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了就不会交朋友了?9个心理学小方法让你恢复社交能力
我有一个问题:交朋友的能力是不是真的会随年龄退化?
小时候,因为喜欢同一个动画片、买了同款玩具,就可以自信地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谁唱出声了?
但说到底,交朋友是一件能学习的事情吗?
有的人认为是,有的人认为不是,没关系,科学会统一所有人的答案。
我们找到了一些冷门又有趣的社交研究,希望本期的「趣味社交合辑」,能让你对交朋友这件事多一些了解,帮你打通社交的任督二脉~
01丨无论你多么社牛,一生中我们最多只能和150人建立关系
你或许不知道,无论我们多么善于交际、受人欢迎,在一生中能够保持的"紧密的关系"始终维持在150左右,这个理论也就是著名的邓巴数(DunbarNumber)。
根据150人的社交规模,邓巴数还进一步提出,在我们的一生中,能称之为熟人(记得名字、认出脸、有基本了解)的人只有100个,可以做到彼此足够了解对方的朋友只有25个,而真正的「重要他人(significantothers)」不会超过5个。
不过,不少心理学家都对邓巴数提出了质疑和反驳。2001年,一项针对美国国民的调查发现,一个人的社会网络规模在290人左右。尤其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热衷于冲浪”的成年人社交规模应该远不止150人。
所以你们觉得,这个数字符合你的社交圈大小吗?25个“好朋友”的名额对你来说够用吗?
关于这个问题,心理学家Hall在线上征集了355位在过去六个月里有过搬家的经历的受访者。随后,让受访者回想ta们在搬家后新交的朋友,以及ta们的关系是如何发展的,最后,Hall要求受访者在对友谊的亲密程度进行评估,包括熟人、普通朋友、朋友和亲密朋友。
(PS:甄嬛传全长约57个小时,武林外传全长约65小时,老友记全长约85小时,生活大爆炸全长约140个小时。如果你想和一个人做好朋友的话,该一起刷什么剧,这下知道了吧?)
03丨别小看网友——研究发现,网友的价值和意义并不亚于真实生活中的朋友
网友也是友,尽管仍会受到距离的限制,但网友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和陪伴感与真实的朋友无异,而基于网络所发展出的友情,其稳定性也不亚于现实世界中的友情(Amichai-Hamburger,2013)。看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又多了几个朋友?
04丨当你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嗅觉正在帮你判断你们是不是合拍
发布在《ScienceAdvances》的一篇研究发现,我们更容易被体味相似的人所吸引,也更有可能和气味相似的人做朋友(Ravreby,2022)。研究人员招募了非浪漫的同性朋友组合,并采集了ta们的体味。
结果发现,用电子气味探测器的客观评价,以及闻香师的主观评价,都表明朋友之间的气味比随机配对的组合之间的气味更相似。
小狗闻了闻你。
最后,研究人员又招募了一些陌生人,用电子气味探测器来捕捉ta们身上的气味。最后,把ta们随机匹配成两两一组,让ta们与另外一个人互动。结果发现,闻起来更相似的两个人有产生更积极的互动。
换句话说,气味可以用来预测我们会和谁建立友谊。并且,闻起来相似的朋友相处起来也会更舒服。
想不想做朋友都写在小狗的脸上了。
05丨总是担心自己不够有趣?你低估了陌生人想认识你的兴趣!
社恐人士最大的痛苦在于,不敢和陌生人主动搭话,怕尴尬。但研究表明,和陌生人交谈比我们想象中的舒服得多(Kardas,2022)。
在心理学家Kardas主导的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与一位陌生人通过提问展开深度交流。问题包括:你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在目前的人生中,你最感激的人是谁?
在开始之前,参与者认为与陌生人对话会十分尴尬。但实验结束后,ta们改变了看法:ta们比自己一开始预想的更享受这一过程,自己此前的担忧完全没有出现。
换句话说,在开启一段对话之前,我们会高估和陌生人对话的尴尬程度,同时低估陌生人对自己的兴趣,而这种倾向在深度对话中尤为明显。
Kadas说:“我们总是错误地从别人的行为中推断出ta们的态度,并低估陌生人对自己的兴趣进而回避可能的社交,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导致人们缺乏社交技能”,这种现象被称为「多元无知(plurlisticignorance)」。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大胆聊吧,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bushi
06丨Smalltalk不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尬聊”,它真的有不少好处!
