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在您撰写翻转课堂内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翻转课堂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安排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合理设计内容板块。《六国论》的教学成为笔者的第一节“翻转课堂”。课前教师首先需要录视频,笔者确定了本课学习的重点:一是讲解重要字词句,二是分析《六国论》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我将重点录成了微视频,时长约为10分钟左右。录制完成后上传到学校的公共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后打开网页自主观看学习,实现课前预习的自主化。
第一步,根据“翻转课堂”特点,把重点字词句放在课前的视频中,让学生在课前梳理课文;
第二步,笔者在视频中讲解“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第三步,作者介绍;
第四步,在视频中布置思考题:
1.划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2.课文第3、4段分别论证了两个分论点,如何论证的?(提示:方法多样)
第五步,教师讲解第5、6段的作用,视频展示补充时代背景。
二、课堂教学流程的安排
1.教学视频的观看
录制好的视频,通过学校信息平台发送给学生,学生观看完字词讲解后,老师暂停视频,将不理解的字词记录下来,自主梳理课文内容。学生将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探讨研究。
2.课上交流展示
首先,交流课文字词的疑问,因学生课前预习充分,对于字词句的理解基本没有困难。其次,学生交流后明确指出《六国论》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分论点: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第三段的论证内容与论证方法学生都能轻易解决。内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对比论证法: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③先人得土地之难与子孙失土地之易。④六国割地之繁与所得平安之短。⑤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引证:“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第四段论证了三国灭亡的原因分别是:齐“与嬴而不助五国”,燕“以荆卿为计”,赵“牧以谗诛”。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以三国灭亡的事例为例,深化并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3.学生合作探究
在交流展示后,笔者发现学生忽视了第四段中的“假设论证”,趁势抛出探究问题:“第四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如何理解这一论证方法?”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的方式,经过合作讨论后,学生得出第四段中还用了“假如论证”,“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中的“向使”就是假如的意思。
虽然学生使用了一个非专业名词“假如论证”,(正确应为“假设论证”),然而笔者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了肯定。
4.精讲点拨
“假设论证”是个全新的知识点,学生不甚了解,教师应该精讲,让学生明白何为假设论证。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中的“向使”就是假如的意思,“向使”是一种典型的假设论证,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翻译成“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假使…那就……”“试想……”等。在古汉语的假设论证中,“向使”是个经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
例1:李斯《谏逐客书》:“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假使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例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假使没有君主,人们都能得到自己的东西,人们都能得到自己的利益。)
在古文中“假设论证”除了“向使”还有在必修三中出现的“不然”。
例3:……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句子中的“不然”就是“如果不这样”的意思,也是“假设论证”的常用词。
5.内化知识
知识点的内化,是课堂生成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事例分析得出,假设论证是在列举事实论据后,从相反的方面进行假设分析,从而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关系的说理方法。
为了进一步内化知识,笔者展示了示例4:
例4: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正因为他从小就立下高远的志向,才会有坚强的意志去苦练书法,才会成就一代书法家。
笔者让同学们讨论这个片段是不是假设论证。有的学生觉得写得比较完整,有的学生认为没有掌握假设论证的精髓,论证中虽然有“假如”二字,然而却不属于假设论证。还有学生认为这个例子不属于假设论证,而是“因果论证”……讨论很热烈。甚至有学生拿出上学期的作文片段。
例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称为书圣呢?
这名学生通过例5,向在座的学生讲解,何为真正的“假设论证”。这种探究方式让课堂产生了新的火花,这种生成让笔者非常欣喜。
最后,学生总结出完整的假设论证包括:材料+多层假设推论+反问+结论,说明知识的内化比较到位,这也解决了其他学生在自学中的疑问。
6.扩展迁移
教学时需要合理设计,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
笔者组织学生观看电影《中国合伙人》的片段(6分53秒到7分35秒,约40秒),要求学生以“追求梦想”为话题应用假设论证的方法,写100字片段。
例6:面对高考的失利,家境的艰难,成东青没有停下追求梦想的脚步,为此,在他最亲爱的家人面前,将姿态放倒尘埃里,电影里说,中国的英雄是可以跪的。如果他当初真的放弃了,老老实实做一辈子农民,那么他的人生又会是怎样?他又如何去向他的学生解释他所寓意的新梦想?
