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载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设计杂志之一——《包装与设计》)
专访小米生态链工业设计总监李宁宁:以谦卑之心,做极简设计
获奖无数的小米生态链工业设计团队是如何配合小米集团的商业战略来做设计开发、如何将品类与数量众多的生态链产品统一到“MiLook”风格的?他们的设计理念、设计过程以及设计管理是怎样的?又是如何与生态链企业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合作的?带着这些问题,本期《包装&设计》对带领团队主导了数百款小米生态链产品设计的—小米生态链工业设计总监李宁宁女士进行了专访,同时甄选了小米生态链的部分优秀设计作品,以飨读者。
小米耳机、小米手环、小米音箱、小米洗衣机、小米吸尘器、小米电饭锅、小米扫地机器人、小米台灯、小米插线板……这些或圆或方、外形极简、色调乳白、精巧的设计产品,你和家人朋友一定或拥有、或听过、或无比喜爱而系列采购过,但你可知道这些有着一致“MiLook”风格的产品设计大多是由小米生态链工业设计团队主导的吗?
2014年,小米为其IoT(物联网)布局启动生态链战略,迄今为止已投资300多家硬件和软件企业,借助与生态链企业的合作,将小米产品从手机延伸到了3C产品、家用电器、生活耗材等领域,打造了无数远超用户预期的极致产品,畅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米粉”遍布世界各地,而这些产品吸引和留住用户的,除了小米一如既往的“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理念与高品质、高性价比外,还有就是它简约、时尚、现代的高颜值。
众所周知,小米集团高度重视设计,创始人雷军就曾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大力发展中国设计产业、全面提升中国设计水平”的建议,小米公司的七位联合创始人中有两名是设计师出身。在小米高层的重视下以及设计团队的努力下,小米近年来荣获一百多项国际权威设计奖项,是国内首个一年内获得国际四大设计奖最高奖大满贯的中国企业。就在2020年iF设计奖中,小米生态链的“米家手持无线吸尘器”再次荣获iF设计奖最高殊荣——iF金质奖,成为实至名归的“国货之光”。同时,小米设计团队在iF设计奖“全球企业内部设计团队排行榜”中位列前十(TOP10InhouseDesignTeams2016-2020)。
而在2021年,小米依旧在iF设计奖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今年,经历了两轮评选后,小米共有35件作品入围最后决选,其中27件作品最终获得了2021年iF设计奖!
RedmiK30Pro-smartphone
Mi34-inchCurvedMonitor-monitor
MIUINatureSoundSystem-smartphonesoundsystem
MiSmartSteamOven-steamoven
MiQuadDriverIn-EarHeadphone–earbudpackaging
左滑以查看更多图片
查看小米自2015年至2021年参赛期间的获奖作品
如今,小米已成为最年轻的世界五百强,在其连接超过2.52亿台智能设备的小米IoT平台上,许许多多产品出自小米生态链。在提供一站式生活消费产品的过程中,设计在为无数小米用户带来美好生活体验的同时,已然成为用户选择小米品牌的重要识别——小米是当今中国企业里少数几家能形成专属于自身的、具有标志性风格语言的公司。
那么,获奖无数的小米生态链工业设计团队是如何配合小米集团的商业战略来做设计开发、如何将品类与数量众多的生态链产品统一到“MiLook”风格的?他们的设计理念、设计过程以及设计管理是怎样的?又是如何与生态链企业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合作的?带着这些问题,本期《包装&设计》对带领团队主导了数百款小米生态链产品设计的——小米生态链工业设计总监李宁宁女士进行了专访,同时甄选了小米生态链的部分优秀设计作品,以飨读者。
李宁宁
小米生态链工业设计总监
专访李宁宁
关于小米生态链获得的2020年iF金质奖作品
首先恭喜“米家手持无线吸尘器”荣获2020年iF金质奖!可否请您先谈谈这款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开发过程?它跟市面上众多吸尘器的最大区别在哪里?目前的市场反馈如何?
说它难度大,主要是在设计上受到的限制非常多。首先由于吸尘器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开发过程中的硬件限制非常多,例如风道有空气动力学的要求,不可以根据造型来改变;电池的配重需要符合人机工程学,要考虑怎么配重人握了才不会累;还要研究风道和电机等内部结构如何设计才能保证高吸力、低噪音等等,所以在工业设计方面的自由度其实并不大;其次,吸尘器产品的零部件和配件非常多,而我们对设计师的要求是:只要是产品的A面——也就是用户可见的地方(包括使用过程中可见的地方,譬如拆、倒吸尘盒),都要精心设计;第四就是前面这些差不多做完了,还要考虑整机上墙及配件收纳状态(譬如配件还能不能再收纳吸头)等等。所以这个项目的设计过程非常漫长,与生态链企业硬件开发之间的往复极多。
说到跟同类产品的最大区别,可以说它跟市面上大多数吸尘器相比有着优越的性能,包括在吸力、噪音等方面的表现。
MiHandheldVacuumCleaner|手持式吸尘器
参赛类别:1.15居家/餐具
设计公司:XiaomiInc.
