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豪森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德熙已经在大连生活39年,作为大连营商环境变化的亲历者,他感慨万千:
这些年来,不论是办税,还是办理环保手续,企业的大小事基本上一次就能办好,从过去的求人办到现在的一次办、上门办,营商环境不断变好,暖了企业的心,企业也会安心谋发展。
现在办这事儿可老方便了!
大连湾街道湾浦村渔民王鹏说,现在去家附近的便民服务站,不到半天就能办好。而在更远的长海县,办税等政务服务更是送到了小长山岛上的企业办公室里,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办事。
营商环境是最好的软实力
是城市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哪里的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去,企业就往哪里聚集。截至2022年底,大连市累计实有市场主体90.06万户,同比增长6.46%。根据国家市场监管部门统计口径,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91万户,同比增长7.83%。
近年来,大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创优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围绕企业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痛点,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打造让群众满意、企业家点赞的高质量营商环境。
“企业跑”变为
“部门跑”“数据跑”
太方便了!原来我们需要跑20多个部门,起码耗时1个多月,现在可以‘一站受理’,只要7个工作日,就能拿到27个部门的无违规证明了。
2月15日,金普新区在东北率先推行上市企业无违规证明“一件事”,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受益企业。
具体有多难,我们最清楚。
作为已上市企业,回想以往,科德数控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颇有感触,
金普新区只是大连市的一个缩影。我市不断优化拓展“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新增“一件事”事项97项,已累计推出207项办事场景,
其中
◆办理“一般零售类个体工商户出兑”和“一般餐饮类个体工商户出兑”属于我市特色;
◆全面梳理全市各类惠企便民政策,实现92个惠企政策“一站式获取”,25项政策事项“免申即享”,14类人才政策精准落地、即申即享,政务服务不断由快办向好办发展。
去年起
我市优化调整市级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布局,统筹设置4类综合窗口,涵盖了36个部门的1047个事项,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容缺受理等12项服务制度,加速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政务服务模式。优化“24小时自助服务办理区”,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线下服务更加集约便捷,办事体验不断提升。
加强辽宁沿海六市联动,在全市开设56个通办专窗,通过线上“全网通办”、线下“代收代办”两种模式,实现首批40个事项“异地可办、就近能办”。在全市建成便民服务站1297个,布设“裕农通”便民服务点876个,有效满足企业群众就近办事需求。
我市梳理出453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编制了“全市通办”事项清单,在全市各级服务大厅开设“全市通办”窗口,在政务服务网开设“全市通办”专栏,线下通过异地收件、政务部门内部流转、属地办理的方式,线上依托“一网通办”提供全流程网上服务,逐步推动市区内高频便民事项实现“全市通办、一站办结”。
经过全市各部门各地区的
不懈努力
我市多项指标已达到
全国全省领先水平:
◆办理建筑许可平均缩短不到40个工作日;
◆招标投标实现在线开评标和中标公示,市本级电子化开标率达99%,全省考评排名第一;
◆纳税缴费实施“十一税合一”,纳税次数减为3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领导干部进项目进企业
助力实现过万亿
真要感谢市场监管局,入企服务时,知道我们企业面临融资难题,立刻帮我们联系金融部门,现在贷款到账了,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大连博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激地说。
这位公司负责人口中的“入企服务”是2022年初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关键词之一。
为切实解决企业存在的
突出困难和问题
大连市委、市政府决定
2022年3月至12月
在全市开展
领导干部入企服务专项行动
截至2022年底,共走访53624户企业,收集问题2427个,已解决问题1561个,正在解决问题866个,企业真切感受到党委、政府办事的“速度”、服务的“力度”、惠企的“温度”,市场主体获得感不断增强。
大连科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反映面临资金缺口,在银行进行无抵押贷款较难。市委巡察办经协调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向这家公司反馈可以在工行申请积分贷,最高可贷款300万元。
◆有企业反映为外派劳务人员办理护照时需提交12项文件,希望能减少一些。市商务局入企干部经与大连市出入境管理局协商,简化了要件,仅需提供7项文件,减少了5项文件。
◆有企业反映办理施工许可证时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时限太长。有关部门组织召开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协调会议,明确预先告知企业办理要求和时限,与施工许可证并联办理,大大缩短办理时限。
近日,我市又启动了“领导干部进项目进企业助力实现过万亿”专项行动,以“进项目、进企业,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促发展”为主题,发挥市级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选派市县两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着力破解制约项目推进的瓶颈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以新担当新作为助力企业发展、推动产业振兴、实现经济增长,为大连加快挺进“万亿GDP城市”,勇当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辽沈战役”急先锋提供坚强保障。
+
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被贝克汉姆团队找上门的
“全球的西装定制专家”
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79年,主要从事生产和销售各类中高档服装产品。从创建伊始,大杨集团始终坚持内、外并举的发展战略,通过贴牌加工、定制生产、品牌代理及品牌运营等多种业务运营模式,在全球范围内,为来自不同市场区域的不同类型的客户和消费者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近年来,大杨集团以自主开发的信息化系统平台为依托,以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为手段,实现多品种、小批量、高品质、快速反应的定制化生产模式,借此,大杨集团完成了从全球成衣加工到全球单裁定制的跨越,成为享誉全球的西装定制专家。”大杨集团总经理胡冬梅介绍说。
目前,大杨集团年服装综合生产加工能力1100万件/套,年西服出口量600万件/套,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年定制服装生产能力200万件/套,是全球最大的服装定制生产企业。
大连奥托股份有限公司
聚焦白车身智能装备制造
突破国外技术的垄断
白车身,指已完成焊接但未涂装之前的车身,不包括车门、引擎盖等运动件。在白车身上加上电气设备、发动机、底盘、四门两盖等设备,并且经过涂装之后就组成了装配完整可交付的整车。白车身就像骨架一样,从根本上决定了“身高”“臂展”“身材比例”,进而决定了车辆的定位、性能表现。
奥托股份生产车间。