推荐出来的片段,让学生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誊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交给教师批改,这成了积累素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认知活动总是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顺序,螺旋式上升。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与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及个性心理倾向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因此笔者根据教学实际将翻转课堂分为六个环节:视频观看交流展示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内化知识拓展迁移。
三、翻转课堂的实践策略
1.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情状况,确定教学内容
笔者在录制视频前,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学情状况,确定《六国论》的两个教学重点,在拓展迁移中选择学生喜欢的电影作为素材。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制定教学内容时,体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拓展方面,尽量给学生提供新鲜素材,比如新闻、电影等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课堂效率。学生还可以通过翻转方式,自行产生课堂探究的问题。
2.视频讲解重点,减少教师教学压力
翻转课堂虽然体现了高效的教学理念,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愿意实施翻转课堂,主要是担心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学效果不理想,并且担心无法顺利完成教学进度。
然而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完成古文中的字词学习,在课堂上解决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翻转课堂在自主中探究、拓展,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翻转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翻转课堂让学生把参与课堂活动当做享受,在课堂中可以充分发挥能动性,参与度变高,这使得他们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4.翻转教学评价,加强主人翁意识
在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最常见的就是关于过程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师对学生课堂的活动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表达内容、语言表述、参与活动和小组合作表现的评价,这种评价体现的往往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缺少评价的多元性。翻转课堂的评价则体现了评价的多元性,如下图: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创造互动性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流程的翻转让教学变得丰富和多样,让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变得容易,易于达成教学目标,实施起来方便快捷。研究与构建出适合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科的翻转模式,进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翻转课堂研究者的当务之急。
参考资料:
1.韩丽珍《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的瓶颈及路向选择》,《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2.丁建英、黄烟波、赵辉《翻转课堂研究及其教学设计》,《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第7期。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第4期。
4.张D、蒙泽察《“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价值、限度与共生》,《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7期。
联通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学习不是个人的内化活动,而是利用新的学习工具迅速改变知识,持续获取新信息,保持个人与其它节点联系、畅通的过程[1]。本文依据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移动学习APP的内容模块框架设计,强化学习者在课前和课中学习的互联互通,强调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结。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目前我国的移动应用程序下载量居世界第二。移动APP如此受宠的原因是它具有便捷性、个性化、娱乐性3个特点[2],因此将移动APP应用到教学中是一种必然趋势。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萨尔曼·汗(Salmankhan)成功创办的可汗学院,掀起了网络教学的旋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特点
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以前的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借助信息技术在课下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新的特点:
(1)教师和学生角色转变。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技术支持的个性化学习环境中,学生从内容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通过主动学习来建构自己知识的学习者,成为了学习的主体。翻转课堂真正实现了将学习主体归还于学习者。其最大好处就是增加了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3]。
1.2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流程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专业的RobertTalbert在很多课程中(如“用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线性代数”)应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积累,RobertTalbert总结出翻转课堂的实施结构模型(见图1)。该模型描述了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图1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型
在RobertTalbert提出的翻转课堂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张金磊等人[3]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型,这个模型更强调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是翻转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有力杠杆。卢强[5]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克林顿戴尔高中的翻转课堂实践和RobertTalbert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非线性编辑”课程和大学生学习特征设计了包括课前自学、课中内化讨论和课后升华3个阶段的翻转课堂实施过程。