客户/制造商:BeijingRoborockTechnologyCo.,Ltd.(Roborock)
设计说明:
米家手持无线吸尘器完美兼顾功能和精巧两大优点。配备350W无刷引擎与九道旋风引擎,给您100AW强劲吸力,无减弱之虞。以五道过滤工法吸取99.97%微粒,避免二度污染。四款多功能刷头,满足各种清洁需求。尘螨刷头能有效杀死99.9%尘螨。亮丽有型的外观设计,可完美融入任何时尚居家。精心设计的配色方法;橘色代表强劲引擎,而灰色刷头及按键,则清楚标示拆卸点与拆卸方式。
评委评语:
米家手持无线吸尘器经过精心设计,优点展露无遗。以经典的白、橘、银配色衬托出机能细节,打造出迷人的设计语言;物美价廉的顶级产品。更棒的是,它真的非常好用!
除了金质奖,2020年小米还斩获了将近30件iF设计奖,可否请您用一句话总结一下这些获奖产品背后共同的设计理念?
获奖产品背后共同的理念,也就是小米及小米生态链工业设计的理念:合理性—即尊重内部硬件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交互易懂而直观;普适性—保持造型风格简约普适,不刻意设计无意义的装饰造型或细节,色彩、造型都易于融入产品的使用环境。
近年来,小米的产品荣获了超过150项国内外设计大奖。请问参加设计大奖是否成为了小米的传统之一?您觉得参赛和获奖对小米来说意义是什么?小米生态链产品众多,您一般会挑选怎样的产品去参赛?小米内部是否有一定的提交作品参赛的标准?
在参赛方面我们其实有一个心态的转变。早些年参赛就真的是为了对外证明我们的设计能力,但现在每年参赛对我们而言好像是例行公事了,没有特别的得失心和功利目的,基本上得知获奖后,大家高兴几分钟就完了。但话说回来不参赛也不合适,因为友商或者别的设计公司都在参赛,所以,得奖的话一方面是能保持和提升小米的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是对设计师个人努力的一种肯定和激励。
我们每年主要会参加几个国际权威的工业设计大奖,小米生态链自身团队申奖数量很少,每个大奖多则五六项、少则两三项,申奖数量视设计竞赛的特点而定,因为我们精力有限。很多获奖产品其实是由小米生态链企业主动替我们申报的,每家企业申报一两个,报名工作和报名费的负担也不重。所以总的来说获奖数量较多是因为大家一起申奖,那加上生态链企业,2020年我们就荣获了30个iF设计奖。至于说提交怎样的作品去参赛,我们自己团队会选择设计、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上都比较有亮点的产品去参赛。挑选的标准首先是颜值必须要高,因为设计优良是我们对所有产品的要求;但如果在技术和功能上没有什么亮点的话,我们一般很少拿去参赛。此外,我们提交的参赛作品百分之百都是量产、落地的产品,不会申请概念设计的奖项。
小米生态链的设计团队
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小米生态链的设计团队?
我们的设计团队只有不到20人(而且一直都没超过20人),大部分是工业设计师,有几位是CMF(颜色、材料和表面工艺)设计师,都比较年轻,平均年龄32岁左右,普遍具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我们的设计团队人员流动比较小,设计师个体高度负责和自律,经过数年的磨合和共事,大家配合得非常好,也都很珍惜小米生态链的平台和产品多元性。
你们团队内部通常采取怎样的创作模式?在重要的项目上会进行内部竞稿吗?创作氛围是怎样的?