大连奥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奥托”)是一家专门从事汽车白车身装备规划、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的高新技术企业,现有职工1000余人,其中研发设计人员占40%以上。公司2019年被授予辽宁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021年大连奥托焊装资源共享平台被评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2022年大连奥托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在汽车制造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环节中,大连奥托聚焦于焊装业务,向国内外高端汽车生产厂家如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提供专业化的汽车白车身整线集成解决方案,提供“交钥匙工程”式的汽车白车身生产线,整个生产线自动化率达到95%以上,设备自主率达到50%以上,是国内同行业的龙头企业。
近年来,大连奥托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承担项目或自筹资金开展技术攻关,促进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在关键技术装备、软件、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工艺和关键零部件的集成优化等方面取得了11项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白车身焊装生产线,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在技术标准、稳定性、可靠性上已能与国外品牌展开竞争,在进口替代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大连达利凯普科技股份公司
坚持自主创新
突破高端制造“卡脖子”瓶颈
射频微波瓷介电容器广泛应用于通信、医疗、轨道交通、先进半导体等制造领域,技术壁垒高,是制约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卡脖子”产品。
为打破国外的技术壁垒,实现我国高端电容器件规模化生产,作为我国射频微波瓷介电容器领军企业,大连达利凯普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达利凯普”),潜心研发、努力攻关,突破核心技术,在高端制造领域实现了射频微波瓷介电容器国产化自主可控,并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全制程高Q值电容器生产线,实现了技术研发、生产工艺、质量检测、销售服务全流程,全环节的自主化管理,为推动我国高端装备产业的高品质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达利凯普全制程高Q值电容器生产线,实现了全流程自主化管理。
达利凯普是我国高端装备自主化的国产化配套企业及通讯领域重要供应商。核心产品射频微波瓷介电容器,凭借高性能、高可靠性,占据5G通信基站、医疗核磁共振设备、高铁应答器等多个高端应用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中国企业第一,全球企业第五。
目前,达利凯普进入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新阶段,位于金普新区的高端电子元器件产业化项目,一期投资超过3.3亿元,可实现年产射频微波瓷介电容器30亿只,逐步满足国内5G通信、轨道交通、医疗等重点领域的国产化需求。多年来,作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及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达利凯普不仅助力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还成为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电气等全球知名企业的优秀供应商。
大连云海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合作研制国内首艘氢燃料
电池无人船成功试航
2022年12月14日,大连云海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云海创新)与大连化物所合作研制的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无人船试航成功。这艘无人船以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邵志刚研究员和周利研究员团队研制的风冷氢燃料电池为动力,以云海创新生态环境无人监测船为平台。
大连云海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与大连化物所合作研制的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无人船试航。
大连融科储能
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推动中国储能战略发展
深耕新赛道成就全球领军者
在金普新区三十里堡街道,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系统集成车间里,一组组预制舱式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品“整装待发”,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让企业现有产能应接不暇,全钒液流储能产业发展动力澎湃。作为大连“新字号”典型代表,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正与更多合作伙伴一同加速推动我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
大连融科储能的系统集成车间里,预制舱式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品“整装待发”。
创立于2008年的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自主研发和生产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材料及核心部件、提供一站式电能存储解决方案。历时10多年的积累创新,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产学研深入合作,在技术研发、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构建起覆盖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创新、关键材料和储能装备生产制造的同心产业群,已成为具有全产业链开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及高端制造能力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行业全球领军者,正将多年来积累的技术优势进行转化,由技术高地向产业高地方向迈进。
大连金马衡器有限公司
以恒心制衡器
耕“云”种“数”抢新机
为一家央企量身定制衡器产品以及智能计量解决方案;深度参与省内农贸市场的智慧化升级改造;支持国内大型钢铁企业衡器选型,围绕计量控制完善信息化建设……最近,大连金马衡器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迎来“小阳春”。坚持深耕衡器制造领域的同时,这家企业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作为国内衡器行业骨干企业之一,通过耕“云”种“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企业衡器生产加工现场。
大连金马衡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专业从事自动衡器、非自动衡器、智能称重管理系统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先后获得辽宁省重点名牌产品、质监系统大型衡器计量人员培训基地、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等称号。“企业正在参与辽宁省农贸市场改造及智慧化建设,在升级过程中,以交易秤作为物联网终端,聚合金融交易、交易数据采集汇总、客流数据分析等功能,为商户、市场经营者提供数据化支持服务,提升职能部门数字化治理能力,消费者可安享规范的购物环境。”金马衡器企业负责人表示。
今年1月,大连金马衡器有限公司跻身“国字号”服务型制造示范行列,从以加工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成为智能称重解决方案提供商,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企业今后将以数字赋能生产制造、搭建完善“衡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打造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衡器产业上下游高质量发展,同时筹划构建全新生态体系,为智慧农贸、农业果蔬等领域提供数字化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