通过比较国内外学者提出的这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结合移动学习APP特点,笔者提出了移动学习APP贯穿其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图2移动学习APP贯穿始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该翻转课堂的学习流程中,移动APP贯穿始终,注重翻转课堂之后的反思总结是该模型的特点。
在课后,学生对补充资料进行学习,完成巩固作业,并在移动学习APP的个人空间中,发表自己的学习反思和学习体会。
整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移动学习APP支持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活动,促进教育教学效益、效率、效果的全方位提升。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在移动APP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学习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江山野在《论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一文中指出:教学过程是“从教到学”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
课前的交流讨论与课上的小组协作式问题解决过程中,强调对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的培养,在分组时,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异质分组,并对小组活动加以引导,尽可能让学生在问题和方向明确的情况下,互相协作,共同得出结论。
(2)移动学习与翻转课堂结合,提升教学质量。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传授将在课外进行,本文中的移动APP设计支持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大多数步骤,移动学习与翻转课堂的有机融合必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优化学习效果。
(3)符合联通主义理论中对于学习的理解。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学习者的学习不再是个人的内化活动,而是利用新的学习工具迅速改变知识,持续获取新信息,保持个人与其它节点联系、畅通的过程[3]。学习者在移动APP中拥有个人学习空间,可以时刻记录学习心得,收藏学习资料,有利于日后的复习和阶段性的自我评价。学习者可以通过交流讨论模块来保持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在学习网络中不断提高个人学习效果。
2支持翻转课堂的移动学习APP设计
笔者在上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流程的基础上,结合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构建支持翻转课堂的移动学习APP系统及其内容模块。
2.1系统设计
该移动学习APP的系统体系结构采用B/S运行模式(见图3)。系统的服务器端由Web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4],学生通过移动APP进行学习和交流,教师通过服务器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响应,进行实时反馈,支持整个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活动。
2.2APP内容模块设计
(1)资源模块部分。最底层的是资源模块,主要由4部分构成,分别是视频模块、作业模块、补充资料模块和搜索查询模块。
视频模块:教师通过服务器端上传现有的或者根据学校和班级具体情况录制的微视频,在上课之前,学生在移动APP端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学习,可以对观看的视频进行快进、快退、暂停等操作,以便在观看的过程中记录下学习心得和遇到的问题,该模块是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图3移动学习APP的系统体系结构
图4移动学习APP内容模块框架
作业模块:教师在制定课前作业和练习时应依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生进行起点能力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构,合理设计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练习题的数量不应过多,难度要适当,让学生感觉到一定的挑战性,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
补充资料模块: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和课上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服务器端推送相应的补充学习资料,以供学生在课后根据需要通过移动APP学习相应内容,加深对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这部分的学习资料可以以链接、视频等形式呈现。
(2)学习交互模块部分。中间一层是学习交互模块部分,该部分主要由交流讨论、群组、个人空间3个模块组成。
个人空间模块: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会对该章节有一个理解和思考,课后,在个人空间模块中,学生可以写出学习的反思以及记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是学习者自我反思的过程。该模块支持同学和教师给予的建议和评价,同时也支持学生在该部分收藏学习资料,目的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学习记录和学习档案。
(3)课程目录部分。最顶层是课程目录模块:学生通过该模块来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和章节,既可以学习新的课程,也可以对学过的课程进行复习。
3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9]。本文提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移动学习APP内容模块的框架设计。创设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技术环境,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升教学质量以及优化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乐乐,黄如民.联通主义视域下的移动学习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115119.
[2]胡曦.浅论APP应用程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3(30):6769.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4]JONATHANBERGMANN,AARONSAMS.Flipyourclassroom:reacheverystudentineveryclasseveryday[M].Washington,DC:InternationalSocietyforTechnologyinEducation,July15,2012.
关键词:翻转课堂;内容策展;Pearltrees;Blendspace;Edmodo
【中图分类号l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5)06-00065-06【D01】10.3969/j.issn.1009-8097.2015.06.010
引言
一内容策展工具
1普通策展工具
2教育策展工具
二内容策展工具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国外很多教育工作者使用内容策展工具辅助教学,也有不少老师将其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进行了混合教学实践;国内在利用内容策展工具进行翻转教学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下文将以高职“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课程为例,介绍内容策展工具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l翻转课堂教学环境设计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比较全面的资源、人力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在获取、消化知识时不至于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迷失自我。不同的技术在教学中的功能是不尽相同的,内容策展工具也是如此。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时,将不同的工具结合在一起,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提供高效的教学环境。
