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新疆9月19日讯(记者闫欢)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也在稳步推进。“互联互通”的背后,则少不了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技术产业的支撑。
近年来,“互联网+”模式快速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创造条件,也从“一带一路”中获取新机遇。
如今,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正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架设“数字丝绸之路”,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新疆的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新疆企业助力“数字丝路”建设
新疆软件园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三级政府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建设,着力打造的软件与信息产业的聚焦、创业、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目前,园区注册各类企业293家,入驻企业129家,其中不乏高新技术企业和新三板上市企业,涉及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及多语种等新兴领域。
新疆软件园创智大厦
作为入驻园区的重点企业之一,新疆讯飞丝路声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与新疆大学成立了新疆大学语音及语言处理联合实验室,主要研究面向一带一路的维、哈、柯、俄,还有阿拉伯语等多个语种的语音识别合成及其翻译手写识别等技术研究。通过五年的技术和人员投入,维吾尔语的技术首先达到实用水平。
公司副总经理卡哈尔·卡迪尔为记者现场演示了晓译翻译机在汉语和维吾尔语之间的实时语音翻译功能。“现在,我们也在布局中亚、西亚、东欧等国家14-18个语种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机器翻译技术,围绕一带一路的语言无障碍、语言互通进行布局,主要解决一带一路上商贸、物流、医疗、旅游、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语言交流问题。”
在新疆软件园中,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服务的企业还有很多。新疆天宇北斗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航天科技应用和开发。总经理沈喆介绍,“目前我们已经建设了129个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站,覆盖全新疆所有有人的区域。还有一些基站正在规划中,沿着‘一带一路’为周边的一些国家利用北斗技术提供位置服务。”
“互联网+”为新疆发展注入新动力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也在稳步推进,使更多人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红利。
俄罗斯巧克力、格鲁吉亚葡萄酒、哈萨克斯坦面粉、希腊橄榄油……借助跨境电商,中国消费者买遍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特色产品的梦想已变成了现实。
2016年,新疆果业集团联合阿里巴巴集团,首次将“亚欧博览会”搬上网,首次汇聚丝路沿线14个国家优质商品,3天完成2800万元销售额。
依托新疆在“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区位优势,新疆果业集团正积极探索新疆特色的跨境电商模式。新疆果业大唐丝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永翔说,“下一步,公司将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把沿线国家的资源引进来,利用新疆综合保税区优惠政策,在综合保税区进行深度加工,助力新疆经济发展。”
“互联网+”不仅有效促进了“一带一路”上商品、物流领域的合作,也为国际医疗合作带了新机遇。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正在与北京301医院医生交流患者病情
2008年起,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了远程医学分中心,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异地医疗专家联动。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国际医疗合作,医院还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建立了国际远程协作,推进建立医疗跨国咨询互通互认机制。
“只要有一例病人会诊,我们就会为这个病人建立健康档案,进行随访,为的就是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一带一路上能够发挥我们的作用。”远程医学管理科主任唐玲说。
截至2018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在线交互式远程会诊总量近11万例,单日最高会诊量147例。国际远程合作医疗机构共计31家,开展的跨境远程会诊共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