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连市甘井子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现在社区办事情真是越来越快捷了,社区干部的服务也越来越贴心”。家住泉水街道龙鑫社区的丁大爷因高龄、行动不便,无法到社区进行退休人员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社区干部知道以后主动上门提供服务,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资格认证。
自甘井子区推进“立即办、协助办、联席办”的“三办”服务体系以来,以“全岗通”“绩效考核”为抓手,以社工站为平台,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力、服务力、管控力,“四位一体”做好精准化服务、精细化治理,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实现为民服务从“慢办”“难办”“能办”到“快办”“易办”“好办”转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三办”精准化服务,释放社区发展新活力
社区结合工作实际和收集上来的意见建议进行筛选梳理、清单化分解,明确居民医保参保缴费等18项为“立即办”事项,提供孤寡老人配餐服务等12项为“协助办”事项,组织商业机构开展便民服务等10项为“联席办”事项,分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三办”服务清单在638处物业、楼院等进行公示,实现社区、村全覆盖。
各社区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采取协助办、联席办等形式,联合“两官一师”“两代表一委员”以及辖区内物业、驻地单位、服务企业、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等社会资源,资源“众筹”、创新联动,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会诊”,实现纵向贯通、横向融合,形成强大服务群众合力,推动解决问题“深入一步”“再进一步”,群众最为难的事变成了群众最方便的事。
随着“三办”服务体系的不断深入,一件件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被精准摸排、落地解决,温暖了一颗颗群众的心,凝聚起甘井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今年以来,“三办”服务体系累计服务群众2.88万件次,赢得了群众“有事找社区”的信任,获得“难事找社区”的认同感。
“社工站”专业化服务,凝聚社会工作新力量
甘井子投入12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13个社工站,配备26名社会工作人员,把社工站打造成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服务基本民生保障的重要阵地,发挥专业枢纽平台功能,持续做好项目策划、服务管理、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等服务工作的开展,助推基层治理精准化、社区建设精致化、为民服务精细化,以专业服务带动创新服务路径,打造具有甘井子特色的社工服务“旗舰站”。
“全岗通”全科式培育,激发为民服务新动能
“社会工作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群体,解决其困境问题……”这是来自大连财经大学陈艳秋老师,为正在参加“全岗通”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的社区工作者进行社会工作专题授课。
2023年初始,甘井子民政局就先后组织开展“全岗通”周五课堂、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邀请大连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老师以及工作经验丰富的社区书记,为全区2000余名社区工作者授课。甘井子区深入打造“一人在岗、事项通办”“一专多能,全岗都通”的全科综合服务模式,以全面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效能为主线,从提升社区工作者全方位服务群众能力着手,通过培训交流、跟班学习、业务考核等多形式开展教育培训,让每个社区工作者都能做到政策标准清、办事流程熟,成为“全科”闭环一贯通的社区工作达人,积极回应和有效满足居民群众的多元需求。
“社区干部流动性大,社区工作又纷繁复杂,做党群工作的未必懂低保政策,有的人会‘三会一课’,不一定会发展党员。各街道以往也有各类参照样本,但是内容不够全面、实操性不够强。为此,我们收集了各街道、社区的基层工作经验,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汇编了社区工作‘全岗通’服务指南,社区工作者可以将其作为工具书来用。”甘井子区民政局高阳局长说。印发至社区的《甘井子区社区工作“全岗通”服务指南》,汇集党群工作、社会事务、就业社保、社会治理等20个条线的主要工作流程,涵盖了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社区干部爱不释手的“通关秘籍”。
“本以为当天办不了,结果社区的干部都可以办。”居民张阿姨到南关岭街道姚兴社区办理公租房申请手续时,主要负责该业务的社区干部正好外出参会。不过,她没有“白跑一趟”,在岗的社区干部小梁热情接待了张阿姨,仔细询问其家庭、住房等情况,教她填写申请表,为她办理了公租房申请手续。“全科社工”让前来办事的群众“零等待”,不跑“冤枉路”,避免了服务群众“断档期”,深受群众好评。姚兴社区每周接待办事群众60余人次,主动发现、解决问题10余次。
以往一个社区干部只需负责一两个条线,居民有“疑难杂症”前往社区寻求帮助,只能找对口的条线干部,常常找不到人、办不了事。“全岗通”打破过去社区干部按条线分工的传统,让社区干部均具备了全方位服务群众的能力,首问接待的社区干部都能热心接待,提供“当场办理、转告受理、代行受理、告知路径、耐心解释”等服务,让群众的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绩效考核”精细化治理,展现社区干部新面貌
“以前我们有些社区工作者对包片网格情况了解掌握不深不透,底数不清、职责不明,责任意识不强,工作“躺平”,社区党委对社区工作者管理也没有什么好的抓手,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办法不多。自从实行社区工作者绩效考核以来,社区工作者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社区治理精细化和服务精准化水平有力提升。”中华路街道动力院景社区党委书记赵霞讲起以前社区情况时深有感触地说。
甘井子区针对社区干部管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实行“量化考核、积分管理”的绩效考核,打造“底账清、职责清、问题清、惩罚明”新路径,以实绩论英雄,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给社区干部注入“强心剂”。社区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不断增强,对居民诉求把握更准确,服务群众也更细致周到,基层党组织在党员群众中的组织力、服务力、管控力也明显提升,从而激发了基层治理活力,社区工作提质升级。
社区干部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使命,主动深入楼宇、深入群众,零距离听取诉求、面对面解决问题。针对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椒金山街道社区干部入户上门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完成养老保险在线认证、帮助线上缴纳水电费用等,让老年人也能够享受指尖办理的快捷和高效。
甘井子区还建立了社区工作者绩效考核数字化平台,科学客观记录现实表现、衡量作用发挥、评定工作优劣,考核结果与绩效奖励、解决事业人员身份、定向考录公务员、退出机制挂钩,打造“智慧监管+数据考核”考核模式,用“小积分”管好“大队伍”,服务精准度和效能有了极大飞跃。做到了群众在哪里,为民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社区就提供什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