(l)教育资源库的平台选择
由于翻转课堂将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在课外,因此要求教师必须认真设计、管理学习资源。面对海量的数字教育资源,教师管理教学资源的难度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很难快速找到需要的学习资源。联通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找到获得所需知识的途径比他们当前掌握的知识更重要。在信息爆炸时代,需要教师应用联通主义所提到的“管道”,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从个人出发在各个节点间建立好联接,从各种媒体资源中收集、整理和共享教育资源。Pearltrees以文件夹的形式来组织资源,具有高效的资源搜索、组织与共享功能,并具备资源自动推荐功能,非常适合翻转课堂教学资源库的构建。
(2)在线学习平台的选择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1)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特别是视频资源,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基础。教学资源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自己制作的演示文稿、微课和教学案例等材料。在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很快,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方面的技术和知识更是如此。联通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发展越快,个体就越不可能占有所有的知识。所以,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内容策展工具收集、组织和共享其他教学资源,这样可以减轻教师负担,有利于老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组织中去。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将课程分为多个主题模块,在Pearltrees中建立不同的收藏夹(Collections),然后将自己制作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相应的收藏夹中。教师在平时的网络学习中,发现和教学有关的教学资源后,单击安装在浏览器中的书签工具便可将其加入到主题收藏夹中。Pearltrees提供了高效的资源搜索工具,在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找到平台中具有该主题的“珍珠树”(Pearltrees);找到合适的资源后,单击“add”按钮就可以将其加入到自己的收藏夹中。随着收集的深入,Pearltrees会根据策展人的兴趣爱好自动推荐资源,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当然,同一学科的老师还可以组建教学团队,共享教育资源,共同构建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
(2)教学资源
(3)课外在线学习
(4)课堂协作学习
(5)课堂展示
项目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小组项目进行展示汇报,请小组长利用多媒体教学网展示小组作品,老师和其他小组成员提出修改意见。小组将作品修改完善后,由教师将小组作品上传到Blendspace作品展示页面中,方便其他学生浏览、评价,增进同伴间的了解与互动。
(6)教学评价与作品筛选
同时,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筛选,挑选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加入到Pearltrees课程资源库中,充实课程教育资源,形成课程学习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资源链,为下届学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可汗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翻转课堂;教材;设计;创新
1背景介绍
当全世界都在感叹于可汗学院、翻转课堂带来的使用体验之后,我们亦想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尝试翻转课堂。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即学生事先观看授课视频,在课堂上,让学生做练习,老师对学生不明自的地方进行指导。
以上现状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必须要进行深入教学改革,其改革方案即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并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特别适合解决以上的问题,并实现因材施教。然而,教学想要开展成为翻转课堂的形式,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必须具备配套的教材和完整的视频。这里,就以已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为例,来详细阐述下翻转课堂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内容的组织设计。
2教材内容的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参照教育考试中心最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试大纲(2013年版)》,采用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思想组织编写的。整体思路打破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顺序,将整体课程设计为一个电脑销售公司的完整培训计划,每个培训计划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如图1所示。
从上图看出,内容共分九个培训计划,包括:入职培训、公司产品介绍、计算机软件安装、计算机基本办公应用培训、WORD2010培训、EXCEL2010培训、PowerPoint2010培训、网络应用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每个培训项目的设计,都是经过认真推敲,不仅兼顾了考证考级的需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提高操作能力,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最终目标。
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及整理能力,更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各种职业素质,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领导才能、责任心、团队协作、审美能力、应变能力、统计分析、数据分析能力等。
2.1整体设计思路
此时,开始引入理论部分,首先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而系统软件中核心的部分是操作系统,安装操作系统中目前最流行的是win7操作系统,此时,可以把理论知识延伸到操作系统和Windows7操作系统两部分。如果客户是软件开发人员,就会涉及到开发软件、数据库等的安装,此时可以详细介绍系统软件的理论知识,之后,接着安装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多媒体处理软件和Internet工具软件,可以借助这些软件的安装,引入多媒体技术简介和计算机病毒与其防治的理论知识。通过这样的培训,让学生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际操作层面都能够深入了解和学习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知识。
2.2具体组织和表现形式
3符合翻转课堂的教材设计特点
为了能够配合“翻转课堂”的开展,我们的教材设计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3.1采用了微视频格式制作教学视频
3.2全屏录制视频,教学信息传递非常清晰
