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资套利”骗走上亿元佣金,“长险短做”欺骗老年群体,“恶意退保”钻空牟利……在保险领域,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佣金这块“大蛋糕”,以种种欺诈套路大肆侵害保险公司权益,也让众多投保人沦为“工具人”。
4月至11月,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部署开展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行动,不法分子的骗佣套路和话术及其背后暗藏的黑灰产业链条浮出水面。
套路一:以赠保险为名拉人头垫资套利
据介绍,涉案保险经纪公司设在北京,但为获取高额佣金仍违规发展外地代理人,代理人在四川、河北等地依靠家族、老乡关系拉人头,许诺免费投保,获取投保人身份信息和账户信息后,将第一年保费打入投保人个人账户中用于保费扣款,同时篡改投保人信息,将住址改为北京地址再录入系统,所得佣金则收入自己囊中。
“在完成首年投保后,该经纪公司立即将从保险公司收取的销售佣金支付给保险代理人,并间接指使实际代理人继续以上述方式招揽客户。”王立鹏告诉半月谈记者,其中一名嫌疑人“发展”投保人41名,取得的佣金超过42万元。
套路二:“短期高息”诱骗老年人投保
据介绍,嫌疑人将需要长期年缴的保险产品说成只需缴纳一年保费,就能拿到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分红”。老年人投保约一到两个月后,嫌疑人获取保险佣金。受骗老年人几乎都在保险公司购买过大额的增额终身寿险,嫌疑人通过非法渠道获得老年客户个人信息后,以回访或者答谢老客户名义接近他们,不仅送油送面、邀请旅游,还经常陪老人拉家常获取信任。
“很多年龄大的老人出于信任,直接让嫌疑人在自己的手机上操作购买保险产品,实际上每次退保后投保人都会有损失。”王立鹏说,因被犯罪嫌疑人诱导,反复投保、退保,一位老年人最开始以60万元投保,到最后只能退回30%左右的现金。
套路三:恶意投诉退保退款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人员会伙同投保人以向监管部门投诉的方式获取全额退款,同时获取保险佣金。目前一些保险公司以“阶梯式”发放佣金的方式防范佣金套现风险,但心怀不轨的代理人仍有空子可钻。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3.55万亿元。针对保险代理人套利乱象,监管部门曾出台措施加以规制。上海检方针对一起团伙性骗取保险公司佣金系列案制发检察建议指出,涉案保险公司在保险佣金的设置、保险营销的签订审核、流程管控上的漏洞,以及在从业人员准入门槛、监督机制上的不足,都客观上纵容了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