Smalltalk,俗称闲聊或尬聊,谈论的主题大多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比如最近的天气、中午/晚上吃了什么、明星八卦等,而闲聊的意义就在于在一些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比如和同事一起等电梯、和八百年不见的亲戚聚餐)打破沉默、缓解尴尬。
在内向人士看来,这种无意义的smalltalk完全是在“浪费生命”,但其实smalltalk是一种功能性很强的「社交工具」,并且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比如:
1)通过建立「弱社会性联结」来消除孤独感。
2)通过判断人格特质筛选值得深聊下去的朋友。研究发现,不喜欢Smalltalk的人,通常缺乏对人事物的好奇心、且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较低(Kruglanski&Webster,1996)。
3)提升独处时的幸福感。研究发现,在与他人闲聊之后,即使是性格内向的人,独处时也会产生更多的幸福感(Mehl,2018)。
4)间接暗示对方“我还不是很想和你做朋友”。如果你不想和对方继续继续深入聊下去,浅显的闲聊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划清界限的有效方式。
07丨在友谊中,「新朋友」的出现比恋人的威胁还大?
一段友谊结束或变淡的主要原因是——出现了第三方,比如你或你的朋友,交到了新朋友,或是谈了恋爱。而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通常会感受到强烈的妒忌(jealousy)情绪。
妒忌通常是指,关系中出现或有可能出现第三人时,因为害怕自己失去对方而产生的一种“被剥夺”的感觉。
心理学教授DouglasKenrick发现,妒忌(jealousy)在友情关系中相当普遍,而一个「新朋友」对友情关系的威胁强度,往往比「恋人」更大。
多少带些妒忌,但也是真心为ta好。
但「妒忌」一定会损害友情吗?其实并不会。
心理学家Krems(2021)指出,有时妒忌对友谊是有益的,因为妒忌会引发一些主动维护关系的行为(guardingbehavior),比如主动联系或问候朋友、主动发起聚会等等。
因为在被拒绝的一方看来,这种理由就像是在说:「我有比见你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同时对方也并不愿意告诉你那件事到底是什么。
你最好真的有这么忙。
那么,怎么回绝朋友是最不伤害感情的方式呢?这里有三个小tips:
09丨朋友们比你想象中更希望听到你的好消息
在麻省理工大学发起的一项研究中,78位志愿者想象自己在和好朋友吃晚餐并询问对方最近的工作进展。第一种情况是,对方一直说“还行、还可以”,后来自己从别人口中听到他最近升职了。第二种情况是,对方直接告诉自己:“我升职了”。
结果发现,从他人口中听到朋友升职的消息的人,情绪更消极。也就是说,相比于从别人口中听闻,朋友更喜欢当面听到我们的好消息(Liuetal.,2022)。因为,真正的朋友永远会为你的进展而开心。
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过,出于好心想要帮同事忙,却反而被误会;想要安慰别人,却弄巧成拙的情况?
究竟是什么带来了这两种不同的结果呢?
通俗的来讲,就是“情商”。
有人认为一个人情商高,就是“有城府”、“心机深”,或者说是做人八面玲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被社会打磨得毫无棱角。
其实,这是对于“高情商”的误解,那究竟什么是情商呢?
情商高的人在思考的时候,往往能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反应,意识到情绪对我们的思维造成了影响,并善于使用情绪信息来更好地做出决策。
一起成为“情商富翁”~
References:
Donnelly,G.E.,Wilson,A.V.,Whillans,A.V.,&Norton,M.I.(2021).Communicatingresourcescarcityandinterpersonalconnection.JournalofConsumerPsychology,31(4),726-745.
Hall,J.A.(2019).Howmanyhoursdoesittaketomakeafriend.Journalofsocialandpersonalrelationships,36(4),1278-1296.
Kardas,M.,Kumar,A.,&Epley,N.(2022).Overlyshallow:Miscalibratedexpectationscreateabarriertodeeperconversation.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22(3),367.
Krems,J.A.,Williams,K.E.,Aktipis,A.,&Kenrick,D.T.(2021).Friendshipjealousy:Onetoolformaintainingfriendshipsinthefaceofthird-partythreat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20(4),977.
Liu,P.J.,Rim,S.,Min,L.,&Min,K.E.(2022).Thesurpriseofreachingout:Appreciatedmorethanwethink.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
MacCarron,P.,Kaski,K.,&Dunbar,R.(2016).CallingDunbar'snumbers.SocialNetworks,47,151-155.
Milek,A.,Butler,E.A.,Tackman,A.M.,Kaplan,D.M.,Raison,C.L.,Sbarra,D.A.,...&Mehl,M.R.(2018).“Eavesdroppingonhappiness”revisited:Apooled,multisamplereplicationoftheassociationbetweenlifesatisfactionandobserveddailyconversationquantityandquality.Psychologicalscience,29(9),1451-1462.
Kruglanski,A.W.,&Webster,D.M.(2018).Motivatedclosingofthemind:“Seizing”and“freezing”.Themotivatedmind,60-103.
Amichai-Hamburger,Y.,Kingsbury,M.,&Schneider,B.H.(2013).Friendship:Anoldconceptwithanewmeaning.ComputersinHumanBehavior,29(1),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