所有视频我们都采用了全屏录制,清楚地演示了每步具体操作,并配合操作进行讲解,视频中并未出现教师的头像,这样让学生更专注于自主学习。同时,为了方便手机用户的移动学习,我们用“camtasiastudio7”软件,对视频进行了后期处理,主要包括对焦、标识、高亮等特效手段的处理。因此,信息传递非常清晰。
3.3通过书中嵌入二维码,实现移动学习
4总结
本文以翻转课堂配套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编写为例,详细分析了教材内容的组织与设计,给出了视频与书以二维码的形式结合和呈现的方案。为翻转课堂中,学生自我学习提供更良好的学习条件,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研究
一、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翻转课堂首先承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将课堂上要传授的知识和内容提前以文档、视频、图片等形式发放给学生。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自我学习,做好课堂前的准备。翻转课堂模式很多时候也依赖于网络的运用,学生可以在课前准备中将自己认为的知识难点以网络传输的形式发送给老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难点内容做出针对性的备课,并在课堂上教学。翻转课堂模式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共同配合,促进学生知识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翻转课堂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课程的不同点在于,其不具有应试性和创新性。信息技术课程更多倾向于学生教学内容的掌握,而不在于应付考试。在这种情况下,翻转课堂模式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教师更多时候只要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疑难点的意见,而不用刻意地进行知识的灌输。翻转课堂将学生的题都统一反馈给了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难点讲解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信息技术课堂讲究的是创新性。初中的孩子有更多的思维和活力,拥有很强的创新性。翻转课堂模式有利于鼓励孩子探究,这是创新性的重要体现。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技术在初中信息课程中的应用已然十分广泛,网络和计算机作为翻转课堂的媒介,学生作为翻转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翻转课堂的实施者这种模式具有优势性,但是也要注意一定的问题。
1.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翻转课堂的课前准备部分是整个模式得以良好运行的基础。首先,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全面理解整个课程内容。在全面了解课堂内容的情况下将教学内容制作成文档、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而这其中将重点知识点转化为直观的文档、图片和视频则需要教师投入很多的精力。教学资料需要更为丰富化、切合所需要的知识点,才能通过网络传播到学生的手中,作为课堂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掌握文档的重点内容编撰、图片的添加与压缩制作、视频的剪辑及播放等技术,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教学材料。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效率的不断提升
翻转课堂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是意味着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放在课前。课堂中教师应发挥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难点知识的掌握。例如,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由来”课程的时候,不能将所有的教学内容以文档的形式发送给学生之后就置之不理。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精炼的把控,帮助学生掌握重点,不断提升课堂效率。
4.课后交流平台的建立
翻转课堂模式是依托传统课堂模式和信息网络技术而建立的新型授课模式,其优势不言而喻。表现在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吸引,兴趣的增强,教师引导的准确性提高,课后交流频繁等多方面,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翻转课堂模式作为传统课堂模式的辅助,还需要做更多的探究,才能更好地展现其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翻转课堂实践
作者简介:李甦,白柯晨(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昆明650000)
一、翻转课堂概述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和基本内涵
(二)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
(三)翻转课堂的本质
(四)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翻转课堂能够让教师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充分利用可获得的在线教学资源,从更大的范围来思考、选择最适合课程内容、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优化促进学习。教师在设计策略启发,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理性认知的过程中,也要帮助学生总结提升,让学生把这些知识与对应的学科系统结构相联系。这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翻转课堂中学生参与度提升策略
在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在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协作者)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知识,而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建构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回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翻转课堂可以促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在翻转课堂中,与当前被动课堂体验相比,翻转课堂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当前学习内容,有机会学习如何成为独立思考者。因此,如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得当,有引导学生成为自己学习者的潜能。根据Young的观点,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互相帮助的合作者,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通过与自身、同伴、社会和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建构他们自己的理解。此外,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在日常的课堂中和每个学生个体进行交流会话。
1.教师的支持
研究表明,教师的支持与学生的学业参与度、学业表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对中小学生的研究中,Klem和Connell通过分析学生记录以及关于教师和学生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教师支持、参与度和学业成就之间的联系。他们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来自教师的支持是增加学生参与度和提高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认为教师要创造一个有爱心、结构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良好学习环境中,高期望、目标明确和公平公正的学习氛围更容易激发学生较高的参与度。相应地,较高的参与度又和更高的考勤记录以及考试成绩相联系。
