系,助力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中国建设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