我本人采取车轮战式工作形式,负责与团队讨论制定设计方向、设计评审以及解决疑难问题,由下属设计师负责具体设计实现及后期量产追踪。
我们大多数的设计方案都是由一位设计师从头到尾一个人做完的(譬如米家手持无线吸尘器这件金奖作品),当然项目过程中还有一位资深设计师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很多复杂的产品适合一个人来完成,因为这些项目往往需要对硬件、结构有着很好的理解,如果把它拆开来由不同的人做的话,反而会挺难处理的。所以我们的设计师都会扎得很深,吃得非常透。
我们团队也不鼓励大家非必要的加班,大家静下心来,以一种愉悦的状态把项目做好就好了。因为想清楚再干,就能提高效率,并不需要在战术上出很多稿。
小米小钢炮蓝牙音箱
该款蓝牙音箱的设计采用单颗旋钮操作的方式:旋转调节音量,点击实现播放或暂停的功能,长按旋钮实现开关机的功能。与市面上多数以多颗按键实现不同操作的同类产品相比,小米小钢炮蓝牙音箱独特的单颗旋钮设计简化了操作过程的同时,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米家智能门锁
该产品是一款在用户识别、安全管理方面智能、易用的锁具。除指纹解锁外,还支持普通密码、临时密码、手机NFC、手机蓝牙、应急物理钥匙等多种方式打开门锁,适合在不同场景下全家人使用。智能门锁内置的七颗安全传感器,可在手机App端实现近远程全状态的实时安全监测、设置、报警等功能,大大地提升了安全性;把手及锁舌具有动作检测功能,开门时可判定用户是回家或离家状态,从而实现预先设定的智能设备联动。
米家扫地机器人
该产品的诸多造型特征经过实验计算,旨在最大程度避免卡阻,提高脱困与越障性能;主机周身采用中性色彩,在核心的功能部件如LDS及清扫滚刷处点缀以醒目的橙红色来寓意其强大性能。整体外形风格简约,易于融入家居环境。
米兔遥控小飞机
该产品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摇控飞行,实现最大飞行高度25米、最远摇控距离50米,在室内环境下可以精准悬停以及360度空中翻转,同时支持720P高清视频录制及多机红外对战。
米家全景相机
该款全景相机搭载安霸高速处理器及索尼图像传感器,有效像素高达2400万,能一键拍摄7k的全景照片和3.5k的全景视频;相机体积小巧,机身超薄便携,且达到国际IP67防尘防水等级。该作品荣获2018年iF金质奖。
米家短焦距激光影院
该产品是全球首款采用ALPD影院级激光照明技术设计研发的家用超短焦投影设备,体积紧凑,安装简单,使用方便。主机距离墙面仅50厘米的距离,即可获得150英寸的FullHD全高清震撼画面;主机配套12键蓝牙全功能遥控器,支持用户在房间任何角落对主机进行控制;而语音功能更可免去传统遥控器繁杂的录入搜索步骤,让操作更加精准、快捷。
设计对小米生态链的价值
您认为设计对驱动小米生态链的发展起到了多大的助力?或者说在小米生态链取得的巨大成功里,您觉得设计的功劳占比多少?
虽然是设计师,很多用户也喜欢小米生态链出品的设计,但我不认为设计应该居功,因为好产品是多方面成全的,小米生态链的成功取决于商业战略、产品力等诸多因素。设计更多的是锦上添花,甚至不能雪中送炭。
那您觉得设计在小米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是否很受重视?
应该说小米是一家以产品为导向的公司,设计服务于产品,是产品力、品牌竞争力的一部分。
小米不会特别单独突出设计的地位,但公众的印象是小米很重视设计,小米的设计竞争力很强,我想这既源于公司合伙人及高层的重视,并且提供给设计师一个宽松的环境来发挥自己的专业,也源自我们设计团队的坚持,源自我们的争取—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我们会刻苦钻研产品、会想尽一切办法与产品经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沟通,拿出设计可行性方案。慢慢地,所有硬件和结构工程师都会配合你,而设计也逐渐成为小米产品的卖点之一,成为小米品牌价值的一部分,设计师也更受公司重视。
一句话,小米很重视设计师,但这需要我们把设计做好!
在一件生态链产品的开发成本当中,设计的成本所占比重高吗?国内大部分“有设计感”的产品都以其高定价特立独行,但是小米用极强的品控力度打破了“好设计”与“高客单价”的必然联系,打造了价格公道的好设计产品。从这个角度而言,是否降低了设计本身的价值?
设计的成本主要是设计师的人力资源成本和很少的手办费用,在整个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非常低。要算成本的话,其实我们设计团队就不到20人,而且我们的产品都是海量出货,摊薄到每一件产品上面,那不也没多少钱嘛。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我认为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做极简风格的,不仅不会提高产品的成本,反而还会通过好的设计来降低物料成本,反而还省钱了,对吧?
至于说好设计和价格的关系,我个人不认为设计的价值是直接跟售价划等号的。小米希望做新国货,让大家都能享受得起科技的乐趣,所以我们的价格会更亲民,但这并不意味着廉价。做高性价比就是小米的商业模式。
能做到高性价比源于我们有很好的供应链管控和销售渠道、出货量大。打个比方,假设同样要花10万块钱开模,小米可能100万件、1000万件哗哗哗就卖出去了,那摊薄在每件产品上不就是一毛钱、一分钱的事情嘛,但是小公司也许只能卖一千件,那平摊到每件产品的成本上就要100块钱了,那肯定要卖得贵啊,因为成本在这儿。所以我个人并不认为好设计就要卖得贵,只是说给消费者带来了一种溢价的感受。
更多访谈内容请查看《包装与设计》2020年7月刊,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关于作者
采访由中国《包装与设计》的总编辑蒋素霞女士进行。
《包装与设计》已有47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设计杂志之一,内容包括包装设计、品牌、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互动设计和设计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