Furrier和Skinner发现感到自己被教师的赞赏和重视的学生会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认为这些活动是有趣的和令人兴奋。相反地,那些没有被教师赞赏和重视的学生就会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无聊、不满意甚至愤怒。
Connell和Wellborn研究结果显示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有困难但与教师保持着积极、融洽关系的学生更倾向于继续参与各种课堂活动来展示他们的努力学习课程内容的动机。类似地,在Akey关于449名高中学生对于学校环境、学生态度与行为,学业成绩的解释性分析中,Akey发现,有过教师鼓励性支持体验的学生在学校中具有较高的参与程度。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教师营造并维持一种互相尊重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会被尊重,学生的努力会得到赞赏,学生将会更愿意在课堂活动中来展示和交流。而且,教师真诚、公正地思考学生的观点和倾听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对话并进行决策,这样将会增加学生的参与度。Cothran和Ennis把教师称为学生参与度与学业表现之间的“搭桥者”。他们发现教师在课上课下和学生交流学习内容之外领域的意愿对学生参与度和学业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当学生感到自身未参与到课堂活动的决策过程之中,那么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会降低。此外,当学生感到教师对于与他们一起工作有足够的重视并且表现出对他们的个人生活和安全的关心,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表现会更好。
2.课堂结构与管理
3.教学质量
参加翻转课堂实践的学生认为直接授课和记笔记不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相反,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更有效的,因为这种方法包括了各种教学实践,包括:小组工作、动手实践活动、发现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和真实世界中的应用。此外,所有的学生都认为翻转课堂中技术的使用和一对一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4.协作
(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流程
1.前期分析
(1)分析教材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内容包含的知识点类型,思考是否适合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无实行课堂翻转的必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否会比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好,是否有助于教学问题的真正解决。
(2)基于对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如果确定了翻转课堂教学的必要性,那么接着就要思考是否当前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课堂翻转。能否只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进行翻转。也就是说,不进行整堂课的翻转,而是针对某个知识块和教学环节的部分翻转。
(3)如果确定了要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紧接着教师就要思考如何翻转;要确保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在线学习平台和经过精心教学设计的资源。
(4)教师要对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有一个预期,思考翻转课堂教学下学生应当产生什么样的学习效果。
2.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
(2)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引材料,向学生说明如何使用在线材料、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最好提供电子版和纸质版供学生适时查阅。
(3)设计附在教学视频后面的练习题,这一方面是为学生评估和确保自己是否理解了教学视频中的关键内容提供一个自我检测的参考,另一方面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和疑惑。
学生活动:
(1)根据学习指引材料观看教师视频和其他的学习材料,记录有困惑的知识点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
(2)完成视频后的测试进行自我评估,概述自己的学习收获。
3.课中组织
(2)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对学生的观点和思路等给予及时、充分的反馈和评价,以增强师生互动。
学习评价:
(1)来自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自主探究或同伴协作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进行同伴互评和组间互评。
(2)来自教师评价:收集学生作品等实践成果,观看学生的展示汇报,结合课堂观察表的记录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课堂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进行广泛的评价。
三、翻转课堂实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存在的问题
在“重构学习·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中,翻转教室创始人JonathanBergmann在名为“我们在如何引领美国学生的有效学习”的精彩演讲中指出,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存在五个常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国翻转课堂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不足。这五个问题是:
(2)很多教师只是把视频传送给学生而没有教学生如何来看这些视频。
(3)很多教师常常完全用别人的视频来做自己的翻转教学,但是效果不理想。
(4)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够活跃,缺少和学生的互动。
(二)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能产生的困难
四、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对策建议
(1)在实施翻转课堂之前,必须要确保学生做好了利用翻转课堂这种方法来学习的准备。因为有些学生可能对是否要接受这种改变感到犹豫,因此,在实施翻转课堂这种策略之前,向学生介绍关于翻转课堂的目标和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2)学习工具、材料和资源,尤其是教学视频应该精心准备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想法的产生和问题解决技能。
(3)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要超负荷,否则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4)在课堂活动中应注重讨论、问题解决和提供足够的反馈。这有助于学生对正在学习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可促进创造力的生成。也就是说,当学生需要与同伴、教师进行沟通商量问题解决的可能方案时,学生首先就需要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为问题解决贡献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在这个过程中,讨论将会帮助和促进学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自己在关键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的问题、偏差,训练学生有逻辑地表述、论述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五、有关翻转课堂的思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专业英语;成效;问卷调查
