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分类汇编部编版
(22-23七年级下·北京通州·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甲】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或短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金榜题名B.陶后鲜有闻旗帜鲜明
C.香远益清精益求精D.可以调素琴不以木为之者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理解:刘禹锡交往的都是才学渊博、志趣高雅的人,表现了其自命不凡、不与平民交往的高洁情操。
【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吗?
理解:该句用问句的形式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操守和正直品德的信念。
3.在《爱莲说》中,作者借“莲”咏“君子”的美好品格。请你结合《陋室铭》,说一说“君子”的品格是如何体现的。(110字左右)
(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方智士说
[宋]朱敦儒
东方有人自号智士,才多而心狂。里有富人,一旦,谓智士曰:“吾将远游,今以居第贷子。凡室中金玉资生之具无乏,物物素备,皆听子之用。期年还,则归我。”
既入,奴仆罗拜堂下,更互听命。智士因遍观居第,富实伟丽,喜甚。忽更衣东走圊①,阅其室卑狭,心郁然不乐:“此第高广而圊不称。”乃令撤旧营新,绘其柱,丹其楹,至于聚筹积灰,扇蝇攘蛆,皆有法度。或不称其意,朝筑夕改,必善必奇。智士躬执斤帚,昼夜鲜眠食,惟恐圊之未美也。
忽门人走告曰:“阿郎至矣。”智士仓皇弃帚而趋迎富人于堂下。富人劳之曰:“居吾第乐乎?”智士恍然自失曰:“自君之出,吾惟圊是务,殊不知堂屋之温凉,西园花竹之盛。虫网琴瑟,不知岁月,何乐之有?子复归而吾当去也。”
市南宜僚闻而笑之,以告北山愚公。愚公曰:“子奚笑哉?世之治圊多矣!”
(选自《宾退录》,有删改)
【注释】①圊(qīng):厕所。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物物素备素:朴素简洁B.更互听命更互:轮流
C.殊不知堂屋之温凉殊:根本D.西园花竹之盛盛:茂盛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或不称其意,朝筑夕改,必善必奇。
(2)虫网琴瑟,不知岁月,何乐之有?
6.作者给主人公命名为“智士”,有什么深意?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22-23七年级下·上海·期末)阅读下面三篇选文,完成各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注:①堵,墙壁。②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
7.解释下列加点字
陶后鲜()有闻造饮辄尽()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C.晋陶渊明/独爱菊。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的写作手法;甲文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句子是“”;【丙】文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句子是“”。【丙】文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
(22-23七年级下·云南文山·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