油气储运工程是研究石油与天然气的储存、运输及管理的一门交叉性工程学科,其专业知识包含油气集输、油气长输、油库设计与管理等。而专业英语作为衔接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的重要纽带,对于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课文阅读的方式,逐步教授学生专业单词以及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是目前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是,相较于通识英语,专业英语教材中的课文要求学生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接受。因此,常常发生教师与学生间对于学习难点的理解偏差,降低了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集中答疑为主要形式的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教育方法,发挥和调动了学生的自主需求和内化学习能力,成为解决师生教学重点偏差的手段,在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的教育中进行了改革试点。为了明确翻转课堂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在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
一、翻转课堂教学成效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问题设置
本次调查问卷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共23个问题,见表1。设置内容除基本情况调查外,首先设置5个问题摸清调查对象在常规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其次围绕翻转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设置了两个部分共9个问题,分阶段地了解调查对象对于该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最后是总体情况调查,设置了7个问题,主要用于掌握调查对象对于翻转课堂的评价、认可度以及对教学方式推广的支持度。
二、翻转课堂教学成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基础学习能力对翻转课堂教学成效的影响
(二)课前学习环节对翻转课堂教学成效的影响
专业英语课程的课前学习内容以课本知识为主,补充了中文教材、学术论文和网络视频资源。对于学生完成课前学习的效果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4根据调查情况来看,超过六成(66.67%)的学生认为课前学习的内容量适中,在余下的学生中,认为课前学习内容掌握较差的学生仅有1位,占比为1.96%,其余学生认为自己的课前学习效果较好或很好,自评价为“一般”“较好”“很好”的学生总人数占比超过了98%。这一比例与表3中认为自己在翻转课堂上表现很好、较好及一般的学生总数是一致的。表明专业英语课前学习环节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成效之间具有十分显著的关联性,课前学习环节做得较好的学生,预期在翻转课堂中应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此外,将课前学习评价与翻转课堂表现评价进行详细对比可进一步发现,对自己在翻转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为“很好”的学生比对课前学习内容掌握自评为“很好”的学生多2名;而评价等级为“较好”的学生在翻转课堂自评中又比课前学习内容掌握情况多3名,见表5。表明通过翻转课堂的课上活动,有5名(占比9.80%)学生提升了自己对于学习状况的评价等级,说明通过良好的翻转课堂课上活动,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评价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设置了“总体情况调查”环节,要求学生对于翻转课堂做出总体评价。首先,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有90.20%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提高了翻译能力,另有86.27%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对于油气储运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其他三个潜在的能力提升范畴“阅读能力”“专业英语写作”“口语交流能力”的被选择率仅分别为52.94%、43.14%和35.29%,见表6。这些薄弱环节为未来专业英语翻转课堂的课上活动设计,提供了改进方向。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有超过一半的同学(50.98%)更加喜欢翻转课堂,仅有2人(3.92%)明确表示更加喜欢常规教学,另有45.10%的同学表示自己难以做出偏好选择,见表7。可见,翻转课堂相比于常规教学而言,其吸引力优势是显著的。但是,在受调查的学生中,有近一半无法在翻转课堂和常规课堂之间做出明确选择,说明需要进一步改进现有的专业英语翻转课堂设计,来提高学生们对于该教学模式的认可度。
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翻转课堂改进建议
(一)在课堂环节中增加教辅材料和趣味阅读
(二)增加专业英语写作练习
(三)在课堂环节增加英语口语交流内容
(四)提升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认可度
针对翻转课堂认可度仅为50.98%的问题,从增加学生获得感入手来提升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接受比例。首先是保证以上三点改进内容的落实,补齐翻转课堂的能力培养效果。其次可以适当增加课堂环节在课上演讲、口语交流的点评和评优,以及课上小测试的评优环节,量化体现学生的所学所得,突出明确翻转课堂的教学成果,从而提升学生的认可度。
四、结束语
为明确翻转课堂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从油气储运工程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个教学班共51名学生完成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调查发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优生和差生中均要优于常规的专业英语教学方式,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学习过程及结果也普遍较为满意。但是,学生对于翻转课堂在“阅读能力”“专业英语写作”和“口语交流能力”三方面在能力提升上的作用的认可度不高,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表示无法在常规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中选出更喜欢的教学方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四点翻转课堂的改进建议,增加学生的获得感,提高其对于翻转课堂的认可度。研究成果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
[1]张金亮.“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9):157-158.
[2]李洁,王黎,孙鹤旭.应用为导向的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研究———以河北工业大学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89-90.
[3]陈海林.翻转课堂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研究[J].知识经济,2020(18):165-166.
[4]彭星煜,梁光川,胡亚梅,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思考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2(20):220-221.
[5]吴瑕,贾文龙.翻转课堂在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课堂中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29):219-220,226.